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普利策:从想到做,告别懒惰习性

普利策:从想到做,告别懒惰习性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普利策是位匈牙利出生的犹太人,17岁时到美国谋生。对一般人来说,连想也不敢想,但普利策不但想到了,他还决心做到。普利策把想法付诸行动,并终于获得了成功。普利策成功的经历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启示:你想得多大,你就能做得多大,你的收获也就更大;你想得小,你做得也小,相应地你的收获也会很小。1个月后,机床改装成功。惰性集中表现为拖延,今天的事不愿立即动手去做,而是推到明天或后天,甚至彻底不做。

普利策:从想到做,告别懒惰习性

拒绝拖延,立即行动

“心动不如行动”,这是人们在购物场所常见到的一句广告词,但它在生活中还含有另一层深刻的意思:即勇于行动,立即行动,不断行动。只有将心动付诸于行动,才能有所成就。生活中,很多人都有很好的想法,可就是因为不愿意把想法变成行动,因此,他们一辈子都只能站在失败者的行列中。

目标要大

“心胸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换言之,一个人只有想得很大,才能做得很大。普利策的成功就是一个例证。

普利策是位匈牙利出生的犹太人,17岁时到美国谋生。

开始时,普利策在美国军队服役,退伍后开始探索创业路子。经过反复观察和思考后,普利策决定从报业着手。可惜普利策既无资本,又无办报经验,如何能办起一家报纸并从中赚钱呢?对一般人来说,连想也不敢想,但普利策不但想到了,他还决心做到。

没有资本怎么办?普利策想:自己可以从工资中积累一点,然后,靠运筹弄来一点。没有经验怎么办?他决定从实践中学。就这样,普利策千方百计找到圣路易斯的一家报社,向该报社的老板求一份记者的工作。

刚开始,老板对他不屑一顾,拒绝了普利策的请求。但普利策反复自我介绍和请求,言谈中老板发觉他机敏聪慧,勉强答应留下他当记者,但有个条件,半薪试用一年后再商定去留。

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普利策全力投入该工作。他勤于采访,认真学习和了解报馆的各个工作环节,晚间也不断地学习写作及法律知识。他写的报道不但生动、真实,而且法律性强,不会引起社会的非议和抨击,吸引着广大读者。很快普利策成为了正式职工,第二年便升为编辑,收入也因此增多了,开始有点积蓄。

几年后,对报社工作了如指掌的普利策决定用自己的一点积蓄买下一间濒临歇业的报馆,开始创办自己的报纸了,取名为《圣路易斯邮报快讯报》。普利策自办报纸后。资本严重不足,但他善于借用别人的力量,使用别人的资金,很快就渡过了难关。

19世纪末,美国经济迅速发展,商业开始兴旺发达,很多企业为了加强竞争力,不惜投入巨资搞宣传广告。普利策盯着这个焦点,把自己的报纸办成以经济信息为主,承接多种多样的广告。就这样,他利用客户预付的广告费使自己有资金正常出版发行报纸,发行量越来越大。报纸开办了5年,每年都为他赚了15万美元以上。他的报纸发行量越大,广告也越多,他的收入进入良性循环,不久他就获得了巨额财富,成为美国的报业巨头。

普利策把想法付诸行动,并终于获得了成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即使敢想,也只是想得很小,因此他们终其一生,也不会有巨大的财富,也很难在事业上取得大的成功。比如,星巴克的老板,如果只是想开一家小店,那么不管他经营的咖啡多么有特点,“星巴克”这三个字绝不会名扬世界,他本人也不会获得巨大的财富。正因为他从一开始就让“星巴克”在世界上到处落户、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才有今天“星巴克”的辉煌。沃尔玛肯德基等也莫不如此。

普利策成功的经历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启示:你想得多大,你就能做得多大,你的收获也就更大;你想得小,你做得也小,相应地你的收获也会很小。

习性点拨

记住:小小的想法和小小的行动只会导致贫穷和缺乏成就感;想大的,做大的。你将会获得更大的成功,你的人生也将更有意义。

永远不要坐着不动

行动是成功的保证,有行动才会产生结果。任何伟大的目标,伟大的计划,最终必然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如果你只是一味地做计划,而不去立即付诸行动,那么你的计划永远只会是一张蓝图,永远也无法变为现实。当你对工作有了周密的计划或妥善地安排时,你要做的就是立即行动,才可能获得成功。否则,一个只说不做或永远坐着不动的人,绝不会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也绝不会得到老板的重用。

然而在工作中,许多人养成了一种习惯,做事非要等到“万无一失”,才开始行动。其实,这是“惰性”在作祟,你所谓的周密计划只不过是一个不想行动的借口。首先,生活与工作中的目标,并非都是“生死攸关”的,即使贸然行动,也不会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发生;其次,目标是对未来的规划设计,肯定会有许多不确定性的因素,目标真的适合自己吗?其可行性如何?也只有实际行动才是最好的检验,“穿上鞋子才知道哪里夹脚”。必须首先行动起来,没有行动就没有动力,没有动力,心态就不可能积极,目标也就不可能明确清晰。

“行动具有激励的作用,行动是对付惰性的良方”。

拿破仑有句名言:“我总是先投入战斗,再制定作战计划”。你也根本不必先变成一个“更好”的人或者彻底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然后再去追求自己向往的生活,因为只有行动才能使人“更好”。因此,最聪明的做法就是向前,不要永远坐着不动,而要起而行,去实现自己向往的目标,想做什么就去做,然后再考虑完善自我或完善目标。

