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培养孩子好习惯,启发他们成长

培养孩子好习惯,启发他们成长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依赖别人就会限制孩子的成长珍妮和韦伯非常喜欢社交聚会。少年儿童大多具有依赖他人的不良习惯。依赖型人格对孩子个人的成长、发展都有极大的危害,会使个体难以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自身潜能更难以得到拓展。美国心理学家们认为,具备上述特征中的五项,即可诊断为依赖型人格。有依赖心理的孩子,多数都没遇到过“挫折”。由于大人的包办,凡事都是顺利的,因此给孩子适当的“挫折”教育很有必要。

培养孩子好习惯,启发他们成长

依赖别人就会限制孩子的成长

珍妮和韦伯非常喜欢社交聚会。没有孩子之前,他们的生活自由自在、充满激情。可是现在,他们的生活规律和生活方式已经越来越不是他们所期望的了,因为二岁的女儿伊丽莎白越来越多地纠缠着他们。

今天,应朋友的邀请,他们决定再去体验一次久违的攀岩,自从有了孩子之后,他们已经拒绝了很多次朋友的邀请,疏远了“年轻”的冲动。

但是,伊丽莎白一看见爸爸妈妈正在准备出门的用品,就开始叫喊:“我也要去!”

两人一边忙着整理需要带上的物品,一边劝说女儿:“爸爸妈妈今天要去爬山,你去太危险。还是在家里和阿姨一起玩吧,听话!”

可是伊丽莎白并不满意他们的解释,也许她根本就没听爸爸妈妈的解释,因为她并不在乎出去干什么,依旧执著地拽着两人的夹克衫不松手:“别走!别离开!带上我!”

妈妈放下手里的活,蹲下来想说服伊丽莎自,她很爱伊丽莎白,也很有耐心:“别这祥,宝贝,我们爱你。我们以后还会经常外出。我们外出的时候,你就跟阿姨在一起,不会有事的。”

“不!我要跟你们一起去!”伊丽莎白声嘶力竭地叫喊,几乎要哭出来了。

妈妈叹了口气,似乎每次出门都要不可避免地经历这样一趟折腾,她的攀岩兴致已经消失了一半。

“赶快!没有时间了。”丈夫提起旅行袋,先妻子一步迈出了大门。看来,说服伊丽莎白是没有希望了。妈妈强行挣脱了伊丽莎白的小手,一狠心关上了门,与此同时,她听到身后传来伊丽莎白“哇”的一声大哭,那哭声充满恐惧、无助和委屈。

这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都会遇到的烦人却也感人的一幕。

婴儿和他的第一位照料者——通常是母亲——之间的依恋可以回溯到孩子只有7~9个月大的时候。全世界的孩子都一样,如果把他们和母亲分开,他们都会有强烈的分离焦虑感,这就是母婴依恋,这种依恋可以给孩子安全感。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会爬的孩子因为对周围的东西太好奇了,他们常会爬离母亲的怀抱去探索。可因为有母婴依恋,孩子觉得母亲是他们安全的堡垒,所以在探索过程中,他们经常会不由自主地回头看一下母亲,确保母亲是不是还在旁边看着自己。只有确保了母亲在身边,他才会继续探索。

母亲的行为对建立安全的母婴依恋很重要。一位母亲如果对孩子的需要很敏感,能够对孩子的要求作出适当的反应,这样会让孩子感觉到很安全,而调查研究又表明,只有从小具有安全感的孩子,其独立自主的能力往往比其他孩子强。

具有独立精神的人对自我意识有一种强烈的需要,他们不需要借助这样那样的依赖就能形成自己的意向,作出自己的决定。自我实现的方向指引着他们履行自己的动机和纪律,正如一句格言所说:“伟大的人们立定志向来满足他们自己,而不是满足别人。”

调查表明:缺乏独立性使少年儿童成为“长不大的一代”。从孩子降生开始,父母们就渴望孩子快快长大,长成一个独立的人。但是,当孩子悄然长大,当您以为孩子已经可以脱离父母的怀抱独立生活时,或许您会惊讶地发现,孩子竟然还有那么强的依赖性。

少年儿童大多具有依赖他人的不良习惯。依赖他人的习惯常常表现为害怕自己拿主意、总看到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不会正确评价自己、对别人盲从等。

一个女孩说:“我讨厌自己的性格!大概是小时候被宠惯了吧,现在,尽管我已经16岁了,但无论干什么事都要找个伴。上下学要和别人一起走,买东西要先征求别人的意见,做作业也总想问问别人,有人陪心里才踏实。有时候,明知他人错了,我也只会随声附和,就怕一语失和,好友从此离我而去。”

