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让我们沿着一部电视艺术作品产生的全过程,探讨在每一个关键环节,如何遵循电视艺术独特的思维方式,创作出优秀的电视艺术作品。
(一)角度:艺术眼光的试金石
“生活是多么广阔,生活是海洋。”著名诗人何其芳这样说。但是,要从这生活的海洋中采撷一滴水珠,让它映出生活的本质和方向,却并非一件易事。虽然任何一种艺术都是对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和表现,但不同的艺术样式,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和表现又有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集中表现在对反映生活角度的选择上。
所谓角度,主要是指创作者观察和反映社会生活的总视点,也就是站在什么位置,选取什么方向,观察和反映社会生活。同一创作题材,同样的生活形态,可以从不同视点加以观察和表现。但是,选择独特的最佳视点,则可以更艺术地表现社会风貌、时代气息、生活气氛和人物心态。
戏剧、电影反映生活的角度,多是选择矛盾冲突的暴捩点,因而长期以来形成一种传统观念: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没有矛盾也就难以构成电影。电视艺术则不然。由于电视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有着极大的自由性和灵活性,所以它对角度的选择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它不仅可以依据传统的观念,通过矛盾冲突表现生活,而且可以表现冲突的淡化,甚或无冲突的生活。电视艺术所选择的反映生活的角度,往往是有意识地避开生活中存在的矛盾冲突,从平淡无奇的一点入手,展现和揭示生活中的和谐、优美与诗意。
人类的社会生活,固然有其矛盾冲突的一面,但大多数情况下则是平静与和谐的。矛盾与冲突的一面,交由戏剧、电影去展现了。那么,平静与和谐呢?似乎就留给了电视艺术。加之电视艺术本来就是一种家庭的艺术,人们在社会生活矛盾、冲突的旋流中度过了一天,回到家中,自然希求从电视屏幕上得到温馨与平和,以调节精神紧张,达到心理平衡。电视艺术应该给予观众这种静谧、舒适的审美享受。且不说那展示自然风貌、风土人情之美的电视艺术片,也不说那给人提供歌之深情、舞之神韵的电视综艺节目,单说与戏剧、电影最接近的电视艺术样式——电视剧艺术,也是如此。
根据电视艺术作品不同的题材构成、思想情感、创作风格和表现方式的要求,电视艺术的表现角度大体有如下几种方式:
1.主观视角
这是一种以创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眼睛,直接观察生活和抒发感情的角度。它采取自述体的风格或主观式的叙述方式,具有鲜明的主体性或感情色彩,犹如小说中的第一人称表述方式。
2.客观视角
这是一种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依据事物的本来面貌来再现社会生活的视角。它不是创作者主观感受的直接显露和抒发,而具有较强的客观真实性和表现形态的自由性,犹如小说中的第三人称表述方式。
3.主客观交叉视角
这是一种主客观相结合的特殊角度:有时在客观视角中插入主观表现,有时在主观视角中插入客观叙述,从而使其兼有客观叙述性和主观抒情性的双重特征。
4.多角度表现
这是一种站在创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不同角度,共同阐明同一对象的本质特征。由于每个叙述者都是从各自的角度来观察、认识和评判,因此形成了对同一对象的多侧面描述,从而有利于对事件或人物的完整刻画和判断。
由此可见,电视艺术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的角度,多是以小见大、以一当十、化平淡为神奇的。这就需要一种艺术家的眼光,而角度本身,则是检验这眼光究竟是洞察生活的“千里眼”,还是一叶障目的“睁眼瞎”的试金石。
