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转换人生的力量:耐得住极寂寞的人

转换人生的力量:耐得住极寂寞的人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5课凡事皆有极寂寞之时,耐得住的便是逸者众人皆醉我自醒,独处者深思拥有丰富内在的人,能够享受到孤独的美与好。有些绝境中的人害怕的并不是死亡,而是死亡来临前的寂寞。方先生是电脑公司的技术人员,去年被调到德国工作。方先生不会德语,到了德国后虽然工作上有翻译帮忙,生活上却遇到了很大困难。国内的朋友听说这件事,劝他出去走走,并说:“我记得你喜欢画画,德国风景好,不如你多去写生吧。”方先生认为这不失为一

转换人生的力量:耐得住极寂寞的人

第5课 凡事皆有极寂寞之时,耐得住的便是逸者

众人皆醉我自醒,独处者深思

拥有丰富内在的人,能够享受到孤独的美与好。

一位禅师正在给他的弟子授课,他说:“很多人好奇我如何能成为一个有修为的人,我认为方法很简单,只要你学会享受孤独。”

看着弟子们不解的样子,禅师进一步解释:“就像各位看到的,我是个瘸子。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的腿断了,不能走路。当别人尽情享受生命时,我一个人在病床上抱怨苍天不公。我不与外界接触,不与他人接触,陪伴我的只有孤独。”

“最初,孤独让我难过,我认为自己被这个世界遗忘。后来我渐渐发现,原来孤独也有好处,它能让我有足够的时间平复心情,以冷静的心态思考问题,让我重新理顺人生,也让我发现活着是一种幸福。在独处时,我懂得了什么是人生,以及如何获得清明的心境。如果你们也能学会独处,享受孤独与沉思的乐趣,你们就是禅者。”

禅师给弟子们讲授修禅的道理,修禅让他忘记了自身的残疾、生活中的烦恼,让他懂得了人生的意义,这一切首先来自他能够接受现状,接受孤独。禅师说孤独与沉思都是一种乐趣。想拥有一颗禅者的心,首先要学会正视孤独。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会面对寂寞,哲人说寂寞是人生的常态。父母养育疼爱我们,但他们无法替我们走完人生道路,因为思维方式的不同,他们只能按照自己的思维来疼爱我们,未必理解我们的心理;朋友理解、支持我们,但朋友有自己的生活,不能够时时刻刻陪伴我们,何况个性不同,难免也有矛盾产生;爱人是我们最亲近的人,但人与人本质不同,一个人无法完全认同另一个人……所以,人生的本质是孤独的。

多数人害怕孤独,一旦他们落了单,就产生一种被遗弃的心理,认为自己是个可怜的人。只有少数人才能真正接受孤独,他们能够习惯独处,在独处的时候思考人生、思考生活,这就是一种修为,借此能够领悟禅意。只有在远离喧嚣的清静场合,才能够真正做到抛离外物,否则熙熙攘攘,没有片刻安宁,思绪总是纷杂,如何深入思考?

一个国王将独子送到一位智者门下,希望他将王子教导成优秀的接班人。智者答应了国王的请求。国王走后,智者对王子说:“万物才是人最好的老师,请您立刻去森林里居住。”王子在智者的安排下,住进了森林。

一年过去了,智者去看望王子,他问:“您每天除了读书,有没有听到什么声音?”

“我听到了流水的声音、风的声音,还有鸟的叫声……”王子回答。

“请您继续留心森林中的声音。”智者说完告辞而去。

又一年过去了,智者又一次去看王子,问了相同的问题,王子说:“当我独自一人时,我听到了大地苏醒的声音、小草呼吸的声音、鲜花汲水的声音……”

“恭喜您,您已经懂得了万物的智慧,懂得了独处和静思的妙处。现在您即使处于红尘之中,也能够保持这样的心境,您一定可以成为优秀的国王。”智者说。

王子在智者门下学习,智者教他的并非治国之道,而是如何独处。智者深谋远虑,他知道人生而孤独,而国君无疑是芸芸众生最孤独的一个,肩负重担,却要随时防范身边的人。如果不能在年少时学习体味孤独,等王子成为国王,他如何面对更加巨大的孤独感?此时的王子学会了聆听万物的语言,等他成为国君,自然也会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相似的乐趣。

