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要让孩子一个人躲在角落里

不要让孩子一个人躲在角落里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日复一日,孩子在这样无声的环境里度过了漫长的两年,到该上幼儿园的年龄了,妈妈把小贞贞送去幼儿园。在幼儿园的日子里,贞贞也从不与同伴一起玩,上课时从不敢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她嗫嗫嚅嚅,同伴在一起开心地玩时,她总缩在旁边默不出声,郁郁寡欢……

不要让孩子一个人躲在角落里

不要让孩子一个人躲在角落里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人是社会动物,因此,人不可能独立于社会而存在。一个人必须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才能完成社会化过程,使自己逐渐成熟。”

调查表明,很大一部分孩子存在孤僻离群、不爱与人交往的问题。尤其是独生子女更容易形成这种习惯。有些独生子女,由于父母长期娇生惯养,放纵不管,使孩子非常任性,喜欢独来独往。他们在生活中常常想到的也只有自己,很少想到别人。这样的孩子在长大以后,很难与人合作,很难适应社会。

研究显示,合群的孩子在知识范围、语言表达、人际交往等方面均明显优于性格孤僻、不爱交往的孩子。这些孩子比较热情、活泼、大胆、勇敢,很容易融人周围的环境。儿童生来应该是爱说好动、天真活泼的。但如果他们长期不与人交流,缺少父母的情感关爱,就会逐渐变得沉默寡言、冷漠、害怕交往。

贞贞的童年跟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时间很少,爸爸在外地工作,妈妈又要每天上班,就请了个小保姆来照顾她。这时本是一个孩子呀呀学语的时候,但是贞贞却成天只能默默地跟玩具做伴。

日复一日,孩子在这样无声的环境里度过了漫长的两年,到该上幼儿园的年龄了,妈妈把小贞贞送去幼儿园。在上学的第一天,当贞贞看到那么多陌生的面孔时,却吓得直往妈妈怀里钻,还一直喊着:“妈妈,我不上学,我要回家。”

在幼儿园的日子里,贞贞也从不与同伴一起玩,上课时从不敢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她嗫嗫嚅嚅,同伴在一起开心地玩时,她总缩在旁边默不出声,郁郁寡欢……

这完全不符合孩子的天性,从孩子的天性来说,孩子都是乐群的,那些孤僻离群的孩子大多数不是缘于天生,而是由于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所致。(www.xing528.com)

父母可以参考以下几点来使孩子改正孤僻离群的坏习惯:

1.父母要和睦相处、互敬互爱。孩子生活在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中,才能更好地感受家庭的温暖,身心才能得到健康发展。父母要积极改善与孩子的关系,不要用伤害的语言或消极的语言批评孩子。多给孩子一些温暖,关注孩子的生活、学习和健康,每天抽时间与孩子做游戏、散步、交谈,使孩子感到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地位和分量,让他感受到被爱,建立起安全感,这样孩子平时才能放心说话。

2.父母应该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最好让孩子从小生活在同龄孩子的群体中。托儿所、幼儿园是孩子们的世界,在与同龄人一起生活的过程中,孩子会相互教会怎么生活,怎么相处,怎么玩耍。孩子在家里,父母往往处处都依着他,可在群体之中,就得平等,这实际上克服了独生子女本身的不足。参加集体活动是提高交往活动的重要途径。孩子在集体活动中,不仅可以结识许多小伙伴,还可以在了解他人的基础上了解自己,学会用集体交往的规则来调节自己的言行,学会尊重他人,信任他人,谅解他人,乐于助人,学会调节集体和个人的关系。

3.父母要教育孩子在平等的原则上结交朋友。凡是心理健康的孩子,都有自己比较要好的朋友,孩子和朋友交往过程中,父母要教育孩子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互相信赖,彼此尊重。对于爱捣乱、爱逞能、惹事生非的孩子,在家里,家长要教育他:“你这样下去,没有一个小朋友会和你一起玩了,老师也不会喜欢你的。”在幼儿园,老师应利用孩子的“从众心理”,使他看到整个班级是团结的、守纪律的,一个人捣乱、逞能是不受欢迎的,使他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慢慢孩子就会被同化于集体之中。

4.为孩子创造与外界交往的机会。父母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孩子与同伴多交往。比如:父母可利用节假日多带孩子到公共场合玩或常带孩子走亲戚、访朋友;也可以请孩子的小伙伴到家中来和孩子一起玩。在这些活动中,有意识地增加孩子与人交谈的机会,让他(她)感受到与人交往的快乐。

5.改正不良品质。帮助孩子改正那些不利于团结的个性品质,如骄傲、吝啬、自私等,培养孩子无私、诚实、向上、勇敢的品格,只有这样的孩子,在小伙伴中才是最有吸引力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