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西陵探源:自然地理环境

清西陵探源:自然地理环境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它们的要求是近案贵乎有情。泰陵陵寝建筑群左右两侧有相互对应的砂山。

清西陵探源:自然地理环境

7.清西陵营建前的自然地理环境

——风水理论诸要素

清西陵位于河北省西部易县境内,从大的格局来看,其地理形势是:“东控河北平原,西隔涞源而接恒岳,南连完唐以接太行,北临涞水遥接燕山山脉。横一百九十华里、纵一百七十华里,境内岗峦起伏,峻岭环峙,拒马河经其北部通贯其间形势雄伟,自然天险,自古迄今视为军事要地。”境内西部诸山率成突拔之势,高出海面1500米以上者甚多,如平顶山、五回岭、黄岭等为境内最高峰,稍东诸山,高的也超过1000米,整体地势西高东低。

清西陵以永宁山为主脉,永宁山原名太宁山,乾隆元年改永宁山。史书记载:“泰宁山雄高群img1,抽脉自管涔恒岳而来,襟带百川、分水以拒马滹沱为界,其间形局,既属大地之凝庥。”永宁山是太行山的支脉。其主干西起涞源县(清朝时称广昌县)广昌大岭,“向东延伸进入易县连接黄土岭,再向东北至五回岭,再向东北经车儿岭、蝙蝠岭、龙门岭,约五十里而至易县紫荆岭,由此直向东北二十里为云蒙山,再至东北二十里为官座岭,再向东北三十里为奇峰岭,再向东北为龙潭顶,再向东稍南为洪崖山,又向东北为天堂山,至此入涞水界。”自云蒙山向西南至南为狼牙山山脉。这些山脉皆高峰连绵,为易县境内干山诸山之纲领,形成对西陵自南西向西北至东北的最外围的大的半围合,即陵寝的祖山。这一山脉又可分为自西南向东北的十个支脉,形成内部的一个小围合,即陵寝的少祖山。

其最西南端第一支为黄土岭。“山脉由涞源入界,岭上有城路通涞源,为西南第一关隘。此岭在县西南一百五十里。次北为第二支脉石板山山脉;又次西北为第三支五回岭山脉;又次西北而东为第四支郎山山脉;又次东第五支为孔山山脉;又次而东而北为燕山山脉;又次而北第七支为紫荆岭山脉;又次西北第八支为太宁山山脉;又次西北第九支为奇峰岭山脉;第十支山脉为黄土岗山脉,其中又有六个小的支脉。”

泰宁山山脉自西向南而东巍峨耸峭,“其分支第一支为马头山,北易水由此发源。绵互而东为孟津岭,慕陵在其北。东过尧舜口为西华盖山,又东过九龙口为东华盖山,又东至诸葛岭,又东至城治,西为紫荆山,樊馆山。第二支为双尖山,慕东陵在此山脉内。又东南为九凤山,第三支至泰陵西口字门以东,昌陵及昌妃园寝在此山脉内。第四支由云蒙山分支,两水夹流(即北易水源),泰陵在此山脉内。第五支为后宝山、前宝山,泰东陵、泰妃园寝在此山脉内。第六支为官座岭分支,崇陵、崇妃园寝在此山脉内,直至泰宁镇所在地梁格庄。西陵各陵寝参互错综于各山脉分支内,崇陵以东即为开阔的平原。”

以上山脉可以看做是陵寝来龙山脉的构成,也可以看做是整座陵区南、西、北三面环护山脉的远处雄伟气势的形成。符合风水理论对于龙、穴、砂、水近形的要求。

以泰陵为例,泰陵以永宁山为北面的靠山或称主山。永宁山自西南向北而来,又向东北伸延,绵延数百里,巍峨耸拔,端崇雄伟,夷演雍容,顿错有致,形成北面的天然屏障,阻挡着北面的寒风,迎纳着南部的阳光和温暖的气流,形成良好的小气候。

砂山:在风水理论中,砂山指左右环抱的群山,与龙山呈隶从关系,龙与砂的关系及砂山的景观意象是:“龙为君道,砂为臣道,君必为乎上,臣必伏乎下,垂头府伏,行呈乖戾之心;布秀呈奇,列列有呈祥之象;远则为城为廓,近则为案为几”。“龙无砂随则孤,穴无砂随则寒,八风以之而卫,水口以之而关”。其意象正如《葬经》中所讲,形成“以其护卫区穴,不使风吹,环抱有情,不逼不压,不折不窜”的环护作用。位于主山之前与主山互成对景而照应的砂山,还有案山、朝山。近而小者称案山,远而高者称朝山。对它们的要求是近案贵乎有情。“但以端正圆巧,秀媚光彩,平正整齐,回抱有情为吉”。而“远朝宜高,贵于秀丽”,有呈“远峰列笏天涯青”之势,其意象重在空间心理感受上:“穴前无山,则一望无际为前空,有近案则易野之气为之一收”。龙凤门的案山是蜘蛛山、大红门的案山是元宝山,泰陵的朝山是东旮旯村南的双耳岭山。泰陵陵寝建筑群左右两侧有相互对应的砂山。

