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百位名人故事:曹彬处世智慧

百位名人故事:曹彬处世智慧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曹彬不得罪小人曹彬北宋初年大将。生活中免不了与小人打交道,所以妥善处理与小人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不依附君子,也不要得罪小人,否则的话可能就会遭到小人的暗算。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成功处理与小人间关系的名人故事,其中北宋开国名臣曹彬便是其中一位。曹彬为人诚实,忠厚仁义,尤其是在带兵征战时以不滥杀掠深得士兵和百姓的拥戴,史称“气质淳厚”。我们好好想想,真的想不得罪小人的概率为零。

百位名人故事:曹彬处世智慧

曹彬不得罪小人

曹彬(931—999)北宋初年大将。字国华,真定灵寿(今属河北)人,以败契丹、北汉功,任枢密承旨,灭后蜀任都监。雍熙三年(986)率军攻辽,因诸将不服指挥,败于涿州,降为右骁卫上将军。后复任枢密使

生活中免不了与小人打交道,所以妥善处理与小人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不依附君子,也不要得罪小人,否则的话可能就会遭到小人的暗算。要想处理好与小人的关系,首先我们要分清哪类人属于小人:平时喜欢溜须拍马的未必都是小人,但这类人不可不防,因为他们平时最爱在领导面前表现自己、争得宠信,甚至偶尔会背后打你的小报告。真正的小人则是喜欢挑拨离间,为了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故意离间挑拨同事间的感情,好从中得利。小人还爱落井下石,如果有人摔了一跤,他们不但不会上前扶一把,反倒再补上一脚。小人多外表一团和气,但实际上阳奉阴违,用得到你时便卑躬屈膝,用不到你时便会一脚踢开。所以,生活中处理好与小人间的关系,我们便会避免更多的麻烦。

敬而远之是对待小人的最好方法之一,与小人过于亲近必定会受其所害,可要是过于疏远,甚至平时根本置之不理,摆出一副不把对方放在眼里的姿态,也易招致小人的嫉恨,所以与小人交往应该保持平淡的关系,要让对方感到在你的心里有他的位置。

小人为人处世总是千方百计地追求各种利益,如果我们一旦与之在利益上形成冲突,最好能忍则忍,能让则让,尤其是无伤大雅的小恩小惠可以主动放弃。小人多是见利忘义的,给点好处对方就会对着你摇头摆尾,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吃点小亏换来与小人的相安无事。

生活中还有些爱故意惹是生非的小人,即便你对他们敬而远之,甚至是一再忍让也难以摆脱他们的纠缠。你的忍让往往被他们视为软弱可欺,这反倒助长了他们的嚣张气焰,于是他们便开始得寸进尺地对你进行攻击。此时,你就需要变退让为反击,你弱他就强,你强他就弱,我们平时的忍让是不想惹上小人制造的麻烦,但如果对方找上门来故意为难,我们一定要做出有力回击,因为小人一旦得势必将后患无穷,而我们的一再退缩便等于助纣为虐了。但是,对小人的反击又切忌把他们逼上绝路,正所谓免子逼急了都咬人,更何况是人,所以反击小人时又要把握度,做到有理、有利、有节,以免逼之甚急反咬我们一口。

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成功处理与小人间关系的名人故事,其中北宋开国名臣曹彬便是其中一位。曹彬字国华,北宋初年北败契丹,屡立战功,深得太祖赵匡胤的器重。曹彬为人诚实,忠厚仁义,尤其是在带兵征战时以不滥杀掠深得士兵和百姓的拥戴,史称“气质淳厚”。公元974年,曹彬受命率军灭南唐,临行前宋太祖送给他一把上方宝剑,并叮嘱道:“副将以下的士兵凡不听你命令者可由你处决。”然后又问曹彬还有什么其他要求。曹彬说:“臣确实还有一事相求,那就是想请皇上恩准调用田钦柞将军担任前敌指挥官。”(www.xing528.com)

曹彬的这个要求让所有的人都到莫名其妙,因为田钦柞为人贪婪狡诈,喜欢争名夺利,尤其是经常在背后恶语诽谤中伤他人,为什么曹彬偏偏让他随军做前敌指挥官呢?事后曹彬笑着对手下众将说:“此次南征任务艰巨,恐怕短时间内难以完成,这需要朝中群臣的全力支持,而我在外领兵征战便需要得到朝中君臣的一致信任,如果有人趁机进献谗言就很可能会误了大事,其中我最担心的便是田钦柞这类人。为了避免他在我南征期间误导皇上,所以我定要对其多加提防,所以才提议将其放在我的眼皮底下,这样不但可以分点功名封住他的嘴,而且还避免了将其留在朝中给我带来的威胁。再者,我有皇上赐的上方宝剑,他在我身边是不敢胡作非为的。”众人听完曹彬的解释后禁不住连称高明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小人多爱背后捅刀子,曹彬对此十分了解,所以一味地躲避未必就是最好的办法,现在带兵出征为防小人田钦柞朝中生事,倒不如借故将其控制在身边为己所用,尤其是给他甜头,对方很可能就会乖乖地为我们卖命。

