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解放军南进汉城暴露弱点,军史告诉新一代胜因

解放军南进汉城暴露弱点,军史告诉新一代胜因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度南进占领汉城,志愿军也暴露了弱点中国出兵入朝仅两个月,便取得将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打退400公里的大捷,这是当时中共中央和国人在事先大都想不到的战绩。此时停火对中国是有利的,因为已经前进到三七线并占领了汉城。横城反击战胜利后,“联合国军”一度又出现了惊慌失措的情绪,志愿军于2月13日乘胜向横城以西的砥平里发起攻击。因再战不利,2月16日志愿军和人民军各部被迫北撤。3月14日,朝鲜人民军主动放弃汉城。

解放军南进汉城暴露弱点,军史告诉新一代胜因

一度南进占领汉城,志愿军也暴露了弱点

中国出兵入朝仅两个月,便取得将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打退400公里的大捷,这是当时中共中央和国人在事先大都想不到的战绩。不过,骄傲轻敌的情绪也随之增长,许多基层指战员认为“从北到南,一推就完”,毛泽东也在1950年12月26日提出了“加强军队中的政治动员(不消灭朝鲜境内的敌人不回国)”的要求。

美国毕竟是世界头号强国,虽然在朝鲜战场轻敌冒进吃了些亏,但仍然有巨大的军事实力。想把它赶出朝鲜,以当时中朝军队的实力还不具备这种能力。

第二次战役大胜后,志愿军的困难也随之增加,部队减员已达10万人,第9兵团战士又因冻伤严重至少两三个月内无法参战。全军汽车因空袭和事故损失只剩下260辆,补给极端困难。身在前线的彭德怀深刻地感觉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提议部队暂不过三八线,做好充分准备,来年开春再战。毛泽东从解放全朝鲜的战略意图出发,同时也出于政治考虑,指出“我军必须越过三八线”。

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战略意图,1950年12月31日即除夕之夜,中朝军队9个军(志愿军6个军、朝鲜人民军3个军团)向三八线敌军防线发起全线进攻。此时美军因刚遭沉重打击,大多数撤到二线休整。第一线的南朝鲜军士气低落无斗志,遭猛烈打击后即仓皇后逃。1951年1月4日夜间,志愿军第50军和第39军的1个师连同朝鲜人民军第1军团进入了汉城,汉城内到处是熊熊大火,居民在敌人欺骗宣传下已逃避一空。

占领汉城一个空城,也算一个胜利,在国际上政治影响较大,在军事上却未能歼灭敌人主力,过度南进还增加了运输的困难。此时志愿军的后方运输线由一个月前的100公里拉长至700公里,大多数地段处于既无空中掩护,又无地面防空武器的状况中,在敌人严密的空中封锁下前线粮弹都补给不及。

此时美国飞机日夜在头顶巡航,志愿军部队都难以生火做饭,只好过着“一把炒面一把雪”的日子。彭德怀在前线切实感受到部队的困难,认为这比长征还苦。他决定停止前进,希望能让部队休整两个月,还提出赞成接受联合国的停火决议。

此时停火对中国是有利的,因为已经前进到三七线并占领了汉城。美国当局还不了解中方的供应困难,也一度赞成先停战、再谈判。虽说这也是缓兵之计,不过战火能停下来,将对志愿军改善供应和增派部队会更有利。

考虑到朝鲜前线的困难,中共中央军委决定志愿军休整两个月,同时又提出了下一步的攻势部署。根据这一要求,志愿军总部提出:“争取下一次战役开始后,连续作战,一气呵成,全歼敌人,全部解放朝鲜。”这一任务的提出,反映出当时对于敌方的力量还估计不足。

第三次战役后对敌我力量一时的估计不当,这在新中国的军队刚刚由中国型的现代化战争向世界型的现代化战争转化时,是一种难免的现象。不过,事物都有两面性,这一失误和随之而来的经验教训,对破除传统模式的束缚及后来中国国防现代化的发展,倒是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志愿军部队刚刚转入休整,敌人就反扑过来。自1951年1月25日起,以美军为主的西线敌军向汉城方向发起大规模进攻。此时志愿军正处于“青黄不接”最困难的状况之中,开始时由于对敌情估计不足,一时陷入被动。

志愿军突破汉江南进。(www.xing528.com)

美军的新任第8集团军司令李奇微到任后,就针对志愿军迂回穿插的传统战术,采取稳扎稳进、互相靠拢的战术,在山地作战时也注重抢占山头。这样,美军原来的弱点得到一定的弥补,而其火力强、供应条件优越的长处则得到更加有利的发挥。

志愿军在汉江南岸经过14天节节阻击和反复争夺,美军第1军只前进了18公里。2月中旬,因汉江已开始解冻,为避免背水作战,第50军和第38军之一部全部撤到汉江以北。

当汉江南岸激战时,2月11日晚,中朝军队6个军(志愿军第39、第40、第42、第66军及人民军第3、第5军团)在横城进行了反击战。这一仗在夜间利用了敌人的空隙大胆深入,战斗进行得十分顺利。在两天一夜的战斗中共俘虏南朝鲜(韩国)军7500人,美军500人,是抗美援朝战争中俘虏南朝鲜军数量最多的一次战斗。

志愿军在第四次战役中阻击敌军。

横城反击战胜利后,“联合国军”一度又出现了惊慌失措的情绪,志愿军于2月13日乘胜向横城以西的砥平里发起攻击。经过两天两夜激战,仍然僵持不下。这时敌援兵乘坦克冲入砥平里,志愿军不仅弹药大都耗尽,而且各部因缺粮大多数靠喝粥度日。因再战不利,2月16日志愿军和人民军各部被迫北撤。

砥平里一仗虽不大,但在抗美援朝战争史上却有重大影响,美军就此摸清了志愿军战斗能力的底。当然,就算没有这一仗,志愿军的装备和供应能力很落后的底还是会暴露出来的。

过去,一遇到志愿军穿插迂回到侧后,美军往往就向后狂逃。通过砥平里这一仗,美国军方认清了志愿军火力薄弱,攻坚能力差的弱点,认为志愿军即使能够穿插突破,也会因补给困难而难以纵深推进,只要能守一夜就有救援的办法。

此后,美军不再像过去那样一遭到志愿军迂回穿插即慌忙后撤,而是敢于固守一点,反扑也比较大胆。当然,这也是美军以自己国家实力强大作为后盾的必然反映,因为现代战争除了拼意志,还要拼经济、拼科技实力。

志愿军自砥平里撤退后,中朝军队第一线8个军便组织了运动防御,因补给困难汉城也无法再守。3月14日,朝鲜人民军主动放弃汉城。中朝各部在节节阻击战中继续给敌人以很大的杀伤。4月初,中朝部队已基本撤至三八线以北,敌军因发现中国大量新锐部队到达也停止进攻,4月21日战役结束。

第四次战役的实践,终于使中共中央对于朝鲜战争的认识进一步深化。2月下旬,彭德怀回国向毛泽东汇报了前线的情况,说明战争不能速胜,随后军委又确定了“准备长期,争取短期”的战争指导方针。一方面准备持久,另一方面又想发动一次总攻彻底扭转战局。

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五次战役这场规模最大的战役,就是为了“夺回战场主动权”的又一次努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