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成果

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成果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边区政府各单位经营的商店共14家,其中,有7家是公家与群众共同开办的。(二)陕甘宁边区的经济政策陕甘宁边区位于陕、甘、宁三省边陲,地瘠民穷,经济十分落后。边区人民的生活陷入困境。

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成果

二、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建设

(一)陕甘宁边区的经济体制

边区实行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体制,包含着多种经济成分。主要有五种经济成分:由政府机关、部队、学校经营的公营经济;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集体活动的合作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劳动人民的个体经济;地主经济。这五种经济成分的并存是符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团结一切力量共同抗日的要求的。前四种经济成分构成边区的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各种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大致是:第一位是个体经济,第二位是资本主义经济,第三位是公营经济,第四位是合作经济,第五位是地主经济。

1.公营经济

因为政府掌管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公营经济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却居于主导地位,是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它引导和帮助私营经济、合作经济、个体经济在新民主主义的范围内充分发展。公营经济包括公营的工厂、手工作坊、农场商业等。除政府机关、部队、学校直接经营外,还有公私合作的经营方式。如定边的新塞工厂、靖边的毛织工厂、盐池的元华工厂,扩股后,其中公家投资占72.73%,当地商人和群众投资占27.27%。边区政府各单位经营的商店共14家,其中,有7家是公家与群众共同开办的。

2.合作经济

边区的合作经济,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之上,是各阶层人民大众联合经营的经济,有利于发展生产,增进个人和社会财富,增强对政府财政的负担能力,所以边区政府鼓励和帮助合作经济。合作经济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社会主义的因素。

边区农业合作社的经营方式主要按土地分配、人力和畜力互相变工,个人地里的庄稼归个人所得。也出现了像刘秉温式变工队的模式:开出的荒地为参加变工的农户共有,收获时按人力和畜力多少进行分配。

边区的手工业合作社、消费合作社、运输合作社、综合合作社,都是群众集体入股办的,人为人股,钱为钱股,之后按股分红。

3.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边区奖励私营工商业经济的发展。私营工商业采取民办公助的办法,在政府扶持下,由私人创办、经营。如米脂县民生纸厂,由绅士文斌卿创办,股东300户,边区建设厅也有投资。庆阳县的庆兴纺织厂,由商人、地方和政府机关合资创办。在政府的扶持下,私人资本主义企业有了较快发展,按1944年统计,延安市有私商473户,资金达15亿元(边币)左右,定边有商号185家。

4.个体经济

个体经济在边区经济中所占比重最大。个体工业,以家庭手工业为主,其中,家庭纺织业占的比重最大。据1944年统计,边区家庭纺织业者达15万人,纺纱166万多斤;织布者达6万多人,织布11万匹,不仅满足了人民的需要,而且为纺织厂提供了原料,有利于纺织工业的发展。

(二)陕甘宁边区的经济政策

陕甘宁边区位于陕、甘、宁三省边陲,地瘠民穷,经济十分落后。由于国民党军队的长期围攻,连年水旱灾害的侵袭,抗战前,农业生产下降,耕地面积减少,畜牧业衰落,农村副业生产如植棉、纺织、运盐等也大部分停顿,除粮食、羊毛外,绝大部分日用品均靠外地运来。边区人民的生活陷入困境。

抗日战争时期,边区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一切进步人士、有志的革命青年向往的地方,中央和地方机关干部、部队留守人员等脱产人员常达10万人左右,最多时则达到13万人,他们的生活资料、事业经费、公家的8666头牲畜的消耗,又是一个可观的数目,边区人民10多个人就要养活一个脱产人员。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停发军饷,截阻海内外进步人士捐赠的款物,边区经济困难,人民负担很重。边区政府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改善人民生活,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制定了许多很好的政策。

