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从价值链基本活动角度分析发电企业现实竞争力
辅助活动是发电企业参与竞争的基础,是竞争力得以提升的基础;而基本活动则是直接创造价值的过程,企业的收入和利润由这些活动产生,它们能直接体现企业的竞争优势。发电企业基本活动主要包括:内部后勤、生产、销售和服务四个环节。本章主要研究基本活动与发电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发电企业应该如何加强基本活动管理以提高企业竞争力。
5. 1 发电企业价值链基本活动与现实竞争力
5. 1. 1 发电企业现实竞争力的特点
现实竞争力是指在当前市场状况下发电企业与其对手相比能够通过向市场提供电力产品实现更好的盈利和发展的素质和能力。现实竞争力具有以下特点:
(1)外在表现性。相对潜在竞争力而言,现实竞争力在发电企业竞争力体系中处于表层,是竞争力的直接体现,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指标数据直接测量。
(2)直接可比性。由于现实竞争力可以直接通过数据测量,因此可以在各企业之间直接进行比较,相对于潜在竞争力而言,这种竞争力表现更直接,主观评价相对较少,比较结果更为客观。
(3)时点性。相对于潜在竞争力能够不断地对竞争力产生影响而言,现实竞争力是一个存量概念,是在某一时点发电企业竞争力的表现,是各种直接和间接影响因素作用在某一时点的结果。
(4)业务单元层次性。潜在竞争力可以从整个公司的层面影响公司的发展,而现实竞争力仅仅局限于发电企业业务单元层面竞争力的衡量和比较,现实竞争力的影响和界定范围更小。
5. 1. 2 发电企业现实竞争力的表现
现实竞争力主要表现为发电企业的发电成本、发电生产能力(包括质量和数量生产能力)、销售能力。现实竞争力受到直接和间接因素的双重影响,由于间接影响因素在第四章中已经分析,在此重点从直接影响因素分析,而直接影响因素主要来源于发电企业价值链活动中的基本活动。
5.1.2.1发电成本及其影响因素
实施“厂网分开、竞价上网”之后,发电成本是发电企业竞争力最重要的构成部分。发电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发电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降低发电成本是发电企业提升现实竞争力的最重要途径之一。现以燃煤火电厂为例,简要分析影响发电成本的主要因素。
一般而言,燃煤火电厂的总发电成本包括折旧费、燃料费、运营费和期间费用(包括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四大块,具体关系如图5-1。
图5-1 发电企业成本构成
A.燃料费
燃料费是发电企业最重要的变动成本,主要指为生产电力产品所耗用的各种燃料包括煤、油、气等的总费用。燃料成本Cf可以按下式计算:
式中: Cf——燃料成本,元/kWh;
Pf——燃料价格,元/吨;
η——机组每年的平均净效率;
δf——机组平均煤耗率,g/ kWh;
s——发电机终端到售电结算点之间的线损率,一般取3%~7%,若售电结算点以电站的围墙为界,则s为0~0.5%,现有火电厂一般取s= 0。
由此可见,为了降低发电成本中的燃料成本,应力求降低燃料的价格,即尽可能选用品质适宜、价格低廉的燃料,对入场煤品质严格把关,采用科学和先进的检测手段和管理方法提高入场煤检测的准确性和精度。同时应提高机组的效率,尽可能使机组优化运行,降低机组的供电煤耗。
B.折旧费
折旧费是对发电设备、厂房等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价值损失的补偿,我国发电企业普遍采用平均年限折旧法。此方法计算的折旧成本Cd可写为:
式中: Cd——总投资费用的折旧成本,元/kWh;
I——电站总投资费用,元;
P——电站的净功率,kW;
t——按该年供电总电能相对于机组的额定功率所折算得到的年运行利用小时数,h/a;
r——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一般为0~3%;
y——电站的经济使用寿命,也就是电站的折旧年限,a国外一般取t为25~30a,我国取t为20~30a;
i——相对于电站净功率折算的投资费用,元/kW,i= I/P。
由式(5-2)可知:为了降低发电成本中的折旧成本,应力求减少电站的投资费用i和线损率s,同时应尽量增加发电设备的年利用时数t和折旧年限y。
C.营运费CO
营运费主要包括每年发电企业所耗的水费、材料费、职工工资与福利费、维修费等。据统计,这项成本在发电成本Cr中所占的份额一般为10%~15%。
D.期间费用
期间费用包括财务费用、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其中财务费用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费用,如利息支出等,对于主要依靠贷款等方式筹资建设的发电企业来说,这部分费用所占份额举足轻重;营业费用指发电企业在电力销售等日常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专设销售机构的各项经费;管理费用是指企业管理部门为管理和组织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这部分费用也是发电企业运营的重要支出。机组的利用小时数对期间费用有直接影响,机组利用小时越高,分摊的单位期间费用就越低。但是从会计核算角度来说发电企业期间费用不属于成本范畴,在计算生产成本时暂不考虑。
E.燃煤发电企业发电成本Cr的简化公式
式中: u——发电成本的运行维护因数,经验数据一般为1.1~1. 2。
F.发电成本敏感性分析
对式(5-3)各变量求导后,就可以对影响火电厂发电成本的主要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由此可得:
投资费用对发电成本的影响
燃料价格对发电成本的影响
机组平均煤耗率对发电成本的影响
机组年利用小时对发电成本的影响
机组年平均效率对发电成本的影响
同样,可以得出发电成本的运行维护系数u、机组的使用寿命y以及线损率s对发电成本的影响。
对于按平均年限折旧法计算的发电成本Cr而言,从上列式中可以看出:
(1)投资费用i对发电成本的影响系数为正,机组使用寿命y对发电成本的影响系数为负。因此发电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工程造价给发电成本带来的影响。电力体制改革之前,由于发电投资主体以国家通过各网省电力公司投资为主,而且电价是根据总投资额确定的还本付息电价,导致对发电项目工程造价控制不力,投资费用上涨过快。而投资费用又将转化为发电企业的生产成本,影响到发电企业的竞争力。电力市场化改革之后,由于电价机制发生改变,这种状况将随之改变。
我国原来实行还本付息电价,而根据2005年国家发改委颁布的《上网电价管理暂行办法》,发电企业上网电价将重新核定。在竞价上网实施前,“原国家电力公司系统直属并已从电网分离的发电企业,暂执行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按补偿成本原则核定的上网电价”,但要逐步与独立发电企业一样,“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根据发电项目经济寿命周期,按照合理补偿成本、合理确定收益和依法计入税金的原则核定。其中,发电成本为社会平均成本;合理收益以资本金内部收益率为指标,按长期国债利率加一定百分点核定”。“除政府招标确定上网电价和新能源的发电企业外,同一地区新建设的发电机组上网电价实行同一价格,并事先向社会公布;原来已经定价的发电企业上网电价逐步统一。”竞价上网实施后,“参与竞争的发电机组主要实行两部制上网电价。其中,容量电价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制定,电量电价由市场竞争形成。容量电价逐步过渡到由市场竞争确定”。“在同一电力市场范围内,容量电价实行同一标准。”“容量电价以区域电力市场或电力调度交易中心范围内参与竞争的各类发电机组平均投资成本为基础制定。”因此,发电企业必须尽量降低工程造价,严格控制投资费用在区域电力市场发电机组平均投资成本以下,才能确保发电项目获得更低的发电成本和更好的竞争力。
