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朱德:红军之父,解放军的胜利密码

朱德:红军之父,解放军的胜利密码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元帅”朱德,可称为“红军之父”抗日战争时的朱总司令。朱德后来能成为人民军队三任总司令,关键之举就在于此刻的振臂一呼。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后,红军建立了第一个军——红四军,朱德任军长,成为全国第一支主力红军的最高军事指挥员。当时毛泽东任党代表,部队被通称为“朱毛红军”。朱德原为出身新军事学堂的旧式军人,最可贵之处在于勇于探索适合中国革命特点的全新强军之路。

朱德:红军之父,解放军的胜利密码

“第一元帅”朱德,可称为“红军之父”

抗日战争时的朱总司令

从20世纪30年代末至50年代前期,中国共产党在党内会议和召集的群众大会上,一般都并列着两幅画像——毛主席、朱总司令。在夺取政权的烽火岁月中,朱德的名字与毛泽东一起,成为中国革命的象征,红军、八路军、解放军的总司令都是朱德。

当然,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军队的组织原则的人,也明白人民军队的最高指挥者是“军委”而不是“司令部”,“军委主席”才是全军的最高统帅。“总司令”这个职务,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外宣传、凝聚全军的象征。不过,中国共产党一直安排朱德这位刚毅而又慈祥的老前辈担任总司令,恰恰也是出于他有他人无可比拟的功绩和荣誉。

朱德,字玉阶,1886年生于四川仪陇县一个农家,20岁时到成都考取了高等师范,毕业后回县城当了体育教员。看到社会黑暗和时局动荡,他徒步跋涉三个月到昆明考入留学日本成为“士官三杰”之一的蔡锷所主办的云南讲武堂

在讲武堂中,朱德参加了反清革命的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毕业后在滇军中由少尉排长干起,在讨袁和军阀混战中直升至少将旅长,名震川滇。当时他与别的将领不同,对黩武争权深感厌倦,并受《新青年》等杂志的影响,于1921年主动离开月收入大洋数以千计的军界,外出学习。翌年朱德到上海见到陈独秀,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要求。一个旧军队的将军想入党,这使中共中央领导人大感惊讶,当时虽鼓励他追求进步却未同意。

1922年秋朱德乘船赴欧,到德国学习战术,并研究社会主义理论。在那里,他见到了周恩来,翌年并经周恩来和张申府介绍加入了共产党。1925年朱德又入莫斯科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并在军训班学习。在那里他提出“回国后如打不赢就上山”,令苏军的教官惊讶。

1926年朱德回国后,曾利用旧关系到川军、滇军中动员北伐,并秘密做共产党的工作。1927年南昌起义时,朱德率领滇军教育团一部参加,任第九军副军长,不过所部是个空架子。起义军主力南下潮汕失败时,朱德留在三河坝第二十五师,同师长周士第一起把部队从危急中拉了出来。

过去朱德是云南军将领,在叶挺部队中没有工作过。他刚到第二十五师时还是个陌生的外来户,三河坝失败后形势严重逆转,这个部队的军官大都由于缺乏信心纷纷离队,师团领导除了团指导员陈毅外不剩一人。在鸟无头不飞的危急时刻,“客居”在这支部队的朱德却不走,黄埔一期毕业的王尔琢又以“老大哥”身份动员担任营连领导的其他黄埔同学拥戴这位滇军将领指挥,于是朱德成为这支部队的领导。

后来陈毅回忆说:“这时候,朱德同志才成为这支部队的领袖。朱德同志在南昌暴动的时候,地位并不算重要,也没有人听他的话,大家只不过是尊重他是个老同志罢了。”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朱德站了出来自愿担任指挥第二十五师这支叶挺老部队余部时,干部战士们起初只感到他面容慈善,为人谦和,对别的方面并不了解。几天后在武平县石径岭的一次遭遇战中,使他一下子树立起威信。当时一股民团控制住险要的山隘口,部队陷入一条山沟,后又有追兵,每支枪又只剩几颗子弹。在千钧一发之际,朱德带领几个警卫人员从长满灌木的悬崖陡壁上攀登而上,突然向把守隘口的民团后面开火。敌兵在惊慌之中搞不清多少人来包抄,落荒而逃。当起义军官兵急速前进时,都清楚地看到朱德手执一支驳壳枪,威武地站在一块断壁上,指挥大家通过了隘口。

几十年后,当时任班长的粟裕大将仍对这一幕记忆犹新,并说:“我亲眼看到朱德同志攀陡壁、登悬崖的英姿,内心里油然产生了对他无限的钦佩和信赖之情。”