虽然行动不一定带来百分之百的成功,但没有行动,就永远也不会获得成功。

吴军是一家修理厂的机修工。一天,他对师傅说:“我想把修理用的车床改装一下,这样不但使用起来更方便,而且能提高工作效率。”

“哦,我三年前就想这么做了,并且画好了图纸,但一直想等到自己的工作经验更丰富一些后再动手。”师傅说。

“我想现在就动手改进。”吴军说。

“你?你凭什么呢?你一没工作经验,二没画好图纸,三没征求老板的意见。”

“是的,你说的没错,但我想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想法。”吴军说完,便开始动手拆卸机床。

1个月后,机床改装成功。经过测试,改装后的机床性能优良,不仅能省电省力,而且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老板知道这件事后,亲自来到修理车间,当众拥抱了吴军,并宣布,以后由吴军全面负责修理车间的管理工作,而吴军的师傅则被降职为一名普通的修理工,而当他的师傅退休时,吴军已经是这家修理厂的厂长了。

吴军之所以能获得成功,就是因为他用自身的行动证明了一个这样的道理:说一尺不如行一寸,再好的计划,如果不去行动,也就失去了任何意义。

习性点拨

永远不要坐着不动!否则,一次次的等待,只会使你丧失良机,遭遇失败。

懒惰者永难成功

颜氏家训》说:“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之九”。惰性往往是许多人虚度时光、碌碌无为的关键因素。惰性集中表现为拖延,今天的事不愿立即动手去做,而是推到明天或后天,甚至彻底不做。因此,这样的人就很难获得大的成功。

懒惰是人性的弱点,人会因懒惰而一事无成。要想战胜懒惰,立即行动是唯一的方法。

奥娅妮是美国一家公司的负责人,她的分公司遍布美国27个州,员工高达10万多人。而奥娅妮原本是一个做事拖拉、懒惰的人。后来由于她的丈夫意外去世,家庭的全部负担都落在她一个人身上,而且还要抚养两个孩子。在这样贫困的环境下,奥娅妮被迫去工作赚钱,以养家糊口。她每天把子女送去上学后,便利用余下的时间替别人料理家务,晚上,孩子们做功课时,她还要做一些杂务。这样,她懒惰的习性就被克服了。

后来,奥娅妮发现很多现代妇女都外出工作,无暇整理家务。于是她灵机一动,花了7美元买清洁用品,为有需要的家庭整理琐碎家务。这样做需要自己付出很大的勤奋与辛苦。渐渐地。奥娅妮把料理家务的工作变为一种技能。后来甚至大名鼎鼎的麦当劳快餐店居然也找她代劳。奥娅妮就这样夜以继日地工作,终于使订单滚滚而来。

世界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年轻时也是一个懒惰的人,为了克服惰性,他采取了两条措施,一是天天做体操,二是每晚睡前写日记。这两条措施他一直坚持到八旬高龄,日记坚持写到他逝世前四天。正是因为他坚持不懈地克服了惰性,养成了毕生勤奋的习惯,才有了《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等伟大著作,并使他成为文坛巨人。

慵懒是人的一种劣根。为了做成某件事,必须与它抗争,超越这种劣性的钳制。但是这种抗衡和超越不是心甘情愿的,一开始总要由一些外力来强制,进而才能逐渐内化为恒定的精神和行为习惯。

习性点拨

没有别的什么习惯比拖延更为有害,更没有别的什么习惯比拖延更能使人懈怠、减弱你的学习能力。如果任由拖延的恶习渐生渐长,受损失的是你自己。而立即行动、主动去做,才是你成功的唯一捷径!

成大事者,必然行动

“行动是取得成功的唯一途径”,这是所有成功者的共识。

美国海岸警卫队有一名厨师。他从确立了自己的目标开始,就时刻记得行动才是第一位的。

这名厨师在空余时间里,代同事们写情书,写了一段时间以后,他觉得自己突然爱上了写作。他给自己订立了一个目标:用两到三年的时间写一本长篇小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立刻行动起来。每天晚上,大家都去娱乐了,他却躲在屋子里不停地写啊写。

这样整整写了8年以后,他终于第一次在杂志上发表了自己的作品,可这只是一个小小的豆腐块而已,稿酬也只不过是100美元。他没有灰心,相反他却从中看到了自己的潜能。

从美国海岸警卫队退役以后,他仍然写个不停。虽然稿费没有多少,欠款却越来越多了。有时候,他甚至没有买一个面包的钱。尽管如此,他仍然锲而不舍地写着。朋友们见他实在太贫穷了,就给他介绍了一份到政府部门工作的差事。可他却拒绝了。他说:“我要做一个作家,我必须不停地写作。”

又经过了几年的努力,他终于写出了预想的那本书。为了这本书,他花费了整整12年的时间,忍受了常人难以承受的艰难困苦。因为不停地写作,他的手指已经变形,他的视力也下降了许多。

然而,他成功了!小说出版后立刻引起了巨大轰动,仅在美国就发行了160万册精装本和370万册平装本。

这部小说还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观众超过了1.3亿人。创电视收视率历史最高纪录。

这位作家的名字叫哈里,他获得了普利策奖,收入一下子超过500万美元。他的成名之作就是我们今天经常说到的《根》(《Root》)。

哈里说:“取得成功的唯一途径就是‘立刻行动’,努力工作,并且对自己的目标深信不疑。”

