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挫折中锤炼
如何培养孩子在挫折中锤炼自立呢?“自立者,天助之。”这是一条屡试不爽的格言。自立的精神是个人一切真正的发展与进步的动力和根源,是孩子走向成功的真正源泉。
从效果上看,来自外在的帮助只会使受助者走向衰弱,而来自内在的帮助则必定使自救者兴旺发达。如果家长一味地帮助孩子、替代孩子,那么从某种程度上说,到头来这反而会扼杀他们自己的进取心和动力;在孩子需要极度呵护、过分指导和严格监管的地方,其不可避免的趋势是:这样的孩子逐渐走向不能自立的结局。
自立的精神,正如它在充满活力的个人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那样,它在任何时代都是人性格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构成了我们民族力量的真正源泉。在那些少数人超凡脱俗、出人头地、鹤立鸡群的社会里,人们所看到的是人群中一部分优秀的个人远远超越其他人,这少数杰出人物志得意满地统领多数人对他们的臣服和敬意。
日常生活的经验表明,正是充满生机活力的自主性对孩子的生活和行为产生了最强有力的影响,并真正成为对孩子最好的实效教育。同这种实效教育相比,学校、学院和大学所给予人们的教育仅能算作最简单的文化启蒙而已。更加具有影响力的是来自日常生活的自主性教育,这种生活的自主性教育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着:在我们的家庭里,在街道上,在商店的柜台背后,在生产车间,在织布机上,在耕地上,在财务室和手工作坊里,在拥挤嘈杂的人群中。它是社会成员所接受的最后的指导,被席勒称之为“人生历程的教育”。它表现在人的行为、品行、自我教养、自我驾驭之中。所有这一切都倾向于正确地引导人们,使他适合于正确地履行人生的职责和干好自己的事业。这是一种无法从书本,也无法从任何大量的训练中获得的教育。大思想家培根以他那常常颇具分量、掷地有声的语言评论道:“学习并没有教会人们知识的用途,那是一个属于学习之外并超越于学习的智慧,它只能通过亲自观察体验才能获得。”这句话既适用于实际生活,也适用于才智本身的培养。因为所有的经验都表明了这个道理,并增强了这个道理的说服力,即人们更多的是依靠工作而不是靠读书来完善自身的处境。也就是说,是生活而不是文学、是行动而不是研究、是性格而不是传记,在永久不断地改造完善我们人类的状态。
在逆境中经过挫折,千锤百炼成长起来的人更具有生存能力和更强的竞争力。因为逆境中奋斗的人既有失败的教训,又有成功的经验,更趋成熟。他们能把挫折看成一种财富,深谙只有失败才有可能成功,成功是建立在失败的基础上的,因此更具有笑对挫折、迎难而上的风范。
要想让孩子具备能够勇敢面对挫折的能力,必须从小磨炼他们的心理承受力。
挫折,简言之就是遇到困难或者失败。挫折就是这种困难或失败在心理上的感受。当然这种感觉是不好受的,因为它使你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或者难以得到满足。然而对不同的人而言,确切地说是对意志品质不同的人来说,挫折的意义极为不同。
要时常告诫下一代:人的一生要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但他必须成为一个坚强的人。心理承受力差的人很容易被困难打垮,而一个坚强的人往往能在挫折中找到成功的途径。要教育孩子必须能够接受失败,否则无法养成持之以恒的性格。教他从一开始就学会忍受失败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勇敢地面对它。避免失败而逃避工作,是那些劣等性格中最顽固不化的东西。有的孩子通过拒绝参加学习来逃避考试,越是这样,自卑心就越来越膨胀。为了给自己这种自欺欺人的想法找出正当的理由,他们往往会自我美言,贬低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或攻击勤奋的人“虚伪”、“愚蠢无知”等。其实不必为自己找借口,犯错误甚至遭到失败都是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关键是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www.xing528.com)
我们的孩子要想适应未来,要想在未来社会生存和发展得更好,就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精神状态,能够经受住外界环境巨大变化的考验,在压力面前坚持自己的追求和信念。
父母必须让孩子清楚:在成长的道路上,没有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事。成长往往是与艰难困苦、挫折逆境相伴而来的。即便没有逆境,父母也应为孩子创造逆境,因为如果你的孩子无法在逆境中生存,也就意味着无法适应未来的社会。
学会在逆境中生存,还要求孩子有顽强的精神和乐观的态度。
可以说,在任何人的成长道路上,都或多或少会有一段暗淡的岁月,面对严酷的现实,只有不屈不挠,才能迎来光明的时刻。
所以,顽强的精神是学会在逆境中生存的第一要求。
考验一个孩子是否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他是否能保持一种积极主动和乐观的精神。乐观精神与家庭环境是紧密相连的,你的家里是整天欢歌笑语还是硝烟弥漫,关系到孩子是否能健康成长。
有一句极富哲理的话是这样说的:“你怎样看待这个社会,这个社会就如何回报你。”如果在挫折面前,孩子总是怨天尤人,长吁短叹,或者什么事都不能自主解决,等着他人的帮助,那么他的明天永远是灰暗的。
如果你不事事帮助孩子做,孩子的事让他自己做,从小就学会自立和自强,就能根治孩子不良的依赖心理。那么你的孩子所培养起来的就不仅仅是“逆境中生存”的优良品质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