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河坞村敬老楷模:替父报恩四十载

河坞村敬老楷模:替父报恩四十载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父亲所说的姥姥李梅氏,那年已是九十八岁高龄。那年春节,他赶到河坞村看望恩人李梅氏。有关领导得知情况后,破例把他调到新蔡县人民医院。在胡素梅的精心照料下,一百一十一岁的老寿星李梅氏神清气爽。这可把胡素梅吓坏了,她忙把县城名医请来救治。胡素梅代父报恩的故事传遍了中原大地,感动了全国百姓。2006年9月,她被评为“河南省十大敬老楷模”;同年11月,她又荣获“全国第二届中华孝亲敬老楷模”提名奖。

河坞村敬老楷模:替父报恩四十载

1993年4月18日,七十岁的胡灏生在临终前把女儿胡素梅叫到病床前,艰难地说:“孩子,你姥姥对咱胡家有恩,对她和傻老舅,你要活养死葬!”

父亲所说的姥姥李梅氏,那年已是九十八岁高龄。胡素梅只知道,李梅氏不是自己的亲姥姥,她始终不明白,父亲为什么要对李梅氏比亲娘还亲?这天,李梅氏向胡素梅讲述了几十年前的经历。

那是1947年12月的一个夜晚,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河南省新蔡县河坞村紧急撤退时,二十四岁的卫生员胡灏生为掩护伤员右腿中弹,昏倒在没有掩体的麦场边。在这紧要关头,五十二岁的李梅氏冒着生命危险把他背回了家。

1949年,胡灏生退伍到河南省潢川县人民医院工作。那年春节,他赶到河坞村看望恩人李梅氏。她已是满头白发,老伴和两个儿子都死了,家里只剩一个智障的傻儿子。

看到恩人后,胡灏生心情特别沉重,他决定辞掉工作,到河坞村务农。有关领导得知情况后,破例把他调到新蔡县人民医院。从那以后,胡灏生有空就骑自行车跑一二十公里去看望李梅氏,帮她干农活,给她和她的傻儿子看病。

听完李梅氏的讲述,胡素梅震惊了,她为“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父亲所感动,也为自己多年的付出找到了答案。

1969年,十八岁的胡素梅从河南省新蔡县卫生学校毕业后,就来到河坞村插队落户,顺便照顾七十四岁的姥姥李梅氏。

胡素梅二十岁那年谈恋爱了,对象是邻村的小伙子勇哥。没过多久,勇哥一家就迁往新疆了。1972年春节,勇哥千里迢迢地跑回来向胡素梅求婚。

胡素梅权衡许久,对勇哥说:“俺跟你结婚可以,但你要答应俺一件事,俺要留下来照顾姥姥,等她不在了,我再去新疆跟你团聚,从此再不分离。”

小伙子爽快地答应了。于是,他们办了喜事,把家安在了河坞村。(www.xing528.com)

本以为已经七十七岁的老人再也活不了几年的,等把老人送走后,夫妻就可以在一起生活了。没想到九年过去了,李梅氏仍然健在,而且还挺硬朗。勇哥熬不住了:“这些年,你对老人也算尽心尽力了,这次你该带着三个孩子和我一起到新疆去了吧?”

“我也想一家人守在一起,可是你让我把姥姥托付给谁呀?父母已年近花甲,弟弟妹妹都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既然不行,那咱们就离婚吧。”勇哥生气地说。1984年3月2日,胡素梅接到当地民政所通知,让她去协商解决丈夫提出的离婚事宜……

三年后,李梅氏才得知胡素梅离婚的事。“傻妮子,你怎么这么死心眼,为我这个快死的老婆子,把好好的家给弄散了,这叫姥姥咋安心啊?”老人拉着素梅的手,流着老泪说。

在胡素梅的精心照料下,一百一十一岁的老寿星李梅氏神清气爽。她时常穿着整洁的衣裳,手拄拐杖,气定神闲地坐在小院里晒太阳。她耳不聋,眼不花,满口完好的牙齿。

2006年农历二月二“龙抬头”这天早上,胡素梅把李梅氏搀扶到院里给她梳头。这天中午,她给老人敬了两杯酒,把卤鸡腿撕成肉丝卷在饼里,让老人吃得特别开心。

岂料,吃完这一顿后,老人就再也不吃不喝,安然自若地在床上躺了三天。这可把胡素梅吓坏了,她忙把县城名医请来救治。医师检查完说:“没什么疾病,老人是寿终正寝了。”

胡素梅悲痛地送走了李梅氏,然后住进了傻老舅的屋,她把对姥姥的思念与爱,全部都倾注在傻老舅李云峰身上。

胡素梅代父报恩的故事传遍了中原大地,感动了全国百姓。2006年9月,她被评为“河南省十大敬老楷模”;同年11月,她又荣获“全国第二届中华孝亲敬老楷模”提名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