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重阳节,德阳市中心广场。共青团四川省委、省老干局、省社科院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十佳孝星”“百名孝子”评选活动颁奖典礼在这里隆重举行。一位妇女走上领奖台,整个广场立即响起热烈的掌声。这位妇女就是被评为当代四川“十佳孝星”之一的陈有菊。二十八年如一日,她孝敬着没有血缘关系的两个家庭的三个老人,真实的事迹深深地感动着人们……
1950年,陈有菊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1965年,她小学刚好毕业,不久,就遭受到“文化大革命”的暴风雨。学习成绩优异的她,断绝了上中学的梦想。粉红色的童年,就在为家里寻找微薄生活来源的煎熬中度过——在工厂里包糖果,包红豆腐,甚至帮人写信,等等。
1968年,陈有菊进了县丝绢厂当缫丝工。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中,她踏实勤奋,好学上进。凭着过硬的技术,她年年获得“操作能手奖”。不久,又调到管理岗位工作。
陈有菊大小是个干部,但她物色对象的眼睛却“向下”,看上老实能干的工人蒋光纯。1974年,陈有菊和蒋光纯结合到一起,共同生活。蒋光纯是独子,家有年老多病的父母。陈有菊给这个贫寒的家庭,带来了春天般的温暖。她不但和丈夫相敬如宾,感情笃厚,而且对公婆关怀备至,体贴入微。天热了,尽管她当时的工资很少,但仍然为老人买来一台电风扇。天冷了,她特地为老人量身缝制了棉衣、棉裤和棉鞋。婚后一年,陈有菊生下一对龙凤胎。又要料理两个孩子,又要照顾两位老人,陈有菊的生活节奏,简直是一个被抽打的陀螺在飞转。陈有菊靠着自己的精明能干,让一家人的生活过得舒坦和乐,让两位老人感到儿辈的尊敬。
1980年,体弱的婆婆大病一场,陈有菊从牙缝里挤出钱来,给老人买昂贵的乌龟和甲鱼炖汤……老人在陈有菊的精心照料下终于痊愈。周围的人们都说:“没有陈有菊,就没有这么一个幸福的家庭。”
命运似乎在考验陈有菊的意志和能力。1985年5月,丈夫患上坏死性胰腺炎,病卧不起。这样,两个老人、一个病人、两个小孩,五个人都需要陈有菊一个人来照顾服侍。尽管陈有菊使出浑身解数,但病魔无情,丈夫还是离她而去。那一年,陈有菊才三十五岁。
中年丧夫,上有老,下有小,陈有菊不幸地陷进了人生最悲痛的困境。身心俱疲的陈有菊,突发心脏病住进了医院,却非常牵挂两位老人和两个刚刚十岁的孩子。强烈的生存欲望,让陈有菊战胜了病魔,重新鼓起了支撑一家生活的勇气。(www.xing528.com)
1986年,经人介绍,陈有菊与在遂宁市电影公司工作的陈德贤相识。陈有菊对陈德贤只提出唯一的要求,希望他把她前夫的老父母当成他自己的父母,养老送终。刚刚经历丧妻之痛的陈德贤,是一个忠厚善良的人,他毫不犹豫地答应道:“我也有一个年近九十岁又患病的老父亲,我们就一起来照顾两个家庭的三个老人吧。”
1985年,前公公蒋萼楼患了脑溢血瘫痪在床上,一日三餐全是陈有菊做了可口的饭菜,一勺一勺地喂进老人的嘴巴,并且天天给老人翻身、擦身、换衣服、端屎尿……老人临终前已经说不出话,只向陈有菊伸出大拇指,表示无声的感激!前公公去世后,前婆婆的身体也越来越差。因长期病卧,导致她脊背变形,天气一变化,全身疼痛。陈有菊天天用药酒给老人擦拭后接着按摩,缓解她的痛苦。有时候她大便困难,陈有菊就给她熬通便草药喝,减轻痛苦。有时候她小便失禁,陈有菊也不厌其烦地及时换洗床单和衣服……前婆婆就在陈有菊这样尽心尽力的照顾下,病情渐渐好转。
1993年,陈德贤九十二岁的父亲不慎摔成骨折,瘫痪在床上四十多天。陈有菊为了不让陈德贤耽误工作,自己不分昼夜地守在床前照料。她待老人像待自己的亲生父亲那样,无微不至地为他擦洗身子,清理大小便……老人最后安详闭上眼睛的余光里,流露出对陈有菊的无限谢意。
从1974年到2002年,整整二十八年,特别是前夫去世后的十七年里,陈有菊始终把前夫的父母亲和现任丈夫的父亲,当做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看待,悉心服侍,让他们享尽天年。
陈有菊的外孙女王梨力在日记中写道:“外婆一生的经历告诉我们,‘孝敬’这个词不应该只挂在嘴边,它应该体现在对老人长期关爱的每一件小事里……外婆,一个平凡而坚强的妇女,用她那真挚的爱和坚定的责任心,成就了一段人间真情,给我们下一代树立了孝敬老人的榜样……”这是对陈有菊孝老精神的最好总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