的确,生活中那些各个行业的成功者,都是敢于行动的人。行动是取得成功的唯一途径。不管你从事什么行业,要想取得某种成绩,就必须行动。一张地图,不论多么精确,它永远不可能带着它的主人在地面上移动半步;一个国家的法律,不论多么的公正,永远不可能防止罪恶的发生;任何宝典也无法让你真正的创造财富或是成功。事实上,只有行动才能使地图、法律、宝典、梦想和目标具有现实的意义。而犹豫、观望、盘算都只能成为羁绊你停滞不前的“枷锁”。

习性点拨

渴望成功几乎是每个人的梦想,但成功不会从天而降,也不会一蹴而就,它需要你努力,需要你付出,需要你去行动。如果一味坐等或行动迟缓,都有可能遭遇失败。

心动,不如行动

“心动不如行动”这是人们在购物场所常见到的一句广告词,但它在生活中还含有另一层深刻的意思:即勇于行动,立即行动,不断行动,只有将心动的念头付诸于行动,一切的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生活中,很多人都有很好的想法,可就是因为不愿意把想法变成行动,因此,他们一辈子只能站在失败者的行列中。其实,心动不如行动,只有去做,才有成功的可能。

傍晚,城市广场上来了一群学生模样的人,由一位教师带领。他们竖起一根三米高的竹竿,顶上用细绳挂着一套《红楼梦》,竹竿旁边立着一块大纸牌,写道:智力小测验——不倒下竹竿而获书者,奖励此书。某某学校课外活动小组敬启。

很快来了一些看热闹的人,议论纷纷,觉得怪有趣的。而教师和学生们在附近坐成一圈,静观事情的进展。

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竹竿周围变得嘈杂了。他们抬头盯着书,有的独自沉思,有的互相商量,但没有人想出办法来。教师对学生们说:“注意观察,给人群分类。”

这时,一个观众问:“嗨,我说,我搬凳子来拿下书,算不算数?”教师点头笑道:“只要竹竿没倒,当然算数。”看客们大哗:“啊?这么简单?我以为好深奥呢!”于是散去一批人,但没有谁赶回家搬凳子来取书。

又一个观众问道:“是不是有更巧妙的办法?”教师回答:“应该有吧。但我们这里没有什么标准答案,也想请教大家,集思广益。”说话间,又聚拢一些看客,对着题目或沉思,或讨论。时间就这么流逝着,竹竿依然稳稳地立在那里。教师对学生们说:“其实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像这样,看似简单,但一时就没有人办到,所以,即使简单,在没有办到之前,就是一种困难。”

说话间,来了一位拄拐棍的老者,看见启事,他很高兴,问:“真的吗?这套书好啊,我倒是想要。”围观者起哄:“老人家,想要就拿去吧!”老者转身向旁边一个人借了支烟头,用线绑在拐杖头,举臂,烧断挂书的细绳——啪!《红楼梦》掉在了地上。

教师和学生们热烈鼓掌,围观者哈哈大笑,令老者很不好意思。教师上前拾起书,交给他说:“谢谢您,老人家,这书归您了。”在围观者或羡慕或奇怪的眼光中,老者拎着书走了。

收拾“实验器材”的时候,教师对学生们说:“大家看到了,围观者至少有50人,大部分在看热闹;少数人想出办法了,却不实施;而最后付诸行动的,却是一位行动不便的老者。你们将来面对的人群,大体上也就是这三类。不要老是抱怨社会竞争激烈,从某种意义上看,那只是围观者在一旁议论纷纷时制造的假象。只要你愿意行动,即使自身条件像那位老者一样弱,也有可能收获最后的果实。”一个学生提出新想法:“老师,毕竟只是一套书的小诱惑,如果竹竿上挂的是金砖,我敢肯定,会有人抢着回家搬凳子。”教师一挥手:“错了!真正的行动者哪会那么迂腐,完全按照既有规则办事?他会直接打倒竹竿!”

不要把自己的行动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把想法付诸行动。大胆地迈出前进的步伐,不要为周围人的行为所左右,要成功就得与众不同。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自己追求的梦想,也曾制定过目标,可那只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制定完了就把它束之高阁,没有为此付出行动,最后仍然是一事无成。

卡拉·莎莎是美国纽约百老汇最年轻、最负盛名的年轻演员,她是这样讲述她的成功之路的。

几年前,当莎莎还是一名学生时,她参加了一次校际演讲比赛,她将自己的梦想告诉了在场的所有人:“大学毕业后,我要成为百老汇一名优秀的主角。”

演讲结束后,莎莎的心理学老师找到她。质问她:“为什么现在不去百老汇,非要等到毕业后才去呢?”莎莎想了一下说:“是呀,大学生活并不能帮我实现梦想。”于是,她决定一年以后就前往百老汇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老师又生气地问:“为什么今天不去,非要等到一年后去呢?”

