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相如之神仙眷侣之忍
司马相如原名司马长卿,因为仰慕战国时代的名相蔺相如才改名,他是蜀郡(今四川成都)人,少年时代喜欢读书练剑,二十多岁就做了汉景帝的警卫叫“武骑常侍”,不过并不受重用而使他有不遇知音之叹,后来他辞官投靠梁孝王,并与邹阳、枚乘、庄忌等一批志趣相投的文士共事,就在此时他为梁王写了著名的那篇《子虚赋》。后来这篇文章被汉武帝看到大为赞赏,并且以为是古人的文章,经人奏报才知道是出于一个当代的青年才子之笔,惊喜之余马上召他进京,司马相如向武帝表示说:“《子虚赋》写的只是诸侯打猎的事,算不了什么,请允许我再作一篇天子打猎的赋。”这就是内容上与《子虚赋》相接的《上林赋》,不仅内容可以相衔接,文字辞藻也都更华美壮丽、好大喜功的武帝读毕非常高兴,立刻封他为侍从郎。
在中国诗赋史上,这个司马相如可以说是第三个大家,屈原、宋玉之后,便是他了。若单就汉朝而言,他便是开国以来第一号大手笔、大名士了。正是在他那支恣意汪洋、挥洒自由的笔下,才诞生了汉大赋这一代文章。不过,司马相如虽然豪气冲天、才情纵横,却出身清寒。他有个朋友在蜀中临邛当县官,于是,他就投奔到那里去,暂且安身。
临邛的一帮有身份的望族士绅久闻司马相如的文名,现在,听说这位当今第一才子光临本县,无不感到脸上有光;他们都想借机结识司马相如,附庸风雅,日后也好向人吹嘘。这天,由富甲一方、门第高贵的卓王孙做东,在府上设宴款待司马相如,那情景真称得上“群贤毕至,老少咸集”了。当时的大才子,讲究的是琴棋书画样样皆能,而不独是写得一手好文章,司马相如自然也不例外。所以,那些宾客虽然平时早已拜读过司马相如的华章,却不以此为满足,他们欲乘此良机,非亲耳聆听司马相如的一曲清奏不可。司马相如自有其名士风范,毫不忸怩作态,当即焚香净手,为众人抚奏了一首《凤求凰》。
卓王孙有一个女儿,芳名文君,生得风姿绰约。更难得的是,她极其聪慧灵颖,能诗善文,精晓音律。她虽知道今日父亲在家中请客,但是作为一个待字闺中的女孩子,她是不能参与其间的。正当她闲坐内室之时,忽然发觉一直充满寒暄应酬之声的客厅变得静悄悄的,接着便有一缕古远高洁的琴声袅袅传来。她本是行家,一听便知这弹琴之人决非等闲之辈,指法精湛、丝丝入扣,琴声中更兼有一种超世飘逸的胸襟和境界。卓文君听了一会儿,再也坐不住了,款款移步,隔帘一觑,原来竟是这样一个儒雅风流的男子,不觉出了神。
司马相如本来正沉浸在自己的琴声之中,这时他恰好抬头朝帘内看了一眼。这一看不要紧,那两双眼睛早已迸出了火花,两人都是心头一振,谁都不可能再忘掉谁了。不过,弹者有心,听者无意,那些粗鄙浅陋、不解音律的陪客们无一听得出来司马相如已在借琴音传递情意了。(www.xing528.com)
曲终人散,司马相如回到住处,情结难解,他自知以一介寒士的身份,是不可能直截了当地去卓府求婚的。但他又心有不甘。于是,他派人暗中买通文君的侍女,两人由此通了心迹。卓文君确实是一个敢做敢为的女子,既然认定了司马相如是自己所爱之人,当机立断,半夜逃至相如住处,相如喜出望外,连夜同文君一道私奔,离开了临邛。
果然,卓王孙闻讯大怒。他之所以愿意结识司马相如,完全是装腔作势,以骗取虚名,如要他把女儿嫁给这个家徒四壁的穷书生,则是绝对不可接受的。因此,他断然斩断了父女之情,发誓不予文君一文钱。
私奔后,这对大胆的恋人虽直接面临着贫穷的威胁,但他们并不动摇。司马相如卖掉了他仅有的财产——外出游历时必不可少的车马,再用这笔钱买下一家小酒店。文君亲任老板娘,一点也不觉得作为豪门之女干这个丢人现眼;司马相如虽是一代文豪,此时也坦然换上脏兮兮的“工作服”与跑堂的一道刷盘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卓王孙对女儿与司马相如私奔一事的恼恨渐渐有所平息,再加上很多人一再劝他,说司马相如虽出身低微,可到底是当代才子,文君嫁了他也不见得多么有辱卓门清誉。这样,卓王孙才回心转意,出钱资助文君和相如的生活,使他们摆脱了贫困。
后来,文君渐老,相如意欲纳一茂陵女子为妾。文君写了四首《白头吟》和一封信给相如。其中的第一首有一句为:“皑如山上雪,皎如云间月。”意思就是说,自己的头发虽然是白了,可这一头白发正是纯洁忠贞的爱情的见证。相如读了诗和信,自惭形秽,立刻打消了纳妾的想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