独处也可以是一种乐趣。与人相处,你的注意力在身边的人身上,只有独处的时候,你的眼界才会放宽,看到更广阔的天地。在与人交谈时,你担心会对他人失礼,无法仔细看看头上飞的鸟、院子里开的花;只有一个人的时候,你想看什么就看什么,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没有人妨碍,也不必忌讳他人,这就是一种自由。

学着独处就是学着享受心灵的自由,而自由的心灵最适合深思,为什么那些常常独处的人对事物的见解更加独到?就是因为他们有机会深入地分析事物,不被他人影响,也不被外界因素干扰,由此才能得出自己的判断。寂寞并不是坏事,也许它让你失去了一些喧哗热闹,却能给你更多的启迪、更多的智慧。

接受寂寞,才能享受寂寞

人在寂寞的时候,会惊奇地发现自己具备多种能力。

一个旅行团大漠中遇险,因为出现风沙天气,救援队很难找到遇难人员,直到半个月后,才遇到一个生还的男人。男人遗憾地说:“除我之外,其他人都已经遇难了。”

“哦,这真是太让人遗憾了。”救援队员连忙给这位先生递上水和食物。这个男人说:“其实沙暴结束后,还有三个人活下来,但他们眼看其他人被埋在黄沙之下,不能接受这残忍的现实,所以越来越害怕,再加上饥饿和缺水,他们也都一个接一个死去了。”

“那么,您真是个幸运者!”救援人员说。

“我也忍受着死亡即将来临的孤独,几次想到放弃。但我看到沙漠上生长的仙人掌,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也能生存,我就鼓励自己接受现状,继续努力行走。最终克服了恐惧,找到了你们!”男人兴奋地说。

有人说死亡不是最可怕的,一个人等死才最可怕。因为死亡就像一团阴影一样慢慢侵蚀,等待的人无能为力,只会越来越绝望。有些绝境中的人害怕的并不是死亡,而是死亡来临前的寂寞。他们不是被死亡带走,而是被寂寞击垮。

不能接受寂寞的人有一个弱点,他们在心理上对他人、对外界有极强的依赖性,他们不能失去旁人的陪伴,否则就会变得缩手缩脚。这件事并不难理解,一个人在大环境面前总是显得渺小,人类天生就有群居性,习惯以团体的力量对抗困难。但也要知道,不是任何时候我们都能找到团体,更多的时候,我们只能依靠自己。

有时候,害怕寂寞是因为不够自信。他们害怕自己面对困难,总希望身边有个人拿个主意让自己参考;他们不愿意独自去面对风雨,总希望有个人相互搀扶;他们无法习惯自言自语,只要身边还有个人和自己说话,即使是自己不喜欢的人,也能让他们安心。人们的存在感总建立在他人认同的基础上,如果没有他人,自己的能力、智力就不再有意义。这样的人忘了一件重要的事:生命和生活是自己的,不是别人的,想要接受自己,就要接受寂寞。

方先生是电脑公司的技术人员,去年被调到德国工作。方先生不会德语,到了德国后虽然工作上有翻译帮忙,生活上却遇到了很大困难。他没有朋友,也没法和周围的人沟通,每周的户外活动就是去一次超市。渐渐地,他越来越受不了异国生活,每天只想着调回中国。

国内的朋友听说这件事,劝他出去走走,并说:“我记得你喜欢画画,德国风景好,不如你多去写生吧。”方先生认为这不失为一个打发时间的办法,周日就拿起画板外出写生。

德国的风景果然不错,碧青湖水,芳草如茵,还有庄严的古堡、幽静的森林,这样的景致在国内无法看到。方先生找到了精神寄托,从此每逢休息日,就拿着画板寻找美景作画。三年后,方先生回到国内,朋友们都说:“我们以为你在国外会十分无聊,没想到你画了这么多风景画,看起来你过得不错!”

“的确不错。”方先生说,“虽然我仍然没学会德语,但我学会了如何独处,享受自我。”

最初,独自在异国生活的方先生是一个害怕寂寞的人,等到有一天他接受了寂寞,开始与寂寞和解,他就能够享受到寂寞带来的乐趣。寂寞能够让人成熟,让我们对生活有更多深刻的认识,也能让我们发现很多平日不曾发现的东西,并从中找到趣味。寂寞,其实能够让人更好地融入更大的环境,享受更多的东西。