1.农业政策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边区政府把发展农业放在首位。第一,发动农民开荒种地,兴修水利,改良农业技术,提高粮食产量;第二,爱护和调剂劳动力,奖励移民;第三,发展畜牧业及其他农村副业;第四,实行低利农贷,活跃农村金融;第五,逐村逐户帮助农民制定和实现其生产计划。

为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将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农民的土地政策,改为减租减息、缴租缴息。对已经进行土地改革的农村,欢迎地主还乡抗日,从原区乡分配给他们与当地农民一样多的土地、房屋。在改善工农生活的条件下,奖励富农生产,联合富农抗日。在政治上恢复了地主、富农、资本家的公民权

为了减轻农民负担,边区政府改革了税制,按收入多少纳税,合理负担。号召部队、机关、学校利用训练、工作、学习的闲暇,积极参加劳动生产,以改善生活,减轻人民的负担。

2.工业政策

边区政府提出了“工业第二”的方针。为发展工业,对各种不同经济成分的工业生产提出了相应的政策。规定公营工厂的发展方针是:保证边区部队、党政机关的需要;帮助国民经济的发展;培养企业管理干部。合作社经济是建立在私有财产基础上各阶层人民大众联合经营的组织,是边区政府组织生产、实现团结、丰衣足食的基本形式,号召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来参加合作社。边区政府大力推广、扶持合作社,加强领导,帮助提高生产技术、管理水平,增加产量,改进质量。

对私人资本主义工业,政府采取奖励和保护的政策。“欢迎资本家到边区来投资,奖励工商业者扩展边区经济。”“特别奖励私人设厂及投资各种工业。”[6]1941年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1945年颁布的《奖励实业投资暂行条例》,对私人投资的优待、奖励、提供贷款、减免税收等都作了具体规定。对个体手工业者采取资金上扶持,帮助其改进技术和企业管理,使其遍布城乡,有了很快的发展。

总之,边区发展工业的政策是:统一领导,分散经营,以手工业为主,党政军民一齐动手,公营、合作、私营、个体经济共同发展。(www.xing528.com)

3.商业政策

边区发展商业的政策是“对外调剂,内部自由”。实行自由贸易,反对垄断统制,保护商人自由经营,发展边区商业。具体内容是:第一,发展边区内部的商品流通,互通有无,调剂余缺;第二,设立贸易局,调整进出口贸易;第三,发展私人商业,多设集市,繁荣市场;第四,健全消费合作社,平抑物价,改善人民生活;第五,严禁哄抬物价,制止囤积居奇;第六,发展交通,开拓贸易路线,以利货运

4.财政政策

边区实行“争取外援,修养民力,支持长期抗战”的财政方针。抗战初期,国民党抗战比较积极,按月发给我军一定数量抗日军费,这是我们必须努力争取的。由于我军英勇抗战,深得海内外爱国人士的同情、赞赏,他们通过各种途径,给边区以资金、物资上的帮助。1940年,国民党全部停发我军军费,对边区实行严密封锁。边区实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解决给养、进行经济建设的方针。在财政方面,统一收支,开源节流,紧缩开支,厉行节约,反对贪污浪费。税收政策上,废除苛捐杂税,统一税制,降低税率,公平负担。金融工作的方针是以支持生产发展为主,对公营、私营、个体、合作经济均给予信贷支持,发展生产,保障军需民用。吸收游资,活跃金融,开办储蓄,发行建设公债,发行边币,停用法币,稳定金融,支持财政,发展生产。

边区的经济政策,照顾了各界及各阶层的利益,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对发展经济、支持抗战起了巨大的作用。

(三)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的成就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937年至1940年是争取外援、修养民力、向半自给道路转变的阶段; 1941年至1942年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严重经济困难、由半自给转变为完全自给的阶段; 1943年至1945年是边区健康发展、开始达到丰衣足食的时期。边区在中共中央的英明领导下,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农业方面

