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解密解放军赢得决战:揭秘新一代军事史

解密解放军赢得决战:揭秘新一代军事史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战略决战歼敌精锐,全国局势就此已定历史的车轮进入1948年秋天,相互较量了20多年的国共两军,终于展开了决定命运的大决战。战略决战,是决定战争双方命运的严重斗争。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却敢于开始了战略决战。相比之下,解放区内却是全民动员,斗志高昂地准备夺取全国胜利。锦州一下,东北全局已定。淮海战役作为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第二个大战役,目标是歼灭国民党军南线主力徐州刘峙集团,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

解密解放军赢得决战:揭秘新一代军事史

战略决战歼敌精锐,全国局势就此已定

历史的车轮进入1948年秋天,相互较量了20多年的国共两军,终于展开了决定命运的大决战

战略决战,是决定战争双方命运的严重斗争。一般情况下,往往是数量上、装备上处于优势的军队,主动寻找处于劣势的军队进行决战,以取得决定性胜利。在1948年秋天,解放军的总兵力为280万人,国民党军还有365万,在装备方面仍是国民党军占优势。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却敢于开始了战略决战。

此时的国民党政权,已经处于经济崩溃、军心士气接近瓦解的状态。持续的内战和国民党高官们贪污成风,加上官商勾结囤积物资,导致物价飞涨如脱缰之马,万元大钞只能当手纸。国统区市场上物价一日数涨,法币金圆券形同废纸,国民党军队的薪饷也无法保障,首都南京的饥民抢米店事件竟一日达数十起。相比之下,解放区内却是全民动员,斗志高昂地准备夺取全国胜利。

在1948年9月,全国分为西北、中原、华东、华北、东北五大战场,形势对解放军最有利的是东北战场,国民党军在东北的卫立煌集团的处境也最困难。

东北地区解放军的总兵力已达103万人,其中野战军70万人;国民党军总兵力只有50余万人,其中正规军40余万人;东北解放区的面积达全东北总面积的97%,人口占86%,国民党军则被分割在三处,补给困难,军力与经济力不如解放军,是撤是守举棋不定。

国民党发行的世界面额最大的钞票。

形同废纸,被美军士兵用来点烟的法币。

作为把握全国战局的统帅,毛泽东的战略设想是关内各战场先拖住国民党军并逐步削弱之,首先解决东北之敌。随后,解放军东北野战军这支强大的劲旅一入关,华北指日可下。随后,东北的主力便可配合中原、华东的解放军大举南下,华北部队则可投入西北战场,全国解放就胜券在握。

早在1948年2月,毛泽东看到国民党军有从东北撤退的迹象,就提出:“对我军战略利益来说,是以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为有利。”毛泽东主要担心东北之敌撤向关内,会增加下一步向南进军的困难。因此他要求东北野战军将主要作战方向指向北宁路,尤其要攻占锦州一点,而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并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由长春、沈阳援锦之敌。

在毛泽东看来,只要打下锦州,就有了战役上的主动权,对东北的国民党军就可形成“关门打狗”。

在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看来,打锦州有很大风险。主要是蒋介石会从华北和山东调兵增援,沈阳之敌也会西进,如攻城不克而援敌到达,会形成腹背受敌之势。过去部队是轻装,攻城不利撤退也容易,如今有了大量重炮和车辆,一旦作战不利想撤都难。

林彪原来的意见,是想先打孤立无援的长春。可是攻下该城,反而会替国民党军解除一个包袱,因为蒋介石难下撤出东北决心的一个原因也是舍不得长春被围的一个兵团。在解放军集中兵力攻长春时,沈阳国民党军也可能乘机突围逃向锦州,进一步退向关内。经过一番犹豫,林彪最终接受了中央军委的意见,东北人民解放军于1948年9月12日发动了北宁战役,因规模越打越打,最后成为辽沈决战。

东北野战军首先围攻锦州时,国民党军果然由东西两路来支援。结果,从华北、山东来援之敌被阻击于塔山,耳闻锦州的炮声却寸步难进。从沈阳西进的一个最精锐兵团惊恐迟疑,在阻击下行进缓慢,待锦州解放时才走了不到一半的路程

锦州一下,东北全局已定。长春守敌见大势已去,马上起义和投诚。东北野战军主力回头歼击廖耀湘兵团时,抓住其东奔西突之机,进行猛烈的穿插分割,并首先歼灭其兵团部,使其失去指挥,来不及收缩即全部被歼。正如毛泽东所总结的:“东北我军在辽西打廖兵团之所以能迅速解决,是因为我各纵大胆插入敌各军之间,而敌又指挥错乱(先向西遇挫,又向东南遇挫,又向东北),故能迅速解决。”

