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太上皇与儿皇帝
太上皇制度始于我国古代尧舜时期,是一种传位方式,也称内殚,就是帝王择定继位的人而让位给他。我国历史上的太上皇是以多种形式出现的,有儿子追尊的,如秦始皇、汉高祖追尊其父为太上皇;有的是被逼迫退位的,如唐玄宗是被唐肃宗逼迫的;有的是勉强让位的,如李渊传位给李世民;有的则是主动让位的,如清代的太上皇高宗让位给儿皇帝仁宗。
清朝高宗乾隆让位给儿皇帝仁宗嘉庆,成为有清一代惟一的一位太上皇,也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惟一的一位既有尊位又有实权的太上皇,他的儿子嘉庆则是在当了3年的傀儡儿皇帝之后,才开始独掌大权,处理朝政。
父子二人,一位是在政治稳定、社会繁荣、经济基础坚实的情况下继位,一位是在内治混乱、社会矛盾重重、财力薄弱的境况中登基;一位是多才多艺、风流倜傥、名实俱存的耄耋天子,一位是自谦悟性迟钝,实际是忠孝仁厚、有名无实的平凡帝君;一位是盛世之巅、志得意满的皇帝,一位是衰败之始、艰难守成的君王;一个为政宽猛相济,一个治国折中偏宽。父子二人,同为人子,同为人君,时代不同,境遇各异。
(1)父祖宠爱的储君与无可奈何而立的太子。
乾隆是雍正的第四子,是康熙97个孙子之一,他自幼天资聪颖,才华横溢,6岁开始在上书房向朱轼、张廷玉学文才,向蔡世远学理学,向贝勒允禄学火器,向允禧学射箭,这些使得他文才过人,武艺超群。所以,他的父亲雍正决定把他推荐给康熙,并且相信康熙一定会喜爱这位皇孙。果然,当乾隆站在康熙面前时,由于他容貌俊秀、聪明伶俐、经书娴熟、应对得体,博得了康熙的欢心,对他掖励有加,爱抚备至,命将乾隆养育宫中,由和妃照料。自此,乾隆得到了其他皇子所不能及的待遇。后来康熙又带乾隆到避暑山庄,到木兰围场秋狝狩猎,祖孙二人形影不离,左右相随。
乾隆幼年,由于祖父的精心培养,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从四书五经中寻求智慧和哲理,从史书中去领会帝王统治之术,从理学著作中钻研性命理慾道理,从生活和治理中学习多种语言,从满族旧俗中继承了骑射和马上功夫等作战本领,锻炼了体魄。他所受到的严格、系统、全面的长期教育,超过历代帝王,保证了他日后统治得心应手。所以说,乾隆是康熙和雍正两代帝王用全部心血培育的储君。
嘉庆没有乾隆那么幸运,他不是第一位皇太子。乾隆登基以后,根据雍正创立的秘密建储制度,不再册立皇太子,而是将嗣皇帝的名字写好后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待皇帝驾崩之后取出诏书,那时,新皇帝归谁所属的真相就大白于天下了。乾隆为了开“先人所未曾有之事,邀先人所不能获之福”,想立嫡皇子为太子。他于元年七月初二日亲自书写了“永琏为皇太子”的密旨。永琏是乾隆的第二子,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所生。乾隆对永琏十分宠爱,可是这位皇太子只活到9岁就夭折了。乾隆十一年四月初一日,孝贤纯皇后又生了皇七子永琮,乾隆又打算立这位嫡出的皇子为太子,可惜永琮刚满两岁就又死于天花。两立两亡的打击,使乾隆取消了立嫡皇子为太子的念头。后来乾隆又有立皇长子永璜之意,可永璜和永璋在孝贤皇后丧事中没有表现出哀慕之情,被乾隆斥为“此二人断不可继承大统”,将他们排出立储人选之外。在余下的皇子中,乾隆又想立永琪,但永琪不久也夭折。从乾隆三年永琏死后,乾隆“在位而皇储四殒”,使他在以后的30余年里没有公开立储。直到乾隆三十八年,已是63岁的乾隆在当时仅存于世的4个皇子中选择了年仅14岁的皇十五子永琰,将他立为皇太子。这次立储乾隆也没有太大的把握,所以,他在三十八年冬至南郊大祀时祈祷上天:“所立皇子若贤,能承大清基业,则忻昊天眷佑,俾得有成;若其人弗克负荷,则速夺其算,毋勿国家重大之任,予亦可另行选择。”由此表现出乾隆的复杂心态。后来,乾隆在盛京谒祖陵时,将此事又祭告太祖、太宗。为了锻炼永琰的才干,乾隆帝东幸、南巡、西征、北狩都令其随侍左右,并于乾隆五十四年封30岁的永琰为嘉亲王。乾隆六十年传位给永琰,改元嘉庆,立储之事总算做了终结。嘉庆的皇位也可谓是来之不易。
