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乡坊尽煮腊八粥,消灾祛病,保佑平安

乡坊尽煮腊八粥,消灾祛病,保佑平安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乡坊尽煮腊八粥农历十二月初八为腊八节。此后,佛寺常于“腊八”举行诵经,并效仿牧羊女的“乳糜”做法,煮粥敬佛。旧时,江阴的一些寺庙,在腊八这天煮粥施主,以结善缘,并赠粥贫民,以示赐斋,相传食之可消灾祛病,故民众每于腊八清晨入寺庙讨“佛粥”,以求佛祖保佑。近年,君山寺等寺庙腊八又恢复向香客供粥,善男信女以寺粥辟邪。而民众十二月初八煮腊八粥的习俗相沿至今,而且腊八粥的原料越来越讲究,质量越来越好。

乡坊尽煮腊八粥,消灾祛病,保佑平安

乡坊尽煮腊八粥

农历十二月初八为腊八节。据清道光《江阴县志》记载:“腊月八日杂果蔬为粥,曰腊八粥。”可见江阴在清代已有了吃腊八粥的风俗。

我国古代有岁末用猎获的动物祭祀祖先的风习,称为“腊”。自秦代起,农历十二月被名之为“腊月”,十二月初八,也就称“腊八”。每到这一天,人们都要用收获的各种粮食、杂果、菜蔬煮上一锅可口的腊八粥,据说含有喜庆丰收之意,同时寄托了预祝来年五谷丰登的心愿

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当年出家修道,因劳累饥饿过度而昏倒,有一位牧羊女看到后,便把身边带着的杂粮加些野果,用清泉水煮熬成乳糜状的稀粥喂他。释迦牟尼食后,顿觉精神振奋,就在河里洗了个澡,然后静坐在菩提树下沉思悟道,终于在十二月初八成佛。佛教徒们便把这一天称为佛道的“成道节”。此后,佛寺常于“腊八”举行诵经,并效仿牧羊女的“乳糜”做法,煮粥敬佛。据说,这便是腊八粥的起源,而腊八粥也被称之为“佛粥”。佛教传入中国后,腊八敬佛之俗与中国民间腊祭祖先之俗相融合,形成了腊八节。后来,敬佛和祭祖的初始含义均渐渐淡化湮没,仅留下吃“腊八粥”之习俗。宋代吴自牧所撰《梦粱录》中,已有十二月八日“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供僧,或馈送檀施、贵宅等家”的记载。明代,腊八粥成为皇帝赏给朝中大臣的节令佳食。到了清朝,原为僧家斋供的腊八粥在民间已极为普遍,连皇帝、皇后等上层人士也吃腊八粥。

腊八粥又叫“七宝粥”、“五味粥”,其原料采用大众化的蔬果。江阴地区的腊八粥,通常用青菜、萝卜、胡萝卜芋头、山芋、茨菰、赤豆蚕豆、黄豆、白果、花生米、枣、菱、栗、油豆腐、百页丝等8种以上的杂果菜蔬,杂入白米煮成,煮时根据实际情况,有什么,放什么,各乡各户在原料选择上视喜好、习惯不同稍有差异。讲究一些的,还放进莲心、核桃肉、桂圆肉、银耳等。(www.xing528.com)

十二月初八吃腊八粥,既赋予了腊八节具体的内容,为节日助兴,又将各色蔬果煮于一锅,平添了几分生活情趣,所以已成为民间历久不衰的一大习俗。著名女作家冰心曾在《腊八粥》一文中写道:“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都给我们煮腊八粥。”“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庙煮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流行。借此机会清理柜子,把一年剩余的杂果,煮给孩子们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

腊八粥粥稠味美,别有风味,且营养丰富,具有滋身健胃之功效,因而广为民众所喜爱。在《我爱喝稀粥》一文中,著名作家王蒙提到腊八粥时,赞颂道:“窃以为那是粥中之王,是粥之集大成者……熬制时已是满室的温暖芬芳,入口时则生天下粮食干果尽入吾粥、万物皆备于我之乐,喝下去舒舒服服、顺顺当当、饱饱满满,真能启发一点重农爱农思农之心。”

旧时,江阴的一些寺庙,在腊八这天煮粥施主,以结善缘,并赠粥贫民,以示赐斋,相传食之可消灾祛病,故民众每于腊八清晨入寺庙讨“佛粥”,以求佛祖保佑。解放后,寺僧赐粥消失。近年,君山寺等寺庙腊八又恢复向香客供粥,善男信女以寺粥辟邪。而民众十二月初八煮腊八粥的习俗相沿至今,而且腊八粥的原料越来越讲究,质量越来越好。

江阴农村里,除了吃腊八粥,有的地方还在这一天专门酿酒,称为“腊酒”。据说,腊八酿的酒可久存而不变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