包括国民党“五大主力”中最精锐的第1军、新6军在内的廖耀湘兵团在辽西平原被歼灭,沈阳守军一个兵团完全陷入混乱,卫立煌和多数高官乘飞机逃走,其余官兵大多投降,只有逃到营口的1万多人和葫芦岛之敌乘船逃走,战役于11月2日结束。

辽沈战役历时52天,解放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一个战略集团——卫立煌集团共47万人,解放东北全境。从此,东北野战军成为人民解放军一支强大的战略预备队,东北解放区成为支援解放战争的大后方。

辽沈战役的胜利,使全国的军事形势达到一个新的转折点,即战争双方力量对比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国民党军总兵力下降到290万人,解放军总兵力增长到310万人。据此,毛泽东对解放战争胜利的时间重新做了估计,他于1948年11月为新华社所写的评论中正式宣布“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全国的胜利只需要一年,这大大超出原先的预计,全国革命军民听到这一宣告,都为之欢欣鼓舞。

辽沈战役开始时,1948年9月中共中央在河北建屏(即平山)县西柏坡召开的政治会议上,预定从1946年7月算起,用大约5年的时间歼敌正规军500个旅(师)左右,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按照这种算法,辽沈战役的胜利,使解放战争的胜利一下子提前了两年!

东北刚刚解放,中原和华东的解放军马上集中全力发起又一场决战。中央也告诉他们,你们打完这一仗就可以休息,因为有东北这个大战略预备队进关,投入到哪个战场国民党都受不了。

淮海战役作为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第二个大战役,目标是歼灭国民党军南线主力徐州刘峙集团,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双方参战的兵力,解放军起初只有60万人,而国民党军参战兵力却达到了80万人,结果却是解放军能够以少胜多。

淮海战役之前,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从1948年9月16~24日进行了济南战役,攻克拥有10万重兵、工事坚固的省会城市济南,为下一步南下歼灭徐州地区的国民党军创造了有利条件。济南守不住,国民党军从此也对守城失去了信心,徐州等城市一旦面临被围便赶快逃跑。

淮海战役从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分为三个阶段:从11月6~22日为战役的第一阶段,华东野战军歼灭了黄百韬兵团,中原野战军攻占宿县孤立了徐州。此时,国民党军从武汉方向调来一个精锐兵团即黄维兵团,想扭转徐州方向的战局。能不能歼灭它,成为整个战役发展的关键。从11月23日至12月15日,淮海战役进行了战役第二阶段,解放军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一部歼灭了黄维兵团,同时又合围了从徐州南逃的杜聿明集团。从1948年12月16日至1949年1月10日是战役的第三阶段,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全歼了杜聿明集团。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三大战役中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又是在战场总兵力和装备均处劣势的情况下进行的。毛泽东将其比为一锅夹生饭,认为中原、华东野战军硬是吃下了。吃“夹生饭”这个比喻,是指条件还不成熟,但最终还是歼灭了敌军主力。解放军在这一战役中的作战特点,是集中优势兵力,一口一口地吃,人称“看一个,挟一个,吃一个”。(www.xing528.com)

同时,解放军的火力在总体上还不占优势,却由于集中使用,在具体作战中却能形成优势。尤其是解放军已建立了强大的炮兵和工兵,人称“土飞机”和“土坦克”,完全压倒了国民党军的洋飞机和洋坦克。

在这次战役中,解放军还在战场上教育了大量俘虏兵,让他们很快掉转枪口,参加到解放军中来。结果形成了解放军兵力补充大于消耗,越打越多,国民党军越打越少。

解放军依靠缴获美制榴弹炮建立起强大的炮兵。

196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名将、英国元帅蒙哥马利来华访问时,陈毅元帅接待了他,并请刚刚得到特赦的国民党徐州前线最高指挥官杜聿明作陪。蒙哥马利在席间谈到淮海战役的情况时,对杜聿明说:“一个指挥着几十万军队的指挥官,是不应该那么快就被打败的。”杜聿明马上指着陈毅说:“那有什么办法,我的人都跑到他那儿去了!”这倒是句大实话,双方军力的消长,正说明了解放军的作战英勇,以及瓦解敌军工作的成功。

淮海战役历时66天,解放军伤亡13.3万人,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人,包括号称“五大主力”中的第5军和第18军。至此,蒋介石在华东、中原战场上的精锐部队丧失殆尽,国民党的政治、经济中心南京、上海完全暴露在解放军的攻击矛头之下。

东北解放后,华北的傅作义集团成了惊弓之鸟。平津是固守还是放弃?是西撤绥远还是南撤江南?蒋介石、傅作义各有打算,一时举棋不定。当时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从战略全局考虑,认为抑留傅作义集团于华北地区就地歼灭最有利。傅作义此时对蒋介石已丧失信心,秘密同中共开始谈判。毛泽东决定通过谈判先稳住他,要求东北野战军迅速入关,包围华北的国民党中央军,力争使其不战而降。

