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北京少年报》开通了“红领巾咨询热线”,截至2007年,共接听全国各地打来的热线电话3200多个,成功阻止了部分学生离家出走甚至想自杀等严重事件的发生,用电波架起了一道“心灵彩虹桥”。这个“心灵彩虹桥”的“天使”,是一位花季少女——李湉。
李湉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中,除了日常学习外,同时担任《中国中学生报》《中国生时报》《知心姐姐》杂志的记者和中国青少年通讯社首任学生社长。她多次参加国内采访活动,采访过国内外一些知名人士,出色完成任务,受到报社的表彰。
李湉还出版了《温暖孩子心灵的101个热线电话》《你好,是青春热线吗?》《谁说初三没烦恼》等三本书,在广大青少年学生中反响强烈,被评为国家级和省级的优秀图书。
李湉是神童吗?是天才吗?都不是。她是一个和同龄人一样平常的女孩。只是,她有一位良师益友般的好妈妈——刘燕华。
刘燕华,北京军区某部后勤部上校助理员。谈起对女儿的教育,年近五十的刘燕华说:“一位好妈妈不仅要付出物质上的东西,保证孩子的身体发育,更重要的是使孩子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勇于进取的吃苦精神和助人为乐、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尽管眼下流行各种各样的家庭教育方法,但无论如何,妈妈的角色都至关重要。”
刘燕华对于女儿成为一个“小明星”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继续鼓励。其实,她对女儿的成长,很早就当好“妈妈的角色”。在女儿的童年和少女时代,她就教女儿要学会坚强、勇敢和自信,才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www.xing528.com)
2001年,刘燕华知道李湉带头成立了“红领巾爱心小队”,要去卖废品来挣钱,帮助山区失学孩子上学。刘燕华没有像有的人家把独生子女当做“小皇帝”那样来百般呵护女儿,而是觉得这是让女儿得到吃苦耐劳锻炼的机会。她鼓励李湉一定要组织好这次活动,以实际行动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
2001年12月的一天,正下着大雪,路上结成冰面,寒气逼人。李湉和同学们拿着旧报纸等废品,一步一滑地来到离学校两千米的德胜门废品收购公司,因为这里收购的价格高,李湉就宁肯多走路多受累。天黑了,在回家的路上,李湉全身被汗水湿透,冷风一吹,患了感冒,发烧到39度。刘燕华看着第一次吃苦受累的女儿,心里十分难受,但还是鼓励女儿继续把这件好事做得有始有终。有一次,卖废品得的三十七元,不知道怎么丢失了,同学们都急得哭了起来。李湉觉得自己是队长,应该主动把丢钱的责任担当起来,她从自己的稿费中拿出三十七元垫上。李湉向妈妈“坦白”了这件事,刘燕华非但没有责怪,还表扬女儿做得很对。
刘燕华清楚地记得,李湉的“红领巾咨询热线”电话开通后,遇到很多困难。接电话占用了李湉的作业时间和吃饭时间,连休息的时间也被打乱。这时候,刘燕华总是陪伴在女儿身边,为女儿分忧。比如常常在吃饭的时候一连来了三四个电话,饭菜都凉了,女儿还没吃饭,刘燕华就把饭菜热了又热。还有几次,同学咨询的问题比较复杂,刘燕华就和丈夫一起翻书、上网查资料,帮助女儿找到满意的答案。
几年来,刘燕华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只要是学校、老师安排的事情,她都支持让女儿去做,并鼓励女儿一定要把事情做好,做出成绩来,为集体争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