(二)结构:开放型的艺术结构
过去时代的艺术家,曾被誉为“先知”、“哲人”。但是,现代的社会则是人们思想和意识高度发展的社会,人们已有足够的能力,并且希望通过自己的思索,对社会、生活和人生做出独特的分析和判断。他们抵制甚至厌恶艺术家们将现成的结论强加给他们。应该说,由艺术家指点给观众“这是什么”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优秀的电视艺术家在结构自己作品的时候,应该主动适应观众的欣赏心理,即给观众留下充分的“再创作”的余地,让观众在分析、判断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领悟、有所感受,从中获得强烈的艺术兴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部成功的电视艺术作品应该是编导者与观众共同完成的。在电视艺术的创作过程中,最能唤起观众再创作能力的,给观众留下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空间的,就是开放型的电视艺术结构。
电视艺术的结构方式本来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传统的封闭式结构(以不紧不慢的节奏、不长不短的镜头,讲述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令观众对其多少有些厌烦,因为它限制和束缚住观众的思维,观众只能沿着创作者规定的戏剧情境和故事情节前行,这既不符合现代人的思维和观念,也不能发挥电视艺术本身独特的表现手段。因此,电视艺术应该从传统的思维模式和结构框架中解放出来,开拓一条新路。这样,开放型的电视艺术结构便应运而生了。
所谓开放型的电视艺术结构,就其纵向来说,即截取生活长河中的一段,它既无头也无尾,这样,观众可以通过各自的联想和想象,主动探求生活的来源和去向,从而便于展现电视艺术的历史深度;就其横向来说,即便是这一段生活,也不做按部就班的、滴水不露的展现,而是只选择几个断续的、不连贯的情节点,这样,观众的思维触角反而可以伸向四面八方,从而扩大电视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广度。所以说,“开放型”是容量最大的电视艺术结构。
开放型的电视艺术结构,由于它无头无尾、情节断续,创作者可根据内容的需要和观众的兴趣,随时加入必要的人物、故事或情节,在整体艺术构思上,既可做无限的延伸,也可做戛然的收束,构思和编排显得十分自由。
事实上,大多数电视艺术片都是开放型的艺术结构:风光艺术片多加上几组风光画面,音乐艺术片多加上几支曲子,歌舞艺术片多加上几个舞蹈……都未尝不可。这是因为,开放型的电视艺术结构具有最大的艺术容量。
开放型的电视艺术结构在电视艺术作品中的具体表现形态有如下三种:
1.纵向开放结构
这是一种依据时间流程连缀而成的纵向开放结构,有如用时间的线索将散漫的生活画面串联成的项链。
2.横向开放结构
这是一种依据空间变化组合而成的横向开放结构,犹如拼盘或板块。
3.纵横交错的开放结构
这是一种时空交错的开放结构。它可以根据作品内容的需要,较为随意地将时空组合在一起,延伸观众的视听空间。
开放型的电视艺术结构给观众创造的艺术境界,犹如江河——虽然展现在观众面前的只是一段淡淡的波流,但观众却完全可以透过它感受到江河的漫长;恰似湖海——虽然展现在观众面前的只是几朵小小的浪花,但观众却完全可以通过它们感受到湖海的浩瀚。
(三)表现:现实生活的艺术升华
现代电视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时候,重在表现生活,而不囿于再现生活。
所谓表现,就是调动一切电视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展现在观众面前的具体事物,集中表现某种意念、情绪、感情或思想。通过这样的表现,揭示生活中那最富有诗意的、深刻的思想内涵。
