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华中汉族地理范围及历史发展

华中汉族地理范围及历史发展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华中的山地主要有湘鄂赣山地、湘鄂西山地、南岭山地和赣东山地。大巴山、荆山是长江与汉水的分水岭。南岭山地是长江与珠江流域的分水岭,又是华中与华南气候的分界线。

华中汉族地理范围及历史发展

一、华中汉族地理空间范围

华中位于中国中部内陆地区,东起东经119°32′,西至东经107°30′,南至北纬24°36′,北到北纬33°18′,包括湖南、湖北、江西3省,面积55万多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的5.73%;人口16695.79万,其中汉族15544.93万人。[1]

华中处于长江中游,长江从本区北部横贯东西,境内流域面积基本属于长江水系,水网稠密,湖泊众多,是著名的“水乡泽国”。

(一)华中的行政区划

华中古为“南蛮”之地,春秋战国时属楚,秦时属九江郡、长沙郡,汉时属扬州荆州;元时置湖广行省、江西行省,明置湖广布政司、江西布政司;清时析湖广为湖南和湖北两省,江西省因之,以后基本未变。

据1995年版的《中国百科年鉴》[2]统计:

湖南省有长沙、株洲、湘潭、衡阳、邵阳、岳阳常德益阳郴州张家界10个地级市娄底、零陵、怀化3个地区,湘西土家族苗族1个自治州,19个县级市,66个县,7个自治县,30个县级区;人口6586.54万,其中汉族5690.26万人。

湖北省有武汉、黄石、十堰、荆州、宜昌、襄樊、孝感荆门鄂州9个地级市,恩施土家族苗族1个自治州,24个县级市,42个县,2个自治县,1个林区,32个县级区;人口5935.82万,其中汉族5690.26万人。

江西有南昌、九江、景德镇、萍乡、新余、鹰潭6个地级市,赣州、宜春、上饶抚州、吉安5个地区,13个县级市,72个县,15个县级区;人口4173.43万,其中汉族4156.49万人。

(二)华中的自然地理环境

从地图上看,华中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西部,长江从本区北部横贯而过,将平原分割为南北两块,南边一块又为湘鄂赣山地所阻,分为东西两片,东为鄱阳湖平原,西为洞庭湖平原,北边为江汉平原。平原四周山岭环绕,内部地势低平,海拔多在50米以下。由于地势低洼,水系紊乱,洪、涝、渍害严重。洞庭湖以南,低山丘陵、盆地交错,湘、资、沅、澧四水汇集其间。由于长期受湿热气候的风化,水土流失比较严重。

华中的山地主要有湘鄂赣山地、湘鄂西山地、南岭山地和赣东山地。湘鄂赣山地的南部为罗霄山脉,绵亘于赣、湘边界,海拔1500~2000米,为赣江、湘江流域的分水岭,位于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是我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北部为九岭山、武功山和在赣鄂两省边界上的幕阜山,海拔500~1500米。庐山位于幕阜山余脉的东端,耸立于鄱阳湖畔,主峰海拔1400余米,有仙人洞等胜迹,为我国著名风景区和休养、游览胜地。湘鄂赣山地为湘江与赣江流域的分水岭,各山脉间比较低平宽广的谷地为湘赣间的交通孔道。湘鄂西山地由于长江的切割,又分为湘西山地和鄂西山地两块。湘西山地西部与贵州高原的东缘相邻,东部雪峰山为界,北部为武陵山脉盘亘,地势崎岖,大部分地区海拔1000米以上,沿河分布着一些小型红层盆地。雪峰山呈东北—西南走向,绵延300多千米,主峰海拔在1900米以上,是沅江与资水流域的分水岭。鄂西山地由武当山、荆山、大巴山巫山等一系列山脉组成,是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的东部边缘,比起江汉平原来,显得相当高峻。山间沟谷深切,峡谷、盆地相间,各盆地为农业区。大巴山东段主峰神农架,最高点大神农架海拔3052米,是华中第一高峰,森林茂密,为一原始林区。大巴山、荆山是长江与汉水的分水岭。巫山绵延在鄂川边境,大体呈东北—西南走向,平均海拔700~800米,长江切空巫山,形成著名的长江三峡,为鄂川间的天然孔道。长江三峡以南主要是巫山、武陵山、大娄山的余脉,溪谷深切,山岭顶部宽阔平坦,具有高原山地的特点,有恩施、宣恩等较大的河谷盆地,为农业区。本区石灰岩分布普遍,常有溶蚀洼地、落水洞、溶洞和伏流河。南岭山地位于本区南部,主要包括本区的八面山、阳明山、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以及九连山、大庾山、诸广山、万洋山等,海拔多在1000~1500米,山间有众多大小不等的红层盆地,河流切割山地形成峡谷,贯穿盆地形成很多冲积平原,为主要农业区。南岭山地是长江与珠江流域的分水岭,又是华中与华南气候的分界线。大庾岭又名梅岭,为南岭中的五岭之一,梅岭古驿道中小梅关海拔仅300~400米,向为岭南、岭北的交通咽喉。赣东山地为武夷山脉盘踞,沿赣闽界绵延达500千米,为赣江、闽江流域的分水岭,一般海拔1000~1500米,最高峰达2000余米。(www.xing528.com)