水口砂山在风水理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水口砂者,水流去处两岸之山也,切不可空缺。”实际上,水口砂所居地位,不啻天然门户,故风水称之为“地户”。更喻为“气口”,像人的口鼻通道,实与命运攸关,故水口砂。九龙山、九凤山即是泰陵的水口砂山。

东西华盖山是最南端的环护砂山,也是陵寝的天然门阙,矗立于前方,与后方的主山遥相呼应。区穴近旁的左右砂山、蜘蛛山、九龙山、九凤山、元宝山、东西华盖山与后面的靠山永宁山成主从朝揖拱拜之势,同时又使整个陵区形成封闭的空间围合和良好完整的小气候,这正符合我国古代封闭围合的意念。

风水理论不仅要求有山,同时对山的外观景象也有要求,“凡山紫气如盖,苍烟若浮,云蒸雾霭,四时弥留,皮无崩蚀,色泽油油,草木繁茂,流泉甘洌,土香而腻,石润而明,如是者气方钟也未休”。“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彩,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

西陵境内群山林立,山上长满各种树木春夏秋冬四季繁茂,形成壮丽的景观。云蒙山山高林密,森林植被丰富,站在岭峰,眺望群山,波浪翻滚,有如绿色海洋。春天,桃花盛开的季节,芳香随着春风飘荡,古有“云蒙桃花十里香”之称。夏季雨水绵绵的季节,山峰上瀑布急流,浪花飞起百米之远,沿着瀑布攀岩登山,有惊无险,让人陶醉。秋季,满山的红叶让云蒙山脱去山清水秀的轻装,各种草木的秋色汇集在一起,变成火焰闪闪的满山红。冬季,云蒙山变成千年沉睡的长龙,冰景在这里悄然出现。紫荆岭上,漫山遍野长满紫荆树,盛夏荆花盛开,芬芳四溢,逆风香飘三里。福山之上(“福山”取之谐音,因为它的形象是蝙蝠形,因而取福山之名。此山平缓,山上的树以松柏为主),三峰连绵突起,两峰高耸,谷平水缓,谷底和山腰广植桃柳等各种树木,晓春季节,桃花灼灼,宛如片片粉红色的浮云,铺落于谷底,缠绕于山腰,柳枝轻摇,飞絮漫漫,驾熏风飘洒于碧野。峰峦对峙,云揽山腰,绿海花涛絮浪之中,跃出一轮红日,构成峰峦竟秀、两山捧日的优美画面。华盖山高耸入云,气势雄伟,雨霁雪晴,远观此山,碧空湛湛如洗,青峰巍巍似箭。巅顶之下,浮云缭绕,烟雾空蒙,若轻纱抖展,漫遮山腰,一片松柏,四季长青,浓荫蔽日,青翠欲滴。西陵境内的山脉符合风水理论对山的要求。(www.xing528.com)

风水理论为什么追求对山的崇拜呢?因为其一,远古先民认为“山林川古丘陵能出云,为风雨,皆曰神”。其二,“人身即天地之身,人由五土而生,气之用也;气息而死,必归葬于五土,而一体于青山”。其三,“峰峙川长,功德穹碑,天日同光”。既然山就是神,人死后必归于土地,让遗骨与青山相配,就能与天日同光,所以我国古代陵寝就有“因山为陵”或“依山为陵”的风尚。因此也就非常重视对山脉的选择,要求山势重峦迭嶂,连绵起伏,层层包护,以象征国势昌盛、帝运绵长。

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未看山时先看水,有山无水休寻地”。风水之法之所以重注水,是因为其一,山以水为血脉,水能造就大自然钟灵毓秀,能使自然生气发越、精神美观。其二,水可以界分空间区域,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与和谐的环境围合,形成金城环抱的形势。其三,山主静水主动,山为阴,水为阳,山水交会动静相济,阴阳交和,才是“情之所钟处”,也就是“山称水,水称山,不宜偏胜”。“山水相得如方圆之中规矩,山水相济如堂室之有门户”。其四,由于水随地势而变化,高低起伏,左右盘旋,弯曲若飘带,可给人悦情愉性的审美观照。水在陵区曲折盘旋,“穴前及内堂与外水相辏,潆回留恋于穴前,方名为朱雀翔舞”。其五,有与主山相呼应的效果,如宾如臣成朝揖拱拜之势,形成“宾主雍容,情味相投”的气象,使人世间伦理追求在山水审美观点中反映出来。

风水之法对水也有很高的要求,首先要是流动的水,其流向“来宜取水向我,去宜盘旋顾恋,洋洋悠悠,顾我欲留者,谓水于穴留恋有情也”。忌讳“直冲走窜,激湍陡泻”,同时要求水质要甘甜清洌。