听完老师的话,莎莎觉得很有道理,对老师说:“我决定下个月就出发。”

老师又问:“为什么今天不去呢?”莎莎激动不已地说:“好,我现在就去订机票,马上出发。”老师赞许地点点头说:“机票我已经帮你订好了。”莎莎当天就飞赴她梦想中的殿堂。

当时,百老汇的制片人在酝酿一部经典剧目,正在征选最佳女主角。要求是在100个人当中挑选10个,然后再在10人中选择最优秀的一个。挑选方式是,让她们每人念一段剧本中主角的台词。

莎莎千方百计地从一个化妆师手里得到了将排的剧本。然后闭门苦读,悄悄演练。正式面试那天,她是第40个出场的应聘者,制片人问她是否有过表演的经验,莎莎甜甜地一笑说:“我可以给您表演一段曾经在的大学里演出过的剧目吗?”制片人不愿打击一个热爱艺术的青年的心。可是当制片人听到莎莎使用的台词正是将要上演的剧目中的对白时,被她那真挚的感情、惟妙惟肖的动作惊呆了,他立刻宣布面试结束,女主角已经找到了。

就这样,莎莎刚到纽约就顺利地迈出了实现梦想的第一步,穿上了她人生第一双红舞鞋。

习性点拨

只有把想法付诸于行动,才能获得成功。否则,想法再美好,如果没有行动,一切都是空谈!

行动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

很久以前,澳大利亚有一位年轻人,他家世代以养羊为生。到了他这代,经过努力,羊群数量逐年递增,已经发展到10万只的规模。为此,年轻人感到十分自豪,但又有些困惑,因为,尽管他一再努力,羊群的数量却只维持在10万只上下,不再增长,他非常不解。

有一天,他的爷爷来到他放牧的农场。见爷爷来了,年轻人便用手指着漫山遍野的羊群,很有成就地告诉爷爷自己的功劳。

哪知爷爷一脸不屑地说:“我也一样。”

年轻人大为不解,正要细问缘故,爷爷却一声不响地走了。年轻人不明白爷爷所说的那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夜色降临,四散的羊群逐渐安静下来。淡淡的月光下,他望着一望无际的羊群若有所思。因为最近一段时间,每当夜幕降临时,年轻人总能听见羊群发出的哀号。第二天,至少有50只羊被咬死、肚子被撕开,死于非命,被咬死的羊羔数量更是无以计数。他想这一定是狼干的坏事,但狼的胃口似乎没这么好。

一天,一位动物学家经过牧场,年轻人求教于这位专家,才知道事情真相。原来,在澳大利亚境内有一种野狗,是澳洲的头号食肉兽,估计整个澳洲约有100万只,正是这种动物的存在,才使他的羊群数量不再递增。年轻人忽然想起爷爷说过的“我也一样”的话,原来,早在爷爷放牧的时代,就存在这种情况,只不过,谁也没有办法解决而已。

既然问题已经找到,能不能彻底解决呢?善于思考的他又开始了富有想像力的思维,年轻人决心在全澳大利亚建一道防护墙。

但年轻人的想法遭到了家人的极力反对,几千千米的围墙,不但耗资巨大,而且极难维护。但他还是决定把自己的想法付诸行动。

刚开始,年轻人一个人在自家的牧场周围用铁丝网筑起了一道防护墙,后来,他就沿着自家牧场往四周扩展,防护墙一点点延伸着。他的这种做法感染了周围的其他人,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筑墙的行列,以至于政府也开始关心和资助由他发起的这项筑墙运动。

一年以后,一道从南澳洲大海湾向东延伸,经新南威尔士,穿过昆士兰东部,抵达太平洋沿岸的高18米、下部由小眼铁丝网、上部由菱形铁丝网、顶部由带刺铁丝构成的世界上最长的防护墙建成了。由于它的建成,澳大利亚的羊群数量猛增,它像一条河在澳洲大陆上蜿蜒着,穿过沙丘、石头山、茂密的灌木丛和荒芜的平原,保护着越来越多的羊群。

许多年过后,这道防护墙已经成为澳洲人为之自豪的一处旅游景点,前来旅游的人们善意地称它为爱心围墙。

好的想法是成功的一半。一样的环境,一样的同题,就因为年轻人付诸行动,问题才得以解决。

习性点拨

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之所以一再遭遇失败,一再被同样的问题所困惑,是因为我们总是沿着别人的路走,不肯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致使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其实,只要改变思路,并立即行动,所有的难题都会化解。

成功的路在自己脚下

仅有成功的欲望还远远不足以得胜,我们要立刻行动,靠自己的力量,去实现自己大大小小的梦想,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在一次火灾中,一个小男孩被烧成重伤,虽经医生全力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但他的下半身却毫无行动能力,没有任何知觉。医生悄悄地告诉他的妈妈,这孩子以后只能靠轮椅度日了。

出院后,妈妈每天都推着小男孩到院子里去转一转。

一天,天气十分晴朗,妈妈推着小男孩到院子呼吸新鲜空气。妈妈有事突然离开了。天空是如此的美丽,蓝得宛若水洗过一般;风儿轻柔地吹着,草地上盛开着各色的小花……

置身于花香鸟语的世界中,小男孩的心如同从沉睡中被唤醒,一股强烈的冲动不断地从他的心底涌起,一个声音在不停地呼唤:我一定要站起来!我一定要让自己站起来!