(2)对于已投入商业运行机组,i和y是一个定数,需要重点关注年利用小时t的影响。t对发电成本影响为负,t越高,发电成本越低,而且,考虑到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更高的年利用小时有利于发电企业提高竞争力。t受基本活动中的销售活动影响,与安全可靠性也有一定关系。
(3)燃料价格pf和机组平均煤耗率δf对发电成本的影响系数为正,平均净效率η对发电成本的影响系数为负。燃料成本在燃煤电厂发电成本中占有相当比重,燃料价格的控制和机组效率管理是发电企业经营管理的中心内容。燃料价格由采购过程决定,机组效率与采购、生产过程密切相关。
5.1.2.2发电企业生产能力及其影响因素
发电企业在行业内竞争地位的另一重要因素是生产能力。生产成本体现了发电企业在单位产品上的竞争优势,但这种优势的实现还必须以稳定可靠的质量和足够规模的数量来保证,因此生产能力包括生产的安全质量控制能力和生产数量提供能力。
安全质量控制能力是发电企业生产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安全质量控制能力关系到发电企业生产的持续进行,关系到与电网合约的履行,关系到企业的上网电量,只有能够提供稳定可靠质量电能的企业,才能在电力市场中赢得竞争。发电企业安全质量控制能力由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安全技术、检修质量等因素影响和决定。
电力生产能力的另一重要方面是发电企业的产能。发电产业是规模经济型行业,只有达到足够规模,发电企业才能体现出相应的综合实力、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发电企业产能由发电企业的装机容量决定,而装机容量又受企业规模、实力、股东背景和支持力度等因素影响。
5.1.2.3发电企业销售能力及其影响因素
电力产品生产出来以后,必须经过销售才能转化为发电企业的利润。而且由于电力产品产、供、销瞬间同时完成,不能大量储存,因此发电企业往往以销定产,实际生产能力受到销售能力的制约。销售能力成为影响发电企业在产业内竞争地位的重要因素之一。销售能力体现为发电企业的上网电量、大客户用电量、市场占有率和电费回收能力等,由发电企业的生产活动、销售活动、服务活动影响和决定。
5. 1. 3 发电企业现实竞争力与价值链基本活动
由上可知,发电企业现实竞争力中,除装机容量之外,其他几个方面发电生产成本、安全质量控制能力和销售能力都与价值链中的内部后勤、生产、销售、服务等基本活动直接相关。如图5-2所示,价值链基本活动直接影响着发电企业现实竞争优势的形成。
图5-2 价值链基本活动对发电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路径
5. 2 发电企业内部后勤活动与竞争力
内部后勤活动是指在发电企业内,为电力生产提供准备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其中对发电企业竞争力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六项,即燃料、设备、物资的采购、运输、储存,以及发电设备的维护和检修。
5. 2. 1 发电企业燃料采购与管理
A.发电企业燃料成本的影响因素
燃煤是火力发电企业最为重要的一项成本,一般占到生产成本的50%~70%。燃煤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企业的效益有着明显的影响。强化燃料管理工作,是发电企业降低运营成本的主要措施(林章钧、刘健,2003)。在此研究影响发电企业燃料成本的主要因素。
发电燃料成本由下列因素决定:
式中: C——燃料成本,元;
Bf——发电标煤量,t;
P——标煤单价,元/t。
由于燃料成本总额随上网电量的变化而变化,燃料成本总额不能衡量各期燃料成本效益水平,而单位燃料成本是在单位发电量下比较燃料成本高低的指标,因此应计算单位燃料成本。
式中: c——单位燃料成本,元;
E——上网电量,kWh;
b——供电煤耗率,g/(kWh)。
由式(5-10)可知决定单位燃料成本的因素是标煤单价P和供电煤耗率b。燃料采购和管理主要影响标煤单价。
式中: Pt——天然煤单价,元/t;
Bt——天然煤量,t;
Qnet——天然煤入炉收到基低位发热量,kJ/kg;
ct——天然煤单价;
29271——1kg标准煤的低位发热量。
标煤单价直接由天然煤单价和热量值决定。当电厂购入某一煤种时,在煤一定热量值的情况下,随着天然煤单价的升高,标煤单价升高;在一定天然煤单价下,天然煤热量高,标煤单价降低,反之单价升高。因此,燃料采购和管理主要侧重于电煤的价格和热量。
B.加强燃煤管理,降低发电成本
发电燃煤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燃煤品种的购、收、管、用等环节,同时又受地区、市场、资金、资源等许多条件的制约,任何一个环节都和燃料成本紧密联系。因此,必须强化各环节的管理,使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充分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
(1)燃煤选购。燃料是发电企业确保连续生产的物质条件,因此必须有畅通的、适合设备设计要求的燃料供应渠道作保证。由于发电企业是燃料耗用大户,通常需要若干个矿点供应,所以要选择好煤种和矿点做好供应计划。在目前煤炭市场情况下,要利用好一年一次的全国煤炭订货会,订足计划内煤量,提高兑现率。同时还要同有供应实力的煤炭经销商加强联系,以便在市场供应紧缺的情况下,起到拾遗补缺、填充应急的作用。
燃煤选购过程中,煤源直接影响着标煤单价和运输费。在市场运作的环境中,可以在不同的煤矿(或煤站)进行比质比价,把好煤价关;煤源的选择同时直接影响着运输费用的高低,要对煤价和运输费用进行综合分析、计算,最后确定供煤点。
(2)燃煤验收。来煤验收工作的内容主要是指进行来煤计量和检质。电厂的来煤计量是利用汽车衡称量,以核验其数量;检质是对来煤采样、制样和化验,以核验其质量。采样和制样应按有关规定进行;化验项目根据煤炭计价规定为发热量、水分、灰分、挥发分、硫分及煤品种。为累积资料,建立档案,还应定期进行各品种煤样的元素分析、工业分析及对灰熔性等每年至少测定一次。因此,检质和计量是燃料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于维护电厂的合法利益和增加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中电联可靠性中心的统计,煤质不良成为2004年引发非计划停运的第三位原因,占到非计划停运总时间的7.9%。2004年煤电油运全面紧张,煤炭供应和运输成为影响很多发电企业正常生产的重要问题,许多电厂燃煤存储经常性地在警戒线以下,甚至到了“等米下锅”的窘境,直至因无煤停机。煤质的不稳定和下降,使配煤燃烧成为不可能,造成锅炉受热面磨损而爆管,或者因燃烧不稳定引起锅炉灭火进而停机。
(3)燃煤管理。强化燃煤管理工作,是发电企业降低运行成本的主要措施之一。燃煤管理包括两部分内容,即储备控制和煤场管理。
1)控制储备。合理的燃煤储备对于生产运行和减少资金占用、节约成本具有很大意义。贮量过小,难以保证正常发电;贮量过大,煤炭储存时间过长,因风侵、日晒、雨淋,热值会降低。煤炭储存时间过长,还容易自燃,其结果直接降低了热值,加大了入厂煤与入炉煤的热值差。过多的贮量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增加财务费用,影响企业资金周转和经济效益。因此,适当贮备,既保证安全发电,又尽量减少资金占用和热值损耗,这对提高发电企业经济效益有重要意义。发电企业应根据负荷情况、运输距离等条件,制定必要的贮备量。
表5-1 2004年发电机组非计划停运的前三位责任原因
资料来源:中电联可靠性中心:《2004年度电力可靠性指标》。
2)煤场管理。加强煤场管理是降低入厂煤与入炉煤热值差的重要环节。主要要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抓好日常喷水、测温、倒垛、整形、夏天防汛防洪等定期工作;另一方面是抓好来煤堆储和取用。来煤要合理堆储、分层弃卸、推平压实、整形存放。取用煤炭要先来先烧、吃旧存新、合理取用、良性循环。要尽力避免煤炭自燃;如果发生自燃,要倒垛掺烧,防止影响锅炉稳定燃烧。
(4)燃煤的合理使用。当前由于国内煤炭市场的变化,使得煤电企业购进煤种多样化,而且往往煤种特性相差悬殊,劣质煤比例增大;随着地方小煤窑产量增长,劣质煤也会逐年增多,而且价格低廉。因此,在国家政策允许和保证机组安全性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煤种互补掺烧是降低燃料成本的有效办法。
