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江阴民俗特产-拼死吃河豚,河豚烹制技艺

江阴民俗特产-拼死吃河豚,河豚烹制技艺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拼得一死吃河豚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如处理不当,烹制不得法,极易中毒,其毒素能使人神经麻痹、呕吐、四肢发冷,进而心跳和呼吸停止,导致食者死亡,故历代都有禁止河豚上市的法令。直到去世的前一月,他还在《江阴漫忆·河豚》一诗中懊悔道:“六十年来余一恨,不曾拼死吃河豚。”江阴民间自古以来便流传“拼死吃河豚”之说。如今,江阴“红烧河豚烹制技艺”已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江阴民俗特产-拼死吃河豚,河豚烹制技艺

拼得一死吃河豚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北宋苏东坡的这首名篇脍炙人口,千百年来广为流传。

刀鱼鲥鱼并称“长江三鲜”的河豚,其美味颇为独特,非其他鱼所及,历来被江阴人誉为“江鲜之冠”。

据明嘉靖《江阴县志》“土产”卷记载:“河豚鱼一名鲑,立春出江中,盛于二月。”河豚属鲀科,是暖水性海洋底栖鱼类,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并进入长江、黄河中下游水域产卵。

河豚 孔维贤摄

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北宋,江阴河豚便颇负盛名,当时有一位自称太平老人的文人,在《袖中锦》一书中,将“江阴县河豚”与“监书、内酒、端砚、徽墨、洛阳花”等列为“天下第一”。据宋代词人叶梦得《石林诗话》记载:“今浙人食河豚,始于上元前,常州江阴最先得。方出时,一尾至直千钱,然不多得,非富人大家预以金啖渔人,未易致。二月后日益多,一尾才百钱耳。”可见宋代江阴河豚身价高,价格也不菲。到了元代,江阴人普遍将河豚作为美食。元代贡师泰在《玩斋集》中忆述:“河豚出江海之滨。”“往年余客江阴,见鱼出时,居人争买取……且更相馈遗不已。”元末明初的陶宗仪也在《南村辍耕录》中写道:“水之咸淡相交处,产河豚。”“浙西惟江阴人尤珍之,每春首初出时,必用羞祭品毕,然后作羹,而邻里间互相馈送以为礼。”

江阴曾经是河豚的著名产地,以往,每年农历二月前后,河豚便在长江江阴段水域陆续出现,形成汛期。20世纪50年代,河豚最高年产量达到2000多担。(www.xing528.com)

河豚又名河鲀,古名鲐,其体型颇为古怪,身体短而肥厚,大头锐尾膨腹,状似蝌蚪,浑身圆滑,无颊无鳞,口目开合,会发出“咕咕”之声,身上生有毛发状的小刺,一旦遭遇威胁,便会吞下水或空气,膨胀成多刺的圆球,天敌很难下口。河豚鱼皮毛糙,似彩色沙皮,腹下色白,背部青黑,裹以黄纹,大者尺余,重二三斤。

河豚虽为美味佳肴,但它的肝脏、卵巢、脊血、眼肉等处均含有剧毒,清洗时必须去尽、洗净,然后用油煮煎,再放入佐料反复烧煮,直至肉烂皮酥,方可食之。如处理不当,烹制不得法,极易中毒,其毒素能使人神经麻痹、呕吐、四肢发冷,进而心跳和呼吸停止,导致食者死亡,故历代都有禁止河豚上市的法令。然而,河豚的肉、皮并没有毒,其鱼肉鲜嫩可口,而带有肉刺的鱼皮,则胶质浓厚,食之粘口,吃时将皮反包过来,便不会刺嘴,反觉滑韧无比,民间素有“吃了河豚百无味”之美誉。南宋赵彦卫所著《云麓漫钞》中写道:“东坡在资善堂尝与人谈河鲀之美,云:‘也直一死。’其美可知。”

汪曾祺曾在《四方食事》一文中回忆道:“江阴当长江入海处不远,产河豚最多,也最好。每年春天,鱼市上有很多河豚卖。”“我在江阴读书两年,竟未吃过河豚,至今引为憾事。”直到去世的前一月,他还在《江阴漫忆·河豚》一诗中懊悔道:“六十年来余一恨,不曾拼死吃河豚。”

江阴民间自古以来便流传“拼死吃河豚”之说。缪荃孙总纂的《江阴县续志》中曰:“河豚为吾邑江鲜之一……吾邑人尤癖嗜,虽间有中毒者,弗顾也。”为吃河豚,竟然不顾惜性命,足见河豚美味之甚,同时也可见江阴人性格之刚烈。然而,江阴人吃河豚并非鲁莽之举,在长期实践中,一些烧河豚的行家里手早就传承、掌握了河豚去毒及安全烹制的独特技艺。旧时,厨师将河豚烧熟后均要先由自己品尝,待确认安全无毒后再端上桌,供食客享用。

在江阴,新鲜的河豚一般以红烧为主,传统的烹制方法有“熬油烧”和“铺油烧”两种,近年已发展到“清炖”、“白笃”。烧河豚时,往往还将一些时令菜蔬,如菜薹、秧草或芥菜用作垫底,食之更觉清香鲜美。“红烧河豚”历来是江阴饮食业的一道名菜,每年都吸引着各地食客前往品尝。如今,江阴“红烧河豚烹制技艺”已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由于长江水质受到污染,以及捕捞过度,长江野生河豚与刀鱼、鲥鱼同样濒临绝迹。近年来,在实施长江禁渔期保护水产资源的同时,人工养殖河豚已在江阴获得成功。为促进长江河豚及其他水产资源的恢复,江阴渔业工作者郑金良每年向长江无偿放流大量河豚苗及其他鱼苗。随着人工养殖河豚的产业越做越大,江阴成功举办了“中国长江江鲜·河豚美食节”。河豚,这一历史上曾被列入“天下第一”的江阴特产,将重新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