如何享受寂寞?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发现生活的闪光点。寂寞的时候,我们难免沉浸在某种情绪里。如果那情绪是悲苦的,寂寞也就变成了自我煎熬,毫无乐趣可言;但那情绪若是明朗的,我们就能像故事中的方先生那样,不断发现身边的美,并产生互动。当一颗心沉浸在对美的欣赏中,不论什么样的生活,都可以变得情趣盎然。

另外,寂寞让人懂得珍惜。寂寞的时候,人们会怀念往日的美好,怀念起生命中那些温暖的回忆。这也是寂寞的另一种快乐,让我们更加知足,懂得感恩。寂寞也能让我们学会反省过去的缺点,今后对自己有更加严格的要求。寂寞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价值,让我们以旁观者的身份审视生命的一切。倘若有人能将寂寞变为一种享受,他就懂得了生活,也懂得了生命真正的含义。

不要依靠不能依靠的人

人贵自立,自立必先能自强,勿依赖人,勿强求人。

一位禅师带着他的弟子们出门远游,途中遇到一座山。一位徒弟主动探路,首先上山。山路起初好走,不一会儿就变得崎岖,弟子不甘就此打道回府,故而抓着枯草攀登。又过了一阵子,连攀登的枯草也找不到了,只有荆棘,弟子只好抓着荆棘向上走,最后也没找到出路,狼狈地下了山。

禅师见弟子手掌都被划破,连忙问发生了什么事。弟子说:“山路难走,我只好抓着那些荆棘向上攀登。”禅师说:“荆棘本身就爱依附其他物体,且有刺,你抓住它,这不是自讨苦吃?记住,千万不要依靠那些不能够依靠的人。”

攀着荆棘爬山,即使能够到达山顶,也会刺破双手,更有可能的是半途中手掌就被扎坏,不能继续爬山。寂寞的时候我们难免想到依靠,但那些不能依靠的人就像手边的荆棘,不能为你带来什么好处,即使有一点微小的利益,终究也会带来更大的损害。

没有人的生命能够一帆风顺,当我们孤独无助的时候,会希望有人能够帮助自己。人类社会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互助才会进步,求助是一件平常事。何况一个人的力量太过微小,有时候想要达成目标,必须借助他人或团体的力量。能够妥善地处理个人与团体的关系,无异于如虎添翼,以最快的速度接近目标。在心灵上,我们在独处的同时,也有与人沟通的需要,否则就会将自己与社会隔绝。

不论现实中还是思想上,我们难免依靠他人,但在依靠之前,我们必须有自己的判断力,知道什么能够依靠,什么不能依靠。帆船可以依靠灯塔,依靠罗盘,这都是有益的,但它绝对不能依靠坏了的帆、不精熟的舵手,这些只会使它遭受灭顶之灾。如果依靠那些根本靠不住的事物,倒不如自力更生。

小刘最近升任公司的销售主管,几个朋友为他庆祝。酒过三巡,小刘苦着脸说:“我跟你们说个实话,这个位置我坐得不踏实。主管突然跳槽走了,老板找不到合适的人,才把我提上来。你们说,我能踏实吗?眼下就有任务,我都不知道去哪儿卖这笔货!”

听了这句话,在座的小孔豪气冲天地说:“别怕,我们公司最近要进这一类设备,这件事包在我身上,我一定给你解决问题!”小刘听了,感激得直拍小孔的肩膀。

回家之后,小刘经常给小孔打电话问情况,小孔每次都推托其词,小刘渐渐不满。这时有个朋友提醒小刘:“小孔不是不帮你,但他又不是公司的领导,怎么能说进什么货就进什么货呢?你别太指望他。”小刘细一琢磨,真是这么回事。不禁懊悔自己相信了别人酒后的“豪言壮语”。

小刘想要依靠小孔,事前却没有考虑过小孔的实际能力,以致耽误了自己的工作,这件事究竟怪谁?恐怕还要怪小刘自己做事不周全,靠了不该靠的人。依靠不是攀附,也不是把自己的事完完全全交给他人操劳,一切都要在自己已经有条件的基础上,借助别人的力量。如果自己没根基,就算借来东风,也只能手忙脚乱,当不了用兵如神的诸葛亮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不论是成长还是成熟,都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在向别人求助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考虑。想要得到别人的帮助,一定要考虑到别人的能力和立场。如果别人的立场不适合出面帮助你,你提出要求就是为难他人;如果别人没有能力,你提出要求就是强人所难。就算是病笃乱投医,也不要把内科病历投给外科医生。这样一来你不但没有得到帮助,还会让那个无能为力的医生惭愧或者气恼。你多为别人考虑,别人自然愿意多帮你。