1948年11月29日,平津战役发起。按照中央军委关于抓住傅系、拖住蒋系的计划,华北解放军第3兵团首先围攻张家口,开始了战役第一阶段。

从12月21日起,战役进入第二阶段。按照中央军委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原则,华北第2兵团于12月22日攻克新保安,全歼傅作义的嫡系精锐第35军。华北第3兵团和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于24日解放张家口,歼灭突围的傅系第11兵团孙岚峰部。

陷入包围的傅作义,自12月中旬起同解放军就改编问题开始进行谈判,却仍讨价还价迟迟拖延。在天津守军拒绝放下武器后,东北野战军集中五个纵队,在炮兵、工兵、装甲兵的支援配合下,于1949年1月14日发动总攻。经过29小时激战便攻克天津,全歼守敌13万人。塘沽国民党守军于1月17日乘船南逃,塘沽随即被解放。

天津解放后,战役进入第三阶段。北平国民党守军25万人陷于解放军百万大军的层层包围之中,既逃不脱,又无力再战,这就为和平解决创造了条件。

1949年3月25日进入北平与各界人士合影,左起沈钧儒、朱德董必武、李济深、陈其瑗、郭沫若黄炎培、毛泽东、林伯渠、马叙伦。

北平是华北第一大城市,也是世界驰名的文化古都,为保护这座城市不受战争破坏,中共中央尽力争取和平接管北平,同时命令解放军做好充分准备,以便谈判不成时以战斗手段解放北平。经中共中央大力争取、中共北平地下组织和爱国民主人士努力促进,傅作义接受了和平条件。1月31日,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平津战役胜利结束。

对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进而保护了北平的做法,毛泽东十分赞赏,曾说要发给他一块“天坛那么大的奖章”。

三大战役作为战略决战取得全胜,标志着全国解放战争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国民党当局的一切精锐部队都被消灭,其反动统治也到了土崩瓦解的边缘。

解放军进行的战略决战的胜利,也是人民战争的胜利。当时国内运输工具十分落后,火车汽车很少,解放军主要靠农民用手推车、扁担等原始的运力来保障供应,要支持几十万大军在一个地区长时期打大仗,按常理是很难办到的。

此时的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动员人民,就创造了这样的奇迹!三大战役的每次战役,都有土改后的上百万翻身农民来支前。当时没有人给他们发工资,更没有什么奖金,他们支前还要自带干粮。不过仔细而论,共产党给了他们一项最大的实际利益,那就是土地。翻身农民都知道,只有打败国民党,才能保家保田,保卫胜利果实。

蒋介石使中国人人变成“百万富翁”。

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曾讲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民工的小车推出来的。淮海前线有60万解放军部队作战,后面有220万民工随队支援,等于是“一兵三夫”。在几百里之内,另有340万民工参加了修路、征粮运粮等工作。国民党俘虏兵被押下战场,看到这人海般的支前大军,往往都目瞪口呆,也马上明白了他们为什么打败仗。

此时国民党军所到之处,用等于废纸的金圆券购物,老百姓都普遍拒收,结果官兵便强抢强夺,结果军队所到之处民众便逃避一空,民工都难抓到。国民党军的粮食弹药,主要靠国内和美国的航空公司空投,运量十分有限,在冬天气候恶劣时还经常中断。国民党军本来便士气不振,再加上供应不济,全军溃败和覆没就势在必然。

战略决战期间,解放军作战的技术水平也有极大提高,特别建立了强大的炮兵,解放区也建立了兵工业,如大连的兵工厂就向淮海前线提供了10万发山炮、榴弹炮弹。东北野战军的火力更强,在锦州攻坚战中用31个小时便攻占全城并歼敌10万。在天津攻坚战中,东北野战军更是集中了上千门火炮,29个小时攻占全城且全歼守敌13万人。

29个小时打下天津后,守北平的国民党军将领全都泄了气。他们知道,北平的工事还不如天津,一旦解放军攻城连十几个小时都守不了。蒋介石的铁杆嫡系将领都无人要求坚守,他们提出的接受和平的条件只有一个,那就是“让我们坐飞机回南方就行”。为了减少北平和平解放的阻力,中共方面答应了这些人的条件,于是北平的国民党军没有一支部队抵抗。

邓小平晚年接见外国记者时,当被问道什么时候最兴奋时,回答是解放战争时期。在短短的时间内,人民解放军就迅速地由弱变强,摧枯拉朽般地打垮了起初不可一世的敌人,战略战术的灵活运用确实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