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五次战役的经验教训,真正认识到现代化战争规律
1951年4月,“联合国军”再次进抵三八线,这时志愿军从国内有大批援军到达。从4月22日至6月1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联合举行了第五次战役。此役双方共投入了100多万军队,相互进行了激烈的攻防作战。
第五次战役分为两个阶段,志愿军在初战时虽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打得却不理想,收尾时又受到挫折。不过这一仗的最大意义,是使中共中央军委和全军上下真正认识到什么是现代化战争,在思想上的收获是最大的。
在朝鲜打美军,同国内打国民党军完全不是同一个概念,这是因为美军是高度现代化的。在解放战争中一仗可以消灭几个军、几个兵团的国民党军,可是在朝鲜战场想一仗全歼美军一个团都难以办到。第五次战役的实践,恰恰说明了这一点。
第五次战役发起前,中朝两军在朝鲜战场的兵力已达到130万人,其中志愿军达到95万人(作战部队77万人,后勤支援部队18万人),兵力不可谓不雄厚。因此,志愿军首长对于战役寄予了很高的希望,计划第一阶段攻势就歼敌5个师(其中美军3个师),并推进至三八线。
事后的战局进展却远不乐观。在为时7天的第一阶段的攻势中,志愿军遭遇到敌军空前猛烈的火力阻击,虽然打得很英勇,全线推进了70~80公里,据统计累计只歼敌2.3万人,而且未能成建制地消灭敌军军一个团,只形成一线平推。
应该实事求是地承认,美军不仅有雄厚的物质实力,也很擅长总结经验和改进战术。此时“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已经掌握了志愿军进攻中的两个突出弱点,那就是“礼拜攻势”、“月夜攻势”。“礼拜攻势”,就是志愿军绝大多数人只能靠身上背的粮食、弹药打仗,进攻一个星期就会消耗光,后勤又补给困难,因此没有后劲。“月夜攻势”,就是志愿军因火力差和没有制空权只能夜间攻击,过于黑暗的晚间也行动不便,只能选择有月亮的晚上。
美军掌握了这两点后,再遇到志愿军的进攻战役,在有月亮的晚上先逐步后撤,并以密集火力拦截。后退一星期左右,等志愿军缺粮又缺弹药时,美军就大举反扑过来。这样,志愿军在进攻中就出现了难题:想近战——难以接近敌人;打夜战——当夜不能消化;力求速决——又僵持难下。
5月16日晚,中朝军队共13个军(其中志愿军9个军、朝鲜人民军4个军团)发起第二阶段进攻。攻击部队十分勇敢,使脆弱的南朝鲜(韩国)军迅速崩溃,3天内连续推进了50~60公里。可是,部队后勤补给困难的弱点很快就暴露出来,5天后,前线各军大部分已断粮,志愿军首长只好决定春季攻势到此结束,将主力转移至三八线以北。
中朝部队后撤当天,美军统帅李奇微根据对中国军队“肩上后勤”能力的计算,认为志愿军已进攻5天,粮弹基本耗尽,便投入以逸待劳的美军7个师为主力,连同南朝鲜(韩国)军共13个师开始全线反扑。敌军以坦克群和摩托化步兵组成“特遣队”,在飞机掩护下沿公路向志愿军纵深迅速穿插,后续部队跟进实施包围。志愿军第12、第27军各一部曾被敌军切断,随即英勇突围同大部队会合,只有第180师因领导不力而自身出现混乱遭受了严重损失。
在这次后撤中,一些部队遭敌军分割又出现混乱。不久前西南军区补充进来的一些原国民党军起义、投诚人员没有进行很好的审查而存在成分严重不纯,一些破坏分子乘机投敌或煽动叛逃,结果有1.7万人被敌俘获,这占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被俘人数的4/5。
面对这一意外情况,中朝军队展开8个军在全线实行阻击。同时,毛泽东指示在后方准备建立三道防线,并从国内调第20兵团入朝。此时“联合国军”在反扑中损失也十分严重,于6月10日下令全线转入防御,第五次战役至此结束。
第五次战役期间,历时50天,据中朝方面统计共歼敌8.2万人,己方作战损失8.5万人(志愿军战斗减员7.5万人)。特别是战役结束时战线较战役前还有所后退,战果可谓很不理想。(www.xing528.com)
挫折比成功更会令人清醒,通过这次战役和此前的四次战役,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军委和志愿军指挥员对朝鲜战场这场现代化战争的特殊规律开始有了清醒的认识。
抗美援朝战争同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往进行的历次国内革命战争相比,有两个显著不同的特点:一是战争期间志愿军在兵力上始终处于优势;二是在技术装备上敌优我劣的情况比以往历次战争都要悬殊。
志愿军出国后进行了8个月的战略反攻,战线从鸭绿江边又被推回到400公里以南的三八线附近。据中朝方面统计共歼敌22万人,其中美军8万人,志愿军作战减员也达20余万人。
志愿军在既无飞机掩护,又无坦克支援,仅拥有少量炮兵的情况下,能够同拥有现代化装备的敌军作战取得一个个胜利,显示出强大的战斗力,使拥有世界上最雄厚经济和科技实力的敌军也不能不感到畏惧。
不过,打到第五次战役结束,双方在朝鲜战场上形成僵局,双方同时转入了战略防御。在地面部队方面,中朝军队具有数量和战斗力上的明显优势;在海空军方面却是美军居于绝对优势,这就使双方在朝鲜战场的整体军力基本形成均势。均势就是力量平衡,就此双方都想停战议和。美国军方认识到凭现有的力量已无法再向北推进,中朝方面也难以再向南朝鲜进行纵深突击。
志愿军通过8个月激战,得出的一个重要体会是,虽然可以一次次打败美军,却难以消灭它,进攻又无法持久。其主要原因,正在于与美军进行的战争是现代立体战争,志愿军没有制海权,就无法达成战略上的歼灭战,志愿军没有制空权,也就无法达成战役上的歼灭战。
第五次战役后期,毛泽东曾将志愿军副司令员邓华、参谋长解方和第38、第39、第40和第42军的四位军首长召到北京,询问为什么一次难以歼灭美军一个团。经过了解战地实际情况,毛泽东提出了打小歼灭战的原则。
1951年5月26日,毛泽东在致彭德怀的电报中提出:“历次战役证明,我军实行战略或战役性的大迂回,一次包围美军几个师,或一个整师,甚至一个团,都难达到歼灭任务。”“似宜每次作战野心不要太大,只要求我军每一个军在一次战役中歼灭美、英、土军一个整营至多两个整营也就够了。”
5月27日,毛泽东在接见邓华、解方等人时,又用湖南人习惯的食品牛皮糖来比喻作战方式。大块糖需要一块块敲下来吃,所以“零敲牛皮糖”后来就成为打小歼灭战的代称,即一小口一小口地吃掉敌人,一仗只打一个营、一个连,而且要当天晚间结束战斗。
正确的战略战术的形成,要靠在实践中的摸索和总结。想当年红军经历了近十年的内战,毛泽东到陕北后通过写出《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总结出了如何对付国内反动军队的作战规律。进入朝鲜后通过同美军8个月的作战,毛泽东和志愿军领导人也总结出了同世界上现代化程度最高的美军的作战规律。
这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的一个新创举,也是世界现代战争史上的一个新创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