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 名
孩子出生后,就得考虑给其命名,江阴人叫“起名”。通常在“三朝”时,晚一点的可在满月之前,先起一个乳名,即“小名”。等到孩子长大入学的时候,再取一个正式的名字,一般也叫“学名”、“大名”。
乳名大多由祖父母或父母等家中长辈确定,有些地方的习俗,乳名非得由祖父母起不可。父亲不可以给自己的孩子题名,原因是方言中的“爷题”与“夜啼”谐音,为了避免婴儿夜间啼哭不止,便剥夺了父亲的题名权。由于乳名只不过在家里面使用,至多扩大到至亲、邻里范围内叫唤,所以起名时一般较为随意,不拘一格。
有的在生肖前加一个“阿”或“大”、“小”,如“阿虎”、“阿狗”、“大龙”、“大牛”、“小马”、“小兔”;有的按出生月份的花卉名之,如“阿兰”、“阿菊”、“阿桂”、“杏芬”、“荷生”、“腊梅”、“水仙”;有的将出生时的重量作为小名,如“六斤”、“七斤”、“八斤”、“九斤”;有的视八字中五行所缺而起名,如“水生”、“金才”、“土兴”、“火云”、“木根”;有的乳名含祈祥祝吉之意,如“富贵”、“福庆”、“财兴”、“荣华”等;还有的怕小儿夭折,便起一个用网罩住,用“长命锁”锁住之类的小名,如“网度”、“锁柱”、“扣兴”等;也有的生了女儿,巴望下一个生儿子,便呼之为“招弟”、“来弟”、“有弟”、“爱弟”等;另有的按老法所说,起个“贱名”,如“毛头”、“阿黑”、“黄毛”、“狗大”等,据说可以免灾,易于养育。
至于孩子起学名,倒是一件十分慎重的事情。往昔,江阴人给孩子正式命名,通常要请出族中尊长,先翻出家谱的谱系,然后按照各自的辈分和排行来确定。用于排辈分的字大多由吉祥庆颂的字眼组合成文来表达某种意思,如江阴来昭陈氏从第十七世起,以“荣名以为宝”五字排行,此后又按“五世其昌”续排。
李中林在《儒学渊源的祝塘孔氏》一文中写到江阴祝塘孔氏家族的谱系排名:
孔氏族谱的行辈排名,是按皇帝钦赐的字为序的。明建文帝朱允炆赐孔氏五十六世至六十五世名派:
希言公彦承 弘闻贞尚胤
后至清代为避清高宗弘历名讳改“弘”为“宏”字,为避清圣祖皇太子名讳改“胤”为“衍”字。
崇祯二年(1629),六十五世衍圣公孔胤植奏请皇帝恩准,又赐六十六世至七十五世的名派:
兴毓传继广 昭宪庆繁祥
清同治二年(1863),七十五世衍圣公孔祥珂奏请皇帝恩准,再新赐七十六世至八十五世的名派:
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民国七年(1918),七十六世衍圣公孔令贻又拟八十六世至一百零五世名派:(www.xing528.com)
建道敦安定 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 永锡世绪昌
祝塘孔氏各分支,与全国孔氏一样都是以名派排名的。
以谱系字辈起名,名字结构大多像孔氏家族那样,同辈前一字相同,但也有后一字相同的;还有的一代相同字在前,一代相同字在后。
旧时,为了取个讲究的名字,有的家长特地恭请学堂里的老先生起名。
也有的人,成人后对原先的名字不满意而自己改名的。江阴籍现代文学家、翻译家胡山源,因排行第三,小时候起名时按族中“元”字辈,起名为“胡三元”。长大后,在江阴励实学堂读书时,他觉得“三元”之名太俗,便自己做主,改用谐音“山源”而自励。
孩子是家庭的未来,做父母的都对下一代寄予厚望,希望他们长大后事业有成。尤其在旧时代更是期盼孩子日后能飞黄腾达,光宗耀祖。所以起名时,总要起一个寓意深长,叫起来响亮的名字。出生在江阴要塞贯庄村的著名教育家、诗人吴研因,幼年时因排行最小,在家中被唤作七弟。村上的私塾先生徐缙珊见他聪明勤奋,学业出众,便给他取名“辇瀛”,希望他长大后能出人头地。后来,吴研因认为这个名字笔画太多,太僻,于是,便按其谐音改名为“研因”。
人们在给孩子起名时,往往还喜欢起一个带有纪念意义的名字。刘半农赴欧洲留学期间,妻子在伦敦产下一对孪生子女,为了给这对海外出生的孩子留下永恒的纪念,刘半农给他们起名时,将“伦敦”二字一拆为二,分别在前面加一“育”字,先出世的男孩取名为“育伦”,后出世的女孩便名之为“育敦”。
过 寄
旧时,江阴民间尤其是乡村,孩童过寄之俗颇盛。
过寄的孩童大多为娇贵或体弱多病的婴儿,另有些孩童虽然健壮,但家长相信命运,轻信算命先生的胡言乱语,误认为婴儿命中注定难以抚养,只有过寄给菩萨或者生肖相合的寄父母,共同养育,才能逢凶化吉,避过邪神恶灵的捉弄和欺侮,从而确保孩子健康成长。
过寄有寄于菩萨名下的,据赵永良《江南风俗志》载:“江苏江阴等地,有认寺庙中的泥塑像、石雕龟为干爷的,称‘寄爹’。”到庙里认亲时,要放鞭炮,送香烛,并将写有孩童生辰八字的“寄名袋”悬挂于神堂梁柱上。寺僧会代表菩萨给过寄的婴孩起一个法名。此后,每逢年末,寺僧都要上小儿家送“年夜饭”,孩子的家长也会给寺僧以钱财。寄名期限通常为三年,三年后,家长仍会领着孩子去庙内烧香,拜神,直到孩子成婚时取回“寄名袋”方告结束。除了孩童外,有些成人久病不愈,也有到庙里过寄给菩萨的,以祈求驱疫辟邪,早日康复。
江阴民间的过寄,以认寄父母的居多。过寄前,先要请算命先生卜卦,然后根据卜卦的结果,选择一位生肖相合、多子多福的人为寄亲,一般均在熟悉的人中挑选,平时本来就有交往,认了寄亲,双方关系就更为密切了。在征得受寄方同意之后,择吉日相认。过寄仪式颇为讲究。出寄的一方须备“寄命袋”,并在袋上系上万年青。另带上素菜10大碗,外加糕、桃、烛、面、鞋、袜等物件,携婴孩,前往受寄之家斋供,并献礼物于寄爹、寄妈。届时,寄爹、寄妈要按本家子女排名,为受寄子女代取名字,今后来往,便以此名称呼,并备压帖,用金银锁片等物置于所取名字之纸上,送给寄子。此锁片谓之“长命锁”,寓意锁住孩命,不受病魔侵害。此外,寄爹、寄妈还要给受寄子女送见面礼,赠以衣帽鞋袜等,其中以包袱、领巾、兜肚最为重要,必不可少,寓意为“包领大”,即一定要让寄儿女顺利长大。
认亲后,出寄方要设宴答谢受寄方及其他宾客。此后,双方有来有往。在过寄后的头三年内,出寄的孩童要到寄爹、寄妈家吃年夜饭,逢年过节,出寄方都要向受寄方送礼。等到孩子长大成年,谈婚论嫁之时,寄儿女要带着礼品登门奉告寄爹、寄妈。举行婚礼时,寄爹、寄妈也要送贺礼参加。有的地方,寄儿女到成婚时可取回“寄名袋”,俗称“拔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