此外,不要因为别人没有帮助你,或者他帮助你却没有为你做好而生气,产生怨恨心理。无论帮或不帮,帮得好不好,人与人之间都应该留一份情分,不能以“有没有帮忙”或者“能不能帮忙”判断感情是否深厚。若是如此,感情就有了功利性,不再那么纯粹。

更重要的是,要明白有些事能找人帮忙,更多的事无法找人帮忙,只能自己解决。这样的时候也不要对人心失望,因为他人和你一样要忍受这种寂寞。别人能够坚强面对,你一样可以做到,忍耐加苦干,一定能够突破困境。

体味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做最好的自己

我们无法祈求痛苦停止,但是必须祈求我们的心能够征服痛苦。

春秋末期,很多百姓为了躲避战乱,逃进深山。一个农夫用斧头伐木,为家人盖了一座房子,又开垦山间平地,种下庄稼

一天,农夫正在劳动,突然有人来告诉他:“赶快回家!你家的房子被火烧了!”农夫急急忙忙跑回家,辛苦盖成的房子已经化为灰烬,他拉住邻居焦急地问:“我的家人在不在里边?”邻人说:“他们都在后山,什么事也没有。”农夫松了口气,又在烧毁的房子里翻来翻去,翻出一把斧头,兴奋地说:“太好了!斧头没有烧掉!只要安个木柄,以后还能用!”

邻人们不解地问:“房子都被烧光了,你为什么还这么高兴?”农夫说:“虽然房子烧光了,但我的家人平安无事,就连我的斧子也没事。很快,我就能用它再为我的家人建一个更好的房子,我为什么要不高兴呢?”

逃难的农夫刚刚建了新居就遇到火灾,但农夫却不灰心也不抱怨,他的心中始终想着最重要的东西。比起一座房子,家人的安全最重要,谋生的能力最重要。试想一下,如果家人出了意外,就算房子是好的又有什么用?唯有保住内心最牵挂的人和自己最重要的能力,只要还有双手,就能为未来的生活奋斗,一切皆有可能。

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有人为理想而活,有人为爱情而活。人各有志,志向没有高低之分。但有的时候,我们会被世俗的观念迷惑,忽略了最重要的东西。我们常看到父母为金钱奔波,忽略了孩子的教育。他们的初衷是为了孩子能有更好的条件,可是他们的孩子却并不领会,更希望父母有更多的时间陪伴自己,关心自己。

人们总是追求浮名和热闹,不甘于平凡的生活和平常的感情,因为平凡难免寂寞,浮华意味着热闹与受人瞩目。却不知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往往与浮华无关,而恰恰是那些最平常最普通的东西。一味追求热闹并不是错,但因此耽误了那些真正重要的,终究会是自己的损失。

玛丽是个有点自卑的女孩,她总是觉得自己不够漂亮。比起同龄的女孩子,玛丽少了一份活泼开朗。在女孩子们参加舞会的时候,她常常窝在家里看书。

圣诞节那天,妈妈送给玛丽一个漂亮的发卡。那发卡是亮丽的橙黄色,做成蝴蝶的形状,镶了明亮的碎钻,在灯光下闪闪发光。玛丽一下子被这个发卡吸引了,她觉得只要戴上这个发卡,她一定能够吸引别人的目光,她决定戴着它去参加圣诞舞会。

舞会很顺利,大家都夸玛丽很漂亮,有很多受欢迎的男生主动来请玛丽跳舞,还殷勤地问她的电话。玛丽一下子对自己有了信心,她相信,这都是那个发卡的魔力。

玛丽开心地回到家,妈妈对她说:“你回来了?你真是粗心,我那么费心帮你买了发卡,你竟然忘记别在头上。”玛丽这才明白,有魔力的不是发卡,而是自己对自己的肯定。

在寂寞中,人们会产生自哀自怜的情绪,甚至会变得自卑无助。故事中的玛丽就是一个自卑的女孩,她竟然认为自己的美丽来自于一个发卡。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自我的存在,而这个存在需要自信。没有自信,向日葵就会低下头,露出光秃秃的茎秆,不再美丽,也不能吸引别人的目光。这对自己、对他人都是莫大的损失。(www.xing528.com)

