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战前发起夏季攻势,显示军威后签订协议
朝鲜停战谈判自1951年11月在军事分界线问题上达成协议后,主要障碍便是战俘遣返问题。美方以所谓“自愿遣返”为名,声称大多数中国战俘“拒绝遣返”,以此在政治上丑化新中国。其实,美方策动台湾特务和志愿军少数投敌的败类在战俘营中煽动“拒绝遣返”,并迫害和残杀要求回大陆的爱国战俘,造成大多数战俘不敢表达要求回大陆的意愿。在此种情况下,中方代表在板门店谈判中坚持立场,要求遣返在押的全部战俘,并以战场上的斗争配合谈判斗争。
1953年3月,斯大林突然去世,苏联新领导层为解决内部问题,提出应在战俘问题上让一步以争取早日结束战争,朝方则因国内受战争破坏严重转变为争取早日停战。在此情况下,中方同意提出一个折中方案,即在停战后马上遣返要求遣返的战俘,将其他战俘交中立国看管,由双方派人解释动员其返回,实在不愿遣返者可以去其愿去的地方。
板门店谈判中双方代表进行无硝烟的斗争。
美国方面看到中朝方面的新提案,也表示愿意做些让步,同意将直接遣返的战俘遣返后再将其他的人交给中立国。4月间谈判虽然取得进展,但南朝鲜李承晚集团却不愿接受停战,叫嚷没有美国支持也要“单独北进”。
为了实现向敌人施加压力,迫其早日签订停战协定,中朝军队又以十二个军(其中志愿军10个军,朝鲜人民军2个军团)兵力于5月至7月发动了攻势。这次攻势,是志愿军在阵地战阶段举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5月13日至5月26日,志愿军进行了第一阶段的反击,以4个军的兵力向敌军前沿连以下目标进行了29次攻击,大都完成了攻歼守敌并打退敌反扑的任务。
5月27日至6月16日,中朝军队进行了第二阶段的反击。志愿军的6个军和人民军一部共发起了65次进攻战斗。由于美国已表示愿意停战,李承晚集团则反对停战,中方改变以打南朝鲜(韩国)军为主,攻击目标的规模也提高到营团一级,最远推进了6公里。(www.xing528.com)
7月13日至7月26日,志愿军进行了第三阶段的反击,这次反击本身即成为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一次战役——金城战役。当时,中朝方面兵力空前雄厚,后方公路网已形成,海防有保障,前线又囤积了数月的粮食和大量弹药,部队已有丰富的阵地攻坚经验。在金城前线,志愿军集中了第20兵团指挥下的五个军(第21、第54、第60、第67、第68军)以及第24军,加上配属的炮兵和工兵,总兵力达到24万人,同时还配备了1360门火炮和20辆坦克。这样,志愿军在兵力上形成3倍于敌人的优势,在火力上也形成1.7倍于敌人的优势。志愿军在地面火力上对敌形成优势,这在抗美援朝战争的各次战役中是唯一的一次。
7月13日夜晚21时,在大雨欲来之际,志愿军出乎意料地发起进攻。首先,1094门火炮进行了7~28分钟的火力准备,发射炮弹1900吨。这次抗美援朝战争中规模最大的炮击后,志愿军6个军发起猛烈攻击,1小时内全线突破。在穿插时,第68军先头部队以突袭消灭了南朝鲜(韩国)军首都师第1团(白虎团)团部和配属该师的美军第555榴弹炮营大部,并俘虏了首都师副师长。
发起金城战役后的第二天,天明后云浓雨大,美国飞机难以出动,志愿军各部打破常规实行白天进攻,坦克兵也配合步兵向纵深发展。至7月14日黄昏,志愿军已于21个小时内在敌人以坑道和钢骨水泥为主体的坚固防御阵地内推进了9.5公里,创造了双方部队在阵地战阶段推进率的最高纪录。
1953年夏天志愿军发起金城战役。
经过3天进攻,志愿军已在金城地区将战线南推了15公里,并消灭了南朝鲜军4个师的大部分。鉴于进攻目的已达到,且连日大雨又造成运输困难,各部队奉命在新占领的阵地上转入防御。金城战役中共歼敌约5万人,连同战线上其他地段的战果,歼敌总数约7.8万人(其中俘虏3395人)。志愿军伤亡3.2万人。
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军事上都是一次较大的胜利。志愿军发动攻势并取得胜利,促进了美国决策层确定实现停战的决心,美国谈判代表甚至在美国历史上首次向谈判对手作出了保证遵守停战协议的许诺。这一战役不仅打击了李承晚政权,而且锻炼了新入朝的部队,同时还夺取了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金城地区。
夏季反击战役还没有能从战略上改变双方的均势,却进一步表现出中朝地面部队的优势。停战前最后一战获胜,也在国际上显示了中国方面是在胜利的情况下结束战争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