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9月30日,南朝鲜军越过三八线北进。在苏联表示不能出兵援朝后,10月1日朝鲜劳动党和政府向中共中央提出了“急盼中国人民解放军出动援助”的请求。
尽管此前中国组建了东北边防军并进行了紧张的战备,然而要派兵跨出国门与美国乃至“十六国联军”打仗,下这个决心真是不容易!为此,毛泽东曾有许多天睡不着觉,日夜焦虑。据胡耀邦回忆说:“考虑出兵不出兵朝鲜的问题,他不作声,一个礼拜不刮胡子,留那么长。想通以后开了个会,大家意见统一了,毛主席就刮胡子了。”
曾多年担任毛泽东的秘书胡乔木曾回忆说:“我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二十多年,记得有两件事是毛主席很难下决心。一件是1950年派志愿军入朝作战,一件就是1946年我们准备同国民党彻底决裂。”
当时中美之间实力相差极为悬殊,美国人又是最讲实力的。按照1950年当年统计数字,后人也可从下页表中看到当时中美双方的经济和军事技术条件相差是何等的悬殊。
注:①此为后来的新币值,按照1950年的兑换率,相当于100亿美元。
②按照1950年的兑换率,相当于24美元。
③按当时汇率相当7亿美元,却已占同年国家财政开支的42%。
从工业生产能力和军队的技术装备来看,双方的确不成比例。然而美国当权者忽视了一点,那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意志和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决心,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这样就注定了在中国出兵朝鲜后美军会被打得措手不及,并出现了大溃败。
此时苏联是中国的盟国,不过其实力也远不及美国。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斯大林一直力求避免与美国发生冲突,也十分害怕因援助朝鲜而引起大战。据当时任毛泽东的秘书胡乔木回忆,“苏联领导人紧张到普通人不易想象的程度”。苏联在朝鲜问题上初则积极,见事态不妙又一味退避。斯大林在美国出兵朝鲜后就致电中共中央称“中国是朝鲜的唯一希望”。他建议中国出兵,自己在出动空军等问题上却又出尔反尔,一再违背承诺。
1950年10月1日晚间,中共中央领导核心在中南海毛泽东居住的菊香书屋东厢房连续举行会议,政治局成员和有关方面的领导人陆续到会。会议的中心议题,就是是否出兵到朝鲜作战。
这次开会未作记录,毛泽东认为这样可以使大家更畅所欲言。虽然没有留下历史记录,然而对于会议开始的情景毛泽东的卫士长李银桥后来回忆说:“毛泽东三次服药睡不好觉。起床后,在他的东屋开会……满屋子烟雾腾腾,从五六点钟一直研究到十二点,决定了出兵。”
10月2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了致斯大林的电报,表示决定“以志愿军名义”出兵入朝。不过中共中央领导核心内部对这一问题仍在继续讨论,这一封电报并未发出。同时,中国领导人还在争取最后一线希望来避免中美双方交战。
1950年10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向麦克阿瑟授勋,鼓励其向朝鲜北方进犯。
由于当时中国与美英两国均无外交关系,10月3日凌晨周恩来紧急约见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请他立即向印度总理尼赫鲁报告并转告美国和英国政府,我国希望“朝鲜事件地方化”,并强调如果美军越过三八线,我们不能坐视不理,我们要管。据后来得到的消息,当天美国国务院即从尼赫鲁那里转收到警告,杜鲁门和麦克阿瑟都认为只是“恫吓”,根本不予理睬。(www.xing528.com)
10月3日以后,中共中央领导核心继续开会讨论是否出兵的问题。针对到会者中不赞成出兵的意见,毛泽东当时也表示说:“你们说的都有理由,但是别人危急,我们站在旁边看,怎样说心里也难过。”次日彭德怀到会后,赞成出兵参战,并表示说:“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烂了,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10月5日,中共中央初步确定了应该出兵。
10月8日,毛泽东发布命令,要求:“着将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迅即向朝鲜境内出动。”同日,周恩来、林彪乘苏联飞机启程赴莫斯科,希望苏联落实此前以空军掩护和提供装备的承诺。
在此关键时刻,斯大林在会见周恩来时却表示苏联飞机转场需要时间,两个月或两个半月内才能出动参战。这样,毛泽东对是否出兵朝鲜不能不重新考虑。
10月9日,毛泽东向彭德怀发出了电报指示:“十月九日命令暂不实行,十三兵团各部仍就原地进行训练,不要出动。”
1950年冬苏军坦克部队来华交装备。
经过中共中央再一次开会研究,毛泽东于10月13日致电周恩来指出:“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引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这一封电报,使出兵的决策又一次得到肯定。
10月16日,志愿军的先遣侦察人员奉命先行进入朝鲜,对划分的行军道路进行勘察,第42军先头侦察部队和一个团也由辑安铁桥过江。可是,10月17日下午,军部突然接到命令:“停止前进,原地待命。”
出兵决心又一次难下,是因为10月16日周恩来离开莫斯科回国之前,突然接到苏联外长莫洛托夫的通知,说斯大林从黑海边来电话表示,苏联空军只能掩护中国国内目标,不能过鸭绿江。
苏联的态度反复变化,反映出斯大林经过再三考虑,为避免与美国发生冲突,又从原来拖延“两三个月”出动空军的立场上再度后退,索性拒绝掩护中国入朝部队。这种为自身利益而不守信用的态度,使中国军队参战后将处于完全没有空中掩护的状态,作战将面临着严重困难。
得知苏联领导人又一次违背承诺,10月18日在毛泽东主持下中共中央召开会议再度研究出兵问题。周恩来在会上介绍了去苏联同斯大林会谈的情况。虽然斯大林不同意出动空军掩护,但是毕竟能够供应武器。毛泽东当日最后下定决心,认为敌人已围攻平壤,再过几天敌人就推到鸭绿江了。我们不论有天大的困难,志愿军渡江援朝不能再变,时间也不能再推迟。
10月19日傍晚,已由东北边防军改称的志愿军的四个军部队在鸭绿江边等待天黑后过江。据毛泽东的卫士长李银桥回忆,已是几天几夜无法入睡的毛泽东在这一天仍然反复思考,吃了三次安眠药也睡不着。傍晚,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向毛泽东汇报,我军已经跨过鸭绿江。毛泽东只对卫士长说了一句话:“睡觉。”接着就入睡了,而且多少天来第一次睡得很香。
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毛泽东作出艰难决策。
毛泽东作出了出兵朝鲜的艰难决策,是一个对世界历史进程有着重大影响的战略决策,不仅体现出非凡的远见,也充分显示出保卫祖国的胆略和气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