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百位名人的智慧处世:洞察预料,忍智之道

百位名人的智慧处世:洞察预料,忍智之道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做人得有智慧做事不能没有智慧,但绝对不可用智太过。人不可以无智谋,但过多施用智谋,则会引起众怨而招致祸害。有智慧的人也应该懂得隐忍之道,做到大智若愚,智慧深藏。有智慧的人能洞察世事,预料将来。晁错虽然是有智慧的人,能预料到事情的发展,却无法避害。有大智慧的人要懂得忍智之道,将自己的智慧隐藏在普通的言行之中,让别人看不到锋芒,却又能从无形中指引正道。

百位名人的智慧处世:洞察预料,忍智之道

做人得有智慧

做事不能没有智慧,但绝对不可用智太过。心计太过就往往锋芒外露,到头来可能招来他人的嫉妒,以致鸡飞蛋打。

人不可以无智谋,但过多施用智谋,则会引起众怨而招致祸害。所以孔子称赞宁俞善用智谋,而认为鲍庄智慧还不如秋葵,被砍掉了脚。樗里子、晁错都以智囊著称于世,前者以能混淆同异而寿终,后者因仗义执言而丧命。士会杖打其子,是因为他以一知半解而炫解于朝廷;颜回号称能闻一知十,却大智若愚而不汲汲功名于世。

有智慧的人也应该懂得隐忍之道,做到大智若愚,智慧深藏。

真正聪明的人,要选择表现的时机。宁俞,也就是宁武子,卫国的卿士。宁武子在国家安定时就聪明,在国家昏暗的时候就变得愚蠢。他的聪明别人赶得上,他装傻时,别人就赶不上了。《左传》记载:僖公二十八年冬,晋侯和诸侯们在温地相见,卫侯和元咺争论。宁武子是卫侯的助手,卫侯争论没有取胜,被抓起来送到了京师,关在深室里,宁武子负责送饭送衣。僖公三十年,晋侯让医衍毒死卫侯,宁武子贿赂了医衍,让他把毒药放少了些,卫侯没有死掉。到了秋天,晋人放了卫侯,他才得以返回卫国。由于宁武子适时地贿赂了医衍,才保住了君臣二人的性命。

聪明的人在适当的时候要懂得装糊涂。否则就可能累及自身。《左传》成公十七年,齐国的大夫庆克和齐灵公的母亲声孟子私通,庆克男扮女装乘车混进巷门。鲍牵看见了,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国武子。国武子知道这件事后,就找庆克,和他讲了这件事。庆克告诉声孟子说,国武子责备他,声孟子听后很生气。后来,国武子协助灵公和别国会面,高无咎、鲍牵把守城门。等到灵公和国武子回来,快到城门时,声孟子吩咐关起城门检查奸人。声孟子告诉灵公,高无咎、鲍牵不愿意让灵公回来,想立公子角为公,国武子也知道这件事。灵公听了非常生气,于当年七月,下令砍去了鲍牵的脚。鲍牵和国武子虽然聪明,却不肯装糊涂,结果遭了声孟子的陷害。孔子评价说,鲍牵的智慧还不如葵花,葵花还知道保护自己的根。可见,即使很聪明,对有些事也需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有智慧的人能洞察世事,预料将来。战国秦国的樗里子,是秦惠王的弟弟,名疾,居住在樗里,所以,叫樗里子,也称秦令樗里疾,秦人叫他“智囊”。昭王七年,樗里子死了,要人把他埋在渭南章台的东面,并预言:以后一百年这儿应当有天子的宫殿在两边夹着我。到了汉代时,他的坟墓东边有长乐宫,墓西有未央宫,武库就在他的坟墓后面。可见,樗里子的确是有智慧的人。

智慧有大小,在行事的时候要量力而行。如果事情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就可以去做,如果超过了自己的能力,就不能勉强实行。(www.xing528.com)

西汉时的晁错是颍川人。景帝当太子时,晁错当家令,深受宠幸,号称“智囊”。景帝登上王位后,晁错当了御史大夫。最初,文帝时吴王濞称他有病不上朝,晁错数次进谏吴王的过错,认为他该杀,文帝心中不忍。

等到景帝即位,晁错说,吴王招诱天下逃亡的人,阴谋叛乱,现在削弱他的势力,他便会造反;不削弱他的势力,他也会造反。削弱势力会导致立即叛乱,但危害很小,不削弱势力,虽能延续叛乱的发生,却会一发而不可收拾。又说,楚王和赵王有罪,削去一个郡;胶西有阴谋,削去六个县。

于是,汉景帝依晁错之言想削弱吴王的势力,果然七个国家一起造反。晁错平常和袁盎不和,皇上向袁盎询问退敌之计。袁盎说:“吴国和楚国相继来信说,贼人晁错擅自支配诸侯,削弱他们的土地;因为这个他们才造反。只有杀了晁错,恢复诸侯过去的土地,才能兵不血刃地消除叛乱。”汉景帝于是在东市把晁错给腰斩了。

晁错虽然是有智慧的人,能预料到事情的发展,却无法避害。他的智慧小却谋划大,祸害便像发射弓箭一样迅疾地来到他的身上,导致他自己比敌人还先受到伤害。

有大智慧的人要懂得忍智之道,将自己的智慧隐藏在普通的言行之中,让别人看不到锋芒,却又能从无形中指引正道。这就是大智若愚的方法。如果不忍住表露自己的聪明,以聪明自居,四处招摇,则可以引来他人的嫉妒和陷害,导致无法自保。

真正有智谋的人,并非事事工于心计,而是善于深思远虑,既达到目的,又不招致非议和祸难。而智者的美德又在于不炫耀自己、争名于朝。所谓大智若愚,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