于是,小男孩奋力推开轮椅,然后拖着无力的双腿,用双肘在草地上匍匐爬行前进。一步,二步……他终于爬到了篱笆墙边;紧接着。他用尽全身力气,努力地抓住篱笆墙站了起来,并且试着拉住篱笆墙往前行走。可没走几步,汗水已从额头滚滚而下。小男孩停下来喘了口气,咬紧牙关拖着双腿再次出发,直到篱笆墙的尽头。

每一天,每一天,小男孩都要抓紧篱笆墙练习走路。(www.xing528.com)

可是一天天过去了,他的双腿始终软弱无力地垂着,没有任何知觉。小男孩不甘心困于轮椅的生活,他握紧拳头告诉自己,未来的日子里,一定要靠自己的双腿来走。

终于,在一天清晨,当他再次拖着无力的双腿紧拉着篱笆行走时,一股钻心的疼痛从下肢传了过来。

那一刻,小男孩惊呆了,自从烧伤之后,自己的下半身就再也没有任何知觉。小男孩怀疑是不是自己的发生了错觉,又试着走了两步,没错,那种钻心的疼痛又一次清晰地传了过来。

小男孩的心狂喜地跳动着。他一遍又一遍地走着,尽情地享受着别人避之唯恐不及的钻心般的痛楚。

那以后,小男孩的身体恢复得很快,先是能够慢慢地站起来,扶着篱笆走上几步;渐渐地他便可以独立行走了,最后有一天,他竟然在院子里跑了起来。

自此,小男孩的生活与一般的男孩子再无两样。到他读大学的时候,他还被选进了田径队。当他在校园里健步如飞时,没有人知道,他曾经是一个依靠轮椅度日的孩子。

小男孩就是后来的葛林·康汉宁博士,他曾经跑出过全世界最好的成绩。

习性点拨

路就在自己脚下,要想获取成功不是一件容易事。但在你把成功当作目标,而勇敢地迈出你的第一步的那一天,你一定会发现——艰难困苦、冒险以及勇敢会使生活更加美好,而这种美好完全超出了你曾有的设想。

只有不等待的人才能成功

诗人约翰·弥尔顿曾经说:“只有不等待的人才能成功。”这是一句相当诚恳、值得所有人深思的话。生命中真正的财富往往属于那些采取积极行动主动寻求的人,成功不会由戴着皇家徽章的铜管乐队伴随着而来,它往往属于长期努力工作的人。

在生活和工作中采取主动,就能为自己创造机会。而一个散漫、懒惰的人,是不会取得好的成绩的。

瓦萨尔博是一个才华出众的年轻人,但他在找工作时却被很多大公司拒之门外,不是这些公司不需要他这样的人才,而是因为瓦萨尔博的懒惰使那些老板们打消了录用他的念头。瓦萨尔博四处碰壁后,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便下决心改正。他四处寻找能够克服自己凡事提不起劲的良方,却是一直遍寻不获。后来,经过多方介绍,瓦萨尔博终于找到一位传说中的大师。

充满智慧的大师听完瓦萨尔博说明来意之后,笑着点了点头,也不多说话,便引导瓦萨尔博,来到附近的铁路旁边。

一个老式的蒸汽火车头,此时正停在铁轨上。瓦萨尔博看到这个场景,不明白大师的用意,只得安静而慵懒地站在一旁,不敢做声。

只见大师手中拿着一块大小约有5英寸见方的小木块,走到铁轨边,将小木块轻轻地放在火车轮子与铁轨之间,让那木块紧紧地卡着火车头的轮子。

随后,大师朝着蒸汽火车头的驾驶员挥了挥手,示意要他开始启动火车头。只听得汽笛高声响起,蒸汽火车头的烟囱开始冒出浓浓的白烟,锅炉烧得正红,蒸汽火车头已启动。

瓦萨尔博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驾驶员指挥其他工人,不断地朝锅炉中添加煤炭,同时将蒸汽火车头的动力开到最大。可是。蒸汽火车头依然分毫不动。

尽管火车头的驾驶员用尽各种方法,仍然无法使蒸汽火车头开始前进。这时,大师又走到铁轨旁,将那块塞住车轮的木块取下。只见整个蒸汽火车头立时动了起来,缓缓加速前进。

大师朝着那位驾驶员挥手道别,转过头来,笑着对瓦萨尔博说道:“当这辆蒸汽火车头在铁轨上全力加速之后,时速可以达到100千米以上,再加上它本身的重量,连一堵5英尺厚的实心砖墙,都能够冲得过去……”

接着大师扬了扬手中的小木块,继续道:“可是,当火车头停止在铁轨上时,却只要这样一小块木头,就能让它寸步难移。瓦萨尔博,你内心的蒸汽火车头,又是被什么样的小木块所阻住了呢?除了你自己之外,没有任何人能帮你拿掉你的惰性,当然也包括我在内……”

瓦萨尔博听了大师的一番话后,内心大受震撼。从此以后,他改掉了懒惰的毛病,并很快找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在工作中他不再需要他人的催促,而是自觉自愿地主动完成,绝不让拖延的习惯再回到身上。后来,他创立了自己的公司,而且取得了惊人的业绩。

习性点拨

你也像这位瓦萨尔博一样,拿掉了自己身上的惰性,不再等待他人吩咐就主动去做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总有一天,你也能够获得巨大的成功。

拒绝拖延,想好了就去做

从前,有一位满脑子都是智慧的教授与一位文盲相邻而居。尽管两人地位悬殊,知识水平、性格有天壤之别,可两人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如何尽快富裕起来。

每天,教授跷着二郎腿大谈特谈他的致富经,文盲在旁虔诚地听着,他非常钦佩教授的学识与智慧,并且开始依着教授的致富设想去实现。

若干年后,文盲成了一位百万富翁,而教授还在空谈他的致富理论。

只要想做,就立刻去做。这是一个既平凡又伟大的行为准则,也是所有成功者的行为准则之一。

美国著名企业家桑得斯上校的成功之路就是这样一种典型。

桑德斯上校是“肯德基炸鸡”连锁店的创办人,他在年龄高达65岁时才开始从事这个事业。因为他身无分文且孑然一身,当他拿到生平第一张救济金支票时,金额只有105美元,内心实在是极度沮丧。他不怪这个社会,也未写信去骂国会,仅是心平气和地自问:“到底我对人们能做出何种贡献呢?我有什么可以回馈的呢?”随之,他便思量起自己的所有,试图找出可为之处。