这种电视艺术的思维方式,对于传统的再现生活——实际上多是传统的照搬生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突破。如果传统的再现生活仅仅告诉人们“生活是这样”的话,那么,表现生活则是告诉人们“生活应该是那样”。所以说,表现生活是对社会生活的艺术升华。
美学家宗白华说:“艺术家要模仿自然,并不是真去刻画那自然的表面形式,乃是直接去体会自然的精神,感觉那凭借物质以表现万象的过程,然后以自己的精神、理想情绪、感觉意志,贯注到物质里面制作万形,使物质而精神化。”[1]由此可知,表现,是使物质精神化的重要艺术手法。电视艺术作品之所以被称为“艺术”,就在于它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时候,不是写实地再现生活,而是写意地表现生活。
电视艺术运用表现手段,展现创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方法有很多,诸如象征性画面、隐喻性画面、烘托性画面、渲染性画面等,都是重要的画面表现形态。恰如美学家宗白华所说:“艺术家不单是能看出人类和动物界处处有精神的表示。他看了一枝花、一块石、一湾泉水,都是在那里表现一段诗魂。能将这种灵肉一致的自然现象和人生现象描写出来,自然是生意跃动,神采奕奕,仿佛如‘自然’之真了。”[2]
每个人都在现实社会中生活着,因而每个人也都或多或少会具有某些电视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人生经历。然而,人们却并不满足于现实生活本身,还需要鉴赏来自生活的艺术,原因何在?就因为艺术是生活的升华,它比实际生活更浓烈、更理想、更精致。如果屏幕上只是如实地再现生活,表现得太实、太死、太真,那么,谁还去鉴赏艺术?而真正能够将生活升华为艺术的,应该说是——表现。
(四)细节:艺术的丰腴血肉
如果说情节是电视艺术的筋骨,那么,细节则是电视艺术的血肉。只有筋骨,是僵死的人体;有了血肉,才是有生命的“活人”。从这个意义上讲,电视艺术实际上是细节的艺术。有些电视艺术作品,具体的情节可能观众已经忘却了,然而一些生动的细节却令人永远记忆犹新。大凡优秀的电视艺术作品,无不是通过细节来激发观众的情绪,使之达到感情的暴捩点,或催人泪下,或促人发笑,或引人深思。
所谓细节,就是构成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情境、自然景观的最小组成单位。社会情境和人物性格的完整屏幕体现,往往是由许多细节组成的。细节表现要服从屏幕形象的塑造和主体意念的表达。
在细节的具体运用上,电视艺术也有别于电影艺术。因为电视是“小屏幕”,它难以像电影的“大银幕”那样,表现千军万马的战争以及浩浩荡荡的群众场面。不是说它不能表现,而是说即便是表现,也难以收到电影那样的艺术效果。但是,“小屏幕”对于表现日常家庭生活,倒是可以做到细致入微、大显身手。所以电视艺术作品在摄制过程中,多采用中近景,特别是特写,这样,便可以将人和物近距离地推到观众面前,观众则可以清晰地看到物体的具体形态和细微变化,真切地看到人物面部的细腻表情,以至唇边的微颤、眉梢的耸动。这便为电视艺术运用细节表现日常生活,塑造人物性格,揭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细节不仅可以揭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展现人物心灵变化的历程,而且可以结构作品。
电视艺术的细节,绝不是编导者主观臆想出来的,而是来自于生活。创作者只有对生活认真地观察、思索和提炼,才能创作出富有生命力的细节,从而给普通的事物增添艺术的光彩,显示出引人深思、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电视艺术在运用细节的过程中,不能满足于细节真实的再现,而要注重细节内涵的开掘和表现。只有深刻地揭示出细节丰富的思想内涵,并将其与作品表现的思想感情有机地融汇在一起,才能为细节注入艺术的生命,从而使作品获得蓬勃的艺术生命力。
(五)含蓄:艺术的崇高境界
艺术贵在含蓄,这也是电视艺术重要的思维方式。
所谓含蓄,是指藏而不露,含有深意,虽不做正面说明,却用委婉隐约的画面将思想表达出来的艺术手法。(www.xing528.com)