(2)太上皇的关爱呵护与儿皇帝的心理负担。
太上皇与儿皇帝毕竟是亲生父子,骨肉情深,父与子的亲情,父与子的关爱,虽为帝君,但情感与常人无异。所以,乾隆在当了太上皇之后让位不让权,这里面固然有他的君权思想,但另一方面也充满了对儿子的关爱与呵护,因为他深知自己的儿子除了以仁孝著称之外,在能力上实不如自己。为了帮助与辅佐儿子,他在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册立皇太子的上谕中,对于太上皇与儿皇帝的权力分配作了规定:“归政后,凡遇军国大事及用人行政诸大端,岂能置之不问,仍当躬亲指教。嗣皇帝朝夕敬聆训谕,将来知之所禀承,不致错失,岂非天下国家之大庆”。嘉庆元年正月,他在接见朝鲜使臣时也曾对他们讲:“朕虽归政,大事还是我办”,而嗣皇帝嘉庆则是“敬聆训诲,随同学习”而已。
嘉庆虽被立为太子,位极众弟兄之上,但他在惊喜之外感受到的却是重重的心理压力。他在《乾隆乙卯九月初三日蒙天恩晋封皇太子感激零涕成诗恭记》一文中讲到:“天光下贲到臣身,秩晋青宫恩命中,一语愚哀频战栗,千秋金鉴凛遵循。谦恭作则钦先训,胞与为怀体圣仁。自愧凡材何以报,趋庭朝夕侍君亲”。第二天,颙琰上表辞曰:“……册臣为皇太子,以臣之材质,抚哀循省,已弗尧胜,复奉慈谕,将以来畀改于臣,臣五内战兢,跼脊弥日……顾维臣知识梼昧,虽自幼读书,日侍慈颜,粗识典要,但年齿尚小,阅事日浅,于措施经纬全体大用,夙夜省循,斯未能信,惴惴焉深以弗克负荷为惧……惟时载须成命,臣敢不敬谨祗承。所有现在改元归政事宜,伏祈敕停举行……。”此时,颙琰已感到一副沉重历史重担压在了自己的肩头。
(3)让位不让权与渴望掌权。
乾隆皇帝在继位之初曾许下心愿,如果自己能在位60年,就传位给嗣子,自己在位的时间不敢超过皇祖在位61年的时间。因此,当乾隆在位的年数果真如愿以偿达到60年时,这位一言九鼎的皇帝信守诺言,将皇位传给了他的儿子嘉庆,于1796年元旦在太和殿举行了授受大典。86岁的乾隆皇帝在38岁的儿皇帝陪同下,先到奉先殿祭祖行礼,并派官员奉祭太庙后殿,而后举行隆重的授受仪式。乾隆皇帝亲自把玉玺交给了儿子嘉庆皇帝,自己当起了太上皇。
然而,乾隆让位不让权。他退位当太上皇后,没有到预先修建的“宁寿宫”去居住,反而以自己在养心殿居住60年安全吉祥为由,仍居养心殿,让嘉庆皇帝住毓庆宫,赐名“继德堂”。乾隆不仅居住养心殿,一切政务也亲自办理,正如他自己所说:“一切军国要事仍亲躬指示,不敢遽图暇逸。”是一位名实俱全的太上皇。他的儿子嘉庆,虽有皇帝之名,却完全处于陪侍地位,正像有人形容的那样:“上皇喜则亦喜,笑则亦笑,侍座上皇之侧,只视上皇之动静,而一不转嘱”。是一位徒有虚名的皇帝。
嘉庆在继位之初,鉴于自己的才力而担当国家大任还深感歉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自己的有名无实却表现出了不满,他曾经说过:“……我皇父康强纯固,训政弥勤,时聆恩诲,事事得有禀承,……自上年冬腊,偶感风寒,调愈后,气体虽逊于前,然犹日亲训政,未尝稍辍。”“自亲授大宝后,孜孜训政,又逾三载,高厚深仁,昊天罔极,实非自古帝王柩前即位者可比。”字里行间,表面上是对太上皇身体的关心,对上皇勤于政务的赞美,实际上却是对太上皇揽权的幽怨和反感,是自己渴望掌权的心理反应。
