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协——斗鸡博弈的精髓
妥协在很多时候会被人们视为懦弱的表现,在他们看来,一个人不敢在别人面前坚持己见,不敢与他人据理力争就是懦弱。然而事实上,妥协并非懦弱,而是一种生存智慧,一种处世哲学。在人生博弈中,当我们处在艰难的环境中时,如果不妥协,那就是以卵击石,自取灭亡;在与他人发生争执的时候,如果不妥协,就会两败俱伤。所以,妥协是一种高明的博弈策略,它是建立在某种条件下的共识,适时地妥协不仅能保存自己的力量,还能让我们更好地完成博弈,在人生中收获更多。
在与他人博弈的过程中,我们不可能永远都处于上风,当别人的实力超过我们的时候,如果我们不肯妥协,那必然会被对方“消灭”,再也没有参与博弈的机会。相反,如果我们能与对方妥协,那么则可能麻痹对方,让对方放松警惕,这样我们就获得了生存的机会,也就有了将来再次进行博弈的机会。
陈平是西汉的开国功臣,西汉开国之后,刘邦封其为曲逆侯。后刘邦死,惠帝刘盈继位,大权掌握在吕后手中。吕后专横跋扈,陈平深感不满。但是陈平知道吕后心狠手辣,又极其猜忌先帝的老臣,为此,陈平假装放浪形骸,行为不检,整天沉溺于酒色之中。在朝堂之上,陈平也一言不发,从不直接与吕后发生冲突。
那个时候的陈平还是丞相,可谓位高权重,连他都这样做,朝中的大臣谁还能做什么,所以吕后对陈平很满意。后来,吕后决定封吕氏子弟为王,于是征求大臣的意见,所谓征求意见,也不过是走个形式罢了。吕氏子弟封王违背了汉高祖刘邦订立的“白马之盟”,于是生性直爽的王陵说:“高祖曾经杀白马订立盟约,规定凡是不姓刘的人当王时,天下人应联合起来讨伐。现在立吕姓的人为王,是违背先帝的誓约。”吕后听完很不高兴,转而问陈平的意见。
陈平恭敬地回答说:“以前高祖平定天下之后,便拥立姓刘的子弟为王,现在是太后当政,想立姓吕的子弟为王,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吕后对陈平的话非常满意。后来吕后大封吕氏诸王,王陵对陈平极其不满,说他不知据理力争,枉为丞相。陈平则说:“据理力争,我不如你,但是保住大汉的江山,你则不如我。”
果不其然,对王陵怀恨在心的吕后很快就找了一个借口,剥夺了他的大权,降职为太傅。自感再无作为的王陵请求辞官回归故里,最终死于家中。而陈平则受到了吕后的重用,吕后给予他高官厚禄,以示恩宠。(www.xing528.com)
直到吕后去世,陈平才联合周勃共同谋划,铲除吕氏诸王,诛杀吕产、吕禄等人,将吕氏家族的势力连根拔起,后拥立刘恒为帝,史称汉文帝。
陈平无疑是聪明的。在吕后掌握大权的情况下,如果陈平不肯妥协,非要与吕后对着干,那么他的下场就会和王陵一样。但是陈平妥协了,虽然受到了他人的责骂,但是却获得了翻盘的机会,保住了汉室江山。
耿直是一种优秀的品质,但是却不适用于博弈。耿直的人虽然能够获得别人的赞誉,但却无法实现博弈的最终目的。在博弈中,只有学会妥协,才有机会战胜对方,所以说,妥协是一种生存智慧,也是一种最优的博弈策略,它能够帮助我们笑到最后。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也需要妥协。外部环境从来都不可能完全符合我们的需求,如果我们不懂得妥协,偏要与环境作对,那吃亏的只能是我们自己。比如,你到一家公司上班,但是公司的制度让你感觉很不合理,这个时候你必须向制度妥协,否则你就只能离开公司。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需要妥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生活习惯等,我们不可能要求身边的人都适应自己,在与他人相处的时候,只有相互妥协,互谅互让,才能和平共处。比如,同一宿舍的同学之间要互相妥协,才能减少摩擦;夫妻之间只有相互妥协,才能融洽相处。再者,当与他人发生冲突的时候,也需要妥协,比如,别人一不小心踩了你的脚,如果你非咬着不放,那必然会激怒对方,弄不好就要大打出手。所以,妥协是一种处世哲学,只有学会妥协,我们才能很好地生活。
总而言之,善于妥协是一种明智的策略。智者会懂得在恰当的时机接受别人的妥协,或向别人提出妥协,毕竟人要生存,靠的是理性,而不是意气。当然,妥协不是不讲原则。一味的无原则的让步,不是妥协,是懦弱、是倒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