电视艺术之所以被称为艺术,而不被单纯地看做“宣传品”,就因为它不是将思想直白地说出,而是将思想意念隐藏在声音和画面之中。观众观赏电视艺术是从具体的屏幕形象中感受生活,认识人生,并依据个人的生活经历,动用自己头脑的思维,得出各自的结论。艺术的实践已经证明:含蓄的艺术都是深沉的,直白的表现都是浅陋的。因此,在电视艺术的思维过程中,思想要力求隐蔽、含蓄,这应成为电视艺术的重要美学观念。
由于电视艺术是一种“家庭艺术”,观众可以安安稳稳地坐在家里观赏,这与离开家跑到电影院里去看电影的心境完全不同。所以电视艺术尽管多运用含蓄的表现方式,观众仍可以细致地琢磨,慢慢地品味,静心地感受,从中获得特殊的艺术情趣,而不会产生像在电影院观看电影过程中对于剧情本身急于探其究竟的紧迫心情。所以“含蓄”的艺术手法,更宜于电视艺术的表现。
含蓄,从创作者来说,就是不一语道破;从观赏者来说,就是不一览无余。电视艺术只有含蓄,才能够在有限的屏幕画面之中,蕴藏画外之意、声外之情、形外之神,使观众在感动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精神的陶冶。
含蓄,就是让丰富的生活感受和人物内蕴的思想感情,见于言外而让观众去领会。山水花鸟、日月星辰、虫鱼走兽,这些客观事物本身并没有什么思想感情,然而通过撷取这些富有表现力的事物,寄以深意,抒发人物内在的感情,也会收到富于含蓄的审美效果。
真正的艺术是含蓄的。只有含蓄的电视艺术才能使观众透过电视画面的表面语言,深悟到背后蕴藏着的、无比丰富的、深沉的潜台词。正是在这种深悟之中,观众才会领略到什么叫艺术。
作品要想做到意念含蓄,就应该多留一些“删节号”,多留一些“延长音”,多留一些“休止符”,多留一些“空白”。含蓄的艺术魅力,恰在不言之中。
(六)节奏:艺术的和谐旋律
如果我们将一部电视艺术作品比喻为一个完整乐章的话,那么,那一幅幅画面就是跳动在作品中的一个个音符。正如一个个孤立的音符只有按照一定的旋律才能形成优美的节奏,那一幅幅的画面也只有依据特定的节奏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才能表达完整的思想意念,倾吐深沉的思想感情。由此可见,只有自然流畅的节奏,才能构成完整的作品;杂乱无章的旋律,还只是一堆支离破碎的素材。电视艺术片不像电视剧,电视剧的节奏可以依据情节的发展而变化;电视艺术作品只能以创作者的思想情感变化为依托,故而更需要注重节奏的设计、安排和把握。
所谓节奏,就是电视艺术作品的编辑章法,画面运动的和谐内在旋律以及内部组合的运动规律。它表现为时空处理以及长短、快慢、张弛的有机组合。
格林伦在谈到电影的节奏时说:“画家运用色彩与线条,雕刻家运用凝固的硬块,作曲家运用乐音,作家和诗人运用字音和韵律,而电影创作者呢?他们又运用什么呢?无疑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运动。”电视艺术作品的节奏也体现为运动。因为电视是时空的艺术,所以这种运动体现为时间的运动、空间的运动以及时空交融的运动形态。
1.时间运动节奏
一部电视艺术作品是由多个镜头编辑、组合而成的。作品中的每一处组接,相当于音乐中的旋律或诗歌中的韵脚,形成了作品的节奏。一个镜头在屏幕上停留时间越短,作品的节奏便越快;停留时间越长,作品的节奏便越慢。也就是说,短镜头,造成快节奏;长镜头,造成慢节奏。
2.空间运动节奏
电视艺术作品的节奏不只取决于时间因素(镜头长度),还体现为空间形态,也就是动态的镜头本身所展现的动作内容。如画面上快速奔跑的骑兵,庄严而匀称的送葬人流,均形成了空间运动的节奏:前者,为快节奏;后者,为慢节奏。
3.时空交融的运动节奏
事实上,在一部电视艺术作品的节奏体现中,既无单一的时间运动,也无单一的空间运动,往往是两者交融在一起所形成的时空共同运动形态。也就是时间因素和空间因素融为一体所形成的和谐运动形态——旋律、节奏。这样,电视艺术作品的节奏形态便体现为两种基本方式:一为内部节奏,一为外部节奏。
所谓内部节奏,主要是指由情节发展的内部联系或人物的内心情绪起伏以及创作者的思绪波澜而产生的节奏。当然,也包括适应观众欣赏的情感接受形成的节奏。
