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吹拂放纸鹞
纸鹞,即风筝,江阴人称其为鹞子,也叫纸鸢。按照江阴的风俗,每年放风筝,是从农历正月十五那天放起的。开春后的风,劲而稳,不像冬天的风过于凶猛,正适合放风筝。据江阴《利港镇志》记载:“元宵节时,在风筝线上悬挂蜡烛点亮的小灯笼,有几十盏甚至上百盏的,远看像条火龙游于天际,群众以此娱乐。”风筝上系着的鹞琴,随风鸣响,声闻数里之外,为元宵灯会增添了别具一格的情趣。
到了清明前,春意盎然,和风吹拂,儿童们都喜欢到旷野间放风筝。鹞子上天后,随风轻飏,越飞越高,引得孩子们在茵茵草坪上欢呼雀跃,兴奋不已。正如清代江阴诗人缪植《风筝》诗中所描绘:
三春花柳正纷然,镇日儿童放纸鸢。
得势才离三尺地,乘风直上九重天。
衔筝响彻烟霞外,带火光摇星月边。
纵尔翱翔云路阔,高低难免一线牵。
传说春秋时鲁国人公输班是风筝的发明者,是他,“削竹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而宋代高承《事物纪原·纸鸢》中则记载:“纸鸢,俗谓之风筝,古今相传云,是韩信所作。”唐代诗人高骈在《风筝》诗中写道:
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
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移将别调中。
清代,《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对风筝很有研究,他在专著《南鹞北鸢考工记》中,记载了几十种风筝的扎、糊、绘、放的工艺,每种风筝均绘有彩图。
放风筝 沈俊鸿摄
放风筝既可以作为观赏、娱乐,又可以用作竞技、健身,所以不仅儿童喜欢,成人也喜欢。孩子们放的风筝大多购自商店,以蝴蝶鹞居多,而成人们都习惯自己动手扎制,其式样大致有两类,一类为正方、长方、六角、八角等几何图形;另一类以象形见长,或老鹰,或蝴蝶,或凤凰,或蜈蚣,或燕子,或蜻蜓,或蜜蜂,或美女,种类繁多,形态逼真。这类风筝不仅要扎得精巧美观,而且要注意匀称,使其上天后能保持平衡。许程在《篁村旧事·放鹞子》中回忆了儿时扎制鹞子的情景:(www.xing528.com)
先要到对门的包篾匠工场要些竹子来,劈成细条,用刀把竹条刮得光溜溜的,按要想制作的鹞子的形状搭好架子,然后用棉线扎牢,再糊上各色纸张,有的还要画眼睛及嘴巴,使之栩栩如生。有些如美人鹞,还要给它贴上一条长长的纸尾巴,不仅是为了使其能平稳上天,还添了不少春色,它在天空袅袅婷婷,飘飘荡荡,确实别有风姿。
自扎的鹞身一般比商店买来的大得多,通常有两三米宽。用竹竿制成骨架,糊上牛皮纸或薄布,藤片作琴,鹞线要拴得角度恰当,鹞子放飞时才会平稳。小鹞子用棉线即可,大鹞子一般用白麻绞成绳,绳上驾走线蝴蝶,走上滑下,别具风趣。有的还用小灯笼作鹞灯,由于鹞身巨大,放飞时颇费力气,要用手指粗的麻绳牵住,需要五六人合作。一两个人举着鹞子用力往天上送,另外三四人牵着鹞绳朝前奔,等到鹞子上天后,将鹞绳缚在大树上。风吹鹞琴,“盎盎”作声。晚间鹞灯成串,高悬空中,随风摆动。夜空中星灯映辉,琴风和鸣,情趣盎然,令人陶醉。鹞灯里的蜡烛一般可以亮到半夜,而鹞子的琴声却通宵达旦,彻夜不息。
放风筝是要有点技巧的,同样的风,有的人能把风筝放上天,有的人折腾了半天就是上不去,也有的好不容易放上了天,又突然掉了下来。经验丰富的老手,手中的鹞线松紧有度,收放自如。有时候看到风筝要栽筋斗,新手手忙脚乱,赶紧收线,结果倒栽落地;老手则不急不慌,把线一松,往往化险为夷,重又跃起。
薛栋成在其所著《下里巴人·漫说风筝》中写到,江阴北门浮桥河西有一个放风筝的行家,姓马,“他放的都是‘丈八大鹞’,而且式样特别多。蝴蝶鹞、斗鹞、九川岭,高大得像一堵堵墙,它们轮流登场,顶顶都能上天。这还算不了什么,他的看家之宝是一顶百脚(蜈蚣)鹞,脸盆大的圈儿有几十节,放飞时要十多人牵着它。上天之后,黑色的背皮、火黄色的肚皮,四条红洋布飘带代表蜈蚣的触须,在空中袅娜翻滚,蜿蜒蠕动,逼真得像一条活蜈蚣。最了不起的是他的鹞子上驮满风琴、竹铃、葫芦,放上天后汪汪地响出去几里路,是名副其实的风筝”。
近代江阴诗人金武祥诗云:“舍北平原芳草遍,春风正放纸鸢时。”江阴农村素来就有在冬春农闲时节放风筝的习俗。据《青阳镇志》记载:“农村青年喜合伙玩竹架布面、大过盘篮的斗鹞,其上配置琴弘,升空后‘汪汪’作响,晚间鹞绳上配列一长串灯笼,常有10多串鹞灯斜悬天际,和繁星争辉。”《西石桥镇志》所载更为翔实:“冬春季节放风筝……较多的有九串风筝,仅寺背后就有3、4面,大小不一,大的有3、4米高,风筝上系着大小响葫芦、毛铃、竹铃,声音洪亮,委婉动听,响彻天空。东维常村的蝴蝶风筝有4米高,在放风筝的线上挂着几十盏或上百盏用蜡烛点燃的红灯,远看像条火龙,划破了黑夜长空。黄家坍黄鸿庆放的蜈蚣、美人等风筝惹人喜爱。解放后放风筝逐步减少。近几年来放蝴蝶、九串风筝又逐渐兴起,特别是柏木、江市一带较多。”
谚云:“清明断鹞。”风筝放飞时,放鹞者要在田野里奔跑。清明前,小麦尚未“起身”,不仅不怕践踏,而且越踏会长得越旺。而清明后小麦开始拔节,就不能再践踏了,再则风势也逐渐减弱,不适宜放风筝。所以旧时习惯放鹞以清明为限,清明一过,人们便将风筝收藏起来,到冬闲或者来年春天再玩。
如今,放风筝已经成为许多江阴人的爱好。每到节假日,家长们便带着孩子来到文明广场或黄山湖公园放风筝。更有一些老年人,把放风筝作为一项强身健体的运动,在广场,在湖畔,一年四季都可以见到他们手牵鹞线、仰望蓝天的身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