“宁可得罪君子,也不得罪小人”是中国人的传统之一,是一种软弱无力迁就而已,而且实实在在有着欺软怕硬之嫌。其后果是不仅纵容了小人,而且连自己也显得不是那么坦坦荡荡。因此,我的看法是:对于小人,该得罪的时候还是要理直气壮地得罪的,一切顺其自然,因怕而不去得罪也不完全是可取之举。我们好好想想,真的想不得罪小人的概率为零。小人,不是说你没有刻意得罪他就不找你吗?更多的时候是小人制造了很多让你不得不得罪他的机会。即使你对小人有恩,小人也认为你是应该的,合理的,自然的。小人的胃口大着呢,你对他的好处根本看不在眼里,更不放在心上。假如你有一点没有满足小人的要求,报复不知何时就会落到你的头上。你是小人同事,如果有才华,或长得比其漂亮(帅),或有人缘,必遭妒忌与排斥,小人总会担心自己的地位被动摇,总会千方百计中伤你;你离小人很远,但小人“爱管闲事、好打听”的本质不会变,所以仍会在背后贬低你,或把你的私事到处宣扬,甚至添油加醋。很多时候,丑恶的东西常常是善良人们的忍让和宽容奶大的孩。这是善良人致命的弱点。小人也正是瞅紧看准了这一点,才玩弄出一些下三滥四的动作来的。倘若善良之人都挺直脊梁都不怕小人,哪还有小人的威风?无法防小人,就接受吧,无法改变小人,只有走自己的路,看淡一切,无欲则刚,必要时再狠狠地打击小人,因为小人向来欺软怕硬。小人有才,但不用在正地方,用老百姓的话说,君子琢磨事,小人琢磨人。干事的肯定出错多,不干事的光念咒,说风凉话,小人向人们表现的是他永远没有错。小人之为不仅是过去式,而且是进行式和将来式。不过有时候我们还是要感谢小人的,因为小人令我们逐步成熟,从一个不懂社会的人成长为适应社会了解社会的一个人。

大多数人喜欢君子,自己却不愿做君子,讨厌小人,却又处处模仿小人的作为以求自保,于是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就由此有了广阔的市场。在我看来,这是一个误区。为什么要得罪君子?无外乎君子不计较这些,就因君子不计较,就去得罪他?这个道理讲不通吧。这其中反映的是哪门子哲学?由于君子的谦恭、忍让,想要得罪君子很难,因为他通常对小人的所作所为一笑置之;宁可得罪君子,君子还是没有被得罪。小人则不然,即使你不想得罪小人,也往往防不胜防,因为他的心胸实在是太小了。君子是伸张正义的,如果得罪他,你的所为如何呢?你要主持正义,无意中会伤及到了小人利益,如果不得罪小人,只能放弃正义,那么,你的所为是小人之为还是君子之为呢?人们喜欢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话听起来似乎有道理。不过一个处处防着别人的人,其心态也很难说有君子的坦荡。

当然,在我们的身边,君子和小人都是不多见的,更多的是像我们这样既非君子、亦非小人的人。大家都知道,做君子实在太辛苦,吃亏上当的大多是这类人,别人还存着想去得罪他的心。君子斗不过小人。“讲理的怕不讲理的,不讲理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 这大概就是君子不敌小人的道理了,也是好多人不愿做君子的原因。特别是在风气不正的时候,小人神气,君子憋气;小人飞黄腾达,君子怀才不遇;小人使奸弄巧,君子饱受迫害。君子讲道义,小人讲势利;君子爱讲正理,小人总说歪理;君子言行一致,小人阳奉阴违;君子追求和谐,小人存心捣乱;君子严责自己,小人暗算他人;君子总在明处,小人常在暗处;君子不记人过,小人与人交恶;君子唯理是求,小人拉帮结派;君子顾全大局,小人只顾已私……。中国历史舞台曾上演了一幕幕令人伤心不已的小人斗君子的人间闹剧。如屈原投江、韩非囚秦、孙子膑脚、贾谊痛哭、杜甫落魄、李白飘零、苏轼贬放、嵇康下狱、岳飞被害,……,史无前例,可以说是这种人间闹剧的一个高潮。真切的希望我们的社会今后的文明进程,不要用君子的血泪甚至生命作代价。匡正小人行径,引导庸人进步,莫学小人,多交君子。古人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为什么?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贤者明,近良者德,近愚者暗,近偷者贼,近小人久而久之也成为了一个小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