(5)加强燃料的统计核算。燃料分析是发电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主要内容,通过对燃料经济活动过程进行系统的分析,找出影响燃料成本的关键因素,找出规律性,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指导下步工作。燃料经济活动分析,应对燃料的采购、运输、接卸、验收、贮存、配用、燃烧等各环节进行分析,由于整个过程各个环节又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因而需要进行综合分析。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即燃料供应量与耗用计划完成情况分析、燃料质量程度分析、燃料经济效益综合分析。通过分析,通报交流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拟定措施,及时加以解决,以确保全年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的完成。
5. 2. 2 发电企业物资采购与管理
除了燃料之外,发电企业还涉及设备备品、仪表工具、辅助材料、消耗材料等物资的管理。发电企业的物资管理具有自身行业的特点:一是设备材料专业化程度高,市场供货渠道有局限性;二是主要设备对原始厂家有技术依赖性;三是设备材料平均单价高,需用资金数额大;四是部分设备材料需求周期短、时效性强,而制造周期长,两者矛盾十分突出。因此,发电企业的物资管理应有别于其他行业的生产型企业,具有相对独立的专业性。从国内发电企业现状来看,如何提高物资管理水平目前尚无成熟的模式。结合一些企业的经验(李文祝,2001;吴优福,2001),提出一些改进办法:
A.加强对制造商、供货商的筛选
为了保证采购和供货质量,发电企业必须对制造商、供货商进行筛选。对于制造商主要考核的指标应有:产品质量、产品价格、技术支持水平、有无质量保证体系以及类似产品使用情况;对供应商考核指标应有:产品报价、交货速度、服务水平、信用程度、是否长期供货等。对制造商、供货商要建立考核档案,定期进行考核与评价,淘汰那些质量低、服务水平差的制造商与供应商,只有列入考核档案的合格厂商才能成为发电企业的备件提供方。
B.推行大宗物资招议标采购制度
为规范采购行为,发电企业对大宗物资可实施招议标采购制度。企业可成立招议标工作领导小组,规定一定价格以上的基建技改、生产维修、设备备品或数额较大的单一产品,由企业采购部门统一进行招议标订货,根据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价格、售后服务、经营状况、履约能力等确定中标单位。
C.做好物资库存管理,减少库存占用资金
充足的库存储备是生产顺利进行的保障,但因此而造成的资金积压却会导致资金成本增加。由于电力生产的特殊性,各种机器零配件种类繁多,许多发电企业机组类型多,备品配件的通用性相对较差,因此,备品配件储存数量的确定是物资管理部门工作的难点。如何做到既保证生产的需要又不致占用过多库存?一是要准确合理地确定备品配件的需求量,为此生产部门和物资供应部门应建立良好的沟通反馈系统,及时调节库存。二是采取定点采购,与供方建立良好的供需约定关系,确保零星物资的供应。
D.组建物流联盟
针对电力企业物资专业性强的特点,可组织多家发电企业建立区域性物流联盟,互相有偿调剂余缺。从长远发展看,各加盟企业可不专设物流部门,由物流公司全面负责物资供应。
5. 2. 3 发电企业设备维护与检修
A.设备维修与发电企业竞争力
维修的含义是维护、检查和修理。维护的目的是通过保养保持设备的额定状态;检查则是要查清设备的实际状况;修理的目的是要将设备恢复到额定状态。维护和检查是连续不断地工作,根据维护和检查维修算出设备的实际状态,在对这些进行分析处理的基础上,确定修理工作的项目范围。
维修的目的是提高设备可用率,保持设备的设计效率。维修质量低,可能造成机组停运,由此导致发电企业的经济和声誉损失。统计资料表明,机组每次启停消耗的燃料大约为本机组满负荷2~3小时消耗的燃料。造成机组启停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设备检修质量不过关,造成临修故修过多。但是要提高维修质量保证机组安全稳定性,必然投入更多的资金、人力和物件,也会发生较高的成本。因此,发电企业设备维修就是要在经济性和安全性方面找到最好的结合,使得直接维修成本、停工成本和其他相关成本如声誉损失成本等降至最低。
B.发电企业设备维修管理的办法
(1)选择合适的维修方案。维修的方案有三种:故障检修、计划检修和状态检修。从材料的利用率看,故障检修消耗材料费用最低,但缺点是降低了可用率。为避免这一点,对电厂可用率造成影响的设备或部件始终要在发生故障前进行修理或更换,这种方法为预防性维修方法,也称计划检修。预防性维修重要的是如何确定合理的检修周期,一方面检修周期不可太长,因为这样可能发生设备故障,另一方面检修周期也不能太短,因为这样维修费用就要上升,所以预防性维修措施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验数据,即对各种部件寿命期内的经验数据的掌握情况(苟伟,2002)。最理想的状态是连续不断地掌握设备的状态,可以在设备或部件快到寿命终点时将其更换,既充分利用了材料,降低了维修成本,同时又不影响电厂的可用率,这就是按设备的状态进行检修的方案,为此需要有专门的诊断方法。目前许多电厂都在进行状态检修的探索,但从技术上尚不能对电厂所有设备作出早期故障诊断,尤其是锅炉和汽轮机两大设备。目前这三种检修方法都要用到,关键在于要找出一种最佳的检修方案,对什么样的设备部件应采取什么样的方法,以使综合成本费用最低。
(2)从综合机制上提高维护效能和效率。为了提高维护效能和效率,发电企业不是仅仅从维修环节着手,而应建立相应的机器配置、组织和人员、信息系统配套机制。例如,从机器配置来说,发电企业应本着降低总成本的原则,将机器可能的维护、故障成本预计在内,而不是单纯只考虑机器的价格,从源头上最大限度地降低机器故障的隐患;从公司组织能力来说,应在公司中建立起一种及时沟通、共同承担责任的意识,使每一个员工将机器的维护当成自己的事,并通过培训等手段提升员工的相关能力;从人员来说,应根据维护工作的要求和人员的特点,将拥有适当信息、技能、资源的适当的人员安排在最适当的工作上;从后勤保障来说,企业应为维护人员提供有力的物资资料、设施和其他资源的支持;从信息系统来说,要保证维护人员能及时获得机器设备运转情况、历史故障记录等相关信息,以便能快速正确地进行诊断、维护、维修工作。国际优秀发电企业通过这些措施,提高维护效能和效率,减少直接维护成本、停工成本和其他相关成本,能实现10%~20%故障成本的降低(华强森等,2003)。
(3)加强外委检修项目的管理。对于现代化运营的独立发电企业,不可能配备过多的检修人员,有必要将一些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不能解决的检修项目外委。这对设备健康水平和生产成本的影响很大。在合同单位的选择上,对其业绩信息要有充分的了解,以保证检修的及时性和质量,同时外委范围不宜过大。以目前电力市场的状况,以首选其他电厂作为合作单位为优,外委项目不能太大,原则上内部检修队伍必须承担检修任务的30%以上,否则外委项目太多,失去监督,检修核心无法维持。
对外委检修项目必须实行合同制,原则上按项目定价取酬。对所有外委检修项目费用要透明,每个检修项目工时、材料要准确,甲方人员根据检修状况适时调整,做好记录,并及时审批,严格合同管理,遵守合同条款,对检修工期、质量、安全要有明确规定,对质量检查、返工要严格,对由于检修不当造成的延误不但不能追加工时,还要按合同追究。实时掌握已发生的检修费用,控制检修成本。检修过程中对检修费用的掌握非常重要,要清楚实际费用与计划费用发生偏差的原因,及时修正和调整以保证检修质量和控制检修成本。
5. 3 发电企业生产运行与竞争力
生产运行是发电企业的中心环节,尤其在计划经济时代,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生产进行的。发电市场化后,生产运行在发电企业竞争力体系中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图5-2所示,生产运行对发电企业成本优势、质量优势的形成都具有重要意义。
5. 3. 1 发电企业生产运行与生产成本
