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中国制造业避免沦为全球产业链条的最低端,走出笼罩在国人头顶的“廉价”阴影,已成为政府机构、专家学者和制造企业领袖们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
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但称不上是一个制造强国。因为设备是人家的,设计是人家的,很多核心技术也是人家的,我们只是加工一下,设备、设计等方面的技术能力还很落后。技术能力的提高非朝夕之功,我们在加强技术研发的同时,一定要树立品牌经营的意识。
越是没有自己的品牌,就越应该重视自己的品牌经营。决不能因为对树立品牌缺乏信心,就不搞自己的品牌。发展自己的品牌也是一个能够更快地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不要等着产品都制造好了销售出去了,再来搞自己的品牌,而应该通过塑造自己的品牌来提升自己的制造业水平。比如韩国的汽车制造业跟中国差不多起步,但是韩国现在有大宇和现代,他们是怎样做到的?原来,那时候他们没有制造技术,怎么办?就把别人的东西往上安,盖上盖,即便发动机是日本的,但还是叫现代、大宇,这样他的牌子打响了,制造能力也在这个过程当中提升了。
中国的海尔就是家电产业成功的案例。当初海尔打品牌时,制造技术肯定不如日本,但是把牌子打响以后带动了制造技术的提升,20多年走过了国外企业100多年的路。海尔的成功,对我们如何用品牌带动制造,从制造大国变成制造强国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企业竞争力和品牌不是一个概念,当你是一个核心企业的时候,因为在技术上的垄断地位,可以控制整个行业,控制价格,控制产品的换代速度和结构。企业竞争力是每个企业的立足之本,品牌是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
有两个手段可以把品牌树立起来。一种是像英特尔、微软这样的以技术实力作为基础推广品牌;还有一种就是以自己的销售网络为基础推广品牌。这两种推广品牌的方式,在经营的结果上有很大的不同,品牌的核心内容是成为整个行业当中的核心企业。
比如,联想肯定是一个很好的品牌,但是联想所进行的销售网络建设,最大的受益者并不是自己本身,而是英特尔和微软,他们是行业中的核心企业。对于联想来说,虽然有自己的品牌,但是因为没有自己的技术创新能力,虽然有品牌但是企业竞争力还不是很强。(www.xing528.com)
现在的中国企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只能分享到微薄的利润,向工人支付微薄的工资,这是造成中国人勤劳却不富有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我们不妨把目光投向日本,看看在类似的情况之下,他们有没有企业成功突围。
1945年,日本彻底战败,由于战争破坏加上战后拆卸重型设备赔偿受害国等原因,日本基本上赤地千里、满目疮痍。很多大人、孩子冒险围着美国军舰,希望从军舰倾倒出来的垃圾中,找到一点有热量的食物充饥。
在经历了艰难的战后重建后,日本从50年代至80年代,实现了30多年经济腾飞。1965年,世界前五大半导体生产商依次为:德州仪器、仙童、西格尼蒂克斯、威斯汀豪斯和摩托罗拉;而到了1987年,这一排名变为:NEC、东芝、日立、摩托罗拉和德州仪器。
有些人也许会强调,日本在冷战期间受益于美国的扶持,而且人口比中国少。但韩国、中国台湾同样受益于冷战,人口比日本更少,成就却没有日本的辉煌。美国出于冷战的需要,对日本确实有过扶持,但IC产业从来是美国的支柱产业,它绝不会在这个产业上扶持昔日穷凶极恶的对手,让他们超过自己。
优秀的管理大师们都经常说“懒惰者找借口,实干者找差距”,所以我们不能在这里为自己找借口!
解决全球产业链低端问题的关键,就是加强品牌意识,培养核心企业,增强企业竞争力。这样才能避免中国人、中国企业长期陷于低工资、低利润的恶性循环之中。在新世纪开启的第二个十年里,才会让我们彻底打破全球产业链的低端魔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