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鲜卑起源于华夏北方,新证:神秘南长滩、鲜卑发源于鲜卑山

鲜卑起源于华夏北方,新证:神秘南长滩、鲜卑发源于鲜卑山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鲜卑起源于华夏北方三国时期的史学家、经学家韦昭说:山戎即今之鲜卑。鲜卑族发源于大兴安岭北麓的鲜卑山。五帝时代,山戎就已出现于中国北方。关于鲜卑的族源,十六国时期,后秦国主姚兴任鲜卑秃发傉檀为凉州刺史时,凉州主簿胡威认为姚兴用人不当。胡威将鲜卑秃发傉檀追溯为唐尧、虞舜以前的“狄”与“玁狁”,说明鲜卑族源于玁狁,属北狄族系。东胡被匈奴冒顿击败后离散为二支,退居乌桓山者称乌桓,退居鲜卑山者称鲜卑。

鲜卑起源于华夏北方,新证:神秘南长滩、鲜卑发源于鲜卑山

鲜卑起源于华夏北方

三国时期的史学家、经学家韦昭说:山戎即今之鲜卑。鲜卑族发源于大兴安岭北麓的鲜卑山。

五帝时代,山戎就已出现于中国北方。《史记·五帝本纪》载:舜时“南抚交阯、北发,西戎、析枝、渠廋、氐、羌,北山戎、发、息慎”。《史记·匈奴传》载:“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这说明,在唐尧、虞舜的上古时代,就已有山戎,他们居住于中国北方,过着游牧生活

商周时代,山戎属于东胡族系。《逸周书·王会篇》载有“东胡黄罴,山戎戎菽”。《诗·大雅·韩奕》载:“献其貔皮,赤豹黄羆。”《尔雅·释兽》说“羆如熊,黄白文”。《钦定热河志》载:“戎菽又名胡豆,种出山戎,北土甚多,百谷之中最为先熟。”《逸周书·王会篇》说:“正北有……匈奴……东胡……”。晋人孔晁注:“东胡,东北夷”;又注:匈奴、东胡等,“北狄之别名也”。山戎在历史上也称北戎、无终。西晋杜预说:“山戎、北戎、无终,三名其实一也。”由上可知,山戎产黄熊(黄罴)、胡豆(戎菽),在地域上属北狄东胡族系。

春秋时期,山戎活动于燕北千里之外的大山中。《史记·匈奴列传》载:“晋文公初立,欲修霸业,……内迎周襄王,居于雒邑。当是之时,秦晋为强国,……而晋北有林胡、楼烦之戎,燕北有东胡、山戎。”《国语·齐语》载齐桓公“遂北伐山戎、令支、孤竹而南归”。《春秋左传·庄公三十年》载:“三十年春王正月。夏,师次于成。秋七月,齐人降鄣。八月癸亥,葬纪叔姬。九月庚午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冬,公及齐侯遇于鲁济。齐人伐山戎。‘传’曰:冬,遇于鲁济,谋山戎也,以其病燕故也。”“谷梁传”曰:“燕,周之分子也。贡职不至,山戎为之伐矣”,“越千里之险,北伐山戎,危之也。”由上可知,山戎在北距燕国千里之远的地方。《史记·匈奴列传》载:“当是时,秦晋为强国。晋文公攘戎翟,居于西河圁、洛之间,号曰赤翟、白翟。而秦穆公得由余,西戎八国服于秦。故陇以西有绵诸、畎戎、狄獂之戎,在岐、梁、泾、漆之北有艺渠、大荔、乌氏、朐衍之戎,而晋北有林胡、楼烦之戎,燕北有东胡、山戎。各分散谿谷,自有君长,往往而聚者百有餘戎,然莫能相壹。”《通典》云:“平州(今卢龙),春秋山戎国地”。

齐桓公二十二年(公元前664年)山戎被齐伐灭。《国语·齐语》说:“北伐山戎,刜令支,斩孤竹而南归,海滨诸侯莫敢不来服。”山戎残余部落融入东胡。韦昭注说:山戎,“今之鲜卑,以其病燕,故伐之。”(www.xing528.com)

关于鲜卑的族源,十六国时期,后秦国主姚兴任鲜卑秃发傉檀为凉州刺史时,凉州主簿胡威认为姚兴用人不当。他针对鲜卑秃发傉檀的任用对姚兴说:“忽违天人之心,以华土资狄”!奈何以五郡之地资之玁狁”?胡威将鲜卑秃发傉檀追溯为唐尧、虞舜以前的“狄”与“玁狁”,说明鲜卑族源于玁狁,属北狄族系。

关于鲜卑和东胡的关系,鲜卑人慕容氏自己说:“其先有熊氏之苗裔,世居北夷,邑于紫蒙之野,号曰东胡”,可知鲜卑族属于东胡族系(《晋书·载记十七》)。

战国时期,东胡居匈奴以东,活动于燕赵长城以北。《史记·匈奴列传》载:“其后燕有贤将秦开,为质于胡,胡甚信之。归而袭破东胡,却千余里。与荆轲刺秦王秦舞阳者,开之孙也。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距胡。”东胡族系包括的族群、部落很多:如东胡、乌桓、鲜卑及由鲜卑分化出的慕容、宇文、段部、拓跋、乞伏、秃发、吐谷浑各部。东汉服虔则说:“东胡,乌桓之先,后为鲜卑。”又说:“山戎,盖今鲜卑。”胡广亦云:“鲜卑,东胡别种。”又应奉云“秦筑长城,徒役之士亡出塞外,依鲜卑山,因以为号”。

秦汉时期,东胡为匈奴击破,其所属乌桓、鲜卑东奔西走。《史记·匈奴传》载:“当是时,东胡强而月氏盛。匈奴单于曰头曼,头曼不胜秦,北徙。十有余年而蒙恬死,诸侯畔秦,中国扰乱,诸秦所徙適边者皆复去,于是匈奴得宽,复稍度河南与中国界于故塞。……东胡初轻冒顿,不为備。及冒顿以兵至,大破灭东胡王,虏其民众畜产。既归,西击走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

东胡被匈奴冒顿击败后离散为二支,退居乌桓山者称乌桓,退居鲜卑山者称鲜卑。《后汉书卷九十·乌桓鲜卑列传》载:“乌桓者,本东胡也。汉初,匈奴冒顿灭其国,余类保乌桓山,因以为号焉。……鲜卑者,亦东胡之支也,别依鲜卑山,故因号焉。其言语习俗与乌桓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