对自己要有一份正确的认识,建立对自己的绝对信心。要建立自信就要擅长发现自己的优点,多多鼓励自己,欣赏自己。不要只把那些被人羡慕的东西当做优点,也不要只盯着那些和功利性有关的成绩、地位、外貌等,有时候一双会插花的巧手、一笔好字、一份好手艺都可以成为你的优势。没有人生来一无是处,如果你愿意发现,愿意培养,总能找到。

即使现在不那么完美也不要紧,我们还能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没有人天生什么都会,全靠后天的学习。即使你认为现在的自己没有什么特长,也可以靠着努力建立自身的优势。最重要的是,要相信自己,克服自卑,才能无惧他人的目光,不被他人影响,做最好的自己。

人生最大的成就是从失败中站起来

如果你自己不倒下,没有任何人任何力量可以让你倒下。

比利是一个保险推销员,他的成绩令同行们刮目相看。有人总结他成功的经验:比如,优秀的口才、细致的服务、整洁的仪容……但是,当其他推销员按照他的方法去做,却不能取得和他一样的成绩。他们百思不得其解,只好向比利请教。

比利很大方,他拿出一个本子说:“这里面就是我成功的秘密。但我认为这对各位没有多大帮助,只有这个方法各位可以参考。”

众人翻开本子一看,原来本子上记录的都是比利推销保险时所犯的错误,还有他想到的改进方法,这些东西写了整整一本子。推销员们恍然大悟,与其向别人学习,不如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经验,这才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人们在什么时候最寂寞?失败的时候。当自己的努力化为泡影,那种灰心丧气的感觉最让人难受。失败会让人不再相信自己,对自己的人生和理想产生怀疑,对自己掌握的知识不再那么有信心,甚至怀疑自己做出的选择是否适合自己……所以,人们害怕失败。

故事中的推销员比利不知经历过多少挫折,才终于不再害怕失败,彻底走出失败阴影。他的方法是把失败当成自己走向成功的教材,每一次失败都记下原因,告诫自己不要再犯。失败给人们以警醒,善于从错误中反省的人,才能避免犯同样的错误。而那些不懂得自省、一味抱怨的人,只能在一块石头上绊倒第二次、第三次……

孙敬从小就是个不安分的人,经常有许多稀奇古怪的想法,也经常惹事。好在他的本质不坏,健康成长,还考上了重点大学。

大学毕业后,孙敬又开始不安分,他放弃进入著名企业工作的机会,自己鼓弄了一本杂志。杂志只出了三期就闭刊,孙敬又开了一个饭店。没过半年,饭店倒闭。孙敬又开了一个专卖店,因为经营不善,这家店也没超过一年。

经过几次失败,孙敬一点点地积攒人脉,总结经验,最后和朋友一起在一个新行业做起:他们开了一个影楼。朋友发现孙敬是一个很好的合作者,他对各方面的事都有一定经验,而且很少抱怨。孙敬说:“出了问题,分析、尽快解决才是关键。”他们一步步分析客人的喜好,终于使影楼走上正轨。后来,孙敬又在很多行业试水,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他以实际行动证明:成功可以是一种能力,一种由失败累积的能力。

失败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故事里的孙敬一再尝试,一再碰壁,终于明白成功也可以成为一种能力。当你见多识广,有了足够的心理承受力,有了足够的资本,成功就不再是难题。在那之前,无论多少失败都像交了学费,再多一点又如何?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只会让我们看淡失败,习惯那种寂寞与失落,让我们的心更加坚强从容,这是最大的收获。

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虽简单,却是至理名言,我们大家都知道,却常常忘记。失败能够积累自己的能力,当一个人的能力在各种领域受到挫折,但他仍然能纠正错误,不放弃奋斗,他就已经掌握了比别人更加丰富的知识。他知道的东西更多,见识的事物更广,经历多了,人生自然就会丰富,智慧就在这个时候积淀。

人生最大的成就就是以自己的能力克服失败。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走出失败。走出失败并不意味着成功,却意味着你已经具备成功者的心理素质,只有一个不再害怕失败的人才能走向成功。走出失败是一个心理过程,要克服失落感,要重建自信心,最重要的还是要耐得住寂寞。不要以为自己被打败了,没有人能打败你,你只是经验不够而已。

