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江阴民俗特产—谷雨时节鲥鱼产量最高

江阴民俗特产—谷雨时节鲥鱼产量最高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谷雨时节见鲥鱼盛产于初夏的鲥鱼,鲜腴无比,自古以来便属名贵鱼类,被人们称为鱼中极品,在江阴所产鱼类中身价最高。江阴地区素有“谷雨见鲥鱼”之说,因鲥鱼只在初夏时才有,非时不出,过时即无,季节性特别强,故原名时鱼。从此,鲥鱼不再每年送往京城。近年来除了采取禁渔保护措施外,鲥鱼的人工养殖、家化繁殖正在探索之中,目前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江阴民俗特产—谷雨时节鲥鱼产量最高

谷雨时节见鲥鱼

盛产于初夏的鲥鱼,鲜腴无比,自古以来便属名贵鱼类,被人们称为鱼中极品,在江阴所产鱼类中身价最高。

鲥 鱼

鲥鱼属鲱科,为冷水性海洋上层鱼类,它和刀鱼一样同为洄游性鱼类,但汛期晚于刀鱼。鲥鱼主要生长在海洋中,每年春末夏初,成熟的鲥鱼溯水而上,游入江河产卵,此时鱼群集中,形成捕捞旺季,主要产地分布于沿海及长江、钱塘江、珠江等水域,而地处江尾海头的江阴沿线淡咸水交汇,所产鲥鱼腴肥得度,味胜一筹。江阴地区素有“谷雨见鲥鱼”之说,因鲥鱼只在初夏时才有,非时不出,过时即无,季节性特别强,故原名时鱼。宋代诗人梅尧臣曾作《时鱼》诗:

四月时鱼逴浪花,渔舟出没浪为家。
甘肥不入罟师口,一把铜钱趁桨牙。

每年春夏之交,鲥鱼从海边由扬子江口溯流而上,游至江阴产卵,此时体肥脂厚,肉味特佳,所以一般从立夏至芒种这段时间为捕捞鲥鱼的旺季。昔日,江阴黄山西端鹅鼻嘴一带水域为鲥鱼主要产区,所产鲥鱼体丰肥硕,名噪中外。此处的鲥鱼港以鲥鱼产量高、品质佳而成名。

鲥鱼形秀而扁,全身银白,个大肥壮,一般体长25—50厘米,体重二三斤,大者可达五六斤,明嘉靖《江阴县志》中称其“银鳞粲粲,骨纤肉腻,而味甚腴”。中国古代将洛水(后为黄河)鲤鱼、伊水鲂鱼、松江鲈鱼、长江鲥鱼称之为四大美鱼,而鲥鱼更被诗人们称为南国绝色之佳,所谓美鱼,美不在貌而在于味。苏东坡曾赞誉鲥鱼曰:

芽姜紫醋炙银鱼,雪碗擎来二尺余。
尚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莼鲈。

在苏东坡看来,鲥鱼的美味更胜鲈鱼。清代郑板桥则留下这样的诗句:(www.xing528.com)

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
吩咐厨人休斫尽,清光留此照摊书。

鲥鱼肥腴醇厚,风味鲜美,馨香扑鼻,其蛋白质、脂肪及钙、磷、铁的含量均十分丰富,营养价值极高。吃鲥鱼无论红烧还是清蒸,均必须保留鱼鳞,因为鲥鱼味最美处在其皮鳞之交,鳞内富含脂肪,加热后自然溶化,更令其鲜嫩肥美。烹调鲥鱼若将其鳞片弃之,则等于没有品尝到鲥鱼。鲥鱼清蒸时可配以火腿、冬菇、春笋等物,明代李时珍说过,鲥鱼“腹下有三角硬鳞如甲,其肪亦在鳞甲中,自甚惜之……不宜烹煮,惟以笋、苋、芹、荻之属,连鳞蒸食乃佳”。

宋代江南文人墨客以食鲥鱼为时尚,宋人王琪在《望江南·鲥鱼》一词中写道:“江南酒,何处味偏浓。醉卧春风深巷里,晓寻香旆小桥东,竹叶满金钟;青杏黄梅朱阁上,鲥鱼苦笋玉盘中,酩酊任愁攻。”

被视作珍馔佳品的鲥鱼,在明、清两代曾被列为贡品。但是,鲥鱼很娇,起水即死,过时则腐,要把产于江南的鲥鱼送到路途遥远的京城而不变质,在古代落后的交通条件下实非易事。一站接一站的驿马狂奔不说,炎热天还要用冰雪给鲥鱼保鲜,沿途百姓受尽骚扰,怨声载道。清代沈名荪《进鲜行》一诗痛诉了当时百姓深受鲥贡之苦:

江南四月桃花水,鲥鱼腥风满江起。
朱书檄下如火催,郡县纷纷捉渔子。
大网小网载满船,官吏未饱民受鞭。
百千中选能几尾,每尾匣装银色铅。
浓油泼冰养贮好,臣某恭封驰上道。
钲声远来尘飞扬,行人惊避下道傍。
县官骑马鞠躬立,打叠蛋酒供冰汤。
三千里路不三日,知毙几人马几匹?
马死人死何足论,只求好鱼呈至尊。

直到清康熙二十二年,曾担任江苏学政驻节过江阴的山东按察司参议张能鳞写了一道《代请停供鲥鱼疏》,列举鲥贡弊端,康熙皇帝总算体察民情,下诏“永免进贡”。从此,鲥鱼不再每年送往京城。然而,被誉为鱼中极品的江阴鲥鱼早已盛名在外,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江阴所产长江鲥鱼开始远销外地。据《江阴市志》记载:“民国以来,鲥鱼运销香港、东南亚等地。”

20世纪80年代,由于长江水域污染严重以及捕捞过度,江阴沿线长江鲥鱼濒临绝迹。1955年江阴年产鲥鱼将近9500担,到了1982年、1983年,鲥鱼产量已不足百担。近年来除了采取禁渔保护措施外,鲥鱼的人工养殖、家化繁殖正在探索之中,目前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