头一个浮上他心头的答案是:“很好,我拥有一份人人都会喜欢的炸鸡秘方,不知道餐馆要不要?我这么做是否划算?”随即他又想到:“我真是笨,卖掉这份秘方所赚的钱还不够我付房租呢!如果餐馆生意因此提升的话,那又该如何呢?如果上门的顾客增加,且指名要点炸鸡,或许餐馆会让我从其中抽成也说不定。”

好点子固然人人都会有,但桑德斯上校跟大多数人不一样,他不但会想,而且还知道怎样付诸行动。随之,他便挨家挨户的敲门,把想法告诉每家餐馆:“我有一份上好的炸鸡秘方,如果你能采用,相信生意一定能够提升,而我希望能从增加的营业额里提成。”

很多人都当面嘲笑他:“得了吧,你这个穷鬼,如果有这么好的秘方,你干吗还穿着这么可笑的白色服装?”

这些话是否让桑德斯上校打退堂鼓呢?丝毫没有,因为他还拥有天字第一号的成功秘诀,我们称其为“能力法则”,意思是指“不懈地拿出行动”,即在你每做一件事时,必须从其中好好学习,找出下次能做好的更好方法。桑德斯上校确实奉行了这条法则,他从不为前一家餐馆的拒绝而懊恼,反倒用心修正说词,以更有效的方法去说服下一家餐馆。

桑德斯上校的点子最终被接受,你知道他先前被拒绝了多少次吗?整整1009次之后,他才听到第一声“同意”。在过去两年时间里,他驾着自己那辆又旧又破的老爷车,足迹遍及美国每一个角落。困了就和衣睡在后座,醒来逢人便诉说他那些点子。他为人示范所炸的鸡肉,经常就是他果腹的餐点。在历经1009次的拒绝后,他终于获得了成功。

习性点拨

德莫克利特曾说:“智慧生出三种果实:善于思考,善于说话,善于行动。”毫无疑问,成功者大都是极具智慧之人,因为智慧结出的果实,无一例外地都体现在他们身上;而那些只想不做的人,则只能生产思想垃圾。

全身心地去做每件事

一位世界知名企业家曾说过:“成功的过程有‘三入’:即下手处的切入、全身心地投入、一步一步地深入。如果每件事情都能切入、投入、深入,那么资质优秀者会做到更优秀,资质较差者也能做到优秀。”

对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就是一种忘我的境界,而唯有进入这种境界,你才能比其他人收获得更多。

比尔·盖茨是全球亿万青少年心中的“财智英雄”,也是他们心目中最伟大的“巨人”。比尔·盖茨从一位普通青年迅速成为全球首富,他的经历给了我们许多启示:他是首位利用高新技术创造巨额财富的典范;是第一个白手起家,20年内个人财产达到世界首富的商界奇才;第一个靠思维、智慧、观念致富而成为世界软件巨人的最年轻者。比尔·盖茨的成功除了他天才般的不竭智慧外,还有一条常被人们忽略的重要前提——对工作全身心地投入。

试想,比尔·盖茨如果不是迷恋计算机,不是全身心地投入,那么,他现在可能是一位有着哈佛学历的律师,或是其他与法律相关的职业。但是,他的执著与投入,使他放弃了很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哈佛名校,而把所有的时间与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热爱的计算机行业中。

比尔·盖茨中学毕业的时候,他父母亲对他说:“哈佛大学是美国高等学府中历史最悠久的一所大学,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是成功、权力、影响、伟大等等的象征和集中体现,你必须读一所大学,而哈佛是最好的选择。它对你的一生都会有好处。”

盖茨听从了父母亲的劝告,进了美国最著名的哈佛大学。他当时填的专业是法律专业,但他其实并不想继承父业去当一名律师。

盖茨在哈佛既读本科又读研究生课程,但他的真正的兴趣依然在电脑上。他曾同朋友一起认真地讨论过创办自己的软件公司。他认定“电脑很快就会像电视机一样进入千家万户,而这些不计其数的电脑都会需要软件”。

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比尔·盖茨终于向父母说了他一直想说的话:“我想退学。”

他的父母听了非常吃惊,也非常伤心。但他们无法说服盖茨改变主意。无奈之下,只得同意了盖茨的要求。

从此,盖茨一心一意地投身于自己的电脑软件领域中,终于开创了令世人瞩目的业绩。

而他的成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全身心地投入了自己喜爱的工作中,才取得了在今天无人能及的辉煌。

也许有的入会提出疑问:“我们也在非常辛苦地工作,为什么却收获有限呢?”

