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回忆在红军时期的艰难岁月时,曾发自内心地说:“同我相处这么多年,就是一个罗荣桓,还有一个邓小平。”由此可见,罗荣桓、邓小平在他心目中的重要位置。
1955年授元帅军衔之前,罗荣桓得知中央拟定有他的名字在内,便主动提出自己应授大将,毛泽东得知后还是坚持原议。虽然罗荣桓在红军时期的职务不算太高,抗日战争时期却长期担任大战略区(山东)的最高领导,解放战争时期又担任过兵力最强的第四野战军的政委,评为元帅是应该的。
罗荣桓于1902年出生于湖南省衡山县一个乡绅家庭。8岁入私塾,再后转入新式小学,后入青岛大学,后入武昌中山大学读书,罗荣桓最初的志愿是当一名建筑师,所进的两所大学选择的专业都是理工科。在校期间,旧中国的黑暗现实和社会上汹涌澎湃的斗争浪潮使他无法坐下来安心读书,最终还是汇入这股革命洪流。同年夏在大革命失败的危急关头加入共产党。
作为一个上过两所大学的知识分子,罗荣桓入党后被派往鄂南搞农运,随即率农军参加秋收起义。在进军井冈山途中,毛泽东在三湾村领导改编,实行了“党的支部建立在连队上”的全新制度。在这次改编中,戴着一副近视眼镜的罗荣桓被任命为特务连党代表,成为人民军队中最早的七个连党代表之一,而且是党代表中学历最高的一人。
从此,罗荣桓长期在部队中搞政工,在1929年底的古田会议上当选为红四军前敌委员会委员。毛泽东当时评价说:“罗荣桓是个人才,是一位很好的领导干部,对这个同志我们发现晚了。”此后罗荣桓先后担任红四军政委、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等职。(www.xing528.com)
罗荣桓与多数因贫寒交迫而投身革命的人不同,他出身于富裕的乡绅家庭,又是大学生,却自愿去过终日“红米饭、南瓜汤”且单衣草鞋的艰苦生活,还要九死一生地勇闯枪林弹雨,确实需要很高的觉悟和献身精神。罗荣桓可贵的一点,又在于他能以革命军队中最基层的连队工作为起点,与贫苦农民出身的广大战士同甘共苦,身先士卒。罗荣桓负过枪伤,后来又患上了严重的肾病。由于根据地医疗条件太差,罗荣桓强撑病体,常常坐在担架上坚持工作。罗荣桓能成为出色的政工干部,首先便在于他自身的模范作用。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罗荣桓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翌年末他率部挺进山东开辟抗日根据地,先后任一一五师政委、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等职。对于罗荣桓经营山东的功绩,毛泽东在1962年曾有过评价:山东只换上一个罗荣桓,全局的棋就下活了。山东的棋下活了,全国的棋也就活了。山东把所有的战略点线都抢占和包围了。北占东北,南下长江,都主要依靠山东。
1945年夏,考虑到罗荣桓伤病交加,中央派林彪去山东接替他的工作。因日本投降形势突变,罗荣桓随即又强支病体率山东主力部队6万余人进军东北,先后担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政委、东北野战军政委,参加领导了解放东北和后来进军关内解放平津的作战。
建国之初,罗荣桓被任命为最高检察署检察长,1950年春又出任建国后解放军的首任总政治部主任。1953年他提议创办政治学院,此后兼任院长。由于战争年代留下的疾患,加上解放后长期抱病工作,他的健康情况日益恶化,1963年在北京病逝,享年61岁。
在十大元帅中,罗荣桓是最早去世的一人,毛泽东曾到医院向他告别。他的军内“政治元帅”的英名,是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的史册上的一座丰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