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范字叔度,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东南)人,是赵将廉颇的后代。他为人厚道,行孝重义,声名远播九州。 自汉朝以来,赵氏先人因为世代镇守边疆,并葬于陇西襄武,声名显赫,所以后代可以当官。廉范的曾祖父褒曾为右将军。祖父丹,王莽时为大司马庸部牧,皆为朝廷命官,闻名于世。廉范的父亲生逢乱世,客死在蜀郡(今四川成都)。当时廉范才十五岁,他毅然告别母亲,到两千里外的蜀郡去吊丧,并接回父亲的棺柩。
到了蜀郡,祖父的生前好友蜀郡太守张穆送给他一笔钱财,廉范婉言谢绝,分文不受。他将父亲棺柩装在船上,与众客同舟起航。不料行至半路,船触礁破漏,水漫船舱。在这紧急关头,人们纷纷逃离即将沉没的木船,而廉范死死抱住棺柩,与父亲的棺柩一起沉入河底。大家被他的孝道所感动,齐心协力抢救他,把他钩出水面,经过治疗,幸免一死。
张穆听到廉范落水被救的消息后,又赶到出事地点看望廉范,并送他许多财物,又被廉范严词拒绝,靠自己的艰辛拼搏,终于把父亲的遗体运到老家,入土安葬,并守制到大孝期满。
服尽丧仪之后,廉范投奔到薛汉门下学习,汉明帝永平初年,陇西太守邓融赏识廉范的德才,带着礼物去访问他,聘请他到郡衙当功曹史(主管选署功劳的官职)。廉范到任不久,得知邓融有失职事件,被州牧检举揭发,估计此罪难脱,便称病离职,离邓融而去,邓融对他积怨极深。廉范离开郡衙之后,来到洛阳,改名换姓,到监狱里去屈身当一名廷尉狱卒。时隔不久,邓融果然锒铛入狱。廉范在狱中服侍邓融,尽心尽力,以报知己之情照顾邓融。后来,邓融发现他很像廉范,但不敢确认,于是问道:“你为什么与我以前属下的功曹史这么相似呢?”
廉范急忙转过脸去,假装生气地说:“你久困于狱中,可能老眼昏花了吧!”说完马上走开,不让别人看出一点破绽。八年后邓融刑满出狱,百病缠身。廉范也离开监狱,跟在邓融身边,继续孝养和侍奉,直到邓融去世,廉范仍以隐蔽的身份去送丧,到南阳把邓融安葬完毕,然后才返回家里。
后来,廉范的授业恩师薛汉,因楚王谋反的事件牵连而被杀头,亲朋学生谁也不敢前去探视,唯有廉范冒着生命危险前去收尸安葬。汉明帝刘庄对此事非常反感,他传令廉范入朝,痛加训斥。廉范老老实实地说:“卑职性格粗鲁耿直,水平低下,以为薛汉已被诛杀,以命抵罪就没事了,加上难割师生之情,便前来收尸安葬。今皇上怪罪,任由处置!”汉明帝见他语言质朴,感情真挚,不禁为之感动,于是赦免其罪。(www.xing528.com)
从此以后,廉范名望广播天下,并被升为云中太守。上任伊始,就逢匈奴侵扰边境,五千多人气势汹汹直向云中扑来。属下官吏请示廉范,向朝廷传书求救,廉范不肯,他自己率领士兵抵抗。然而敌众我寡,不能死打硬拼,只能施计退敌。白天,廉范部且战且退,佯装失败。到了晚上,他叫两千名士兵到山上去,每人点六个火把,从山顶呼啸而下,其势如风卷狂潮。匈奴人以为廉范的援兵赶到,大惊失色,急忙抱头鼠窜。从那以后,匈奴兵再也不敢侵犯云中了。
过了不久,廉范又调任蜀郡太守。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勤政爱民,一切为百姓着想。东汉章帝建初年间,首府成都民殷物盛,住户一个挨一个,房屋鳞次栉比。由于民居稠密,夜间纺纱织布,点灯常有火灾。历任均有禁火令,夜间不准百姓点灯。廉范到任之后,认为夜里禁火,对生产、生活极为不利。于是要求各户以巨桶大池蓄水于檐下,以备灭火之用。防火问题解决之后,廉范宣布解除禁火令,深得百姓拥戴,群众以顺口溜赞颂道:
廉叔度,来何暮,
不禁火,民安作,
平生无襦今五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