(4)对待和珅的两种不同态度。
和珅,字致斋,满洲正红旗人,姓钮祜禄氏,生于1750年,死于1799年。生员出身,以官学士在銮仪卫充当校尉,因机灵善辩、仪表伟俊,得到乾隆皇帝的赏识,很快就授予侍卫、副都统、侍郎、尚书、大学士等要职,是乾隆朝后期地位显赫的宠臣。和珅是一位善于揣摩乾隆皇帝意旨的人,他处处迎合乾隆喜好,事事办得让乾隆高兴。和珅越是谄媚有术,乾隆帝越是倚任不疑。他任军机大臣24年,权倾朝野,位极人臣,独断专行,飞扬跋扈。他曾经行文各省,凡有奏章,都要将副本行文军机处,然后再上奏皇帝,就连嘉庆有事报告乾隆也需由和珅代奏。他结党营私,对于不迎合自己的人就在乾隆面前进谗言加以陷害。和珅是清朝中叶贪黩之风的总头子,他控制朝政20余年,搜刮的财富价值八亿多两白银,相当于朝廷10余年的总收入。这个数字十分惊人,而这些都是乾隆对他姑息纵容、听信的结果。对于和珅的言行,嘉庆在当儿皇帝后就想对他进行惩治,但由于乾隆始终把持权力,嘉庆也无可奈何。
乾隆皇帝于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驾崩,他死后,嘉庆亲政,这位当了3年儿皇帝的嘉庆对和珅的专擅早已是痛恨至极。因此,亲政第二天,命和珅与福康安为乾隆昼夜值守殡殿,不得擅自出入,借机剥夺了和珅军机大臣、九门提督的大权。接着一道谕旨,正月初八日下令将秉权20年之久的和珅逮捕下狱。大丧之日,如此重大举措,震动朝野。之后,嘉庆宣布和珅20条罪状:令“将和珅照大逆律凌迟处死”,由于乾隆最心爱的第十女固伦和孝公主(和珅儿媳)的涕泣恳求,加之大臣董浩、刘墉请从次律之请,最后决定照康熙诛鳌拜、雍正诛年羹尧例,将和珅“从宽赐令自尽”。和珅的家产收归户部及内务府,房屋赐给宗室。由于将和珅家产收没归公,所以当时流传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民谣。自此,前朝宠臣终于在继位帝王手中认罪伏法。嘉庆除掉和珅,不仅消除了自己的私怨,更重要的是整顿吏治,整顿贪污腐败之风,具有突出的政治意义。
(5)父子才华,悬殊有别。(www.xing528.com)
乾隆是学贯古今的大学者。由于乾隆资性聪颖,读书勤奋,所以,他从14岁就开始写文章,一生中以各种文体写了七千多篇文章,编成御制文初集、二集、三集和余集。他在位期间所做的诏、旨、谕全被辑成《清高宗圣训》三百卷,他是留下文字最多的统治者。他在位60年,写诗四万余首,成为我国最高产的诗人。
乾隆是当之无愧的“马上”天子。乾隆6岁开始练习弯弓射箭,12岁就能在木兰行围中击倒黑熊。满洲旧俗乃国语骑射,他身为一国之君,骑射娴熟被称为“最善射者”。他于乾隆六年恢复中断了19年的木兰秋狝,一为练兵,一为练习武艺。经常性的木兰秋狝,在小围、合围、哨鹿三项主要活动中每次都是乾隆先行射猎,收获亦丰。他年过60,且有臂病,仍能“中狍驰骋增众欢,一箭中硕鹿”,而且五代同猎。他一生40余次木兰秋狝,8次去曲阜祭孔,4次东巡谒祖陵,6次西师五台,6次南巡江浙,每次都与国事相关,有一定的政治内涵。加上行围南苑,按制祭祀东西祖陵,车驾时出,有的年份甚至在京仅住三四个月,是一位当之无愧的“马上”天子。
精通多种语言,是位语言天才。乾隆精通满、汉、蒙、藏、维五种语言。他在召见满族王公时一律用满语召对,接见蒙、藏、维外藩王公时,就使用他们的语言直接交谈,这使外藩王公备感亲切。对联络民族感情,促进民族团结有很大帮助。乾隆的语言天赋和才能帮助他正确决策,安定北方、西北、西南边疆,稳定中原,也使他对祖国多民族大家庭的安定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卓越贡献。