所谓外部节奏,主要是指画面上一切主体的运动以及镜头转换的速度而产生的节奏,也就是观众可以直接耳闻目睹到的节奏形态,如画面转换节奏、解说词快慢节奏、音乐旋律节奏等。这些节奏形态有机地交融在一起,构成了作品的外部节奏。
电视艺术作品的创作,虽然可以体现为内、外两种节奏方式,但在作品中二者却往往有机地交融在一起:一方面,作品的外部节奏通常以内部节奏为依据;另一方面,作品的内部节奏又以外部节奏为表现形式。
在电视艺术作品节奏的处理方面,创作者经常陷入的误区有二:一是“乱”,二是“平”。所谓“乱”,就是指创作者在画面编辑过程中的随意性太强,对于画面的长短、快慢、多少,处理不得当,无章法。所谓“平”,就是没有起伏,形不成节奏的曲线,要么一慢到底,要么一快到头,不能激起观众情绪的波澜。
电视艺术作品的节奏,主要体现为对时空处理的长短、快慢、张弛的变化形式。节奏的处理要依据创作者情感的表达并顾及观众的接受心态,该长则长、该短则短,该快则快、该慢则慢,该张则张、该弛则弛。只有富于变化,方能形成节奏。古人讲:“文章喜山不喜平。”电视艺术作品在节奏的处理上也是如此,要有起伏、有缓急、有张弛,形成旋律的节拍和节奏曲线,力求做到:张弛得当,自然流畅,优美和谐。这是节奏美的崇高境界。只有在此时,观众看到的是电视艺术作品,感受到的却是一曲节奏鲜明、旋律优美的乐章。恰如马赛尔·马尔丹所说:“所谓影片节奏,并不是指各个镜头放映时间的比例,而是指每个镜头的延续时间适应于该镜头所能引起并使观众感到满意的那种注意力的紧张程度。”[3]
最后,引用前苏联著名导演普多夫金的话,结束有关节奏的论述。他说:“凡是有中断的地方,凡是有各个片段交接之处——不管这是指各段胶片,还是指各段动作,都必须考虑到节奏。这倒不是因为节奏是时髦的字眼,而是因为受导演意志所支配的节奏,能够而且应当成为一种强有力的感染手段。”[4]
(七)意境:鉴赏者总体的艺术感受
电视艺术最后能否产生艺术的整体感,构成完整的艺术品,检验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看它能否在全部作品中创造出统一而又独特的艺术意境。
所谓意境,就是一部电视艺术作品给予观众的总体艺术感受。意境,是创作者在进行总体艺术构思时,对他所描绘的自然景观、生活场景这些客观存在,与他所表现的思想情感及观念这些主观意识,予以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境界。
美学家宗白华在论述“什么是意境”时说:“人与世界接触,因关系的层次不同,可有五种境界:(1)为满足生理的物质需要,而有功利境界;(2)因人群共存互爱的关系,而有伦理境界;(3)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而有政治境界;(4)因研究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学术境界;(5)因欲返本归真,冥合天人,而有宗教境界。功利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爱,政治境界主于权,学术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但介乎后二者的中间,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以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自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艺术境界主于美。”[5]
由此可知,电视艺术对意境的要求,就其形式来说,应该是统一的、整体的、协调的;就其内容来说,应该是超世脱俗的、诗化的、美的。只有这样,观众才能通过联想和想象,身临其境地步入创作者所创造的那个独特的艺术境界之中,受到艺术的感染和熏陶。在这里,至关重要的就是要为电视艺术的气氛、情绪、格调、韵律确定协调一致的艺术基调。
