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于成龙累死在三省两江总督职上,享年六十八岁。康熙皇帝给他盖棺定论时说:“朕博采舆评,咸称于成龙实天下廉吏第一。”并给他追赐“清端”谥号。这是对于成龙一生恰如其分的评语。
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州方山县人。家贫苦读,少怀壮志,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他四十五岁时,以贡生授广西柳州罗城知县。出发前,他的计划是带九个人,包括父母、随从以及年老无靠的私塾老师。但由于家境贫寒,盘缠不济,他只好改变计划,只带四个贴身保镖一个文秘,而且不带盘缠,由保镖当挑夫维持途中生活。他们整整走了四个月才到罗城。
于成龙到任之前,罗城县城几经洗劫,县衙毁于火灾,前任毙于匪祸。于成龙无处栖身,就到关帝庙里住宿和办公。在关帝庙里,于成龙通过暗访,得知罗城几大弊端:污吏霸道,匪盗猖獗,教化废弛,瘴疫流行。四大弊端当中,首要的是污吏霸道,于是在上任的第一天,他对全县各级官员发布了“清廉”条令,并以身作则,身体力行。
县里主管粮仓的官员韦胥利,利用职务之便开办曙阳米行,囤积居奇,哄抬粮价,盘剥百姓,但他不敢出面,叫韦二代为经营,他做后台老板,百姓对他敢怒不敢言。韦胥利为寻找保护伞,便挖空心思贿赂于成龙。农历五月二十三是关帝诞辰,当地百姓例行祭庙。韦二祭祀完毕,特意给于成龙留下十个粽粑。于成龙当即谢绝。站在一旁的韦胥利拿起一个粽粑塞到于成龙手中,对他耳语:“于大人,这粽粑非同寻常,请你收下!”于成龙掂了掂粽粑,觉得格外沉重,悟出个中奥秘,便故意说道:“是你的礼物我更不能收,清廉条令系我颁布,我怎能出尔反尔,自先破例!”韦胥利解释道:“几个粽粑何足挂齿!”于成龙见火候已到,便指挥仆人打开粽粑。韦胥利急忙阻止。于成龙说:“是你送我礼物,我请众人一起分享有何不妥?”说着,命仆人打开粽粑,里面露出一个元宝。韦胥利羞愧得无地自容,抱起粽粑往门外溜去。于成龙风趣地说:“好险呀,差点被这个元宝磕断我的牙齿!”
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寒冬,广西巡抚金光祖召见所辖知县,众官均盛装打扮,高冠锦衣而来,唯有于成龙脚踏布鞋,身穿旧棉衣,和平民百姓一样。金光祖惊讶之余叹道:“如此清苦县官,举世仅此。”并资助他一些银两。于成龙再三拜谢,对所赐银两,却一再拒绝:“深谢盛恩,无功不敢受禄,微官领情了!”
罗城地处边陲,古称蛮荒之地。于成龙认为:邑地蛮荒,民性好杀,原因在于学堂废弛、教育不兴、风气不化,必须兴办学堂,培育桃李,开化风气。由于公费拮据,他从自己微薄薪俸中拿出一部分,作为复建东门学堂的补助经费。县衙更夫的儿子十二岁还未进过学堂,一再强调家中贫穷无力栽培。于成龙动员说:“再不让他读书,将来又会同你一样结绳记事、听鸡计时了。”通过筹划,于成龙助他一臂之力,帮他交一半学费,更夫的儿子终于能够高高兴兴地背起书包上学了。
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于成龙以政绩擢升四川合州知州。接到任命,于成龙掐指一算,自己已经离家七年了,未知家中近况如何,想家之情顿时翻腾五内。经征得上司准许,他决定探家一个月。(www.xing528.com)
离开罗城县衙的那天,于成龙把身上的全部银两和铜板都掏出来,放在办公桌上,并留下一张字条:“这是我六年的薪俸所余,也是罗城百姓的供养所余,留给当地使用。”写完字条,他把衣服裤子的口袋全部倒翻出来,然后走出县衙大门。
于成龙到街上找到一个瞎眼的卖艺老人,对他说道:“老人家,我是于成龙,请你跟我返回山西老家,在路上靠你这把胡弦养我,到了山西由我养你。”盲艺人二话没说,拄着拐杖就跟他走。
罗城人民为纪念于成龙的业绩和品德,在城东孔庙旁建筑了一所于公祠,于公祠门楹上刻着一副对联:
清廉思故宰;
端肃缅先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