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落日时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十七团一连营区,满目苍翠,沐浴夕晖。在绿荫掩映的步行道上,一个青年妇女正搀扶着一位年近百岁高龄的老太婆散步……此情此景充满了亲情的温馨。
高龄老太婆名叫沈秀茹,搀扶着她的是石秀华。石秀华是沈秀茹的外孙女,她和她的丈夫屈海山,一直把沈秀茹当做至爱至亲的老人赡养和照顾。沈秀茹生有两个女儿,都在新疆建设兵团成家。1964年,老人投奔新疆和两个女儿共同生活。正当老人安度晚年的时候,不幸接踵而来。1984年,大女儿因病去世,1991年,小女婿因车祸身亡。不久小女儿改嫁,随丈夫远到江苏去了。老人唯一的依靠,就是大女儿留下的外孙女石秀华。老人常常有事没事都问石秀华:“外孙啊外孙,我能跟你住在一起到我闭眼那一天吗?你说呐。”石秀华故意娇嗔道:“外婆你是我妈的妈,我是我妈的女儿,我们不是一根血脉连着吗?你怎么不能跟我住在一起呢?请外婆放心!”话是这么说,石秀华和屈海山谈恋爱的时候,还是敞开心扉问屈海山:“我妈不幸早逝,我必须接过妈妈的班,尽到赡养外婆的义务。你能让我的外婆和我们住在一起吗?”想不到屈海山心有灵犀地回答道:“外婆是你的亲人,你是我的亲人,我们不都是一家人了吗?还不应该住在一起吗?你接过的班就是两个人一起接的班呀!”
1998年,28岁的屈海山和石秀华,对赡养和照顾外婆的事想到一块了,便结合成家。十年来,他们一家和睦相处,从来没有把年迈的外婆当成负担,更没有因照顾外婆闹意见。
由于外婆不是团场职工,没有退休金,她的一切生活费用和医疗开支,全靠屈海山和石秀华的收入供给。为了增加收入,1997年,屈海山东凑西借筹集几千元购买了二十只细毛羊,开始发展养殖业。几年下来,用辛苦的汗水换来了一家人生活的好转。但2002年和2003年连续两年的自然灾害,使他们承包种植的土地颗粒无收,养羊的收入又大都赔进地里去了。此后几年里,全靠屈海山在连队打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屈海山是辛苦的,但他总是默默地忍受着、坚持着。他一进家门,就主动把家里的一切体力活全揽了,让妻子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照顾外婆和孩子。外婆一生忌食牛、羊肉和蒜,屈海山时时刻刻提醒妻子:“要记得单独给外婆做饭菜,让老人吃得好。”对于外婆平常的起居生活,屈海山和石秀华夫妻无微不至地服侍,更不用说了。(www.xing528.com)
屈海山家住在连队,离团医院有两公里多的路。外婆一有感冒、发烧、肚痛、咳嗽之类的小病,屈海山都用自行车将外婆载到团医院,检查、拿药或者打点滴,风雨无阻。
2003年6月的一天,已经双目失明了十多年的外婆在走出房门时摔了一跤,把胳膊摔断了。屈海山和石秀华一个在医院伺候外婆,一个在家里照料孩子,还要给住院的外婆送饭。夫妻俩把精力全放在照顾外婆的事上,家里的农活和放羊,只好请求别人帮忙。三个月后,外婆康复出院,她一碰到熟人就说:“没有外孙女、外孙女婿一家对我的精心照料,我早就死了。这十几年来,外孙女对我好,外孙女婿对我也好,亲生儿子亲媳妇怕也比不得他们好咧。”
屈海山和石秀华夫妻勤劳创业、孝敬外婆的事迹,在十七团家喻户晓。1999年、2000年、2004年、2005年,屈海山和石秀华一家多次被团工会评为“五好文明家庭”。2006年在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中荣获“中华孝老敬亲之星”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