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跨学科性质的一般科学方法论是现代科学共同适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以下见董奇,2004:33~34)。其中,经验方法、逻辑方法、数学方法和系统方法是常用的一般科学方法论;而系统方法作为一般方法论的构成成分之一对心理研究尤其重要。系统方法即指“‘三论’(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和‘新三论’(耗散结构论、协同学、突变论)的基本思想和方法。”鉴于一般方法论的系统方法论对翻译心理研究的重要作用及两者的密切关系,我们将在本节重点讨论系统方法论的基本思想和其对翻译心理研究的指导作用。
20世纪40年代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计算机和控制论、系统论和信息论广泛应用于心理和教育研究的各个领域。系统方法,是“按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研究对象作为一个具有一定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来加以考察的一种方法。具体而言,即从整体与部分之间、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中综合地研究对象的一种方法。系统方法运用于心理与教育研究的基础在于人的心理现象、教育现象本身是一个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系统”。伴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现代心理学等学科出现了分化持续、分支众多的趋势,它展示了现代学科研究、发展的繁荣。但是,同其他科学一样,心理科学的发展不仅需要分化和分析,而且也需要整合和综合。系统科学思想和系统方法的产生顺应了分化、整合的平衡需求,因而逐渐成为心理及其他研究的一般科学方法论。
把系统方法运用于心理系统、机能和运动规律及其他领域的研究目前尚处在起步、探索的阶段,系统方法论也只是心理研究的指导思想。因此,有学者(董奇,2004:34)指出其实际运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把心理等现象本身作为整体的系统来进行考察。这意味着人的心理这个系统“一方面是一个更大系统的子系统,另一方面,它本身也包含着许多子系统,以及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序列的亚系统,高层的系统整合着子系统,但不是子系统特点的机械相加”。2)把心理等运动发展过程看做一个“信息控制的自组织系统……它不仅能自我控制地按照一定规律进行活动,而且还能在活动中对自身进行认识和调节”。3)把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运用于心理研究中,如国内外学者从“三论”中概括出三条最基本的原理:反馈原理、有序原理和整体原理,并将其用于心理研究中,例如,B.F.Skinner把“信息的即时反馈”作为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
如何把一般科学方法论的系统方法应用到翻译心理研究中乃是有待研究者共同探索的问题。从系统方法运用时应注意的上述三个方面来看,进行翻译心理的科学方法论研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www.xing528.com)
1)首先,应把翻译心理现象、翻译心理过程等作为一个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系统来加以考察。本书第一章所介绍的认知心理学的两大研究范式(即:基于脑隐喻的神经网络模型和基于电脑隐喻的符号加工模式)正是基于这样的“系统”理念。因此,把对人的认知活动或心理现象的研究纳入一个“有组织、有结构、有功能”的“系统”框架应成为翻译心理研究的指导思想,因为人的心理现象本身就是一个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系统。这意味着,从控制论、系统论和信息论“三论”中概括出的三条最基本的原理——反馈原理、有序原理和整体原理不仅可用于心理研究,而且同样可用于对译者翻译心理及其过程的研究。
2)其次,由于系统方法立足于研究对象的整体与部分、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关系的综合研究,翻译心理学研究对象的选择和确定也应着眼于对整体与部分、整体与外部等“系统”关系的考察。这意味着,对译者翻译心理及其双语转换过程等的考察不应是孤立、片面的,而应将影响译者心理的内外制约因素(如内部记忆系统、短时加工能力等和外部环境、说话人/听话人的地位/身份、源语语体特征、作者/说话人意图等)同时纳入研究的视线,将他们作为心理研究对象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加以考察。任何脱离译品的译者心理研究或脱离译者心理的译品研究都是缺乏整合、综合的“分化”研究,其代表性和概括性自然受到削弱。
3)此外,由于人的心理运动发展过程是一个“自组织”信息系统,这使其内部的认知活动能做到自我认识和自我调节,从而使人脑的信息加工过程得以有序、合理地进行。正是基于这一高速、高效的“自组织”系统机制,口译过程(尤其是同声传译过程)才得以在几乎同步的时间里完成。这一机制也给我们的翻译心理学研究和翻译教学带来以下两点重要启示:1)翻译心理学研究不仅要以心理研究的一般科学方法论为重要指导思想,而且还需要借助其他相关学科(如脑神经学、神经语言学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方法论,以期发现和掌握“自组织”系统的生物、心理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2)翻译教学必须遵循人脑内在的“自组织”机制及其运动规律,设计与人脑内在机制活动过程相匹配的实践活动,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和发挥“内因”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