华中境内河流除长江干流外,主要有赣江、湘江和汉水,皆为长江支流。境内湖泊有鄱阳湖平原的鄱阳湖、洞庭湖平原的洞庭湖和江汉平原的湖泊群。鄱阳湖洪水期蓄水面积达5005平方千米,为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洞庭湖洪水期蓄水面积为3900多平方千米,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江汉平原上分布着大小湖泊1000余个,其中最大的是洪湖和梁子湖。

湖南的地形特点是东、南、西三面环山而向北敞开,形成马蹄形盆地,地形大致可分为洞庭湖平原、湖中丘陵、南岭山地、湘东山地和湘西山地五区。洞庭湖平原位于东北部,由长江和湘、资、沅、澧四条河流冲积而成,同湖北的江汉平原连成一片,海拔多在50米以下,港汊纵横,湖塘众多,土壤肥沃,耕地连片,号称鱼米之乡。湘中丘陵,包括雪峰山以东,武功山以西,八面山和阳明山以北,湘阴、益阳以南的广大地区,海拔500米以下的平冈低丘广布,多有宽阔的盆地和谷地,以衡阳盆地最大。衡山耸立在衡阳盆地的北缘,为我国名山之一。南岭山地位于湘粤边界;湘东山地属湘鄂赣山地的西部,是湘江水系和赣江水系的分水岭;湘西山地是贵州高原的外缘,区内的武陵源一带,奇峰林立,洞穴幽深,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境内河网密布,大小河流共有4700多条,以湘、资、沅、澧四条河流较大,都汇注于洞庭湖。湘江源出广西东北部的海洋山西麓,全长817千米,在湖南境内流域面积约85400平方千米,是湖南最重要的河流。沅江源出贵州东部云雾山,水量仅次于湘江;资水源出广西东北部苗儿山,纵贯湖南中部,滩多流急。洞庭湖西、南纳湘、资、沅、澧四水,北纳长江松滋、太平、藕池三口汛期泄入的洪水,在岳阳县城陵矶汇入长江。

湖北的地形特点是三面环山,向南敞开,略成一个不完整的盆地,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可分为江汉平原、鄂西山地、鄂东南低山丘陵和鄂东北低山丘陵4个区域。江汉平原位于本省中南部,由长江及汉水冲积而成,同湖南省的洞庭湖平原相连,合称两湖平原。平原上河道曲折,河网交织,湖泊密布,大多是古代大湖云梦泽残留部分。鄂西山地多奇峰异岭,森林茂密,是重要产林区。鄂东南低山丘陵属湘鄂赣山地幕阜山脉向北倾斜部分,海拔在700米以下,平行岭谷相间,沿河谷地为农业区。鄂东北低山丘陵位于鄂、豫、皖边境,是秦岭向东的余脉,主要有桐柏山、大别山,呈西北—东南走向,是淮河与长江流域的分水岭。经长期侵蚀,地面十分破碎,大部分在海拔500米以下,个别山峰海拔1000米以上,丘陵和平原都为农业区。

湖北境内大小河流有1100多条,以长江为主干,支流从两侧汇集,形成单一的长江水系。长江自四川入境,横贯全省,在枝江至湖南城陵矶之间一段称为荆江,河道曲折,形成著名的“荆江河曲”,水位高出江汉平原地面。汉水又称汉江,发源于陕西省西南部,流至武汉注入长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湖北省湖泊多分布在江汉平原,共有大小湖泊千余个,以洪湖、梁子湖为最大,可以调节长江、汉水的水量。

