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培养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完善孩子的品德

培养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完善孩子的品德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孝敬父母让孩子的品德更完美亲情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有无孝敬父母的习惯,不单单是子女和父母的情感关系,其实质是一个能否关心他人的大问题。所谓“合理”,是指全体家庭成员之间首先是民主平等的,父母要尊重孩子的人格。

培养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完善孩子的品德

孝敬父母让孩子的品德更完美

亲情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试想,一个人如果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还相信他是个“人”呢?又有谁愿意和他打交道呢?

《新三字经》里有一句:“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意深长。”其中提到的小黄香是汉代一位因孝敬长辈而名垂千古的好儿童。他九岁时,不幸丧母,小小年纪便懂得孝敬父亲。每当夏天炎热时,他就把父亲睡的枕席扇凉,赶走蚊子,放好帐子,让父亲能睡得舒服。在寒冷的冬天,床席冰冷如铁,他就先睡在父亲的床席上,用自己的体温把被子暖热,再请父亲睡到温暖的床上。小黄香不仅以孝心闻名,而且刻苦勤奋,博学多才,当时有“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赞誉。

对于现在的一些独生子女,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镜头:吃过饭后孩子就扭头看电视或出去玩耍了,而父母则在那里忙碌着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东西,父母总是先让孩子品尝,孩子却很少请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后,百般关照,而父母身体不适时,却很少有孩子去问候。凡此种种,值得忧虑。

晓萌十一岁,爸爸妈妈对她异常疼爱,晓萌也很喜欢爸爸妈妈,但还是不知道心疼父母。每天父母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还来不及喝上一口热水,晓萌就缠着要爸爸陪她玩,并冲着妈妈喊饿,要妈妈赶紧做饭去,她要吃饭了。

对此,父母不禁感到难过,他们想也许是自己平时对女儿太过于溺爱了,才让她没有体谅父母的意识,于是,他们商量了一下,决定从生活小事做起培养孩子的这种意识。

有一次,晓萌来了兴趣要尝试自己洗衣服,妈妈痛痛快快地答应了。第一次洗衣服,晓萌洗得相当吃力,额头上都渗出了细细的汗珠,而且洗完衣服,小胳膊都开始酸痛了。

晓萌好奇地问起妈妈:“妈妈,你平时帮我和爸爸洗衣服也这么累吗?”妈妈说:“虽然我力气要比你大些,不过每次洗那么多的脏衣服,也是很累的。”晓萌听完后若有所思地说:“妈妈,我现在长大了,以后我的衣服我自己来洗吧。”

妈妈听了女儿的话,心里不知有多高兴,并及时夸奖晓萌说:“晓萌懂事了,知道心疼妈妈了。”听了妈妈的夸奖,晓萌更高兴了。此后,晓萌变得懂事多了,除了坚持洗自己的衣服以外,还主动帮父母做些家务活,更懂得心疼父母了。

晓萌为什么变了?因为她体验到了别人的劳苦,激起了她的爱心,从而会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

有无孝敬父母的习惯,不单单是子女和父母的情感关系,其实质是一个能否关心他人的大问题。在家里能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到社会中,才有可能做到关心同事,也才有可能做到对祖国的忠诚。因此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www.xing528.com)

那么,父母要怎样培养孩子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呢?

1.要以身作则,父母本人就要做孝敬父母的楷模。在孩子眼里,父母的行为就是一把尺子,认为父母可以做的,他就能做;父母怎样做,他就应该怎样做。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家三代人,儿子、妈妈、奶奶。晚上,忙碌了一天的妈妈将准备好的一盆清水端到奶奶的面前。然后,挽起衣袖,弓腰俯身蹲在脚盆旁边,伸出双手,耐心地为奶奶搓洗双脚。

儿子站在旁边,看到这样的一幕,突然转身就走开了。妈妈照料好奶奶后,来到儿子的房间,可是儿子却不在房间里,只有一串美丽的风铃在轻轻旋转,发出清脆的响声。妈妈一回头,看到儿子正端着一盆水从厨房里走来。一大盆水对于一个年幼的孩子来说,可能重了一些。儿子吃力地端着水,激起了小小的水花,溅到了儿子的小脸蛋上。儿子微笑着远远地呼唤着妈妈,一个稚嫩的声音在说:“妈妈,您来洗脚……”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他们对待长辈的行为,将直接影响着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因此,父母们平时除了要照顾好自己的孩子和小家庭之外,还要时刻不忘照顾年迈的父母亲。如果说平时因居住地较远,工作较忙不能和老人朝夕相处,那么在节假日要尽量抽时间带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帮老人做些家务,同老人共聚同乐,尽一份做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如此日久天长,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也会逐步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2.要建立合理的长幼有别的家庭关系。要使家庭成员和睦相处,就必须建立一种合理的家庭关系。所谓“合理”,是指全体家庭成员之间首先是民主平等的,父母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尤其是在处理孩子的事情时,要尽量尊重孩子的意见。但是,家庭又是一个整体,不能是一盘散沙,各自为政。总要有人当“家长”,来“领导”家庭,管理指导家庭全体成员的生活。一般情况下,父母是家庭生活的供养者,他们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自然应当成为家庭的核心和主事人,孩子应当服从父母。但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备受宠爱,家人把他捧在手里,含在嘴里,是家中的一个“小太阳”,父母则成了围绕“太阳”转的“月亮”。这样的教育方式久而久之就让孩子形成一种“小霸王”性格,不把父母放在眼里,反而处处显示自己、支配父母,根本不愿为父母做一点点事情。这是一种不健康的状况,身为父母只有在家中树立自己的威信,才能让孩子养成孝敬父母的习惯。

3.从小事入手,训练、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行为习惯。教育子女孝敬父母的一般要求是:听从父母教导,关心父母健康,分担父母忧虑,参与家务劳动,不给父母添乱。要把这些要求变为孩子的实际行动,就应当从日常小事抓起。

如关心父母的健康,要求孩子每天要问候下班回家的父母亲;当父母劳累时,孩子应主动帮助或请父母休息一下;当父母外出时,孩子应提醒父母是否遗忘东西或注意天气变化;当父母有病时,孩子应主动照顾,多说宽慰话,替他们接待来访客人等。孩子应承担必须完成的家务劳动,哪怕是吃饭时摆筷子

根据孩子的年龄、能力、学习情况,合理分配,具体指导,耐心训练,热情鼓励。这样不但有利于孩子养成勤做家务的习惯,也有利于不断增强孩子孝敬父母的意识:父母养育了我,我应为他们多做事。

4.要让孩子了解父母为他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现在不少孩子不知道自己的父母在外面做什么工作,不知道父母的钱是怎样赚来的,只知道向父母要钱买这买那,认为父母给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经地义的。这样的孩子必然不可能从心底里孝敬父母。为此,父母应当有意识地向孩子讲讲自己的工作和家庭经济情况,让孩子从心里明白父母的钱得来不易。只有让孩子了解父母的辛苦,他才会有孝敬父母的意识,也才会更加珍惜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