答案很简单,如果你在工作中只是盲目地机械地做事,那就很难取得大的成就。你必须自觉自愿地为你的目标而工作。辛勤工作并不表示你真正投入工作了。同样是砌墙,有的人默默埋头苦干,觉得工作很无聊,但还是认命地做下去;有的人一面砌墙,一面想像着这堵墙砌成后,墙头种了牵牛花,牵牛花的藤爬满了墙头。等花开季节,墙头上都是牵牛花儿,那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面啊!这样。他在努力砌墙的同时,眼睛已经看到努力的成果了。

前一个工人虽然卖力,其实思想僵化,只能在已有的工作上打转,生活对他而言是平淡无味的。后者却能陶醉在工作中,同时他很可能一面工作,一面思考如何改善,因此技术会不断进步,工作不仅不让他觉得无聊,还让他有机会成为这一行的高手。

如果一个人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其工作效率肯定是迅速的、高效的。工作精神不只对工作效率产生影响,对一个人品格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工作质量就是一个人人格的表现,他的工作就是自身的志趣、理想的具体体现。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因此,看一个人的工作质量,就能知道这个人是什么样的人了。

习性点拨

如果你渴望成功,第一步就应该这样要求自己:无论做任何事情,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当你全身心地投入做好了每一件事时,你得到的回报将远远超过你的付出。

不要只吹牛不行动

在一篇文学作品中,俄国作家冈察洛夫曾塑造过一个奥勃洛摩夫的形象:他胸怀大志,也颇有才气,常常“突然产生一个思想,像大海里的波涛似地在他头脑中起伏奔腾。随后发展成为一种企图,使他的血液沸腾,筋肉蠕动,血脉膨胀。于是,企图又变成志向。他受到精神力量的激动,一分钟内迅速地改变了两三次姿势……”可是,从早上到黄昏,他只是躺在床上,整整一天什么事情也没做。

像奥勃洛摩夫这样只想不做的人,当然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成功者。想法固然重要,但行动往往更重要。没有行动,一切都是空谈!

在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类似奥勃洛摩夫这样的“行动的矮子”,虽然他们的想法很多。但总是不见其行动。他们要么武断地认为某一件事情根本不可能有结果,要么认为行动的最佳时机还没有到,要么认为自己的计划没有得到其他人的支持,总之,他们会为自己的空谈找各种各样的理由和借口。

在西方国家广泛流传着这样一个谚语:“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这说明了行动的重要性和伟大意义。但是,很多人却在制定了目标后,没有去落实,去实施,没有去采取切切实实的行动,以至于目标成了毫无意义的东西。

事实上,如果我们认为一件事情值得做,或是制定了追求的目标,就要立刻行动,不要拖延,这样你就会发现自己不但能够做到,而且能做得很好,同时,你会发现以前的所有担心和顾虑都是多余的。

习性点拨

无论制定的目标是大还是小,制定好后就应该立即行动。成功不会从天而降,只有把计划都落实到行动上,才能真正开启成功之门。如果只说不做,就什么都不会得到;只有尝试,只有行动,我们才有可能达成目标。

不可泡时间,而要抢时间

生活中,几乎所有的成功者都是珍惜时间之人,他们绝不会浪费时间,在他们眼里,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他们深知在工作中浪费时间,敷衍拖拉,也是对生命的一种浪费,而且还会使要做的事越积越多,最后累得自己晕头转向,什么事情都干不好。

但是,在现代社会里,还是有很多人不懂得珍惜时间,结果总是与成功擦肩而过。理查德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理查德是一家公司的销售主管。一次,老板告诉他,自己三天后要去加利福尼亚州参加一个会议,让理查德尽快制定出下个季度的销售计划,自己要把它带到公司总部,交给董事会讨论。当着老板的面,理查德说:“好的,先生,我马上就去准备,一定在你走之前把它交到你手上。”老板听后,满意地点了点头。

可事实上,理查德一跨进自己的办公室,看到电脑显示器上刚玩到一半的游戏还正在等着自己时,便想:“反正销售计划三天后才要,不着急,我先玩会儿游戏,再动手也不迟。”于是,理查德在电脑前坐下,开始了游戏大战。当下班时间到了时,他才想起销售计划书一事,可一想到还有时间,也就放心地下班了。

第二天一上班,理查德见办公桌上全是杂乱地等着处理的商业信函和文件,便开始着手整理办公桌,然后处理信函和其他事情。其间,他也偶尔想起应该动手制定老板交待的销售计划,但一想到还有充足的时间,便又放到了一边。到了第三天上午,理查德进办公室后,第一件事便是上网查看自己的私人邮件,接着又和网友神聊起天来。直到下班前一刻钟,老板的秘书出现在他的办公室,理查德才想起那份还没动手的销售计划书,但此时一切都已经晚了。

老板听了秘书的汇报后,赶到理查德的办公室说:“你明天用不着来上班了!现在去财务部吧,我已通知他们替你结算好工资了。”

理查德为自己的拖延、怠慢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如果你还未获得成功,就应该吸取理查德的教训,千万不可泡时间,而应该抢时间。在主动完成自己分内工作的同时,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善于利用“零星”时间。

时间是由分秒积成的,用“分”计算时间的人,比用“时”来计算时间的人,时间要多59倍。所以,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总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

艾米丽受聘于一家咨询公司,她平均每年要负责处理20宗大案件,而且她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飞机上度过的。

艾米丽认为和客户保持良好的关系非常重要,所以,她经常在飞机上给她的客户们写邮件。她说:“我已经习惯如此了,时间是珍贵的,我没有理由浪费。”

一位等候提行李的旅客对她说:“在近3个小时的飞行旅途中,我注意到你一直在写邮件,你一定会得到老板重用的。”

艾米丽则笑着回答说:“我早已是公司的副总裁了。”