江西的地形特点是三面环山,地势渐次向鄱阳湖倾斜。山地和丘陵占全省面积的60%以上,地形大致可分为鄱阳湖平原、赣东北山地、赣中丘陵、赣东南赣南丘陵和赣西山地五区。鄱阳湖平原,亦称豫章平原或鄱阳盆地,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为鄱阳湖水系赣江、抚河、信江、鄱江、修水等河冲积而成的冲积平原,面积约2万平方千米。大部分地区海拔在50米以下,河渠交织、湖泊众多,号称鱼米之乡。赣东北山地包括怀玉山以及黄山的余脉,山体呈东北—西南走向,一般海拔500~1000米,个别山峰在1500米以上。赣中丘陵位于本省中部,绝大部分地区为丘陵和红岩低丘,一般海拔300~600米,丘陵中有许多红层盆地相间分布,以吉安盆地为最大,是重要农业区。赣南赣东南山地位处省境东部和南部,属武夷山地的西部和南岭山地的北区。赣西山区位于省境西部,属湘鄂赣山地的东区。

江西境内的河流主要有赣江、抚河、信江、鄱江、修水等。赣江自南向北,纵贯本省中部,流域面积约占全省面积的一半,是江西省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流。虽说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但枯水期与洪水期的湖泊面积相差很大。

华中所处纬度稍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加之地势向北敞开,低洼中陷,故具有冬季寒冷,夏季酷热,梅雨显著,无霜期较长等特点。全年日照时数200小时,百分率为40%~50%;由于各季阴雨天气多,云量多,日照少,每平方厘米年辐射总量均低于120千卡。年平均气温16℃~18℃,一月平均气温2℃~.5℃,绝对最低气温为-12℃左右;七月平均气温27℃~30℃,绝对最高气温可达42.0℃,是我国著名的酷热地区之一,武汉、南昌、长沙有“火炉”之称。无霜期230~310天,日平均气温≥10℃,积温4900℃~5700℃,具有热量丰富、生长季长的特点,大部分地区可一年三熟或二年五熟,水稻一年可两熟。全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尤其春、夏之交的梅雨,对水稻生长非常有利,但因雨量变率较长,降水量不够稳定,常导致旱涝灾害发生。

湖南气候具有冬寒期短、四季分明、生长期长等特点,年平均气温,从西北向东南由15℃递增到18.5℃。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从北往南由3℃递增至8℃,平地冰雪少见;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从北往南由27℃递增至30℃,长沙、衡阳等地绝对最高气温均超过40℃,与武汉、南昌等同为我国夏季最热地区之一。全年无霜期从东北往南,由8个多月递增到10个多月。年平均降水量为1300~1700毫米,雪峰山、九岭山和诸广山可达1800毫米,为湖南省三个多雨地区。每年4~6月降水量约占全年40%,春夏之交多暴雨,7~9月大部分地区常有伏旱、秋旱现象。

湖北气候四季分明,春季阴雨多,气温升降剧烈;初夏雨量集中,湿度大,盛夏闷热晴旱;秋季鄂东、江汉平原秋高气爽,鄂西山地秋雨连绵;冬季寒冷少雨。全省气温由北向南逐渐升高,年平均气温大部分地区在15℃~17℃,长江三峡河谷和幕阜山北侧为两个高温区,其中以长江三峡河谷地区为最高,达18℃。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大部分地区在2℃~4℃,长江三峡达6℃。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大部分地区在27℃~29℃,鄂东南近30℃,武汉地区的绝对最高气温达40℃以上。全年无霜期大部分地区在7~8个月,鄂西南河谷地区为9~10个月。年平均降水量从西北往东南由800毫米左右递增到1500毫米以上,幕阜山和鄂西南山地为两个多雨地区。夏季降水约占全年降水量的35%~50%,春雨多于秋雨,5~8月间多暴雨,其中以大别山、幕阜山及清江流域为最。

江西的气候特点是温暖多雨,春秋短而夏冬长,年平均气温从北往南由16℃递增到20℃,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从北往南由4℃递增到9℃;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普遍在28℃~30℃,南昌等地夏季绝对最高气温可达40℃以上。全年无霜期从北往南为8~10个月,年平均降水量1300~2000毫米,赣东北山区是本省多雨中心。4~6月多暴雨,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一半左右。春季多梅雨,夏季多暴雨,秋季燥热少雨,易引起夏涝秋旱,冬季常有冷空气侵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