由式(5-9)知,影响发电企业单位燃料成本的因素主要是标煤单价P和供电煤耗b。在发电生产过程中降低煤耗是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途径。对装机容量一定的机组设备,运行负荷高低、运行方式、设备完好状况、检修质量等的变化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技术指标完成水平,并最终由供电煤耗率影响到发电单位燃料成本的高低,从而决定了发电成本的高低。
近年来我国火电机组的供电煤耗在逐年降低,2004年全国火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为370g/kWh,但与先进国家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因此降低煤耗的空间很大。根据当前发电企业的实际情况,运行中降低煤耗的重点是管理节能。许多企业的经验表明,发电企业可以通过加强管理、进行节能设备改造等手段,降低生产过程煤耗,节约生产成本(史晓文,2003)。
A.通过加强技术经济指标管理,实现运行优化
技术经济指标管理是发电企业生产运行管理的关键。如上所述,技术经济指标可以进一步分解为许多小指标,通过对它们的管理,可以强化生产运行各岗位的管理工作,推动企业管理的改善,实现管理节能。因此,发电企业要通过加强对技术经济指标和小指标的分解和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运行分析制度,优化管理,降低消耗。
B.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在线分析和运行优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发电企业的广泛应用,发电企业应该建立起计算机运行优化系统,对机组性能、运行状况和技术经济指标进行在线分析和实时监控,提高运行管理水平。例如,秦皇岛电厂等企业建立了技术经济小指标实时考核系统,青岛电厂等企业建立了耗差分析在线考核,通过实时考核,排除了人为因素的干扰,变事后考核为实时考核兑现,调动了运行人员的积极性,实现了从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自我管理的转变,为电厂耗差管理工作提供了范例。
C.进行设备更新和节能改造,降低煤耗
除了强化管理之外,发电企业降低煤耗的另一重要途径就是进行设备更新和节能改造,其中主要的技术措施包括汽轮机的现代化改造、热力系统的优化改造、针对降低辅机电耗的改造等。
5. 3. 2 发电企业安全质量管理与企业竞争力(www.xing528.com)
5.3.2.1发电企业安全质量管理与企业竞争力关系
安全的一般含义是指人员没有受到侵害或伤亡,以及财物没有遭到损失等的客观动态状况或条件,为保证和推进生产过程安全的一切管理措施称为安全管理。质量管理是为达到或实现质量的所有职能和活动的一系列工作的总称。对一般企业来说,安全管理与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范畴中的两项专业管理。它们既相关而又明确区分。由于电力企业的行业特殊性,随着生产的发展,安全管理与质量管理在电力企业管理中正在综合成一体化的专业管理,称为电力企业的安全质量管理(邓耀群,1992)。安全质量管理的提出,正是电力企业的技术密集性、资金密集性与行业系统整体性等客观规律的反映。
安全质量管理是发电企业正常生产运营的基础,也是整个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电力系统是由许多发电厂、输电线路、变配电设施和用电设备组成的电力网,互相牵连地联合运行,构成一个庞大、复杂的电力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发、供、用电同时进行,电力的生产、输送、使用一次性同时完成并随时处于平衡。电力生产的这些内在特点要求电网运行必须稳定可靠,任何一个环节发生事故,如不能及时排除,都可能带来连锁反应,导致大面积停电,甚至造成全网崩溃的灾难性事故。发电企业是电力生产者,是整个电力系统的起始性关键环节,安全质量是其生产经营的根本,离开安全质量,一切效益都无从谈起。
在电力市场环境下,安全质量对于发电企业的生产成本也会产生重大影响。发电企业安全可靠性管理水平高,意味着发电企业生产全过程各环节的高质量,可以减少非计划停运的发生,最大限度地把握上网机会,达到最佳的运行(含备用)工况,实现最高的效益。
5.3.2.2发电企业安全指标和可靠性指标
对于发电企业安全质量水平的衡量,主要通过安全指标和可靠性指标。
A.安全指标
安全指标管理,主要是杜绝重大事故、人身死亡事故、全厂停电事故、主要设备损坏事故、火灾事故和严重误操作事故;努力减少人员直接过失引起的重大事故,特别是恶性误操作事故和继电保护事故;降低设备事故率等。
B.可靠性指标
发电设备可靠性指标是衡量发电设备质量的重要指标,其中等效可用系数管理尤其成为各发电企业可靠性指标管理的首要指标。此外,非计划停运次数、运行系数等也是衡量发电设备可靠性的重要指标。
5. 3. 3 发电企业环境保护成本分析
火力发电企业环境保护工作在全国环保工作中占有关键地位。根据中电联环保部的资料,2003年我国火力发电及供热用煤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50.96%,产生灰渣约占全国的70%,火电用水量占工业用水总量的40%,烟尘排放占工业排放量的33%,二氧化硫排放占工业排放量的56%。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对火力发电企业环保要求将越来越高。我国新的《排污费征收管理条例》、《排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已于2003年7月1日正式实施,新排污收费政策对发电企业尤其是火力发电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竞争力有重大的影响。新的排污收费办法对火力发电企业污染物由超标收费变为总量收费,由“两控区”试点收费变为全国范围收费,而且收费标准大幅度提高。按照国家新出台的排污费征收标准,电力企业仅二氧化硫排污费约需缴50亿元,是原缴费额的6倍,电力企业在污染控制方面将付出很高的经济代价。氮氧化物收费已经全面铺开,如果按照标准足额收费,电力企业将新增缴费约30亿元,进一步加大了经营困难。如果按照讨论中的水资源费征收办法,对水力发电用水及火力发电贯流式冷却用水征费,按照平均测算分别需增加缴费28亿元和47亿元;对于百万等级火电厂,仅此一项,年增加成本5000万元,成本增加3%~5%。根据对姚孟、平圩等四个1200MW火力发电企业2000~2002年污染物排放和缴费的调查,在新标准实施前每年平均排污缴费894.03万元,而按照新标准测算2004~2006年排污缴费年平均高达12277.35万元,是前3年的13.73倍(李光、余兵,2003)。
此外,2005年《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成为联合国认可的国际法。该公约旨在限制全球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京都议定书》为发达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规定了具体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要求这些国家在2008~2012年间总体上要比1990年排放水平平均减少5.2%。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第一阶段不承担二氧化碳减排任务。但总量上目前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已位居世界第二,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也居世界前列。长期看,发电企业多数都是火电厂,是排放二氧化碳的大户,一旦数年后中国承担减排义务,电厂要承担更多的环保负担。