急流勇退,才有更自由的人生

懂得人生的人会在急流中择地靠岸,而不会一生在风浪中颠簸。

在古代,一位年轻的皇帝登基,当时国家政局不稳,内忧外患不断。新皇锐意革新,选拔了一批年轻能干的大臣辅佐自己,其中有四个人最引人注目,其中一个擅长军事,指挥兵马抵抗外族侵略;一个擅长外交,带领人马深入边疆开辟领土,发展对外关系;第三个胸中有韬略,辅佐皇帝完善内政,保证百姓安居乐业;第四个执行能力强,一手掌管国家机构,使国家行政高速而有效率。经过十年时间,国富民强,四夷臣服。皇帝对四位大臣感激不尽,让他们自己提出想要的官职。

第一个人要当护国将军,继续在疆场扬威;第二个人要求在自己开拓的领土封侯,光宗耀祖;第四个要当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只有第三个人对皇帝说国事已了,想要回家孝顺父母,陪伴妻子,皇帝分别答应了他们四个的要求。

又过了十年,留在朝廷的三个人因为功高震主,被皇帝忌惮:或因为朝臣造谣,或因为自己生了歹心,都被皇帝处斩抄家。只有那个功成身退的大臣,不但全家性命得以保全,还常年享受着皇帝的赏赐、百姓的赞扬。

历史上,位高权重的功臣难免功高震主,被皇帝、朝臣们忌惮。这些大臣有的认为自己问心无愧,却被有疑心病的人夺了权柄和性命;有些被逼得不得不造反,没有好下场;还有的人手里的权力多了,贪欲膨胀,想与朝廷抗衡,落得身首异处。只有那些在最显赫的时候退下去的人,才能颐养天年。由此可见,急流勇退是一种处世的智慧。

有一句诗说:“高处不胜寒”,一个人的地位太高,收获太多,站在高处的时候,就是危险来临的时候。有太多双眼睛盯着他,有太多人嫉恨他,他的目标明显,防不住那么多明枪暗箭,这时候,是该让自己休息一下。该做的事已经做完,该得到的东西也已经得到,继续贪图身外之物,就会被这些东西困住。不如功成身退,去守自己心里的那一方宁静。

功成身退有时是一种保全自己的策略,有时是完善自身的方式,但也意味着极大的寂寞。曾经的荣华远离自己,看着别人坐上自己曾经的位置,也许那人的能力还不及自己,这种煎熬的心态让人很难忍受。当自己还有能力却只能忍着寂寞时,内心的不甘就会成倍增加。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换一换眼光,关注生活的其他部分。

一个正要退休的老人正在办理离职手续。几个年轻人是这位老人一手培养的,一直佩服老人的能力和为人。他们认为这位老人一直是这个行业的业务能手,都为他的离去惋惜。他们对老人说:“真是太可惜了,公司少了你,真是一大损失。”

还有人说:“现在这个项目已经收尾,明年就会见成效。您是主要负责人,却享受不到这份胜利果实,真让人遗憾啊。”

老人说:“项目能做完就好,由谁来享受果实并不重要。而且,退休没什么不好,我一直喜欢钓鱼,现在可以天天去湖边钓鱼。而且,我从小学到高中一直练习毛笔字,工作后时间不够,把这个爱好荒废了,现在可以捡起来。还能和老伴一起去旅游,我们已经订了后天去泰山的火车票。还有……”听着老人的退休大计,看着老人丝毫不计较的表情,几个年轻人都很佩服这种心胸气魄。

有的时候,“退”是个人意愿,也有的时候,“退”是情况所迫,面对这样的结果,平和的心态很重要。“退”之后或许不是不面对你内心的寂寞,但同时也是一个新的转机,你可以重新拾起你丧失已久的生活情趣,包括陪伴家人朋友的时间,你可以发展完善自己的爱好,做做一直想尝试却没时间去做的事,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一种收获?

人生有退才有进,也许这一种“进”并非在同一方向,但人生本来就不只有一个方向。有些大学老教授年复一年操劳,不是忙科研就是忙教课,忙得像个不停旋转的陀螺,直到退休他们才发现人生真正的乐趣并不是当陀螺。他们后悔过去只顾着工作,忽略了很多早该享受的东西,但青春易逝,惋惜无用。这种领悟也算是一种“进”,至少在今后的岁月中,老人们能更加珍惜生活,让自己的生命更为圆满。

禅宗倡导人们不要把自己逼迫得太紧,一定要做到什么,以致这个愿望成了一种强迫症,挤压着我们的生命。这个时候也要有“退”的智慧,一往无前是好事,但一味向前冲,忘记休息的重要,也不利于身心的发展。在前进的时候,我们要懂得暂时的退避,这会让我们获得更大的空间。总之,进退得宜,才能有最自由的人生。

将冷板凳坐热是一种能力

工作愈认真,运气就愈好。

小周刚刚进入公司人事部工作半年,仍然是一个愣头愣脑的小伙子。他对经理说:“我想知道您是如何确定一个人的升职潜力的,为什么您说能升职的,一定是老总会提拔的?”

