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江阴民俗特产:盛名庙会,商机无限

江阴民俗特产:盛名庙会,商机无限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庙会集场人如潮古时候,人们为祈求神灵保佑,消灾降福,择定传说中某个菩萨的生日、成道日、佛像开光日,或其他约定俗成的日期,在庙场演戏酬神,拜香念佛,久而久之,形成庙会。到后来,生意人看到庙会上人那么多,商机不可错过,于是,商贩麇聚,百货云集,买卖兴隆,渐渐演化为集场,江阴人也称节场。

江阴民俗特产:盛名庙会,商机无限

庙会集场人如潮

古时候,人们为祈求神灵保佑,消灾降福,择定传说中某个菩萨的生日、成道日、佛像开光日,或其他约定俗成的日期,在庙场演戏酬神,拜香念佛,久而久之,形成庙会。到后来,生意人看到庙会上人那么多,商机不可错过,于是,商贩麇聚,百货云集,买卖兴隆,渐渐演化为集场,江阴人也称节场。

君山集场 顾强摄

从邑志看,江阴的庙会集场由来已久,明嘉靖《江阴县志》便有“六月十九日广福有观音会,远方贾客互与居民为市,甚盛”的记载。清道光《江阴县志》也有记载:“三月二十八日为东岳诞辰,城隍神赛会登山,旌旗舆卫阗咽街衢,观者如堵。”四月“十三日申港季子墓集场,商贾辐辏,买农具者悉赴,盖是日为季子诞辰,士人咸往谒墓,因而成集,亦见爱慕前贤者众也”。可见在明清时期,江阴的庙会集场已十分兴旺,连“远方贾客”也来江阴赶庙会做生意,而种田人则利用逛庙会的机会,在集场上选购农具和生活用品

清雍正年间编撰的长泾《泾里志》载有赵惺斋《神会》诗一首:

老少追欢神会场,年年此日若颠狂。
也教名士来探胜,且诧村姬亦艳妆。
挨挤汗流污粉黛,喧呶声杂乱宫商。
及时判断无过此,了却三春一段忙。

诗中把当年农历三月二十日长泾庙会的热闹场景描写得绘声绘色。

原先,江阴一年之中最早的庙会,当属农历正月初八城西玉皇场庙会,民国《江阴县续志》称其“最热闹,士女麇聚,为阖邑集场之始”。清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占领江阴后,该庙会遂废。

此后,农历二月初八南门外十方庵庙会,成为每年新年过后的第一个庙会,紧接着,二月十九东乡泰清寺香会,清明节顾山真武庙香会,三月初八青阳猛将庙庙会,直到九月十三利港黄丹庙会,九月廿一、廿二青阳普照庵庙会。境内各个镇的庙会多达数十个。

旧时的庙会,佛事隆重。庙内香火缭绕,灯烛辉映,钟磬齐鸣;善男信女诵经念佛,顶礼膜拜,日以继夜。薛品源在《江乡忆志·东岳圣帝》中忆及旧时昌里村圣帝庙三月二十八庙会的场景:

诞辰这日,圣帝神龛前祭桌上蜡炬耀红,香烟缭绕,祭品满桌。庙场搭起布幔大棚,善男信女齐集在庙内与场上,“佛头”在木鱼笃笃声中“宣卷”,男女信徒随声念弥陀,希望合家人口保平安。

这种情况历一日一夜,众多善男信女硬是烧香、念佛一夜,直至二十九日早晨才散。

……

这天除“宣卷”念佛,烧香“坐夜”外,尚有江乡各村供奉菩萨前来朝见,村民代它领印。佛场内有人站在圣帝神龛前祭桌旁宣读“圣旨”,仪式隆重。因此,昌里村这天宛如古代京城,开科封官景象,终日锣声镗镗,掮旗打伞仪仗来来往往,各路“菩萨官儿”进进出出,加上前来做生意的小摊,煞是热闹非凡。

有的地方,庙会期间还请来草台班子演京戏。尤其是君山、顾山、长泾等地庙会盛行的拜香会,更是盛况空前。

江阴北外君山西南麓有一座东岳庙,据说明太祖朱元璋曾经到这座庙里朝拜过东岳大帝。每年农历三月廿七日,这里都要举行拜香会。每到这一天,拜香会的队伍吸引了全城老少。一路上掮旗打伞,鸣锣开道。江阴诗人谢龙昇的《拜香》诗描绘的便是这样一支拜香者的队伍:

三五成群若雁行,摇铃击木为谁忙。
志心朝礼沿街叫,几见愚诚达上苍。

拜香者头戴红缨帽,身穿青布长衫,两人列为一排,左手捧香凳,上面系着铜铃、木鱼,右手持槌,边走边敲击木鱼和铜铃,口念“志心朝礼”和经文,逢桥过弄都要停下跪拜一番,此为“文香”;更有“武香”,即“吊肉香”者,用多枚钢针勾在臂膀上,也有用金属吊钩扎在臂部皮肤上,下挂铜锣、香炉,有的锣重,臂膀上的肌肉垂下几寸长。“吊肉香”者,一种是病愈后进香“还愿”,另一种以上海屠宰业江阴籍屠户为主,常年在外杀生太多,特地回乡以此赎身,年轻人逞英雄,吊得越重越神气,据说是不虔诚吊肉的,会扎破皮肤出血,而诚心者则平安无事。

拜香队伍沿城内大街,出北城门,经北大街,上君山,过东岳庙,抵山巅玄天宫(俗称无梁殿)。沿途观者夹道,人声鼎沸。那班“吊肉香”者,在城内东平庙上钩,要在到达玄天宫后才能卸钩,此时,一个个早已筋疲力尽,大汗淋漓。拜香会成员坐夜则要坐至次日天明,即东岳大帝圣诞正日。这一天,要在大帝像前尊献花果,焚香祈愿后才算完事。

顾山清明节的拜香会,也叫朝山进香。当年,顾山东岭头有座香火颇盛的真武庙,周围澄锡虞三县的善男信女都要赶去烧香。当地人有清明节上山进香以报娘养育之恩的习俗。凡这一年许愿报娘恩者,清明前半个月便要同全家老少一起沐浴吃素,并同其他报娘恩者合设香堂,供奉佛像,将全家人姓名写在香牌上,堂前竖起旗杆,白天悬挂旗帜,晚上升起天灯,还要请道士诵经。这半月之内,每天都要到香堂焚香点烛,向佛像跪拜。

到了清明节这天,报娘恩者诵经完毕,便集合起来朝山进香。张耀宗在《顾山镇纪略》卷七“风俗”篇中记述了清明进香的整个过程:

报娘恩人整肃衣冠,各穿白布沿边的湖青色短衫,胸前衣襟敞开,腰间束带,身背黄布香袋,胸前挂着红漆小矮凳,上置经卷,导以香亭旗伞,七八个人或十余人组成一队,一路鸣笳唱赞,每组必有一人敲击铜铃,清脆悦耳,每诵经两三句,必加“子啊,新啊,关啊,铭啊,铭啊”随行随拜。他们分别从各自的香堂出发,先拜到城隍庙,再拜到东岳殿进庙内,一直拜到山上真武庙,挨次燃烛焚香,顶礼跪拜,然后向山进发,过承古阁、香花桥,沿山路进入庙内,再走出庙外,在庙场上焚香炉前焚化檀香木牌和香亭,再回到香堂里,又燃烛焚香,跪拜神位后,焚化佛像,送佛上天,吃送佛夜饭,一年一度朝山进香就告结束。

各地庙会的拜香队伍里,除了手执经卷、高唱经文的香客和“吊肉香”者外,往往还有8人抬着的台阁扛队,一路行走、一路击鼓的腰鼓队,化装成丑角一摇一摆或打扮成戏中人物威风凛凛的高跷队,由渔篮花鼓灯、寿星骑鹿灯等各种大型彩灯组成的灯彩队以及悦耳动听、音扬四野的丝竹乐队等等。在长泾庙会的拜香队伍里,还有一支洋八弹,由八名西洋乐器演奏者组成,其中两人抬着大洋鼓,由一名鼓手用大鼓槌敲击;另有小鼓手两名,胸前挂着洋鼓,一边走,一边双手有节奏地敲着;还有洋锣手和号手各两名。走在前面的乐队指挥,手里举着锡杖,乐手们随锡杖指挥演奏,乐声嘹亮雄壮,气势不凡。

清明节这天,除了顾山之外,江阴境内长山、花山以及长寿毗山、华士龟山、璜土姬墩山、文林河湘桥也都有庙会。其中璜土姬墩山庙会,人们都要去给姬光太子庙上香,由于前往祭祀的人特别多,寺庙里准备的素斋,往往达到一百多桌。

以往,每逢农历三月廿七、廿八祝塘庙会,当地便要行“抬阁”,以增添集场气氛,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

