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智退留后路
武则天(624年-705年),汉族。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唐高宗时代,民间起义,曾出现一个女皇帝陈硕真),也是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帝(67岁即位),又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唐高宗时为皇后(655—683)、唐中宗和唐睿宗时为皇太后(683—690),后自立为武周皇帝(690—705),改国号“唐”为“周”,定都洛阳,并号其为“神都”。史称“武周”或“南周”,705年退位。武则天也是一位女诗人和政治家。
善于断然退避,是一个人心怀博大、大智若愚的谋略的具体体现。一个人,在客观条件不允许继续前进时,或再前进就危及自身的情况下,应当自觉地、主动地断然退避。这是保存自己的一个很重要的谋略思想。
武则天刚满14岁,就被年老的唐太宗召人宫中,不久封为才人。又因性情柔媚无比,被唐太宗昵称为“媚娘”。
当时宫中观测天象的大臣纷纷警告唐太宗,说唐皇朝将遭“女祸”之乱,某女人将代李姓为唐朝皇帝。种种迹象表明此女人多半姓武,而且已入宫中。唐太宗为子孙后代着想,把姓武之人逐一检点,作了可靠的安置,但对于武媚娘,因其着实可爱,始终不忍弃而处置。
后来唐太宗病危,武则天此时风华正茂,心想一旦太宗离世,自己便要老死深宫,必须投靠新主子。太子李治见武则天貌若天仙,仰羡异常。于是武则天发出暗示,两人一拍即合,山盟海誓,等唐太宗撒手,二人便可做比翼鸳鸯了。
唐太宗自知将死时,还想着要确保子孙们的皇帝位置,于是欲让颇有嫌疑的武则天跟随自己一同去见阎罗王。临死之前,他当着太子李治之面问武媚娘:
“朕这次患病,一直医治无效,病情日益加重,眼看是起不来了。你在朕身边已有不少时日,朕实在不忍心撇你而去。你不妨自己想一想,朕死之后,你该如何自处呢?”(www.xing528.com)
话虽婉转,其意却鲜明,不过是让武媚娘自尽以示忠贞。武媚娘哪肯送死?她急中生智,想保自己一条后路,赶紧跪下说:
“妾蒙圣上隆恩,本该以一死来报答。但圣躬未必即此一病不愈,所以妾才迟迟不敢就死。妾愿现在就削发披缁,长斋拜佛,到尼姑庵去日日拜祝圣上长寿,聊以报效圣上的恩宠。”
唐太宗一听,连声说“好”,并命她即日出宫,心想:现在媚娘既然敢于抛却一切,脱离红尘,去当尼姑,那么对于子孙皇位而言,活着的武媚娘等于已死的武媚娘,大概不可能有什么危害了。
武媚娘拜谢而去。站在一旁的太子李治却如遭晴空霹雳。他借机溜出来,去了媚娘卧室。见媚娘正在检点什物,便对她呜咽道:“卿竟甘心撇下我吗?”媚娘道,“主命难违,只好走了。”泪如雨下,泣不成声。太子道:“你何必自己说愿意去当尼姑呢?”武媚娘镇定了一下情绪,说:“我要不主动说出去当尼姑,只有死路一条。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殿下登基之后,不忘旧情,不沉湎嫔嫱妃妾,那么我总会有出头之日……”太子李治十分佩服武媚娘的才智,当即解下一个九龙玉佩,递给媚娘作为信物,并发誓:“我若负卿,有如白日……”
太子登基不久,武媚娘果真再次进宫,后来成为中国历史上名声赫赫的一代女皇。
武则天以其绝顶的“糊涂”之智,认清了形势,化险为夷,保住了性命。
面临危难能迅速分清主次,并且能果断地抛弃次要利益,以便明哲保身是练达人情的智慧,观时而动,耐心等待,任何时候、任何环境下,都不可丧失信心,放弃希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