二是在指定时间内完成工作。

在很多公司里,都挂着这样的一块牌子:“向效率要时间”。其大意是,较高的工作效率可以争取到较多的时间。相反,浪费或者不善于安排时间就会出现工作效率低下的现象。一名优秀的员工应该知道如何利用有效的时间,去主动完成工作,并清楚在老板指定时间内完成工作的重要性。

一些刚参加工作的新人,在掌握工作时间上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即晚来早走。

如果你经常晚来早走,每天工作不足规定的时间,那么总有一天,你会被叫进老板的办公室。因为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何况每一个人的工作量摆在哪儿,你做了什么,你做了多少,大家心里都非常清楚。也许有人善于安排,计划做事,可以在相对少的时间内完成工作,但也不应该晚来早走。

积极的做法是向你的老板说明个人的情况,争取更有挑战性的工作,这也有助于以后的提升;另一种积极的做法是将剩下的时间用来自学更多的东西。

三是把握“现在”。在工作中,某些人总喜欢把手头本应该立即完成的工作,拖延到第二天,甚至是第三天来完成。其实,这是一种不好的工作习惯,因为当天的工作最好在当天来完成,否则,工作越积越多,就更容易出现差错,耽误整个工作进程。要知道。时间一去不复返,而重要的是抓住“现在”,而不是“未来”。

在工作中,应该说,“现在”这个部分的时间最宝贵、最重要。因为“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过去”是“现在”发展的基础,“现在”又是向“将来”发展的起点,如果连现在都把握不住,将来更无从谈起。谁放弃了现在,便为葬送将来开了先例。“现在”的重要性还在于因为它最容易丧失,所以备觉它可贵。

俄国文学家赫尔岑认为:时间中没有过去和将来,只有现实的现在。一个现在过去了,另一个现在立即来到。时间也可以说是许多个现在的整体集合。只有抓住了一个一个的现在,才可以积成一天、一月、一年……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现在”是成就万事的里程碑。

习性点拨

在生活和学习中,只有抓住现在,才能更好地利用时间,去完成手头的学习任务,为今后踏上成功之路打好基础。

想到,更要做到

一位成功学家指出,富裕和成功并不是人们所不敢想,不能想的,许多人恰恰是因为敢于想,敢于干才获得了成功。著名的品牌金利来就是一个从只有一台缝纫机的手工作坊开始,不断发展成为拥有“男人的世界”称号的大公司,靠的就是自信心和立即行动的决心。谈到创业经历,公司创始人曾宪梓回忆说:

“60年代末,70年代初,是我开始家庭作坊,以手工制作领带的时候,那时一家6口人挤在60平方米的屋里,可作工厂的就是那10平方米的房间,1把尺子,1把剪刀,1台蝴蝶牌缝纫机;买料、剪裁、缝纫、销售,全是我一个人,一家6口人生活尚难维持,怎么敢想象创立名牌,创立企业呢?更何况当时法、意、德、美、英等各国名牌货充斥香港。在这种情况下选择领带一行,凭的是信心。但自信心不是盲目的,一是香港西装热逐渐升温,二是我在泰国学过做领带,三是我对外国名牌领带的优点和本港领带的缺点已经看得很明白。外国名牌款式最趋时,选料精良,做工精细,但价格高,香港领带价廉,但质地差,我完全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做出又好又便宜的宜于港人消费的领带来。”

“当时,我采取的第一步就是买来一些名牌领带进行研究;第二步就是买进外国款式质地最好的料子,自己动手精工制作。做好后,我将自己精心制作的领带与外国名牌领带放在一起,送给一间百货公司的领带采购经理,他竟然分不出,就这样,我把产品背在背上沿街推销,进而挤上了百货公司的货架。”

有了自信心之后,要创立名睥产品,还必须有成功的广告宣传:金利来公司做了成功的产品促销宣传,一时间,“金利来,男人的世界”广告词家喻户晓,订单雪片般飘来,金利来声誉鹊起,家庭作坊变成了领带工业。但是,金利来是吹出来的,又不是吹出来的,曾宪梓深为赞同此种说法。他说:“产品的广告要是不真实,就会立刻失去顾客。优良的品质,是名牌产品的根本保证。一种商品如果质量不过关或不稳定,不管你花多大的广告费也不会畅销的。顾客是最好的把关员,换言之,顾客就是上帝,你的产品质量好,它可以捧你,你的质量差,它同样可以毁你。金利来的质量保证是多年来长盛不衰的一个关键。曾经有个国际集团公司提出要重金收购金利来这个牌子,他们的根据就是金利来的产值没有哪一年下跌过,哪怕是在经济衰退时期。”

曾宪梓还回忆说:“1973年,由于股灾原因,香港消费力大跌,百货公司因市道不佳而减少进货量。金利来以另一种方式乘虚而入,以厂家方式向各大公司租借柜台,自己派专人在柜台推销自己的产品。这个方式很成功。有趣的是,由于市场不景气,一些产品纷纷采取降价的办法扩大销路,金利来却反其道而行之,一方面是不降价,坚定自己同时也坚定顾客对金利来的信心,那就是:金利来的产品是货真价实的;另一方面,我们非但不像其它牌子减少入货,而是以更多更齐全更新的花色品种大量投放市场,让顾客有更多的挑选机会。”

习性点拨

正是这种敢想敢干的精力和魄力,再加上正确的策略,才使金利来冲过重重困难,成就了胜利的辉煌。

同样的道理,我们要想获得成功,在有了好的想法后,就要有把想法变成现实的勇气,同时要采取积极有效的行动,否则,想法就只能是计划,而不是现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