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贺兰部屯据贺兰山
汉魏以来,贺兰山一直是西部鲜卑的徙居地,贺兰山之得名源于此山居住过鲜卑纥伏部(贺兰莫何弗)。《晋书·慕容俊载记》载:“塞北七国贺兰、涉勒等皆降。”《周书·贺兰祥传》载:“贺兰祥,字盛乐。其先与魏俱起,有纥伏者,为贺兰莫何弗,因以为氏。其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贺兰祥其先为贺兰莫何弗,因以为氏,故姓贺兰,知“贺兰”为鲜卑族氏族名号,贺兰山之得名即源于此山居住过鲜卑纥伏部(贺兰莫何弗)。
贺兰山又名“乞伏山”,亦因此山居住过鲜卑乞伏部而得名。乞伏部实即纥伏部(贺兰莫何弗)的北方音转,“乞伏山”即贺兰山。《元和郡县图志》卷四载:“贺兰山,在保静县西九十三里。山有树木青白,望如驳马,北人呼驳为贺兰。其山与河东望云山形势相接,迤逦向北经灵武县,又西北经保静西,又北经怀还县西,又北经定远城西,又东北抵河。其抵河之处,亦名乞伏山,在黄河西。从首至尾,有像月形,南北约长五百余里,真边城之巨防。山之东、河之西,有平田数千顷,可引水灌溉,如尽收地利,足以赡给军储也”。贺兰山北端亦名乞伏山。鲜卑乞伏部“自漠北南出大阴山”的第一个落脚处就是贺兰山北端的“乞伏山”。鲜卑乞伏部号“乞伏”氏,贺兰山北端是“乞伏”氏的徙居地,故贺兰山北端号“乞伏山”,“乞伏山”因鲜卑“乞伏”氏所居而得名。贺兰山为何又名“乞伏山”?古汉语g、k、h在北方话里大部分变音为j、q、x,乞伏山即贺兰山(纥伏部、贺兰莫何弗)的北方话之音变。(www.xing528.com)
由上可知,贺兰山之得名是因魏晋南北朝时期此山为鲜卑纥伏部(贺兰莫何弗)的徙居地,故称贺兰山。唐朝时期,贺兰山又称“乞伏山”,是因为此山居住过鲜卑纥伏部(贺兰莫何弗),纥伏部(贺兰莫何弗)之“纥(hé或gē)”在北方话里发音为“乞”,故纥伏部(贺兰莫何弗)发音为乞伏部,贺兰山发音为乞伏山。实际上,贺兰山与乞伏山的含义都一样,都是源于此山居住过鲜卑纥伏部(贺兰莫何弗)。“贺兰”本属鲜卑语的氏族名号,唐《元和郡县图志》撰者不解鲜卑语,自说“(贺兰)山有树木青白,望如驳马,北人呼驳为贺兰”,实为杜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