喜欢依赖他人的行为一旦形成,就很容易导致依赖型人格的形成。依赖型人格对孩子个人的成长、发展都有极大的危害,会使个体难以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自身潜能更难以得到拓展。

美国心理学家们曾经对依赖性人格进行过研究,并将其特征归结为下面几点:(www.xing528.com)

——做事情犹豫不决,在没有从他人那里得到大量建议和保证之前,难以对日常事务作出决策

——对生活或事业感到无助,经常让别人帮助自己作出重要决定:

——即使知道别人错了,也经常随声附和:

——缺乏独立性,很难自己单独开展计划或做事;

——过度容忍,为了讨好别人而经常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

——害怕孤独,不喜欢一个人待着;

——当某种亲密的关系中止时,会感到无助或崩溃,特别害怕失去朋友或者失恋:

——经常害怕被人遗弃或冷落;

——被批评或没有得到表扬的时候,内心感到受到了伤害。

美国心理学家们认为,具备上述特征中的五项,即可诊断为依赖型人格。

心理学家们认为。依赖型人格源于人类发展的早期。个体在幼年时期,离开父母就不能生存,因此,在儿童的印象中,保护他、养育他、满足他一切需要的父母是万能的,他必须依赖他们,总怕失去了这个保护神。

但是,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如果父母对孩子依然过分溺爱,鼓励子女依赖父母,不让他们有长大和自立的机会,久而久之,在子女的心目中就会逐渐产生对父母或权威的依赖心理,成年以后依然不能自主,缺乏自信心,总是依靠他人来作决定,终生不能负担起选择、接纳各项任务、工作的责任,从而形成依赖型人格。

对于如何改变孩子的“依恋心理”,父母应该掌握一些技巧。

1.高度重视并积极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父母要注意的是家庭教育决不是为了让孩子过上舒适安逸的生活,什么事情都给他们包办好,让他们衣食无忧,而更重要的是应该培养孩子在各方面的独立能力。所以父母要转变观念,从孩子的生活起居开始,能放手的就放手,让孩子自己学着去做自己的事情,有意识地锻炼、培养孩子的独立、自理意识。在这一点上,父母们不妨参照一下美国的家庭教育:婴儿从一出生就让他单独睡觉;长大点儿,会捧奶瓶了,母亲就让他自己捧着奶瓶吃奶;吃完奶就把孩子放在大便椅上让他自己大便;之后,让孩子在有围栏的床上自己玩;孩子学步的时候,也是他自己扶着学步车走。长大后,还得帮忙干一些家务活;孩子在九岁的时候就开始学着自己挣钱;14岁的女孩,就要包揽全家衣服的洗涤,按社会价格收费;18岁以后,就完全独立。

2.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有依赖心理的孩子,多数都没遇到过“挫折”。由于大人的包办,凡事都是顺利的,因此给孩子适当的“挫折”教育很有必要。如在与亲人聚会时,带上孩子,搞些有奖竞赛的活动,让孩子加入其中,人为地给他制造一些困难和障碍。也可以拿孩子的弱项来举行活动,让其失败,从中进行教育,让他们在挫折中提高认识,认清依赖性的危害。

3.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会有自己的观念和判断。因为缺少生活的经验,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做出错误或荒谬的事情来,对于这一点,父母不要横加指责,而应该给予理解,告诉他们要从中吸取教训。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发展空间,让他自己去实践,自己去体会生活,将来需要他自己作选择的时候,就不会束手无策了。

4.鼓励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常带孩子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有利于孩子独立精神的培养。如带孩子参加节假日旅游、游园、球赛、文艺汇演、有奖竞猜等活动,或带孩子到花鸟市场走走,到商场转转,到图书馆看看,到少年宫、科技馆瞧瞧,让孩子从中认识到自立的重要性。

5.分析孩子依赖心理的原因。父母一旦发现孩子有依赖性,就必须及时地给予纠正。首先要了解孩子依赖心理形成的原因,以此为基础,使用一定的策略也是非常必要的。比如,许多孩子每天早上的起床问题让父母费不少心思,一次又一次地叫孩子起床,可孩子总赖在床上拉不起来。面对这样的情况,一位父亲就对女儿说:“上学是你自己的事,晚上睡觉时上好闹钟,早晨自己起床,没有人再叫你起床了,迟到了由自己负责。”当然这位父亲对女儿是很了解的,他知道女儿能行。第二天,闹钟一响,女儿果然立即跳下了床。这位父亲运用了一个小技巧,就很轻松地改变了孩子的依赖心理,他的做法也是值得其他父母借鉴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