(1 )连年大规模开荒种地,耕地面积不断扩大。1937年,边区有耕地862.6万亩,1944年则达到1520.56万亩。大兴水利,灌溉面积由1937年的801亩扩大到1943年的4.1万亩。粮食产量由1937年的11.63万石(每石500斤)增至1945年的160万石。边区大力推广植棉,1937年植棉达15.1万亩,产量逐年提高,1941年产棉50.08万斤,1943年为209.7万斤,边区需要棉花的70%可以自给。

(2 )畜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牛、马、羊、骡、骆驼数量日渐增长。牛1939年为15.09万头,到1944年为22.4万头。羊1938年为76.1万只,1944年为195.5万只,生产羊毛340多万斤,为陕北的毛纺织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羊毛、羊皮、羔皮也大量出口。

(3 )积极开展植树造林运动。1940年,植活树木23万株,1942年为26万株。据1940年统计,边区森林面积达4万平方公里。这对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改变生态环境起了积极作用。木材、药材、羊毛、羊皮、猪皮等农副产品,除供给军需民用外,还发展了对外贸易。果品、蔬菜大量种植,南方的蔬菜品种也到边区落户。

2.工业方面

抗战前,边区几乎没有工业可言,日用品几乎全部由外面输入。抗日战争时期,边区工业发展很快,逐步建成了由公营工厂、私营工厂、合作社工厂、家庭手工业、手工业作坊共同发展的半自给工业体系。重工业轻工业门类比较齐全,炼铁、机械制造军工煤炭、纺织、陶瓷、玻璃、化工农药、火柴、肥皂、造纸、农具、印刷、制革、被服、食品、制盐等都有了发展。工厂和工人数量逐步成倍增加,1940年仅有工人1000人,到1945年,公营工厂130家,职工7300多人,加上私营工厂、手工作坊等共有工人达12000人。有些产品,除自给外,剩余的还可外销。

3.商业方面

(1 )工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兴盛。边区的公营商业有两类:一类是政府经营的企业组织。如光华商店,1941年有资金430万元(边币,下同),分店32个;盐业公司,1944年资金达到11亿元,人员397人,还管辖123个骡马店;土产公司有资金21亿元。另一类是机关、部队、学校经营的自给性公营商店,不同程度上解决了经费和物资供给,且活跃了经济。公营工业还经营对外贸易,换回了大量边区的必需品。合作商业,即消费合作社,它是群众的集体经济组织,对繁荣边区商业起了重要作用。从1937年到1941年,边区消费合作社由130个增至155个;社员由5.8万人增至14.02万人;股金由5.6万元增至69.31万元;销售额由26.12万元增至600.8万元,红利由4800元增至102万元;公积金由3500元增至17.3万元。1942年,股金达600万元,红利增至390.8万元。

(2 )私营商业欣欣向荣。以延安为例,1936年有私人商户123个,1944年达473个,其中资本在1000万元至2500万元的大商户有16家。

4.财政金融方面

克服了金融与物资供给的困难,从1942年开始,基本达到了财政收支平衡并略有节余。1941年,边区发行边币,对于发展商贸、便利人民起了很好的作用。边区银行发行了各种贷款,扶持边区经济的发展。

(四)人民生活大改善

粮食够吃且有余。1943年产粮184万石,军民及牲畜消费162万石,尚余22万石; 1944年产粮203万石,消费175万石,余粮28万石。

农民收入增加,负担减轻。1944年比1940年粮食产量增加25%。1945年农业税减少40%。生活的改善还表现在富裕户增多,以前的贫雇农逐渐上升为富农,烟贩、小贩变成骡马大店的东家。据安定县4个村的调查:革命前,贫雇农占82%,中农、富农占18%;革命后,中农、富农增至61%,贫雇农下降为39%。由于财富增加,购买力提高,集市贸易繁荣,群众说:革命前后的生活,“就像不是活在一个太阳底下”。

工人、机关干部、部队指战员、学校师生的生活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经过长期的努力,中国共产党终于在陕甘宁边区这块“试验田”上建立了一个新式的国家模型———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模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