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入WTO对中国广电行业发展的影响
(一)积极方面的影响
1.有利于创新思维
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体制,使中国广电行业危机意识、创新意识并不强烈。加入WTO以后,随着中国政府对各个“要价方”(如美国)高额“要价”的承诺逐步兑现,外国强势媒体肯定会梯次性进入中国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如不因时变换脑子,更新观念,激活自己的创新思维,难免大浪淘沙换位子,即使只是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至今仍存有观念“瓶颈”的那部分中国广电人也要开启自己的创新思维之门,在更大的空间、更高的层次上与国际同行竞争,用全新的新闻传播观念指导现实操作,通过树立有效传播观念,最终取得两个效益的双丰收。
2.有利于改革体制
中国广电行业一直被认为是事业单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全球文化趋同化在中国的流波所及,许多新观念、新思想被引入到广电人的头脑中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渐渐“浮出水面”。突出表现为组织形态与资本形态模糊不清——宣传性工作和经营工作合一(此谓组织形态不清);主业和相关产业合一(此谓资本形态不清)。“入世”以后,根据中国政府对美国、欧盟等最高要价方的承诺,外国资本将被允许进入中国广电市场进行合资经营。只有通过体制创新,把上述两种制约事业发展的“合一”先从内部分开,明确外国资本进入的范围并使之法规化,才能得心应手地处理外国强势媒体在参股、控股等方面前所未有的要求,永远立于制人而不制于人的不败之地。
3.有利于转换机制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广电行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基本上实行的是相对单一而且相对封闭粗放的自足式机制。在中国全面“入世”以后,现有的广播电视格局肯定会被打破。我们完全可以预见,WTO所带来的新规则将有助于从微观到中观层面解决中国广电行业制约改革的众多“瓶颈”性因素,并提供切实可行的配套性改革思路。
4.有利于吸纳人才
人才不足是困扰中国广电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以中央电视台为例,一向被视为“中国电视界人才荟萃之地”的中央电视台,在其4163名正式及台聘从业人员中,拥有正高级职称者仅占职工总人数的2%,拥有副高级职称者仅占职工总人数的9%,拥有中级职称者只占职工总人数的20%,拥有初级职称者仅占总人数的7%,最堪忧虑的是在全台从业人员中,竟然有多达62%的人(总计2537人)没有任何职称。究其原因,中国广电行业人才匮乏,主要是由于机制老化,其最直接的结果是,应该调进来的得力人才调不进来,应该辞退的人却又退不掉。不仅大量浪费了国家的人力编制资源和财力资源,而且也严重地挫伤了精英人才的积极性。中国广电行业完全可以借“入世”的东风,与国际接轨,用市场机制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按适应媒体竞争的要求改革用人机制、分配机制、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实现媒体内外、国内外两种人才资源市场的互补和对接。抓住机遇,用好、用活、用足WTO可能带来的好的“游戏规则”,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和气度延揽天下英才而用之。
5.有利于文化产品升级换代
作为一种一维性流动的艺术,广播电视往往是靠其不断出新的表现形式来获得更多的观众认可的。原本“与各省台相比一直处于中游”的湖南电视台,因为一档《快乐大本营》而一下子“平地起高楼”,直逼北京、广州、上海,原因主要就在于《快乐大本营》的表现形式新颖(相对国内观众而言),这早已是尽人皆知的事实。但是这种所谓“节目形式上的创新”主要靠的是模仿——在目前的中国,电视界谈节目形式创新真的也往往只停留在对外国或外台的节目形式的单纯模仿(又称“克隆”)上。加入WTO以后,这种打了引号的“创新”肯定会迅速淡出中国的电视荧屏,原因是WTO各成员签署的TRIPS加大了对“克隆”电视节目模式的打击力度。为了满足“口味”越来越“刁”的观众求新求变的要求,为了迎战“入世”后梯次性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强势传媒千姿百态的节目传播样式,为了保有并尽可能增加本土栏目或本土节目在同类电视节(栏)目市场中所占的份额,从而为自己创造更好的生存空间,除了走在借鉴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的真正创新之路以外,别无选择。
6.有利于吸纳资金
中国全面“入世”以后,每年GDP将提高近3个百分点,相当于3000亿元左右的人民币。国内经济的繁荣对广电行业的经营无疑是十分有利的。WTO可以拉动中国的内需,更重要的是根据WTO的基本原则和中国政府对各要价方的开放承诺,国外相关领域的大型跨国企业会争先恐后地大规模进入中国。为了争夺中国市场,他们必将会借助中国媒体大做宣传。除了广告以外,广电媒体还可以通过剥离主业和副业,区分两种不同的存在形态(宣传形态、资本形态)等手段,在自己与“喉舌”功能无关的“副业”领域向外国资本敞开大门,以便吸纳到更多的风险投资。