从长远来看,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对发电企业环保要求只会越来越高,环保在发电企业竞争力中的地位将会越来越重要。因此,火力发电企业要认真评估可能带来的环保成本,积极面对环境保护问题,具体说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A.制定合理的环保治理规划,加强技术改造,降低排污支出
发电企业应该认识到环保要求将会越来越高的趋势,树立新的排污收费和使用观念,掌握本企业污染物排放的实际情况,认真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制定出合理可行的环保治理规划。涉及火力发电企业排污收费的污染物主要是废气(包括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烟尘污水、灰渣和噪声,其中尤其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排放影响最大。因此,发电企业要根据情况进行脱硫脱硝改造,控制污染物排放,从而达到降低排污支出的目标。
B.加强与有关政府部门的沟通,争取有利于发电企业的大环境
从宏观层面看,中电联等行业协会组织及各大发电集团公司应代表发电企业与国家环保总局、发改委等部门积极磋商,争取到有利于发电企业的相关政策。例如,经各方努力,国家发改委对新投产电厂的烟气脱硫装置已出台了每千瓦时提高0.015元的电价政策。从各企业来说,则应加强与地方环保部门的沟通和联系,掌握地方政府对环保新政策的执行过程,及时反映实际问题和困难,争取政府部门的理解。
C.积极争取环保专项资金用于解决企业污染问题
新的《排污费征收管理条例》和《排污费资金收缴使用管理办法》规定,收取的所有排污费全部专项用于环境污染防治。而且,新政策改变了原来当地收取当地使用的原则,获利发电企业在申请使用专项资金时可以突破本企业和本行业的缴费总额;新政策中,申请使用的资金属于拨款补助或者贷款贴息,可以减轻企业的负担。因此,对于发电企业来说,要研究如何尽可能多地使用环保专项资金,对使用排污费进行污染治理和新技术开发等提前做好规划,争取获得审批通过,用好政策、用足政策,从而在最低成本情况下有效治理污染。
5. 4 发电企业市场销售活动与竞争力
市场销售活动是发电企业价值链中的关键环节。发电企业生产出来的电能商品必须通过销售活动才能转化为企业收入和利润,因此销售活动是发电企业价值实现过程。销售活动的目标主要是两方面,即争取更多的上网电量和更好的上网价格,具体活动包括一般营销活动与组织、竞价策略、大客户直供等。销售活动开展的效果,一方面指导发电企业生产计划,另一方面决定发电企业的收入和利润,因此销售活动是发电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5. 4. 1 发电企业市场营销活动
发电企业如何有效地开展营销活动还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在此从营销观念、组织机构和制度、营销策略等方面做一些初步探讨。
A.发电企业应面向市场树立营销观念
电力体制改革改变了多数发电企业的生存环境。在厂网分开之前,发电企业“只管发,不管用”,只需要按照计划抓好生产就行,基本上不存在营销问题。而现在发电企业以销定产,必须真正面向市场,将营销作为头等大事,切实做到由生产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顾客导向型的转变,向消费者提供稳定、充足、物美价廉、服务好的电力电量,在此基础上实现利润最大化。
B.发电企业营销机构和管理制度
为了更有效地开展营销活动,发电企业需要设立专门机构负责电力营销,制定相关营销制度,在这方面较早走向市场的独立发电企业更有优势。
发电企业的营销管理机构应该本着精干高效和合理分权的原则在公司、区域电力市场分(子)公司层面和电厂层面分别设立,明确各自层面的管理职责与权限。由于电力销售集中在区域电力市场,因此营销业务重点是后两个层面。
从功能角度,营销机构应主要包括市场部门和销售部门(杨淑霞、李翔,2003)。市场部门负责市场信息的调研、采集和分析,竞争对手研究,市场竞争和市场拓展策略研究,公共关系活动的开展和关系维护等;销售部门直接从事电力销售和技术服务职能。
在建立起营销机构的同时,发电企业还需制定相应的市场营销制度,包括营销管理制度、业绩评估制度、营销人员行为准则等。营销管理制度是用来约束各营销部门活动和行为的系统规范,如各部门、各层次的职权、责任和相互间的协调关系;各项业务的管理规定;信息沟通、命令服从关系等。业绩评估制度用以对营销人员的业绩进行评估,营销人员行为准则用来规范发电企业营销人员个人行为,以树立发电企业良好形象。
C.发电企业的营销策略
发电企业所有效益和利润都要通过销售来实现,营销策略的效果非常关键,以下从市场调研和营销组合探讨发电企业的营销策略。
(1)市场调研。要有效地参与电力市场竞争,首先必须通过市场调研、分析、评价电力市场机会和需求。市场调研与预测的主要内容有:国家、行业和地方政府关于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市场发展的信息;所在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情况;所在省、市近期和未来几年电网规划及电源点建设情况;所在省省际间和区域电网内电力输入、输出情况;本企业电力销售的渠道——接入电网的送出和输送能力;当年气候对电力需求的影响预测;所在省、市电力需求和发展趋势的预测;所在省(市)电价的承受能力等。
(2)产品策略。
1)发电企业要保证自己机组的健康状况和安全、稳定地运行,这是开展有效的市场营销活动的重要基础。发电企业要规范年度生产计划管理,包括发电量计划、燃料计划、检修计划、更改计划等,保证数量充足的供给。
2)发电企业要注意提升电能质量。同一电网中不同发电厂的电力产品频率都是50赫兹,但在电压、供电可靠性、绿色环保三个指标上是存在优劣区别的。不同的电压等级表明电厂对系统的电压安全支撑作用不同;高可靠性表明安全、连续、稳定、灵活、供电能力强;绿色环保表明企业注重社会效益、保持可持续发展。发电企业要在安全生产、机组等效可用系数、煤耗、厂用电等消耗指标和减少污染排放、提供绿色清洁能源等方面努力(班保宇等,2002)。
(3)定价策略。由于发电企业的产品数量巨大,上网价格的微小变化都会引起经济效益的大幅波动,因此争取合理、有利的上网电价尤为重要。按照目前的电力市场运营规则,发电企业的上网电量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基本电量,通过长期合约确定;另一部分是竞争电量,通过现货市场竞价确定。
对于基本电量部分,要认真研究国家关于电价的定价原则和测算方法、所在省(市)电力价格的承受水平和定价程序以及同类型机组发电企业的现行上网电价,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工程造价、经营期、还本付息、生产成本、合理利润和回报等)测算上网电价,按电价报批程序向企业所在省(市)价格主管部门直至国家发改委申报,通过积极努力的工作,争取合理、有利的上网电价。
对于竞争电量部分,要认真研究分析电力市场的短期需求、竞价上网电量空间和报价规律、电网结构和潮流分布、网内其他发电企业检修状况、本企业所处地区负荷的变动情况(赵大同,2001)等,测算本企业竞争发电量的生产成本,确定合理、适中的竞争上网价格,根据电力市场的运行规则参与竞价上网。
发电企业对于电价要有正确认识。一方面,从长期来看,排除通货膨胀因素,电价的总体水平是趋于下降的,不能寄希望于电价不断上涨来提高效益;另一方面,电价的下降将挤压发电企业的利润空间,发电企业不能寄希望于通过价格战来扩大市场份额,唯一可取的思路是通过不断降低发电成本来增加上网电量,这才是增加竞争力的根本法则。
(4)促销策略。促销策略是发电企业向电网经营企业和直购大客户传递有关企业及其产品信息,激发电网经营企业和大客户的购买欲望,影响他们的购买行为,以促进电力产品销售的市场营销活动。在目前大客户直购电尚处于试点的阶段,主要针对电网企业。
1)提高发电机组的自动控制水平,投用自动发电控制(AGC)功能。AGC是现代电网控制的一项基本和重要的功能,是建立在电网调度自动化能量管理系统与发电机组协调控制系统间闭环控制的一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实施AGC可获得以高质量电能为前提的电力供需实时平衡,提高电网运行和发电企业的经济性。特别是在低谷时段,投用AGC将有利于增加发电量。
2)发电企业要做好辅助服务工作,服从电网调度命令,随时满足电网的要求,如系统调频、系统备用、无功功率电压支持、黑启动等。因此,发电企业要尽量保持机组的启、停速度和发电出力调节速度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这样可增加电网利用的机会,从而增加发电量。
