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前,人们还在感叹:找个好工作不容易。而现在,人们焦虑的是:找个工作不容易!一字之差,让人们看到了打工者们惨淡的境遇。我们不妨先来看看所谓“天之骄子”的大学毕业生们的变化。
1999年国内大学扩招以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急转直下。由于每年都有几百万的大学生告别高校校园走向社会,昔日的“天之骄子”如今已风光不再。“人才过剩”导致大学生就业频繁遭遇“岗位瓶颈”和“就业寒流”。
虽然有很多专家学者指出,大学生就业难与扩招并无必然联系,我国劳动力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更多的是因为结构性矛盾导致的结果。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自90年代末实行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市场数年来一直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持续增强的“就业寒流”来不及丝毫回暖,就被每年新增的数百万毕业生渲染得更加冰冷。
各种媒体报道随之扑面而来、触目惊心——“‘低薪时代’来临,本科生八百元起薪?”;“人事部调查数据:六成应届大学生毕业即失业”;“‘毕业即失业’的沉重感令人窒息”;“‘漂浮’的大学毕业生:不再抱吉他轻轻弹唱”;“我上大学,还是大学上我”……
这样的新闻报道虽然难免有“言过其实”之嫌,但也绝非无中生有、危言耸听。教育部和人保部每年公布的就业统计数据不一定准确,其中很可能存在“被就业”的现象,但在公布的统计资料中,几乎年年都使用了“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这样的表达方式。在“就业寒流”的语境下,“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已经成为政府人士和专家学者的一种常规表达。
2003年,扩张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毕业,总人数达212.2万人,比2002年增加67万人,增幅达46.2%,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2004年,全国大学毕业生280余万人,比2003年增加68万人,增幅达32.05%,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338万人,比2004年增加58万人,增幅达20.71%。自1999年实行高校扩招政策后,大学生就业遭遇最强“寒流”,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413万,比2005年增加75万人,增幅20%左右。按照70%的初次就业率计算,约有124万人无法实现当期就业,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495万人,比2006年增加82万人,同比增幅19.9%,加上2006年120多万人无法当期就业的往届毕业生,2007年涌入就业市场的大学毕业生总量在600万人以上,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559万万人,比2007年增加82万人,同比增幅12.9%。由于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有效需求仅占新增岗位的22%,而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却降低22%。社会有效需求不能满足毕业生规模增长速度的现实问题更加突显,高校毕业生供需矛盾空前严重,就业形势进一步严峻。(www.xing528.com)
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611万人,比2007年增加82万人,同比增幅9.3%。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很多企业不仅不招收新员工,而且还裁减老员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比2008年更加恶劣。也许用“十分严峻”都不足以表达,“寒流”或“严冬”才更为恰当。
2010年,来自教育部的信息显示,当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达到630万人。由于以前年度还有几百万的大学生未实现就业,因此2010年实际需要就业的大学生将达1000万人。
也许这些枯燥冰凉的数字并不能使大学毕业生对就业形势的状况有十分清醒的认识,那么如下的一些事实将会真切地刺激了大学生们敏感的神经。
2006年,广州市市容环卫局下属事业单位首次向社会公开招聘13名环卫工,286名本科生、研究生踊跃报名。其中一个终日与病死畜禽打交道的职位,居然引来19名本科生和7名研究生激烈角逐。最终,应聘者中的1名博士、4名硕士和6名本科生获得录用。
2007年,南京市六城区拟招聘460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4500余人报名参加竞争,其中研究生1000余名,大部分竞聘中小学教师岗位。按照报名人数来计算,录取比例将达到1:10。
2007年3月的一次校园招聘会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家打着大学生创业园旗号的足疗健康公司向大学生伸出了橄榄枝,吸引许多学生驻足。该公司开具的工资单上,普通员工如文秘、收银等月薪1300元起,足疗、刮痧等技师、学徒月薪2000元起,招聘当天公司就收到了不同专业大学生投递的简历300多份。
2007年4月,北京权金城集团旗下13家企业面向北京在校大学生招聘百余个工种、千余个跨行业岗位,招聘搓澡工要求本科以上学历。招聘信息发出不久便收到5000多名大学生的应聘材料,其中四成左右即2000名大学生应聘搓澡工。
2008年11月,广东大学毕业生供需见面会现场:第一天,在暨南大学举行的四大国有银行专场共有1.4万余名应届毕业生争夺1200个岗位;第二天,在华南农业大学举行的银行证券保险专场,共有1.5万名学生竞争1500个职位;第三天的外语外贸和营销管理专场,1.4万人到场争抢1300个饭碗。值得一提的是,有一家广州的副食品企业计划招聘15名卖猪肉的员工,竟然有150名研究生投送简历进行竞聘,最终脱颖而出的35人全都是名牌大学的研究生。
2008年12月,在重庆举行的西南大学毕业生的招聘会上,一家东莞的环保公司开出10万元年薪招聘大学生做清淘化粪池业务员,很多大学生跃跃欲试。
虽然以前也出现过大学生卖肉这样的新闻案例,但在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之下,有如此多数量的毕业生竞聘这些职位,还是引发了很多媒体的报道和评论,有人说这表明了毕业生就业观念的转变,有的人则认为是大学生“自我贬值”,但更多的人看到的是大学生在面临就业时的一种现实选择。抛开“大学生贬值”和“工作有无高低贵贱之分”之类的“口水之争”,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还是如此突兀地横亘在很多人面前,原本平坦的就业之路一发变得泥泞曲折、险象环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