“这很简单。”经理说,“就拿新人来说,那些肯坐冷板凳的,往往比那些咋咋呼呼的有实力。新人进了公司,难免有个被冷落的过程。这时候,有些新人整天抱怨,说自己怀才不遇;还有一些人从来不吭声,认真地完成任务,主动学习,这样的人,十有八九是有成就的。”小周恍然大悟:“原来如此,这样说来,就算在高层领导里,也有坐冷板凳的吧?”

“没错。”经理点头,“一切领域都有坐冷板凳的人,观察一个人的能力,就是看他能否把冷板凳坐热,只有沉得住气的人,才能成大器。”

在现代职场,最有职场眼光的人无疑是每个公司的人事经理,他们能准确地判断员工的个性、能力、适合做什么、会有什么样的发展。人事经理不能未卜先知,看人一眼就说准一个人的未来,他们靠的是观察。有经验的人都知道,真正做大事的人有两点必不可少的要素:一是有能力,二是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也就是人们说的能坐冷板凳。

在职场上,坐冷板凳的人最寂寞。似乎永远不会有人来注意他们,既不知道他们做了什么,也不知道他们没做什么,他们看上去可有可无,没有任何存在感。坐冷板凳的人大多认为自己不会有什么成就,他们认为公司少自己不少,多自己不多,有什么机会都到不了自己头上。所以,冷板凳上的人处境艰难。

要仔细分析坐冷板凳的原因,要么是这个人能力不够,只能坐冷板凳;要么是上司拿不准你的能力和性格,想要把你放在一个冷僻的位置上,察看你的天资与耐性;还有一个可能就是上级想要升你的职,但要观察一段时间再作最后决定。能力不够,自然不能怪别人;如果能力够却还是在冷板凳上,也不用着急,因为坐冷板凳未必是坏事。

有位方丈和一位从远方来的禅师说起自己的烦恼:他的寺中有很多僧人。可是,他们身上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能让自己满意。他希望有个出众的弟子继承自己的衣钵。

禅师说:“我看了你的弟子,他们每天勤于诵佛,天资也算聪慧,但身上总像少了什么东西,也许你应该考虑再收几个弟子。”说罢,二人交流佛法,彻夜未眠,一直聊到第二天清晨。二人正要安歇,突然听到寺院里传来钟声,钟声铿锵,余韵悠扬。禅师说:“我走过这么多的寺院,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么美妙的钟声,善哉,善哉。”方丈立刻叫来自己房外的弟子问:“快去看看,今天敲钟的人是谁!将他带到我这里!”

敲钟人很快被带到方丈的禅房。敲钟者是一个年幼的小和尚,方丈记得这小和尚几个月前刚进寺里,平日也看不出他有什么资质。方丈问:“徒儿,你在敲钟的时候想着什么?”

“敲钟是徒弟的职责,徒弟敲钟时,心里只有这口钟,一心想让它的声音更悦耳。”

禅师说:“以小窥大方知人心,这位高徒前途无量,你可要好好栽培。”方丈听完禅师所言,点头称是,当时就收小和尚做了亲传弟子。此后小和尚果然成了一代宗师。

眼中的禅是佛经佛像、木鱼念珠,心中的禅就是不为外物所扰,干好自己应该做的事。小和尚虽然只是敲钟的人,却能敲出一番清明,令禅师们叹服,这就是心中有禅之人的境界。从这个故事还能看出,即使最简单的工作,只要有心也能做得与众不同,让人眼前一亮。

现实职场中,坐冷板凳的结果有三个:一种是耐不住寂寞,跳槽到其他公司;一种是自甘平庸,在冷板凳上一直坐着,一无所成;一种是能够把冷板凳坐热,让人发现自己的优秀,承认自己的价值。在冷板凳上的人常常觉得自己无事可做,这时就要学习,就要钻研如何能把小事做好、做静,让别人能够以小见大,承认你的能力和悟性。

