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触摸幸福的16堂课:苦尽必有甘来的人生规律

触摸幸福的16堂课:苦尽必有甘来的人生规律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苦尽自会有“甘”来吃苦是人生必经的阶段,是走向成功的垫脚石。如果人生的历程总要遵循许多规律的话:付出之后的收获,苦尽之后的甘来,磨练之后的成就,应该都是成正比的,这些正是其中的规律之一。

触摸幸福的16堂课:苦尽必有甘来的人生规律

苦尽自会有“甘”来

吃苦是人生必经的阶段,是走向成功的垫脚石。正如飞蛾的破茧而出是要经历一番痛苦与艰辛的,当尝透了痛苦的滋味,当真正具有了坚定的实力时,它才能够在空中高傲地飞翔。

一天,有个人凑巧看到树上有一只茧开始活动,他饶有兴趣地准备见识一下由茧变蛾的过程。

然而,时间一点点地过去了,他再也沉不住气了,只见蛾在茧里痛苦挣扎,将茧扭来扭去的,但却一直不能挣脱茧的束缚,似乎是再也不可能破茧而出了。

后来,他实在等不及了,就用一把小剪刀,把茧上的丝剪了一个小洞,让蛾出来可以容易一些。果然, 不一会儿,蛾就从茧里很容易地爬了出来,但是那身体非常臃肿,翅膀也异常萎缩,耷拉在两边伸展不起来。

他等着蛾飞起来,但那只蛾却只是跌跌撞撞地爬着,怎么也飞不起来,又过了一会儿,它便死去了。

蝴蝶为什么会死?那是因为它失去了成长必须经历的过程。蝴蝶的成长必须在蛹中经过痛苦的挣扎,直到它的双翅强壮了,才会破茧而出,那些不经过痛苦挣扎而生的飞蛾势必夭折。人的成长同样如此,没有经过不幸、挫折、失败磨练的人是难心担当大任的,即使让他担当大任,也会因为经受不住随之而来的艰辛、曲折、困难的考验而归于失败。

如果人生的历程总要遵循许多规律的话:付出之后的收获,苦尽之后的甘来,磨练之后的成就,应该都是成正比的,这些正是其中的规律之一。正如孟子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彭德怀少年时,家里很穷,为了生存不得不为有钱人家放猪,可谓历经磨难,然而正是这些磨难让他变得无比刚强。

举世闻名的大文豪高尔基,早年丧父,l1岁时就给资本家当徒工,也正是这段苦难的童年生活使他更加深刻地懂得了人生,有了过人的深厚的生活阅历,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www.xing528.com)

1915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威廉·亨利布拉格,青年时在皇家学院求学。这里读书的人大多是富有人家的子弟,可享利布拉格衣衫褴褛,拖着一双比他的脚大得多的破旧大皮鞋。富家子弟诬陷他这双破皮鞋是偷来的。有一天,老学监把他召到办公室,两眼死盯着他那双破皮鞋。亨利布拉格当然明白是怎么回事,他拿出一张小纸条交给学监。这是他父亲写给他的一封信,上面有这样几句话:“儿呀,真抱歉,但愿再过一二年,我的那双破皮鞋你穿在脚上不再嫌大。如果你一旦有了成就,我就引以为荣。因为我的儿子正是穿着我的皮鞋努力奋斗成功的。 ”老学监看完信之后,也被深深地感动了。

唯有能吃苦的人才能享受到“苦尽甘来’的幸福。相反地,如果没吃过苦,不具备吃苦耐劳的品性的人是很难在布满荆棘的人生路上走出一条康庄大道来,即使你有优越的条件也不例外。回望历史,又有几个纨绔子弟能够成就大业或有所建树呢?

就拿杜邦家族来说,这个家族是美国的亿万富翁。豪华的别墅、专用飞机、游艇和高级小轿车,家里应有尽有。然而,这个家族的后代却大都是平庸之辈。他们的精神世界苍白空虚,有时竟无聊到专门搞恶作剧,用绒布作食品馅招待贵客,或以数吨水泥散堆于邻居门前。他们躺在先人的财富上寻欢作乐,意志必然会颓废堕落。

在人生的大道上,大凡成功者,大多数是先吃“苦” ,然后才会获得“甜”的!所以,能吃苦就是一种资本,一种保证今后能够得到甜的资本。

一个大学毕业生在应聘时,由于读的大学并不出名,而且专业也不是热门,因此考官并不打算录用他。但在面试结束时,他向考官真诚地说了一句: “我能吃苦! ”这句话改变了考官的主意,就让大学生回去等消息。

第二天,考官专门去学校调查了该大学生,得知他的家境很贫寒,在学校期间一直吃苦耐劳。于是考官就决定录用他,因为这种能吃苦的人才是任何公司都欢迎的。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能吃苦,吃过苦,这就是资本!

哲人说: “老年遭受艰难困苦是不幸的,这个道理人们普遍知道;少年未经艰难困苦也是不幸的,这个道理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明白的。 ”享乐在先,也许会令很多人羡慕,但这只是一个过程,因为你不会永远乐下去,走到终点便是苦。而吃苦在先,同样也是一个过程,你不会永远都苦下去,走到终点时便是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