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乾隆年间,安徽桐城有一位名叫方观承的少年,是方圆百里远近闻名的孝子。他千里探亲的故事,现在仍然在群众中传为美谈。人们称赞他是孝老敬亲、知恩图报的模范。
方观承还很小的时候,他的祖父和父亲都在朝廷里做官,一家人的生活还算过得安稳。可是过了不久,家中就发生了变故。有一年,方观承的祖父和父亲的一个朋友写了一本书,触犯了清王朝的利益,被投进监狱长期关押。方观承的祖父和父亲也因此受到株连,被流放到黑龙江充军服役,家产也全部被没收充公。就这样,一个原先比较殷实的官宦人家,一夜之间便轰然衰落,变得一贫如洗了。年幼的方观承兄弟俩无依无靠,只得到附近的寺庙里暂时栖身。
在寺庙里,方观承兄弟俩含泪度日,吃的是别人施舍的剩饭,穿的是破布条似的衣服,尝尽人间苦楚。尽管如此,兄弟俩仍然时时想念自己的祖父和父亲,祈愿二老无恙安康。由于思亲心切,方观承就和弟弟商量,要想方设法尽快到黑龙江去探望祖父和父亲。弟弟虽然还小,但很懂事,十分赞同哥哥的意见。一天早上,方观承鼓起勇气,向寺庙里的长老提出请求,允许他们兄弟俩到边疆探望长辈。长老考虑到兄弟俩虽然孝心可感,但年纪还小,要走一千多里的路,恐怕难以胜任,于是就极力劝阻他们暂时不要远行,等长大一点了再说。方观承听了长老的话,觉得有道理,但他主意已定,再三请求长老准行。
长老被他俩的孝心感动了,他不但答应了兄弟俩的请求,还拿出一些钱给他们做路费,含着眼泪目送他们踏上探亲的路程。(www.xing528.com)
一路上,兄弟俩风餐露宿,跋山涉水,忍饥挨饿,搀扶相行。衣服烂成了布条条,他们也顾不得理会;脚底磨出了血泡,他们依然咬紧牙关继续赶路。有时候,他们实在饿得挺不住了,就摘路边的野果充饥,或是到村庄里讨口剩饭吃;渴了,就捧一把山泉、溪水喝;累了,就靠着路边的树干打盹。有一天傍黑,他们走到一座山神庙前,实在累得不行,就靠在一棵好大好大的枯树身上休息。这一靠不要紧,不到半分钟,兄弟俩就“呼噜呼噜”睡了过去。蒙眬中,方观承仿佛看见祖父和父亲正在一处山脚下抬石头,抬着抬着,一不小心摔了一跤,两个人的双脚都被石头砸得血肉模糊,惨不忍睹……惊得他出了一身冷汗。醒来的时候,他知道这是在做梦,是思亲心切的幻象,于是一声不响地拉起弟弟继续赶路。
从安徽桐城到黑龙江,路途遥远,行程艰险。有一天,他们在爬一道山梁时,弟弟一不小心摔了一跤,眼看就要滚下山去,方观承眼疾手快,赶忙抓住弟弟的手往上拉。可是由于山路太陡太滑,不管怎么使劲也撑不住脚,兄弟俩一起滚下山去,跌得鼻青脸肿,伤痕累累。幸好一位上山砍柴的樵夫发现了他们,就扶着他们到家中歇息,还拿出草药为他们疗伤。第二天兄弟俩便拖着伤腿,相互搀扶着继续赶路。
有道是孝心感动天,义举感动地。经过几个月的长途跋涉,历尽千辛万苦,方观承兄弟俩艰难踏进了黑龙江地界。在当地人的指引和帮助下,兄弟俩终于见到了日夜思念的祖父和父亲。四人抱头痛哭之后,祖父、父亲为自己有这样孝顺的后代而感到无限欣慰,一家四口久别重逢,陶醉在融融的天伦之乐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