电视艺术的创作要重视意境的创造和开拓。屏幕上的意境主要通过景与情的相互交融、形与神的有机结合来实现。恰如宗白华所说:“意境是情与景(意象)的结晶品”;又说:“在一个艺术表现里情和景交融互渗,因而发掘出最深的情,一层比一层更深的情,同时也透入了最深的景,一层比一层更晶莹的景;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为景,因而涌现了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为人类增加了丰富的想象,替世界开辟了新境。”[6]这种意境的艺术感染力,不仅仅表现为屏幕形象的栩栩如生,更表现为能激起观众由此及彼地进行联想。从这个意义上说,意境的深浅,不只看屏幕上展现了什么,更要看它能使观众感受到什么。也就是说,要看屏幕形象在多大程度上激发观众联想、想象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切实地感受屏幕上并没有直接表现出来的更丰富的内容。
当然,我们难以要求一部电视艺术作品各方面的构成都具有独特的意境创造,事实上,只要在某一方面有突出的、新颖的开掘,就可以构成全片统一而又独特的艺术境界。宗白华说:“艺术的意境,因人因地因情因景的不同,现出种种色相。”[7]
电视艺术所构成的和谐统一的艺术意境是电视艺术诗化的象征,是真、善、美的艺术体现。因此,它应成为电视艺术重要的思维方式和美学追求。
(八)哲理:思想的艺术结晶
电视艺术思维的最终归宿,还是要体现一种思想、意念,因为这毕竟是电视艺术的灵魂。当然,这思想和意念绝不是直白的、浅露的,它应该遮隐掩藏于整体的艺术构思里,深蕴含蓄在全部的艺术表现中。这种思想往往体现为电视艺术的哲理性。
所谓哲理,也就是电视艺术作品所蕴涵的深沉、含蓄而不外露的思想。有了这种哲理性,电视艺术的思想深度就得以加强,从而进一步引起观众对时代、对社会、对人生的追索和探求,潜移默化、不知不觉、心甘情愿地接受作品思想的启迪和教益。
电视艺术创作者在艺术构思的过程中,要对题材本身给予哲理的思考,不仅要注意题材的生动性、形象性,更应注意它内含的哲理性,要从思辨的高度俯视生活,将具体的题材当做人类社会的某种本质来把握。只有当哲理意识渗透到电视艺术的构思之中,它才能迸发出思想的光彩。
那么,如何使自己的作品具有哲理性呢?
首先,创作者要俯视生活。
当创作者试图将一种生活形态升华为艺术作品的时候,一定要比生活本身站得更高。只有这样,创作者才能驾驭和把握生活,将生活的原始形态酿制成艺术作品。创作者不能平视生活,那样只能制作出“就事论事,就人论人”式的浅层次的作品。创作者更不能仰视生活,那样就会被生活压垮,将一个很好的题材糟踏掉。只有俯视生活,才能表现创作者在更高的思想层次上反映生活的意向。
其次,俯视生活是为了揭示规律。
创作者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时候,不管人物是多么渺小,生活是多么平凡,只要将其构筑成电视艺术作品,就应该透过他们,揭示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某些规律性的内涵。只有这样,电视艺术作品才具有哲理性的价值和意义。
再次,透过生活表象揭示生活本质。
哲理意识的渗透,意味着抽象思维在艺术构思中的加强,具有在更高层次上表现生活的意向。因此,电视艺术的创作者不能满足于在屏幕上描摹生活的表象,而要从生活现象中揭示出本质与现象、必然与偶然之间的辩证关系,从中提炼出富于哲理意味的深邃的思想。
最后,让哲理渗透着美学的理想。
电视艺术作品的哲理内涵,应该寓于屏幕所展现的自然景观、生活画面、人物心绪的美感之中,让哲理的思考渗透着美学的理想,形成富于形象性的哲理美。要善于将诗的意境以及哲理的探索熔于一炉,要富于暗示性和象征性,不仅将观众引进作品所创造的优美、深远的境界,而且要使人联想得更深、更远。这样,电视艺术所具有的哲理性,才会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生活是千变万化的,从生活中采撷的哲理之果也是五彩缤纷的。创作者只有不倦于对生活的思考和艺术的探求,才能为电视艺术带来深沉的思想和独到的见解。
综上所述,电视艺术创作者应该努力挣脱传统观念的束缚,运用电视艺术独特的思维方式,艺术地表现时代、社会和人生,创造出为现代观众所喜闻乐见的电视艺术作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