十全武功,古今一人。乾隆先后两次平定准噶尔之役、回疆之役、大小金川之役、镇压林爽文领导的台湾人民起义、两次廓尔喀之役、缅甸之役、安南之役。这十次战役,对国内边疆少数民族的战争取得了胜利,对外战争以邻国请和而结束。乾隆因此志骄意满,夸耀自己为“十全武功”,晚年自号“十全老人”。
乾隆25岁登基,是一位成熟的青年君王,他风华正茂,英姿勃发,为了更好地治理天下,他在总结祖父、父亲统治经验的基础上,调整了祖父康熙皇帝的“宽”和父亲雍正皇帝的“严”,而采取宽严结合,即“宽猛互济”的政策,形成了不同于康雍两朝的统治格局和作风,这种作风伴随他施政之始终。
嘉庆没有他父亲的那种超凡经历,他的登基虽然侥幸却也非常坎坷。嘉庆出生时,他的14个兄长中已有8个夭折死去,其中较受乾隆宠爱的皇五子永琪几年之后也死去,可备乾隆挑选的范围实际上已经很小,这时的皇位继承人已经与年龄、排行乃至生母的地位没有太大的关系,而全看个人的表现了,这给嘉庆带来了很好的机遇。嘉庆性格内向、凝重,虽不像十一阿哥永瑆那样才华横溢,但他勤奋好学、守规矩,尤其重视仁孝,这些表现都是年逾花甲的乾隆特别欣赏的。正像别人评价他的那样:“第十五子嘉亲王永琰,聪明力学,颇有人望,声誉颇多”。但是,他从14岁被立为太子到38岁登基,在漫长的20年的时间里,具有丰富的政治经验的乾隆用他的锐力的目光考验了嘉庆的才干和品质,最后才将皇位交给他。
嘉庆不属于精明干练的人,从他25年的治理国家的表现来看,确实没有太大的才气。但是他的一生以“勤”字贯穿始终。在上书房读书时,常常以“不学为戒”。三九寒冬,深更半夜还手不释卷。他强调勤,并大发议论说自天子以至庶民,如果都知道勤的重要性,那么万事就都能有条有理;如果不勤,那么求学之人会安于下流而不能进步,治理国家的人会惰于办事而使诸政怠荒,还怎么能齐家治国平天下啊。嘉庆讲勤,因此当皇子时他勤学,当了皇上他勤政,他从始至终都是那样勤勤恳恳。可是,无论嘉庆如何勤奋,他的能力以及他治理国家的魄力都远远逊色于他的父皇,因此他25年的从政生涯平平庸庸。
但是,由于嘉庆采取了“折中偏宽”的政策,他既无暇顾及士风,也无意识地“尽失两朝箝制之意”,这就使得嘉庆朝士子中“后生新进,顾及渐忘,稍稍有所撰述”。既然已动“撰述之风”,而且“生机已露”,这为打破雍、乾两朝的精神枷锁,为以后中国人打开眼界看世界提供了一定前提条件。当然这也是嘉庆所始料不及的。
(6)父皇丢残局,儿臣难收场。
乾隆早期,凭借他父亲雍正留给他的强盛的国力基础,以自己非凡的才能和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使大清一代在文治武功方面都达到了鼎盛的峰巅。但是随着社会的逐步繁荣,商业的发展,社会财富的大量积累,乾隆开始了骄奢挥霍的生活。他六次南巡、8次曲阜祭孔庙、4次东巡、6次西征五台、40余次木兰秋狩、为母亲和自己大办寿辰、开千叟宴、扩建避暑山庄、修建坛庙,每一处都用大量的国帑充填,种种耗费使乾隆中期保持的每年七八千万两的国库存贮,到乾隆晚期已是财用耗竭了。加上乾隆在朝内宠信和珅这种聚敛之臣,朝外任用福康安等贪黩官吏,造成国帑日益匮乏,各省州县库银亏空情况也越来越严重。民风吏治的大为破坏,军队的腐败,武备的废驰,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的日益加深,人民起义风起云涌,此起彼伏,“苗匪”、“教匪”方兴未艾,外国资本主义屡屡叩关,嘉庆皇帝穷于应付。这种内创累累、积重难返的颓废残局,令嘉庆皇帝难以收场。尽管他惩治权相、整顿吏治,然而,一切努力都为时已晚,大清江山社稷再无回天之力了。
(7)父子二人不同的家庭生活。
