首页 理论教育 司马懿装疯卖傻,夺权或成假象

司马懿装疯卖傻,夺权或成假象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司马懿装疯卖傻待夺权司马懿即晋宣帝,字仲达,河内温人。魏明帝曹睿死时,太子还年幼,大将军司马懿与曹爽共同辅佐太子执政。而司马懿也想夺权,他早把曹爽的举动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但表面上仍然装糊涂,后来,干脆称病不上朝。曹爽虽然一人独揽朝廷大权,可他对司马懿仍然不放心。从此以后,曹爽根本不把司马懿放在心上了,更加独断专行。司马懿握有重兵,曹爽又没加以防备,所以只能坐以待毙。

司马懿装疯卖傻,夺权或成假象

司马懿装疯卖傻待夺权

司马懿(179-251)即晋宣帝,字仲达,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全权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平生最显著的功绩是多次亲率大军成功对抗诸葛亮北伐。死后谥号舞阳宣文侯,次子司马昭被封晋王后,追封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懿为宣皇帝。

生活中,的确有许多事不能太认真,尤其是个人的名利,该糊涂时糊涂,该聪明时聪明,有时太认真,反而害了自己,伤了别人。顺其自然糊涂点,不丧失原则和人格;或为了大家事业的长远利益,受点委屈,也不失为一件乐事。

记得郑板桥曾说过:“难得糊涂。”其实有时候糊涂一点,要比耍小聪明好得多。三国时的杨修够聪明了吧,可他就是喜欢接领导的话茬,领导的隐私也被他猜透,所以曹操很恼火,在“鸡肋事件”中把他给杀了。

做人不要恃才自傲,不知饶人。如果锋芒太露很容易遭到嫉恨,更容易树敌。功高震主不知给多少臣子招致杀身之祸。适时地“装装傻”,既有效地保护了自我,又能去从容地观察形势动态

有时候,装傻也是迷惑敌人、以退为进的一种有效策略。

明帝曹睿死时,太子还年幼,大将军司马懿与曹爽共同辅佐太子执政。曹爽是皇室宗族,自从他掌握大权后,野心勃勃,一直想要独揽大权。但司马懿是三朝元老,功劳高,有威望,而且谋略过人,在朝廷中有相当大的势力,因此,曹爽还不敢轻易公开与司马懿斗。而司马懿也想夺权,他早把曹爽的举动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但表面上仍然装糊涂,后来,干脆称病不上朝。

曹爽虽然一人独揽朝廷大权,可他对司马懿仍然不放心。司马懿虽然自称年老多病,不问朝政,可他老奸巨猾,处世谨慎,谁知他是真有病还是假有病?当初武帝曹操创业的时候,听说司马懿胸怀韬略,多次派人请他出来为官,可司马懿出身士族,自视高贵,瞧不起出身寒门的曹操,不愿在曹操手下为官,就装病在家。后来见曹操的势力强大了,才出来跟随曹操,为曹操出力。这一次有病,谁知他是不是又故伎重演呢?因此,曹爽对司马懿不敢掉以轻心,他经常派人打听司马懿的情况,可就是摸不到实情。

河南尹李胜很会讨好曹爽,得到了曹爽的信任,曹爽就把李胜召到京城,任命他为荆州刺史。李胜临去上任时,曹爽安排李胜以探望为名,到司马懿府中去探听虚实。李胜见到了体弱多病的司马懿,他连吃饭穿衣都不能自理了,李胜非常高兴,认为司马懿确实老病无用了,然后匆匆离开了太傅府。

李胜刚出府门,司马懿就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手捋胡须,看着司马昭,父子两人相视而笑。

李胜出了太傅府,直奔曹爽的府中,见到曹爽,高兴地说:“司马懿人虽活着,却只有一息尚存,已经老病衰竭,离死不远了,不值得您忧虑了。”