7.有利于降低运营成本
中国广播电视行业所使用的关键设备主要来自国外。过去,由于关税和进口数量均存在着相当大的限制,使得设备价格高昂,更新也不及时,成为制约中国广电行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加入WTO以后,由于关税大幅度降低以及非关税壁垒的逐步取消,广电行业肯定会通过降低进口设备成本实现降低经营成本,使其投入与产出比更趋于合理,从而提高制作手段、制作能力和制作水平,降低节目制作成本,提高竞争力。(www.xing528.com)
8.有利于扩大节目交流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电视界逐渐向世界打开了大门。CCTV(中央电视台)自1978年8月3日播出前南斯拉夫电视片《巧入敌后》以后,开始了有选择地引进境外电视节目的步伐。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种引进的步子迈得不是很大。1978年至1988年十年间,中央电视台仅仅引进了305部国外电视剧,进入20世纪90年代,CCTV开始加快了引进境外电视节目的步伐,仅1998年一年就从境外引进播出了147部集电视作品,主要是电视电影和电视剧,但是与同年度CCTV播出的1662集国产电视剧(还不包括CCTV-6播出的国产电影)相比,中央电视台引进的境外节目还未达到其所播出的同类国产节目的10%,因而引进的空间还是相当大的。“入世”以后,根据WTO中GATS的有关规定和中国政府对各主要要价方所做的具体承诺,中国引进境外电视节目的力度必将逐步加大。境外电视机构除了可以像以往那样采用“过境交付”的方式继续向中国电视界提供“成品”服务外,还可以通过“商业存在”的方式,亦即建立合资或独资(主要是合资)影视制作企业的方式为中国的电视机构和中国的电视受众提供服务。
9.有利于扩大节目的对外输出
虽然早在1959年4月21日,CCTV前身的原北京电视台就已向苏东阵营的前苏联、波兰、捷克等6国寄送了电视新闻,但那是无偿的,并没有引进市场机制。中央电视台真正走向世界电视市场始自1961年的4月,当时他们将自己拍摄的71个主题,总长度为62542米的电影胶片,编成了46个短片,以每米3美元的价格向前联邦德国、巴西、澳大利亚等国出售,开始了中国电视节目的有偿输出。改革开放以后,CCTV因时利便,先后采取了“送片、交换节目”、“商业渠道销售节目”、“进入国际交换网络传播”、“组建节目外销联合体”等方式向外输出自己的电视节目。截止到1998年底,中央电视台共与19个国家及地区的38家电视机构签订了正式转播CCTV-4的协议,CCTV的节目也在全世界119个国家和地区直接落地入网或入户。应该说,在短短的几十年里,中央电视台的对外节目输出所取得的成绩还是较大的。但是,倘若与世界电视100强中的诸强,特别是前50强相比,CCTV节目对外输出的差距和空间都是很大的。“入世”以后,根据WTO所提供的互惠原则和无歧视原则,中国广播电视界,特别是CCTV完全有可能在以往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节目的对外输出力度,“就‘洋人’之粮”,去“切”外国电视市场的“蛋糕”,积极参与国际电视市场的竞争。
(二)消极方面的影响
1.一些人思想迷茫甚至混乱
随着中国的全面“入世”和外国强势传媒的梯次性“入侵”中国,部分中国广电从业者的传播思想和传播理念极有可能会受到冲击,这将会导致价值观众的混乱和“喉舌”意识的淡化,甚至在“把电视业变成纯娱乐业和服务业”的所谓“新思维”的导引下进入误区。
2.可能出现不公平竞争局面
作为党的喉舌,中国的广播电视负有多种使命。由于根据有关协议,外国资本不能进入中国本土的电视传输网络,这就决定了他们的赚钱方式只能是短线的“撇奶油”式的投机方式,即利用中国大陆现有的电视传输网络资源,在经济效益最高的电视节目制作和电视节目营销领域,与不能完全实行制播分离的中国广播电视媒体展开竞争。在外国资本的这种不公平竞争的冲击下,中国广播电视媒体如处理失当,将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3.市场占有率可能进一步下降
加入WTO后,那些获准有条件地进入中国影视市场的外国资本,可能通过直接与各省、市级电视台合作,鼓动省级台联合起来组建跨区域的广电集团,加大电影入侵的力度,在大中城市大建拥有现代化设备的“人性化”电影院,投资中国大陆的纸介媒体、文化设施、互联网等一系列措施,与中国广播电视媒体竞争。
4.盈利能力可能进一步削弱
加入WTO以后,中国广电行业高昂的人才成本和购片费用急剧上扬,而收入的增加与否则很难判定。因此,中国广电行业整体收支盈余额和收支盈余率,均有继续下降的可能。
5.市场拓展可能严重不对称
外国强势传媒可以凭借资金方面的优势以高于中国本土从业人员数倍的薪酬,延揽到中国最优秀的广电人才,迅速攫取最大份额的中国广电节目市场,而中国广电媒体却不可能完全放开手脚。另外,由于西方发达国家一直对中国广电媒体开而不放等多方面的原因,中国广电节目想迅速打入西方发达国家的主流社会比较困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