3)重视公共关系。公共关系是一个重要的营销工具。发电企业要注意处理好与政府部门、电网经营企业、投资者、竞争伙伴的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争取“共赢”。
5. 4. 2 电价与竞价策略
5.4.2.1我国发电企业上网电价测算基本方法
A.上网电价制定的基本理论方法
电价的制定方法主要有两大类,即会计成本法和边际成本法。这两种方法实质上只是反映了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
会计成本定价方法是一种传统的、也是常用的定价方法。它是根据电力企业会计记录与财务报表中出现的成本分录(包括要分配给股东的盈利在内)来核算供电成本,并把供电成本按各种不同方法分摊到各类用户中去。边际成本方法是根据增加单位千瓦用电而增加的成本,按各类用户的受电电压、用电时间,严格计算增加单位千瓦用电而引起的系统成本增加值,计算系统长期边际容量成本和边际电量成本。
显然,两种方法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请参看表5-2:
表5-2 会计成本法与边际成本法的比较
采用会计成本法定价的国家,其电价主要按照会计成本进行核算,但在电价结构设计上引入了一定的边际成本定价理念。采用边际成本法定价的国家,同时也利用财务目标对电价水平进行调整。
借鉴各国经验,如果会计成本定价方法在成本分摊过程中考虑了经济效率原则,对不同用电特性从价格上加以区别,实际上是吸取了边际成本定价方法合理分摊成本的思想。这样,既能从电价总水平上保证财务平衡,又能合理地考虑各类用户间电价水平的比价关系。因此,目前各国大多是将会计成本法和边际成本法综合运用。
B.发电企业上网电价的测算
(1)单一制上网电价。单一制上网电价是我国现在普遍实行的上网电价测算方法,发电企业在建设和经营电站时,不仅要支付一定的成本,还要获得一定的利润用于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同时还要支付给国家一定的税金,这就要求在制定电价时,既要考虑电力企业的成本,又要考虑电力企业应得利润和应交税金,具体的计算方法如下:
上网电价=(发电成本+发电税金+发电利润)/厂供电量
利润=还贷利润+企业留利
还贷利润=还本付息额-折旧还贷额-减税还贷额
发电成本包括燃料费、外购电力费用、水费、材料费、工资及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用及其他费用。
(2)两部制上网电价。两部制上网电价就是把上网电价分成两部分:容量上网电价和电量上网电价。
上网容量电价=与容量有关的成本+与容量有关的利润+与容量有关的税金
上网电量电价=与电量电价有关的成本+与电量电价有关的利润+与电量电价有关的税金
电费收入=基本电费+电度电费(基本电费由容量电价获得,电度电费由电量电价获得)
(3)分运行位置的两部制上网电价计算方法。上网电价要达到同质同网同价,因此就要考虑到调峰能力和发电可靠性两个重要因素。可靠性好的机组有利于电力系统的频率和电压质量的合格,电网要为之补偿更多的成本。调节性能良好的机组可以应付电网负荷的剧烈变化,保证系统的功率平衡。上网机组如为参加电网调峰运行而使成本上升,则上网电价中应考虑到这种调节性补偿。
两部制电价中电价分成基本电价和电度电价。基本电价根据部分固定成本和资本收益确定,而电度电价则由变动成本和另一部分固定成本和资本收益分摊到上网电量中得到。
电厂的容量成本分摊到基本电量电价中的比例则由该机组的运行方式确定。如果上网机组年发电利用小时较高,既为电网提供电力,又为电网提供电量,则其成本绝大部分可以通过电度电价回收;如果上网机组年利用小时数较少,只参加调峰,主要只提供电力服务,则其成本应只通过基本电价回收。
上网机组的容量成本在基本电价与电度电价中的分解比例与机组的利用小时、负荷分散率有关,如果针对每个利用小时和每一种负荷率来制定电价,工作量巨大,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为了方便实际操作,按机组年利用小时数的多少将机组划分为三类:年利用小时大于等于5000小时的称为高利用小时机组;年利用小时3500~5000小时的称为中利用小时机组;年利用小时小于等于3500小时的称为低利用小时机组。
①发电边际容量报价测算。
现在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是边际成本方法,在一定时期内,为满足单位千瓦负荷的增加而引起的发电容量成本的增加就是发电边际容量成本。发电边际容量成本可按如下公式:
式中: RS——厂用电率;
Ra——机组的可用率;
Om——运行维护费率;
K= I1(1+ i)n-1+ I2(1+ i)n-2+…+ In,其中I1,I2,…In为电厂在建设期的逐年投资,n为电厂建设的年限,i为社会折现率;
TY——机组折旧年限;
Th——机组下一年度的批准上网小时数;
Q——总装机容量。
②边际容量成本和边际电量成本综合在一起的报价测算。
边际电量成本就是系统为满足用户用电量增长而增加的电厂运行成本,一般来说就是指变动成本,包括电厂燃料成本、厂用电、办公、小修、材料、水费等。
把时段划分为高峰段、平段和低谷段,根据其高峰段、平段、低谷段时电量的比例分摊边际容量成本,求得电度电价。如果机组参加调峰,使成本增加的部分也计入电度电价中。
基本电价=Mcg×(1-η)
式中: Mcq——边际电量成本;
Lf、Lp、Lg——分别是高峰段、平段和低谷段负荷;
r——由于参加调峰而增加的变动费用比率;
η——所在区域的负荷率。
5.4.2.2发电企业竞价策略
“竞价上网”是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第一阶段的内容和目标。竞价上网实施以后,报价策略成功与否将决定发电企业的上网电量和电价,决定发电企业的利润,因此报价策略是发电企业营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微观经济学理论,在完全市场竞争条件下,边际成本是每一个市场参与者的最优报价。但是,我国正处于电力市场化改革过程之中,多数区域电力市场尚处于筹备和试运行阶段。东北区域电力市场从2005年1月1日进入试运行,实行两部制电价、全电量竞争,开展年度和月度竞价;华东区域电力市场2004年5月18日进入模拟运行,按照《华东区域电力市场试点方案》的规定,华东区域电力市场第一阶段采用单一制电价、部分电量竞争的方式,约85%的电能交易以年度合同方式确定,15%左右的电能展开市场竞争,竞价方式为月度竞价和日前现货竞价。总体说来,我国电力市场尚处于初期阶段,而且由于发电市场自身的一些特点诸如网络传输限制、有限的发电商数目等原因,使得发电市场竞争是一种不完全竞争,这样在同一区域电力市场往往只有有限的发电企业展开竞争,发电企业能够利用自己的市场力影响电价,发电企业就可以不按照自己的边际成本报价而获得更多的利润。报价策略就是指发电商利用电力市场的这种不完全竞争性不按边际成本报价而增加自身利益的报价行为。报价策略的主要目标是在考虑电力系统运行的各种规则和限制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合法地操纵市场力,合理选择报价曲线,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在电力市场条件下,发电企业报价成功与否的决定性信息除了相关竞价政策之外,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即发电企业自身发电成本和发电设备状态,竞争者生产成本和竞价策略估计,以及发电企业自身在发电市场中的市场势力。
A.发电企业自身发电成本和发电设备状态
发电成本是发电企业报价策略的基础,发电企业应该首先进行详细的成本分析,全面分析自身的财务历史数据,核算出平均发电成本和边际成本,分析上网价格变动对全年利润的影响。根据发改委《上网电价管理暂行办法》,我国建立区域竞争性电力市场并实行竞价上网后,参与竞争的发电机组主要实行两部制上网电价。因此,发电企业应分别核算自身的容量成本和电量成本。
此外,发电企业还要了解机组状况对成本的影响程度,如发电计划、启停机耗用、发电机各负荷点耗用、检修计划和耗用、机组可靠性等;用电特性对报价的影响,如用电高、低峰等。
B.对竞争者生产成本和报价策略的估计
