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外礼仪:人际交往的四种距离

中外礼仪:人际交往的四种距离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交往关系的不同程度,可以把人际空间划分为四种距离。因此,在人际交往中,不属于亲密距离内的人不要随意闯入这一空间,否则会引起对方的反感或被误解。个人距离的近范围为4576cm,这是与熟人交往的空间距离,正好能相互亲切握手,友好交谈。东西方文化的差别对交往距离的影响就更大一些,如美国人喜欢与对方保持三四步远的距离,而日本人则喜欢与对方保持较近的交往距离。

中外礼仪:人际交往的四种距离

一、交往空间距离

由于交往性质的不同,个体空间的距离也有所不同,这种距离是由交往双方的关系与场合决定的。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博士认为,人在社会中与他人交往而产生的关系,其远近亲疏是可以用界域或距离的大小来衡量的。根据交往关系的不同程度,可以把人际空间划分为四种距离。

()亲密距离

亲密距离为45cm以内,这是人际交往中的最小间隔。一般来说,关系越密切,个体空间的范围就越小。

最亲密的距离于15cm以内,即人们常说的“亲密无间”。交往双方彼此间可以肌肤相触,耳鬓厮磨,相互能感受到对方的体温、气味和气息。这个距离常发生于家庭成员、恋人与密友之间,是为了表现爱抚、安慰、保护等动作所必需的距离。

处于1545cm之间的距离,是身体不互相接触,但可以用手相互触摸到的距离,如挽臂执手、促膝谈心等,多为兄弟姐妹、好朋友之间交往的距离。

亲密距离属于私下情境,在同性之间,往往只限于无话不谈的贴心朋友,可以不拘小节。在异性之间,只限于夫妻或恋人。因此,在人际交往中,不属于亲密距离内的人不要随意闯入这一空间,否则会引起对方的反感或被误解。

()个人距离

个人距离为45cm1.20m,这是人际间隔上稍有分寸感的距离,表现为较少的身体接触。

个人距离的近范围为4576cm,这是与熟人交往的空间距离,正好能相互亲切握手,友好交谈。

个人距离的远范围为76cm1.20m,这是双方伸直手腕可以互相触到的距离,任何朋友和熟人都可以自由地进入这个空间。

在通常情况下,关系较好的朋友之间交往所保持的距离更趋向于近距离,而关系一般的朋友之间交往所保持的距离更趋向于远距离。

()社交距离

社交距离为1.203.60m,超出了亲密或熟人的人际关系,没有直接的身体接触,体现了一种社交性或礼节上的较为正式的关系。

社交距离的近范围为1.202.10m,一般在工作场合和公共场所,人们都保持这种程度的距离。

社交距离的远范围为2.103.60m,表现为一种更加正式的交往关系,是会晤、谈判或公事上所采用的距离。如一些身份和地位较高的人与下属谈话时,需要与下属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而常常用一个大而宽阔的办公桌,并将来访者的座位放在离桌子一段距离的地方来保持距离。如国家领导人之间的谈判、上级和下级谈公务性的事情、工作招聘时的面谈等,往往都要隔一张桌子或保持一定距离,这样就增加了一种更为庄重的气氛。

(四)公众距离

公众距离处于3.607.50m之间,这是人际接触中界域观念最大的距离。这种距离人际沟通大大减少,很难进行直接交谈,是一个几乎能容纳一切人的“门户开放”的空间。是演讲、作报告、文艺演出时与听众、观众之间应当保持的距离。所以在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常用手势、动作、表情等辅助行为来加强人际交往的效果,缩短距离,实现有效的沟通。

在人际交往中,亲密距离与个人距离通常都是在非正式社交中使用,在正式社交场合则使用社交距离或公众距离。(www.xing528.com)

二、影响交往空间距离的因素

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具有一定的伸缩性,这主要是由民族差异、文化背景、性别、地位、年龄、性格、情绪和环境等因素决定的。

(一)民族差异、文化背景对交往空间距离的影响

同是亚洲国家,日本人要求的空间距离相对较小,而中国人则希望交往距离相对较大;同是美洲国家,北美洲人要求人际交往的距离大一些,而南美洲人交谈时则喜欢距离近一些;同是欧洲国家,法国人喜欢较近的距离,而英国人则不适应近距离。东西方文化的差别对交往距离的影响就更大一些,如美国人喜欢与对方保持三四步远的距离,而日本人则喜欢与对方保持较近的交往距离。

()性别对交往空间距离的影响

女性的交往空间距离比男性要小一些,女性之间相聚也比男性的距离小,女性往往坐在她喜欢的异性身边,男性往往坐在他喜欢的异性对面。女性反感陌生男子坐在自己的旁边,而男性反感陌生女子坐在自己的对面。女性通常将坐在她们身边的人视为有意识的“侵犯者”。

()社会地位对交往空间距离的影响

地位较高的人总是有意识地与下属保持较大的社交距离,让对方感受到不可轻易接近而保证自己获得足够的权威感,因此,与领导、上级打交道时,最好和他们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冒犯”他们的威严。

()年龄对交往空间距离的影响

年龄较大的人与年龄较小的人相处,双方都会有缩小空间距离的愿望和要求。当我们与老师、家长、领导、长辈相处时,特别是希望得到他们的指教和帮助时,为了表达我们的诚恳与迫切,我们最好站在他们的旁边,而且距离应当尽量近一些。同龄人之间则要求扩大交往距离,特别是初次交往的同龄人之间,在洽谈生意、交流信息时,应和他们保持远一些的距离,否则,可能引起对方的反感与不快。

()性格对交往空间距离的影响

性格开朗外向的人比性格内向的人交往空间距离要小一些。外向的人一般乐意接近他人,对主动侵入者不会很反感;而性格内向的人一般不愿意主动接近他人,而希望他所喜欢的人能主动靠近他们。因此,与外向的人打交道,距离可以近些,与内向的人打交道,距离可远一些,不要触犯他们的防范心理。

()情绪对交往空间距离的影响

人的情绪是影响交往空间距离主要的因素。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往空间距离会小一些;而当生气或情绪压抑时,交往空间距离会扩大,甚至连亲朋好友也会拒之门外。

()环境对交往空间距离的制约

环境也是制约交往空间距离的重要因素。空旷环境里的空间距离比狭小环境里的空间距离大。在空旷的公园或广场,如果有一位和你素不相识的人离你很近,一定会让人觉得紧张不安,甚至会产生疑虑或惊慌。但如果是在拥挤的公共汽车电梯里,则不会有这种感觉。在人们无法考虑空间距离的时候,往往通过彼此躲避他人的视线来保持距离。

因此,在交往中要学会观察人们所需要的自我交往空间距离,才能有意识地选择与人交往的最佳距离,从而可以很好地进行人际交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