祝塘的抬阁始于清乾隆年间,当时,是从苏州洞庭东山学来的。阁床底座是一只木箱,里面装满石头,用以固定铁杆。阁床四周精工雕刻岳飞精忠报国”、“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等图案,髹以彩漆和金、银粉,显得富丽堂皇。从阁床底座竖起一根铁杆,高约3米,上端弯折成阶梯状的台阶,供七八岁的俊童站或者坐。最多的可置3个台阶,坐3名男童。抬阁上的俊童身着彩服,打扮成戏曲或传说中的人物。每杠抬阁需前4人、后4人共8人扛抬,抬阁上绸绫飘飘,五彩缤纷。

据杜鉴枰在《祝塘镇行“抬阁”盛况忆述》一文中回忆,当年,祝塘共有6杠抬阁,其中西街、南街各2杠,北街、东街各1杠。共有戏名12出,分别为:1﹒吕洞宾手拿拂尘,拂尘上立一柳树精;2﹒托塔李天王手托宝塔,塔上立一小哪吒;3﹒观音娘娘手握净瓶,瓶中杨柳梢上立一拜观音的童子;4﹒刘海戏金蟾,刘赤脚站在三脚蟾蜍上,两根钢丝上立寒山拾得和合二仙;5﹒扫帚娘娘手举扫帚,扫帚上立一门侍护卫;6﹒魁星握笔,笔尖上立一文昌星君;7﹒钟馗手拿纸扇,纸扇上立一小鬼;8﹒何仙姑手执荷花,荷花上坐一汉钟离,手执芭蕉扇;9﹒韩湘子吹笛,笛上立一曹国舅,手执阴阳板;10﹒铁拐李葫芦上立蓝采和和手托花篮的何仙姑;11﹒白娘娘背插双剑,剑柄上各立小青、鲤鱼精;12﹒天官赐福手托如意,如意上立一南极仙翁老寿星。两天集场期间,抬阁上的戏名交替扮演,吸引着四乡百姓前来观看。

清咸丰十年(1860),祝塘镇遭太平军火烧后,祝塘庙会行抬阁之俗渐趋衰落。民国九年(1920),为庆祝祝塘新街路面铺成,由西街仲根泉、武炳田等人发起再行抬阁。所用经费由各家商店和殷实富户分摊。消息传出后,四乡百姓一齐拥向祝塘镇,早在庙会前三天,直塘河道快船商船已塞得满满的,东西绵延达五六里。那次行抬阁的路线,从北斗台出发,由东巷门进,北巷门出,绕道后阳岗,进入西巷门,穿过中东街,越过积庆南石大桥,再经过南街,出南巷门,然后沿大河进入小猪弄,再返回南石桥,通过木桥到达玉泉庵,进野甲里过臼坊场,经东城隍庙,返回北斗台卸装。抬阁队伍从上午八时开始,直行至下午三时才结束,中午随带干粮充饥。沿途观者如潮,热闹非凡,镇上各家各户亲朋盈门。

解放后江阴境内庙会销声匿迹,集场则依然存在,直到“文革”期间被视作“四旧”而取消。1978年后为活跃城乡经济,集场得以恢复,近些年则时禁时兴。

各处的集场规模有大小,时间有长短,早年的华士集场持续十天左右,到后来一般均缩短为两至三天。集场期间,各地手工业者、客商货贩、民间艺人云集,甚至有来自浙江、安徽、山东、苏北等远地者。方圆数十里的逛集者蜂拥而来,集场所在地家家户户都已准备好酒饭,招待亲戚朋友。

车导明在《记忆中的“二月初八”集场》一文中,还原了当年南门二月初八集场的真实场景:

旧时,新年(春节)刚过,南门外的人都会感觉到,几乎街上的各行各业,都在为“二月初八”而忙碌了。例如,那些木匠、铁匠、竹匠、箍桶匠以及他们的店铺、作坊,都在日夜加紧制作产品;所有店家,如日用百货店、点心吃食店、衣帽鞋袜店、五金杂货店和文具纸张店等,都在加紧调度资金,组织进货,同时,安排力量去集场占领地盘,搭棚设摊。约从二月初五开始,街上的摊棚就会越来越多,河边的船舶也会越来越密集。这些船舶都是远道来赶集的,他们运来了形形色色走江湖的卖艺班子,运来了一船船的商品……

集场购物 陈宝金摄

整个集场一般要相延两三天,在初八正日近午,集场的盛况达到高潮。这时,你若站在高高的端明桥上向南望去,只见整条埠下街黑压压的人头在攒动,密层层的摊棚紧相连,摩肩接踵的人流把整条街堵塞得严严实实。那些挑担卖小馄饨的、卖豆腐花的、卖糖粥的以及卖铜锅饼、炸臭豆腐和卖甘蔗荸荠等的小商小贩,只能见缝插针地去占领那些摊棚之间的空隙和角落。而那些占不到位置的小商贩,只能背着胡琴、箫笛、风筝和竹制的玩具等,混在拥挤的人流里一路吆喝、叫卖,游动着进行交易……

