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是东晋时代的清官、孝子。少年时,吴隐之虽家境贫寒,但人穷志不穷,即使每天喝粥,也不受外来之财。他从小就饱览诗书,树立了良好的道德风范。
吴隐之在侍奉父母时,孝顺谨慎,从不惹父母生气。他母亲过世后,他长时间为母亲守丧,回忆母亲生前的点点滴滴,每天以泪洗面,悲痛万分,感动得行人和左邻右舍都对他肃然起敬。当时,晋朝的太常韩康伯与吴隐之是邻居。韩康伯的母亲每次听到吴隐之的痛哭声,就放下筷子不再吃饭,跟着为之悲痛流泪。她对韩康伯说:“你如果做官了,应当推举像吴隐之这样的人也去做官。”到后来韩康伯担任吏部尚书时,吴隐之就被推荐任用为官。在吴隐之的一步一步努力下,最后做官做到晋陵的太守。
当时,谢石对吴隐之的生活很关心。吴隐之的女儿要出嫁了,谢石知道他家穷,“遣女必当率薄”,便吩咐手下人带着办喜事所需的各种物品去帮忙操办。到了吴隐之家,只见他家里冷冷清清的,毫无一点要办喜事的气氛,他家人还牵了一只狗说要去市上卖。原来吴隐之要靠卖狗的钱来做女儿的嫁资!
广州面海环山,多有象牙、珍珠、海味和名贵药材出产。但因为地处僻远,瘴疫流行,在东晋时还属蛮荒之地,所以很少有人愿意去那里做官。只有那些家里贫困而又想发横财的人才肯去。到广州做刺史,只要弄上一箱珍珠宝物,几辈子享用不尽,以往的广州刺史因此没有一个不贪的,贪赃枉法现象十分严重。朝廷为了革除五岭以南的弊病,便叫吴隐之到广州任刺史。吴隐之在赴任途中行至距广州二十里处的石门,遇一山泉,当地人都说喝了此泉之水就会变得贪婪无比,故名“贪泉”。吴隐之便对家人和随从说:“如果压根儿没有贪污的欲望,就不会见钱眼开,说什么过了岭南就丧失了廉洁,纯属一派胡言。”说着走到泉边舀了就喝,并赋诗一首:“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上任后,他廉洁奉公,清简勤苦,始终不渝,每天所食不过是稻米、蔬菜和干鱼,穿的是粗布衣衫,住处的帐帷摆设均交到库房,有人说他故意摆样子,吴隐之只是笑而不语,一如既往。部下送鱼,每每剔去鱼骨,吴隐之对这种媚上作风非常厌烦,总是呵斥惩罚后赶出帐外。经过他的惩贪官、禁贿赂,广州官风有所好转。吴隐之在广州多年,离任返乡时,小船上仍是初来时的简单行装。唯有妻子买的一斤沉香,不是原来的物件,尽管如此,吴隐之还是认为它来路不明,十分生气,立即夺过来把它丢到水里去了。(www.xing528.com)
他回到京城后,还是居住在篱笆与院墙又矮又窄的六间茅屋里,连妻子儿女都住得很挤。晋安帝想赐给吴隐之车牛,又为他修造住宅,他坚决推辞。后来他被调任中领军,但清廉俭朴之风不改,每月初得到俸禄,只留下自己的口粮,其余都分别赈济亲戚、族人。他的妻子儿女没有享受到荣华富贵,甚至他的妻子还亲自出去干农活,还背柴回家煮饭。吴隐之在调任左卫将军后,表现得更加清廉,勤苦得与贫寒的老百姓一样。有一年冬天,他连一床完整的棉被都没有,也没有多余的衣服,在一次换洗衣服时,他一时找不到替换的衣服,便只好披上棉絮去洗衣服。
吴隐之一生操守清廉,始终不渝,屡次受到朝廷褒奖,在他退休及去世时,受到优厚的赏赐,并赠予显要的官职,廉洁的士大夫们皆以此为荣。
他的儿子吴延之又坚持清廉的操守,延之的弟弟以及担任郡、县长官的儿子,常以廉洁谨慎作为家门传统,虽然他们的才学比不上吴隐之,然而仍保持着孝敬友爱、廉洁恭顺的作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