西陵境内有北易水河,它发源于云蒙山南麓,经陵区自西向东流淌,于定兴县汇入中易水。5千米以上的支流共有20条,西陵各陵寝旁都有北易水支流。北易水四季常流,清澈见底,水质明净平和,甘甜清洌,如弯弓似飘带,在陵区盘旋而去。乾隆皇帝在永福寺牌坊对联中这样赞美北易水:“清泠襟易水八功遥溯灵源”,把北易水比喻为八功德水,即清、冷、香、柔、甘、净、不噎、捐苛之水。清末泰宁镇总兵陈增荣在军书余暇总结出“西陵八景”,其中有“易水寒流”一景即是对北易水的赞美。水在南部为朱雀水,西北涞水叫天门,出东南为水口。北易水是风水之法所要求的理想之水。

穴在风水理论中,广义的讲是龙脉止聚、砂山缠护、川叙潆回,冲阳合阴,土厚水深,郁草茂林的区域,是明堂、堂局的代称,也可理解为具体的区穴,是明堂、堂局的核心。明堂的本意是“王者迎五帝聚祭之重屋”。所以穴的选择要总体权衡龙法、砂法、水法诸要素,应选择“内气萌生,外气成形,内外相乘,风水自成”的内敛向心的围合。

按格局而论,方向南向为正,居中为尊,后对来龙,前有案山,形成四至山水环抱有情的种种意向。同时“选择地势较高的地方,以使水无亲肤近肤,还要平缓开阔,既有利于建筑的经营布置,又有明堂容万马的宽敞局面。”这样,“一方面能倚周围山川拱抱阻御风沙,迎纳阳光,阴阳和合,形成良好的小气候。另一方面,因为龙、砂、水种种景观皆钟情在穴中,最赋予丰富的感受,得到游目骋怀的心情寄托。”

按穴法而论,在确定山向和穴位后,要开挖验土的探井。土质以“土细而不松,油润而不燥,鲜明而不暗”的“生气之土”为佳。西陵境内,地势宽阔,黄土层填塞,土脉沃腴,种植繁盛,风景秀丽。从地质分析,北易水流经的大龙华至梁格庄是一断层处。从83厘米至4.3米深处均为紫黄色坚细的上等佳土。西陵正是在这土质良好的断层上。

植被条件:

风水理论强调:“陵寝以风水为重,荫护以树木为先,童山不可葬。”树木繁茂与否和风水好坏分不开。“草木郁茂,生气相随;草木不茂,生气不来”。树木对绿化环境,改善小气候,都有很好的作用。“山脉空缺通风,有草木可遮挡其不足,生气自然而来”。

西陵境内,山脉连绵起伏,重岩迭宕,长年封禁,山高林密。“野生植物资源相当丰富,有以白杨草、黄背草为建群种的草本植物群落,还有以灌木乔木(天然林)为主的灌丛型群落。灌木主要有荆条、虎榛子、山皂角、绣线菊、葛条等。乔木以针叶树和落叶树的混交林为主,树木有百余种之多,主要有:苦栎、黄芦、青杠子、杨、柳、松、柏、榆、槐、椿、白腊、五角枫、乌拉、黄檀、杜梨、桑、椴、怪枣、酸枣、山核桃、黑枣、茶树、花椒等,是一座天然的植物园”。

形势理气诸要素的关系:“形指形状、形象、表现等意义,也指近观的、小的、个体的、局部的、细节性的空间构成及其视觉感觉效果。势指姿态、态势、趋势、威力等,也指远观的、大的、群体性的、总体性的、轮廓性的空间构成及其视觉感觉效果。”可以说:远处连绵的来龙祖山,构成了西陵后龙大帐的雄伟磅礴的气势,近处的左右砂山、案山、朝山、宝山,筑就了不逼不压、环抱有情的完美气韵和精神,是一处“形在势内,势在形中,形全势就,形势相登的昌炽佳城。”“理与气并列相存,理在气之先,是固有的自然法则,是不以人的意志转移地运动着的宇宙间惟一的实体,即气的规律表现。气是一种氛围、一种空间、是地形地势,是生态小气候及景观。”“山水者,阴阳之气……动静之道,山水而已,合而言之,总名曰气;分而言之,曰龙、曰穴、曰砂、曰水”。“有龙无水则阴盛阳枯而无以资,有水无山则阳盛阴衰而无以生”。也就是说气既是一种流动的场,心理场,又是一种物体的运动,而理就是这种场和物体的运动的规律,它符合人们的心理感受就是佳气、吉气,西陵境内龙穴砂水诸要素,均符合风水理论的要求。

总而言之,古代风水理论认为,“山为龙,且山由石、土、草、木构成。石为龙骨,土为皮毛”,不采石开矿,防水土流失,保护植被草木旺盛,使山有生气,其实和我们现在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是协调一致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