由于电力市场参与者个数是有限的,发电竞争市场可以视为寡头竞争市场,竞争对手的行为将影响到发电企业的获利。因此发电企业要对竞争对手作出估计,这种估计包括两方面,即竞争对手的成本和报价策略。由于电力市场报价曲线是保密的,而从市场出清信息中又无法直接得到竞争对手的报价,因此,发电企业只能通过分析对手的机组类型和燃料状况,估计其生产成本,进而结合其市场力估计报价策略。
C.市场势力
市场势力是指某一产品或服务的提供者能够持续地影响或操纵市场的价格,使之高于完全竞争情况下的市场价格的能力。在发电领域,发电商的市场势力会受到市场占有率、输电约束、市场竞价机制,以及交易成员在合约市场、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中竞价行为的共同影响(祁达才、夏清,2003)。度量竞争对手和企业自身所具有的市场势力的指标很多,基本上可分为以下三类:
1)市场势力的直接度量指标,有勒纳指数和PCM指数:
式中: P——电力市场的出清价;
MC——发电企业边际成本。
但在电力市场条件下,边际成本是企业的商业秘密,不易获得。因而,这两个指标只有理论上的意义,在实际市场中很难应用。
2)市场集中度指标(Herfindahl-Hirschman index,缩写为HHI),其值为所有成员的市场份额的平方之和。
式中: n——市场中厂商的个数;
si——以百分比为单位的第n个发电商的市场占有率。
美国联邦能源管制委员会(FERC)给出了具体的判断标准: HHI小于1000表示市场没有集中度,HHI在1000~1800之间为中度集中,HHI大于1800为高度集中。HHI应用在电力产业中的不足之处在于它不能详细描述市场在不同负荷水平下的集中度分布情况,没有考虑相关地理市场和输电约束、市场进入壁垒以及策略性报价和控制生产能力等实施市场势力的行为对市场结果的影响。经济学家们就从其不足之处着手,提出了动态的集中度指标。
3)动态市场集中度分析。动态指标是试图在市场集中度指标的基础上加入输电约束、市场需求弹性、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行为以及市场进入的壁垒等一个或几个因素的作用程度。例如,在考虑了负荷水平以后的HHI(DHHI)定义为(戴彦等,20.2):
式中: mp——负荷水平为p时,具有序外机组(即电能未全部被市场购买的机组)的电厂个数;
spi——在负荷水平为p时,以百分比为单位的第i个电厂的所有序外机组容量相对于市场的所有序外机组容量的百分比。
D.竞价策略
目前在发电企业报价策略研究方面,国内外学者提出的竞价策略和模型主要可分为三类(高鑫等,2004):(1)估计市场出清价的方法。首先估计竞价交易时段的市场出清电价,然后以低于此出清电价某一微小值的价格报价,其中包括最优潮流和市场模拟等方法。此类方法原理比较简单,但是它要求发电商预测系统需求,同时还要考虑市场参与者的协定、网络潮流以及传输线阻塞等。由于实际可得到的历史数据有限,计算量大,不具有很强的实用性。(2)基于博弈论的方法。电力市场竞标属于一种非合作的不完全信息博弈,寡头竞争的特点决定了市场出清电价与每一个发电商的报价都相关,每个发电商的行为都会影响到其他发电商的获利和市场的出清电价;同时,每个发电商的获利也与其他发电商的报价策略有关。然而,每个发电商每时刻的投标都是不确定的,所以电厂进行策略竞价有两个难点:第一个难点是如何估计竞争对手的投标行为;第二个难点是如何制定自己的报价曲线(雷兵等,2002)。(3)通过概率分析模型或者模糊集方法估计竞争者的竞价行为方法。后两类方法经常结合使用。
随着竞价上网的实施,竞价策略对发电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将发挥重要作用。在竞价市场中,发电商报价过高,可能不能上网运行;报价过低,虽然上网运行的概率增加,但可能市场出清价过低,利润并不理想。成功的报价策略,将有助于发电企业获得最大化利润。因此,发电商必须在分析发电市场各参与者成本高低、市场力大小和可能采取的竞价策略基础上,确定合理的利润目标,利用合适的方法制定合理的报价策略。
5.4.3 大用户直购电与发电企业竞争力
2004年3月底,国家电监会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了《电力用户向发电企业直接购电试点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于2004年年底在东北开始了大用户直购电的试点。这是国家为了推进电力体制改革、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举措。发电和用电双方直接见面交易,打破了电网独家购电的格局,促进了发电和售电侧的竞争,加快了价格信号的传递过程。所谓大用户,是指具备较高电压等级或较大用电量的电力用户,其中也包括独立核算的配电企业。大用户直购电,为发电企业扩大销量增加收入又开辟了一条重要途径,值得发电企业认真思考和研究对策,充分加以利用。
5.4.3.1大用户直购电对发电企业的意义
大用户直购电能够增加发电企业的售电量,使机组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根据《办法》,“参加试点的发电企业原核定的上网电量、调度、结算等关系保持不变”,意味着大用户购电量对于试点发电企业来说是绝对的增量,只要有足够的生产能力,就能为发电企业增加收入和利润;由于发电企业发电固定成本已经在上网基本电量中摊销,尽管针对大用户售电电价比较低,但对于发电企业而言仍然是有利可图的。而且大用户用电量大、负荷均衡、供电成本低,便于发电企业进行规划供给。尤其在电力供求关系基本平衡或者供大于求的区域,掌握了大用户的发电企业显然比一般发电企业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
从世界各国经验来看,大用户直购电还能促进发电企业提高管理效率。因为在电力供应富余的情况下,大用户直购电可以加强发电企业之间的竞争,促使发电企业降低电价,而降低电价的办法就是降低发电成本,加强服务,提高管理效率。例如,日本1999年通过《电力事业法》,修正案中规定对电压等级20kV、最大用电功率2000kW以上的用户实行自由购电。符合要求的大用户共8300家,年用电量220TWh,占总售电量的30%。原有的10家电力公司为了留住大用户,纷纷加强对大用户的服务,采取对双方都有利的优惠电价,同时缩小建设规模,关停落后低效机组,缩小机组停机检修时间,提高经营管理效率。
5.4.3.2大用户直购电对发电企业的风险
但是,发电企业参加大用户直购电也会存在一定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用户违约风险。大用户的违约原因可能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企业自身原因,如企业经营形势不好导致企业开工不足、亏损甚至倒闭;另一方面则是电网紧急情况下参与调峰和错峰、避峰的原因。按照《办法》的规定,大客户有“维护电力调度秩序,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义务,“参加试点的发电企业和大用户,按电力统一调度的要求,在电网紧急情况下,参与调峰和错峰、避峰用电”,这时也会导致大用户违约,发电企业发电不足。由于发电企业已经将大用户的需求纳入发电计划,发电不足必然导致机组利用小时下降,经济利益受损,但受损的利益却不一定得到补偿。在第一种情况下,大用户自身都难以为继,违约责任更没有能力承担;后一种情况下,大用户是由于电力供应方的原因被动地进行错峰甚至限电,以致出现未完成购电量合同的情况,本身并无过错;而电网企业是由于用户的电力需求超出发电供给,为保证电网安全和有序供电,不得已采取对部分用户减少电力供应的行为,这实质上是一种紧急避险,也无须承担责任。因此,发电企业可能面临由自己来承担大用户违约风险的情况。
(2)电费回收风险。与电网购电相比,在大用户直购电情况下,发电企业可能面临更大的电费回收风险。因为电网企业是有稳定收益的公用事业,信用等级较高,而大用户一般为冶金、建材、化工等工业企业,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较大,信用状况总体上不如电网企业。大用户在直购电后如果出现拖欠购电费的情况,发电企业以何种措施追讨电费面临困难。如果通过法律诉讼途径,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从我国现状来看,即使诉讼成功也不一定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由于厂网分开,发电企业也不大可能通过电网企业实施停电催费,而且大用户还可以通过电网购电继续维持生产。