我们每个人都难免会坐冷板凳,这个时候不必心灰意冷,要有面对困难的耐心,还要有耐得住寂寞的韧性。只要心中有对事业的热情、对生活的热情,一定能够感染他人,成就自己。事实上,冷板凳最能考验人,也最能成就人。

怀着信念前行,脚步会越来越快

努力采取行动,因为确信所做的事将使情况改观。

一位禅师带着徒弟旅行,一路上风餐露宿。徒弟没想到如此辛苦,难免抱怨不停,一会儿嫌路程太远,一会儿说行李太重。禅师说:“我们要去拜访几位德高望重的老禅师,怎么能说辛苦呢?”徒弟仍然改不了抱怨的毛病。

这一天,师徒二人走进一座深山,禅师突然说:“这座山有老虎,我们一定要快点走。”徒弟听了后,不由加快脚步,师徒二人走得飞快,很快就出了深山,在山那边的小镇歇脚。禅师问:“你刚才走了那么多山路,肩上又有那么多行李,很累吧?”

徒弟摇摇头说:“奇怪,刚才一心想着逃命,脚下像生了风,一点也不累,这是为什么?”

“因为你有求生的信念,再远的路也能走,再重的担也能挑。如果你也有求智慧的信念,你就不会一路都抱怨。”禅师回答。

在人的各种信念中,求生的信念最为强烈,能让人发挥出无限的潜能。故事里的禅师想要告诉徒弟信念的力量:不要畏惧旅途的辛苦,只要有追求、有信念,任何人的脚步都可以变得飞快。如果一个人愿意像爱生命一样爱自己的理想,理想就会成为一种信念。

人有信念是一件好事,信念就像黑暗中的灯塔,尽管它在远方,它的光却让你觉得温暖,让路途看起来不再遥远。特别是灰心丧气的时刻,想到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就会涌出不服输的念头和新的力量,支撑自己在困难中站起来,让疲惫的心灵再次振作。信念,让人们相信不可能可以成为可能,相信前程与未来。

伴随信念而来的不光只有力量和决心,还有寂寞。有时候寂寞来自他人的不理解,当你选择一种事业,作出一项决定,身边的人可能都会反对,认识的人都表示怀疑。这种不被理解的寂寞,虽然不算众叛亲离,也让人难受。这个时候信念就显得更加重要,唯有如此,才能在众人的疑义中坚守自己的选择,做出一番成绩。

王林是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时,他自修日文。也许是运气不好,他的日语等级考试经常失败。不过,王林并没有放弃学习日文,他一直很努力练习会话,阅读各种日文书籍,并把它作为最大的爱好。

毕业后王林进入一家酒店工作,继续学习日语。公司谁也不知道他有这么个爱好。有一次,酒店来了一位日本客人,当时翻译都不在,负责接待的王林只好硬着头皮和那位客人说话,还帮主管翻译了客人带来的资料。主管惊讶地说:“真没想到,你的日文这么好!”

因为优秀的日语水平,王林很快得到了提拔。后来,更被总公司调到日本,负责那里的市场开发。王林庆幸自己从未放弃过学习日文,才终于等到了能够派上用场的那一天。

一个人独自做一件事,许久不见成就,难免灰心丧气,觉得寂寞。付出没有回报的滋味不好受。故事中的王林却有自己的开导方法,他把一直在做的事当做爱好,有成绩固然高兴,没有成绩至少有乐趣。如此一来,寂寞便不再是寂寞,而是一种对于学习和提高的信念。事实证明,耐得住寂寞的人才能有丰厚回报。

人为什么能忍受寂寞?因为心中有信念,有一定要达到的目标,这个目标所要的不一定是回报,还可能是一个人的志趣,也有可能是单纯的奉献。因为有了这样的认识,即使中途遇到了挫折和失落,也不必放在心上,因为挫折不断是人生的常态。耐得住寂寞与相信信念,都是对生命的一种领悟,也是心灵的一次超脱。

禅者追求一种为人的境界,这种境界就是对信念的坚定,当一个人怀有信念,他就会发现自己肩头的压力不再那么沉重;当一个人心无旁骛,他就能减少不必要的烦恼,轻装上阵。在寂寞的时候,要相信你做的事不会白费,你的努力早晚会得到回报;在失落的时候,想想自己最初的信念,就能一往无前,向着理想大步前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