乾隆皇帝不仅在治理国家上有超凡的业绩,而且他还是享尽天伦之乐的老寿星。他有3位皇后,26位妃嫔,17个儿子,10个女儿,有皇孙、皇曾孙、皇元孙上百人,五世同堂,是一位多福多寿的老寿星。但是,这并不等于他的生活完全称心如意,这位多情帝君的家庭生活和情感寄托并不是很圆满、很幸福的。
乾隆与元皇后富察氏感情笃深,他们生有两个儿子永琏、永琮和两个女儿,两个儿子乾隆是准备立为储君的,但二子相继夭折,这对富察氏打击很大,所以在乾隆十三年二月皇后陪伴帝君出巡山东祭孔时,由于悲伤过度,病逝于德州舟次,年仅37岁。连失爱妻娇子,乾隆悲痛万分,从而变得性情暴躁,以致于对在办理皇后丧仪时礼仪欠妥的人严加惩责,两个年岁最大的皇子永璜、永璋就是在那时被遭斥责,宣布为断不可继承大统。因皇后丧仪而分别遭斥责、降级、革职、罚俸、赐死的大学士、尚书、侍郎、巡抚、总督等大员100多人,株连众多,量刑从严,形成前所未有的大案。
富察氏死后,乾隆于十四年册立了娴贵妃乌拉那拉氏为皇贵妃,十五年册立为后,那拉皇后与乾隆本来就不很融洽,在乾隆三十年南巡时她又触怒皇帝,并且违背满洲旧俗剪去长发,被乾隆遣回京师。三十一年七月皇后卒,乾隆下谕旨按皇贵妃丧仪办理。那拉氏死后没有墓穴,她的棺椁放置在纯惠皇贵妃的地宫之中。每年的清明、中元、冬至、岁暮和忌辰均没有享祭。从那拉皇后之死到乾隆辞世的30多年里,乾隆皇帝不再立后,这说明那拉皇后又给乾隆带来了一次情感的巨大震动。
乾隆为立太子之事也颇费心思,牵动情感,最后确立永琰皇太子也并不是成竹在胸。几许事情表现出乾隆的情感生活的不理想,特别是他想立嫡子为太子的追求不能实现,可能是他终生的遗憾。
在家庭生活方面和乾隆相比,嘉庆是成功的。嘉庆有2个皇后,17个妃嫔。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于乾隆三十九年与尚在藩邸的嘉亲王成婚,册立为嫡福晋,她于乾隆四十五年为嘉庆生育次女,四十七年生皇次子绵宁(即后来的道光皇帝),四十九年生皇四女,从她生育子女的时间和数量看,他们夫妻二人感情很好。嘉庆继位后,册立喜塔腊氏为皇后,嘉庆二年皇后病逝,死后赐谥为“孝淑”,嘉庆八年葬昌陵地宫。嘉庆的第二位皇后是礼部尚书恭阿拉之女钮祜禄氏,嘉庆在藩邸时的侧福晋,嘉庆继位后册封为皇贵妃,生皇七女、皇三子绵恺、皇四子绵忻。孝淑去世后,册为皇贵妃,嘉庆六年册为皇后,一直掌管中宫,母仪天下。道光二十九年去世,终年74岁,咸丰三年葬昌西陵。贵妃刘佳氏生皇长子、皇三女,道光十三年去世,赐谥和裕皇贵妃,葬昌陵妃园寝。恭顺皇贵妃钮祜禄氏,生皇八女、皇九女、皇五子绵愉,是嘉庆晚年最受宠的妃子,卒于咸丰十年,终年74岁,葬昌陵妃园寝。为嘉庆生育儿女的还有简嫔关佳氏,逊嫔沈佳氏、华妃侯佳氏,均早逝,其余7位妃嫔没有生育过儿女。
嘉庆元年(1796年)至九年(1805年),嘉庆众多后妃中没有一个生育过子女,究竟是嘉庆忙于政务,被“苗事”、“教事”、“海事”弄得焦头烂额,无心依恋宫闱之事呢?还是由于其他因素所造成。但是不管怎样,嘉庆有一个和睦的家庭。嘉庆以仁孝著称,他多次强调:“孝悌之义,为教化之源,人之生本于天伦,身体发肤受于父母,天经地义,万善之首,孝也。爱亲敬长,敦叙和睦,消争斗之习,兴逊让之风,老安少怀,百行之安,悌也。”嘉庆以孝悌之心作为处理家庭生活的准则,以此要求自己和每一个家庭成员,形成人人友善、家庭和睦的氛围。同时,他的晚年没有康熙两次废立太子的烦恼,也没有雍正弟兄的血腥争斗,更没有乾隆晚年废后的尴尬。他虽然不像康、雍、乾几代帝王那样有众多的儿女绕膝的天伦之乐,却不乏儿女孝敬、手足情深的友谊。可以说,他生活在比较温馨的家庭生活之中,最为难得的是,他是清朝惟一一位享有嫡子为皇位继承人的皇帝,这是他的父亲刻意追求而不得,他却在不求之中而得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