集场上人山人海,空前热闹。除了商贩卖风味小吃、水果、乐器、玩具外,西洋镜、藤圈套泥人、打弹子糖等各种游艺应有尽有;“小热昏”边说唱边卖梨膏糖,江湖医、卜、星相,三教九流,竞相拉客;有的集场还有马戏、杂技魔术、木偶表演,小滩簧、京戏草台班演出,令人目不暇接。

在江阴生活了数十年的薛进民,1989年所作《江阴春日集场》一诗,描绘出20世纪80年代末江阴集场的情景:

云淡风轻暖阳光,黎明装点赶集忙。
花色更换儿童裤,式样翻新妇女装
马戏棚内百种技,路边货摊数里长。
午后生意最热闹,呼亲唤友下夕阳。

原先,江阴全境的70多处集场,绝大部分都集中在上半年割麦前。正如民国《江阴县续志》所云:“凡有集场,皆购备农器什物,非徒事游观也。”人们利用农忙到来前的这段时间,通过逛集场这一机会,购买农具及日用品,顺带走亲访友,为即将到来的夏收夏种及全年农事做准备。

集场的商品,以前不外乎木器、竹器、铁器,大至厅堂、房间的家具,小至犁、锄、铲、镰刀、扁担、畚箕、蚕匾以及蓑衣、箬帽之类,均以农民必需品为主。后来则进一步发展到各种轻工产品,日用百货,尤其是塑料制品及各式服装等。20世纪90年代城区的集场,摊位多的年份达两千多个,游人达四十多万人次,商品成交额达百万元,税收四五万元,可见规模之大。

附:江阴各地传统庙会集场表

日 期(农历)           地  点

二月初七、初八、初九       江阴南门外(原十方庵)

二月十九             周庄(原泰清寺)

二月十九             璜土(原利城)

二月廿二             新  桥

二月廿八             利港(龙王庙)

二月廿八             马镇(湖塘里)

清 明 节            顾  山

清 明 节            长  山

清 明 节            花  山

清 明 节            文林(河湘桥)

清 明 节            长寿(毗山)

清 明 节            华士(龟山西南麓)(www.xing528.com)

清 明 节            璜土(姬墩山姬光庙)

三月初一、初二          新  桥

三月初二、初三          峭岐(皋岸)

三月初三             河  塘

三月初三             北  img54

三月初三             周庄(定山)

三月初三             璜土(前栗山崇圣寺)

三月初三             西石桥(苍墩苍山寺)

三月初五、初六          文林(西旸桥)

三月初六             璜土(贯庄东灵庙)

三月初七、初           八青阳(猛将庙)

三月初七、初八          文  林

三月初九             西石桥(单家丹朝北大王庙)

三月初九、初十          长  寿

三月十一             西石桥(东支观音堂)

三月十三             桐  岐

三月十五             月城(双泾)

三月十五             山观(香山仓廪桥)

三月十五             璜土(西村烈帝庙)

三月十五、十六          璜  塘

三月十七、十八          峭  岐

三月十八             月城(黄桥)

三月十八             顾山(周神庙)

三月十八             西石桥(新桥三茅殿)

三月十八、十九          陆桥(瓠岱桥)

三月二十             璜土(小湖忠祠庙)

三月二十、廿一          长  泾

三月廿一             马镇(马公桥)

三月廿一             南  闸

三月廿四、廿五          云  亭(原定山)

三月廿六、廿七、廿八       江阴北门外(原君山东岳庙)

三月廿七、廿八          祝  塘

三月廿七、廿八          顾山(城隍庙)

四月初一             夏  港

四月初一             西石桥(球庄)

四月初一、初二、初三       华  士

四月初三             月  城

四月初八             青阳(英济王庙、悟空寺)

四月初八             西石桥(后梅寺)

四月十三             申  港(原季子庙)

四月十五、十六          陆家桥

四月十五             青阳(城隍庙)

五月初一             西石桥(璜塘天地坛)

五月十三             青阳(关帝庙)

六月廿四             江阴西门外(杏春桥雷祖殿)

七月十五             华士(城隍庙)

七月廿五             长寿毗山

八月二十             石  庄

九月十三             利港(黄丹)

九月十九、二十          青阳(里泾坝)

九月廿一、廿二          青阳(普照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