曹爽听了,心中大喜,当即把李胜留在府中,饮酒庆祝。从此以后,曹爽根本不把司马懿放在心上了,更加独断专行。

春天到了,按照惯例,曹魏皇帝宗族要去祭扫高平陵。曹芳起驾,曹爽、曹羲等兄弟全部随驾同行,一行人耀武扬威,浩浩荡荡地开出了洛阳城。

在曹爽他们出城不久,司马懿就精神抖擞地带领着司马昭、司马师披挂上马,率领着精锐士兵占领了洛阳各城门与皇宫,把洛阳城四门紧闭,任何人不得随便出入。然后假传皇太后的诏令,废曹爽为平民,并派人把诏令送到了皇帝曹芳那里。

司马懿握有重兵,曹爽又没加以防备,所以只能坐以待毙。司马懿下令把曹爽兄弟及其亲信桓范、何晏等人抓起来砍了头,并灭掉了三族。

其实,在我们的周围,有些人是很聪明,但更喜欢抬杠,以显示自己是个有想法且聪明胜于别人的人,搭上话就针锋相对,无论别人说什么,他总要加以反驳,其实他自己一点主见也没有。不过当你说“是”时,他一定要说“否”,当你说“否”的时候,他又说“是”了。事事要占上风,纯粹是没有“心眼”的失败者。

即使你真的聪明,也不应该以这种态度去和别人说话。你简直不为对方留一点面子,好像要把别人逼得无路可走才心满意足。你说想让人无话可说,达到心理上的满足。可你想过没有,你满足了,那么人家会不会满足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相信你并没有想到这一层,但实际上你却是这样做的。别人会意识到你是一个没有“心眼”的傻人。这种不良习惯使你自绝于朋友和同事;没有人愿意给你提意见或建议,更不敢向你提一点忠告。你本来是一个很好的人,但不幸你染上了这种坏习惯,朋友、同事们都远你而去了。唯一改善的方法是养成尊重别人的习惯,首先你要明白,在日常谈论中,你的意见未必是正确的,而别人的意见也未必就是错的。把双方的意见综合起来,你至少有一半是对的。那么,你为什么每次都要反驳别人呢?大概有这种坏习惯的人当中,聪明者居多,或者是些自作聪明的人,也许他太热心,想从自己的思想中提出更高超的见解,他以为这样可以使人敬佩自己,但事实上完全错了。一些平凡的事情,是没有必要费心做高深的研究的,既然不是在研究讨论问题,又何必在一些琐碎的事情上固执己见侍奉呢;另外有一点你也应该注意,那就是在轻松的谈话中不可太认真了。(www.xing528.com)

别人和你谈话,他根本没有准备请你说教,大家说说笑笑罢了。你若要硬作聪明,拿出更高超的见解(即使确是高超的见解),对方也决不会乐意接受的。所以,你不可以随时提出像要教训别人的神气。

当你的同事向你提出建议时,你若不能立刻表示赞同,但起码要表示可以考虑,不可马上反驳。假如你的朋友和你聊天,那你更应注意,太多的执拗能把有趣的谈话变得枯燥乏味。

如果别人真的犯了错误,而又不肯接受批评或劝告时,你也不要急于求成,不妨后退一步,把时间延长一些,隔几天再谈,否则,大家固执己见侍奉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伤害了感情。

因此,最聪明的做法就是表现得谦虚些,尊重别人的想法,随时考虑别人的意见,不要做一个固执的人,而应让人们都觉得你是一个可以交谈的人。

做人要聪明,但关键时刻也要会装傻。能聪明做人是再好不过的事了,但真正聪明的人,决不会处处显示自己比别人有能耐,特别是关键时刻,他总会故意装傻,以避树大招风,麻烦事缠身。《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做人可谓聪明,倚仗贾母的宠爱和自家的背景,欺上瞒下、左右逢源。“机关算尽太聪明”,最后令众人生厌,郁郁而死。可见,做人不能不聪明,但也不能聪明过头。