面对着革命低潮,行军中不断有人开小差,2500人减到只有900人。朱德此时在队伍中前后奔走,把自己的马让出来驮伤病员,鼓励大家看到革命的前途。他还召集全体人员讲话说:“不愿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强。无论如何,我是不走的。只要有200条枪,我就有办法。”这种豪迈气概和以身作则的精神,感动了剩下的同志,大家跟着朱德走到湘南,又登上雄伟的井冈山与毛委员会合。(www.xing528.com)

后来,这支英雄部队作为种子,发展为红四军、红一军团、红一方面军。朱德后来能成为人民军队三任总司令,关键之举就在于此刻的振臂一呼。

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后,红军建立了第一个军——红四军,朱德任军长,成为全国第一支主力红军的最高军事指挥员。当时毛泽东任党代表,部队被通称为“朱毛红军”。由于红军的英勇和具有独特的战术,国民党军以几倍、十几倍的兵力一次次到江西“围剿”,结果总是败战而归,这也使“朱毛”之名天下传扬。以致国内多数封闭的山乡土财主也知此称呼,不过许多人还以为“所谓朱毛者,姓朱名毛,字赤匪,江西人也”。

朱德当滇军旅长时,穿着呢军装、黑皮靴,后来又留过洋。他抛弃一切优裕生活上了井冈山后,与战士穿同样的粗布衣,吃同样的伙食,并一起挑粮,“朱德的扁担”这一真实故事长久流传。正是靠这种精神感召,红军生活虽苦,大家都无怨言。当时陈毅前往上海向中央的汇报中写下这样一段话——“群众及敌兵俘虏初看见鼎鼎大名的红四军军长那样芒鞋草履,衣衫褴褛,莫不诧异。若不介绍,顶多估量他是一个伙夫头。”

干部战士把军长叫做“伙夫头”不仅有亲切感,这种形象还起过救命作用。1929年初红四军从井冈山突围后遇敌赣军袭击,混战中朱德被冲散,与一群敌兵相遇。敌兵看他年纪又大衣衫又破旧,按旧军队的装束看只像个伙夫,于是只喝问道:“你知道朱德在哪?”他们要抓的这位红军最高指挥员向别处一指,敌兵便不屑一顾地舍他而去。

朱德原为出身新军事学堂的旧式军人,最可贵之处在于勇于探索适合中国革命特点的全新强军之路。他既到德国学过称雄世界陆军战术,到苏联研究过政治建军,又结合自己率滇军在山区剿匪的游动作战实践,在红军建立之初便思索一套独特的战术。人们曾形容毛泽东是红军的“大脑”,主要负责战略运筹和组织政治建军;朱德则是红军行动的“臂膀”,负责作战具体指挥。二人合作能将优长互补,相得益彰,加上汇聚其他同志的智慧,创造出了游击战的“十六字诀”等古今中外从未有过的打法。

后来在红军长征时,朱德有时也担负具体作战指挥,抗战初期又率八路军总部前往太行山前线。1940年回延安后,他因年纪已大,主要协助毛泽东指挥全局,不过1947年攻克石家庄时也曾亲临前线指挥。

1940年,著名的华侨资本家陈嘉庚访问延安,他说最让他感动的一件事便是朱德陪他参观时走到抗大操场边,里面正在打篮球的学员见后便喊:“总司令,来一个!”朱德马上脱衣上场。这种“无复阶级如是”的场面,与国民党等级森严和腐败形成强烈对比。陈嘉庚此后到处宣传“中国的希望在延安”。对此宋子文都惊讶地说:“资本家拥护共产党真是天下奇闻。”

毛泽东与朱德的合作,持续了革命战争的始终。当1949年10月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天安门升起时,广场上和全国人民高呼的是两个“万岁”:“毛主席万岁!”“朱总司令万岁!”这恰恰是历史作出的选择。

全国解放后,朱德先后任国家和党的副主席、人大委员长,1955年授十大元帅时为第一名,这些都是荣誉性职务。

解放后朱德仍经常想到群众中走走谈谈,所以对重重警卫的设置非常反感。他说过这样的话:“一旦外出,就要有人前呼后拥,层层保卫,把自己同人民隔离开,使群众望而生畏,不敢接近。旧社会与人民为敌的军阀这样做,是可以理解的。但在新中国,共产党员也这样做,令人不可思议。”不过由于体制方面的一些原因,朱德虽长叹却也难以扭转。

1976年7月,朱德以90岁高龄去世。此前毛泽东又肯定他是“红司令”,并说:“朱毛,朱毛,我是你身上的毛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