(3)发电企业自身的违约赔偿风险。大用户对电能需求量很大,对电能质量要求比较高。如果发生停电事故,大用户遭受的经济损失巨大。如果由于发电企业自身生产安全出现问题导致大用户经济利益受损,发电企业将面临赔偿的风险。当然这种风险在与电网交易过程中也同样存在。一般通过辅助服务来保证大用户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目前各国电力市场对于辅助服务的处理一般采取统一型、投标型和双边合同型。直购试点中,大用户可以通过与电网或其他发电厂签订双边合同来确定某项辅助服务的价格。双方协商后签订辅助服务长期合同,合同中规定各项辅助服务的品质要求、数量、时间及价格。
5.4.3.3发电企业如何利用大用户直购电试点提升自身竞争力
(1)认真研究政策,积极参与试点。《办法》规定,大用户直购电原则上在电力供需相对宽松的地区进行试点。而当前由于电力需求旺盛,全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电力供应紧缺,因此试点审批相对比较谨慎。《办法》同时规定了允许参与试点的发电企业。从市场条件来说,要求是具有独立法人地位、财务独立核算、并网运行的发电企业(含内部核算电厂),对于国家统一分配电力的电厂和用电企业自备电厂不参加试点;从硬件条件来说,装机容量60万千瓦及以上且单机容量30万千瓦及以上的火力发电企业(含核电),装机容量20万千瓦及以上或单机容量10万千瓦及以上的水力发电企业,可申请参加试点。因此,具备这些条件的发电企业要早做准备,积极申请,争取成为试点单位,因为试点会为发电企业带来一系列可能的利益。
如前所述,大用户直购能够增加发电企业机组利用小时数,使发电企业增加收入和利润,而且可以推动发电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早日成为试点单位还会带来其他的优势,最主要是市场领先者的先发优势,尽管是由于政策原因造成的市场领先。由于成为大用户直购电市场的领先者,试点发电企业可以在试点过程中发现问题、摸索经验,这样在直购电全面推开以后,试点企业就具有比其他企业更多的处理问题的经验,例如,如何在签订合同时获得更有利的条件,如何更好地满足大客户的服务要求等。而且,大用户是发电企业一种重要的经营资源——客户资源,在试点中掌握了大用户,如果大用户比较满意,其他发电企业要想再争取此用户,就需付出更高的代价,另外对其他大用户也会形成示范效应,这种由于政策原因带来的领先优势可能一直延续到政策全面推开之后的相当长时间。
(2)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做好电力生产规划和销售计划,选择最有利的销售方式。发电企业生产的电力商品,可以采用以下三种销售方式:第一种销售方式是以长期合约的形式作为基本上网电量;第二种方式是通过现货市场竞价上网;第三种方式是以直购电合同方式销售给大用户。这三种方式的销售价格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基本上网电量的价格应该是最高的,竞价上网电价和大用户直购电价格则可能受供求关系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变数。因此,发电企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生产能力,认真分析自身所处电力市场的供求状况,对竞价上网价格和直购电价格进行预测和比较,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方案,获取最大的收益。当然,也不排除为了培养客户、培育市场或者出于规避竞价风险的需要,发电企业放弃竞价可能带来的更多收益而选择多为大用户供电。
(3)主动考虑大用户利益,降低电价,加强服务,实现“共赢”。大用户直购电对于发电企业、用电企业和电网企业都能带来好处。大用户能够根据自己的用电量、电力质量等用电要求,选择适合自己的供电商,有利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其产品市场竞争力;发电企业参与直供电,有利于提高其发电机组利用小时数,开拓更大的用电市场;电网企业也会因用电市场的扩大,增加输配电业务,而且可以将一部分电费回收风险转移给发电企业。因此,直购电应该实现“多赢”的格局。参与各方都应该立足于长远的合作,兼顾到各方利益,这种合作才能长久。
对于发电企业来说,应该将提高电能质量、降低电价和做好大客户服务作为一个长期持续的目标。大用户用电量大,电费成本在其产品成本中占有较高的比重,降低电价就意味着其生产成本的降低,其产品竞争力才能提高,市场才能扩大,反过来又会进一步扩大用电需求。停电会给大用户造成经济损失,也会给发电企业自己造成损失,因此提高供电质量,为大用户提供稳定可靠的电能,是发电企业和大用户长期合作的基础;加强与大客户的沟通,更多地了解大客户的要求,提供更周到的服务,是发电企业打造品牌、增强竞争力、留住大客户的有力武器。在直购电过程中,由于输电线路由电网企业管理,发电企业还需要了解电网企业的技术和经济要求,照顾到电网企业的利益,处理好与电网企业的关系。只有将这几方面做好了,发电企业才能在大客户直购电市场中取得优势。
(4)加强电费回收管理,做好大用户信用评价和信用管理工作,降低自身经营风险。如前所述,由于大用户的原因,在直购电过程中可能会给发电企业带来无法履约、电费回收等经营风险,因此发电企业要及早预见这些情况,尽量减少风险的发生。在直购电合同中要考虑违约的各种可能性,规定现实可行的赔偿责任;平时加强电费回收管理,尽量减少呆坏账的发生;在签订直购电合同前,要了解大用户的生产、销售状况,对其信用进行评价,签订合同后应有专人关注其生产运营情况。另外,大用户往往都是当地原供电企业的大客户,发电企业可以向供电企业学习经验教训和了解相关情况,通过各种渠道降低自身经营风险。
5.5 发电企业服务活动与竞争力
发电企业的服务,主要包括对电网企业的服务和对大用户的服务。在当前阶段,发电企业服务主要是指辅助服务,即为了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和电力商品质量(包括频率、电压和可靠性)而提供的除正常电能生产外的其他服务。辅助服务分为基本辅助服务和有偿辅助服务。基本辅助服务是指为了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发电机组必须具备的辅助服务,含频率的一次调整及在不影响其有功发电能力情况下提供的无功服务等。有偿辅助服务是指除基本辅助服务之外发电企业提供的其他辅助服务,包括调峰、自动发电控制(AGC)、无功、强制备用和黑启动等。在垄断环境下,整个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配电是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的,运行方式安排相对比较简单,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容易得到保证;而在电力市场环境下,电力交易瞬息万变,电力调度既要保证公平竞争,又要保证安全运行,因此,辅助服务就显得极为重要。
大用户直购电铺开后,发电企业服务还包括针对大用户的各种客户服务活动,这些服务活动将有利于发电企业掌握稳定的电力需求量。此外,从更大范围来看,服务活动还包括对电力最终用户的服务,因为最终用户既是电网企业的客户,也是发电企业的间接客户,针对他们的服务可能导致用电需求的增加,以及防止被替代品抢占市场。但是总体来看,由于在现阶段我国电力市场还未发展到相应阶段,发电企业服务活动尚未成为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以后需要加以重视和研究的课题。
5.6 本章小结
发电企业基本活动包括采购、生产运行、销售、服务等,这些活动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是企业竞争优势的直接来源。由发电企业基本活动影响和决定的生产成本、安全质量、销售能力等方面优势,本书将其概括为发电企业的现实竞争力。本章即是通过对基本活动的分解以研究发电企业现实竞争优势的来源。在内部后勤、生产运营、销售、服务等基本活动分析过程中,本书提出了发电企业强化管理、提升现实竞争力的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