聪明要有度。适度装疯卖傻也是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的。

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很有实力,但是,我们可以发现,那些有实力的人并不是全部都走向了成功,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是他们没有在明争暗斗的斗争中隐藏自己的实力。

做人要含蓄,要低调,不要锋芒太露。锋芒除了能证明一个人的价值,同时还容易伤害别人,容易刺激别人的嫉妒心理,从而迟早会将伤害到自己。老子在《道德经》第九章中也说过:“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韬光养晦,收敛锋芒,隐藏才能行迹,使对方被假象所迷惑,而不被对手注意自己的存在,以免遭不测。《三国演义》里“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可以说家喻户晓:刘备起兵之初,寄曹操篱下。曹操将英雄比作龙:“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曹操的试探,刘备固然知晓,于是在曹操面前装疯卖傻,表现出一各无所作为的假象,最终以弱胜强,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势。反观往古,锋芒外露者惹祸招灾又何其多!

曾国藩对“藏锋”有过精辟论述:“言多招祸,行多有辱;傲者人之殃,慕者退邪兵;为君藏锋,可以及远;为臣藏锋,可以及大;讷于言,慎于行,乃吉凶安危之关,成败存亡之键也!”

有道是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容易烂。锋芒外露,于交友、处世都不利。自恃满腹经纶,在人前口若悬河,人们难免将你视为狂妄自大之徒,当面对你“洗耳恭听”,转身却对你嗤之以鼻。在工作中要学会“夹起尾巴做人”,时时谦虚,事事谨慎,才能获得人脉与人缘。只有先当孙子,然后才能做老子。

聪明才智之人不足畏,唯沉潜入道、澄心观理者为可畏。

藏而不露,并非不露。易经上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把握好藏与露的分寸,最后才能露出真正的锋芒。空空无迹,浩浩无垠,藏之愈深,发之愈溥。

正所谓:灵芝与众草为伍,不闻其香而益香,凤凰偕群鸟并飞,不见其高而益高。善藏者,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就算自己具有相当强大的实力,只要故意不露锋芒,才能显得软弱可欺,这样才可以麻痹敌人,骄纵敌人,然后再伺机给敌人以措手不及的打击。秦朝末年,匈奴内部政权变动,人心不稳。邻近一个强大的民族东胡,借机向匈奴勒索。东胡存心挑衅,要匈奴献上国宝千里马。匈奴的将领们都说东胡欺人太甚,国宝决不能轻易送给他们。匈奴单于冒顿却决定:“给他们吧!不能因为一匹马与邻国失和嘛。”匈奴的将领们都不服气,冒顿却若无其事。东胡见匈奴软弱可欺,竟然向冒顿要一名妻妾。众将见东胡得寸进尺,个个义愤填膺,冒顿却说:“给他们吧,不能因为舍不得一个女子与邻国失和嘛!”东胡不费吹灰之力,连连得手,料定匈奴软弱,不堪一击,根本不把匈奴放在眼里。这正是冒顿单于求之不得的。不久之后,胡东看中了与匈奴交界处的一片茫茫荒原,这荒原属于匈奴的领土。东胡派使臣去匈奴,要匈奴以此地相赠。匈奴众将认为冒顿一再忍让,这荒原又是沓无人烟之地,恐怕只得答应割让了。谁知冒顿此次突然说道:“千里荒原,杳无人烟,但也是我匈奴的国土,怎可随便让人?”于是,下令集合部队,进攻东胡。匈奴将士受够了东胡的气,这一下,人人奋勇争先,锐不可挡。东胡做梦也没想到那个痴愚的冒顿会突然发兵攻打自己,所以毫无准备。仓促应战,哪里是匈奴的对手。战争的结局是东胡被灭,东胡王被杀于乱军之中。

韬光养晦,不露锋芒就是一种智慧的表现,不要炫耀自己的聪明才智,显得比别人聪明。而巧妙地隐藏自己的实力,则是成功的前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