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学科架构的“认知”基础及外部横向系统
翻译心理学的外部系统的构建应突出其横断交叉的多维特征。翻译心理学表面上看是翻译学与心理学的简单结合,是研究翻译心理的学问,其中的主题词应是“心理”;而对心理认知的研究又是心理学的主体目标和重要课题,且心理学(尤其是认知心理学)又是构成认知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考虑,翻译心理学应纳入认知科学的范畴。此外,由于翻译的过程涉及语言符号或信息的转换,即双语(理解和产出)的使用过程,而语言的使用是以认知和信息的神经加工为基础的,因此翻译心理学与语言学和脑神经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语言学、脑神经学又是认知科学的主流分支领域,所以,翻译心理学理应成为这些主流学科中的一员,并在认知科学中占据一席之地。确定了翻译心理学的认知科学的成员地位后,我们还有必要了解认知科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以期确定翻译心理学的“认知”架构及与其形成横断交叉的相关学科和理论。
认知科学作为一个概念已有50余年的历史,作为一门“自我描述的广博学科”至今也有20多年的历史。虽然认知科学作为独立学科所存在的时间并不算长,但它同样经历了一个独立学科所要经历的系列发展阶段。其发展过程大致表现为三个时期:1)前人工智能时期;2)经典符号处理模型时期;3)联结主义模型的复兴时期(熊哲宏2002:14~22)。然而,进入80年代以后,学者们对认知科学的认识和定义并没有实质性的区别,例如:
“认知科学是连接哲学、心理学、人类学、语言学、脑神经学与计算机科学的新学科。它试图建立人脑是如何工作的理论。大部分认知科学研究的指导原则是把大脑视为像计算机一样处理符号也就是作信息处理的系统。”(Rose,1985,p.46.转引熊哲宏2002:23~,下同)
“认知科学被标准地描述为这样一种新的研究分支:在对接收、存储、表征和处理‘信息’(甚或具有‘知识’)的系统——它们能被称为‘智能的’——进行的研究中,联合心理学、人工智能、神经科学、哲学和语言学进行研究的分支。计算机和人脑被认为是这样的智能系统的范式性例子,主要认为是解释像感知、记忆、学习和智能行为这样的认知过程在系统中是怎样可能的”(Kamppinen,M.,1993,pp.1~2)
“认知科学是关于自然的和人工的智能的跨学科研究。”“认知的科学研究有两个方面:实验心理学和人工智能。前者研究构成人的智能的认知过程,后者研究智能系统的认知。”(Wagman,1993,p.XII)
图1.9粗略描述了翻译心理学的横向交叉的外部架构。该架构图分别由三大横向维度组成:即学科维度、成分维度和理论维度。我们可对其具体内涵和维际关系等作如下描述:(www.xing528.com)
图1.9 翻译心理学外部横向架构图
五个学科维度表明翻译心理学具有广泛的学科交叉性和综合性。在横向架构图中,位于榜首的是心理学,其余依次是语言学、计算机科学、神经科学和其他领域(诸如传播学和美学),它们与翻译心理学一起构成了一个多维的学科共同体,其中的前四维学科又是认知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多维、开放的学科共同体体现了翻译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广泛的交叉性和综合性并不意味着“群龙无首”。显然,在横向架构图中,心理学(这里尤指认知心理学)被放在首选学科的位置,原因之一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认知革命”就是发生在心理学中。认知心理学就其广义而言是指重点研究人类内部的心理过程的一般心理学方法,而狭义的认知心理学又可称作信息加工心理学。从任何一个角度看,认知心理学所说的“心理过程”和“信息加工”都与翻译心理学的研究宗旨和目标紧密相关,因此,将心理学置于榜首也就顺理成章了。
理论维度中的各种理论不仅具有参照性(或指向性),而且还具有交叉指导性。例如:本体论的直接参照学科是语言学,但它与其他学科(如:语言心理学、生物神经学)也有不可分离的交互关系且对它们具有指导意义。再如:认识论的参照学科是心理学、计算机科学和神经科学,但又对语言学的成分维度中的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以及其他领域(如美学)产生交叉影响。理论维度的这一特征不仅为翻译心理学的内部系统提供了广阔的研究视野和科学的论证手段,而且还丰富了翻译心理学的理论思想并有助于确立翻译心理学的科学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