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解放军的胜因:新一代人的军事启示

解放军的胜因:新一代人的军事启示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弱搏强赖持久,平等交友靠实力抗日战争是多年来沉积于中国人心头的一个历史纠结,既充满屈辱,也激起奋斗的豪情。八路军、新四军在国民党丢失的2亿人口的沦陷区中建立起19块根据地,解放了1亿人口,等于收复了一半失地,这是阻止日本灭亡中国的最大障碍。中国正是通过抗战打消了日本侵略者的气焰,改变了它自傲的优越感,建立起平等的“猫猫”关系,才有了战后邦交的恢复和友好交往。

解放军的胜因:新一代人的军事启示

以弱搏强赖持久,平等交友靠实力

抗日战争是多年来沉积于中国人心头的一个历史纠结,既充满屈辱,也激起奋斗的豪情。正确对待这段历史,有利于催唤国人奋进;狭隘偏激地看待这段历史,又会成为阻碍国家正常发展的心理障碍

六十多年来,中国对已经结束的那场抗日战争曾以不同角度反复宣传,不同的人又有不同声音。由于近些年一些宣传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和情绪化,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又乘机煽惑,以至于众多中青年人对不少基本概念都出现了认识误区。

首先,中国人在近代为什么招致列强特别是近邻日本那么频繁的侵略,而且输得那么惨?单纯陷入控诉的悲情意识,或是从狭隘的小农式、义和团式的排外心理出发,是回答不了这个问题的。

蕞尔小国、东洋三岛能入侵并占领半个中国,一在于它的疯狂性,二在于中国落后腐败。中国想打败侵略者并实现自强,必须达到一个似乎二律相背的目标──既要驱逐外国侵略军出国土,又要引进外国(包括日本)先进事物于域中。

当年中国人是一面打日本,一面学日本。近代中国陆军的众多战术动作都以日本的《步兵操典》为范本,中国轻兵器特别是掷弹筒之类也仿照日军装备,近代汉语引进的外来语也大多来自日语,如“科学”、“民主”、“干部”、“社会主义”等多数政治词汇和“军事”、“战略”、“制海权”、“手榴弹”等多数军事词汇。

善于向敌人学习,尤其是向强敌学习,恰恰体现心胸的宽阔和进步的希望。像义和团那样狭隘地抵制外国的一切,只能导致自我封闭,会更加落后。

当年几十万日军就能打败几百万国民党军,侵占半个中国,人们深究其原因就会明白,中国革命力量在抗日的同时也必须改变腐朽的社会制度,必须同时进行两个革命──以民族革命驱逐日寇,以民主革命削弱推翻中国反动腐朽势力。

抗战难道就是单纯地打日本吗?了解当年历史的人都会回答:非也。

当年中国反动腐朽势力的一部分如清逊帝溥仪、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等率领手下投降了日本,伪满军、汪伪军自然成了中共领导的军队打击的对象。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当局在八年全面抗战还坚持了抵抗,这一点成为国共合作的基础。不过这一政权仍十分腐朽无能,在临近抗战胜利的1944年内和1945年初还出现全面大溃败。因此,中国革命力量必须把重点放在发展力量方面,一方面逐步担当抗战的主力,一方面准备在战后同反革命力量决战以建立新中国。

当年毛泽东有这个战略远见,所以抗战结束四年后就有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近些年来,国内的书店和电视屏幕上充斥着表现国民党正面战场作战的内容,导致许多人都出现历史认识误区,似乎正面战场的正规战才是抗战主角。

当年中国处于分裂状态,经济平和武器都落后于日本,抗战主要靠什么战法才有效?是国民党打正规战管用,还是共产党坚持的游击战有效?从表面看,正规战规模大并有较强的影响力,而打了就跑、到处由小仗构成游击战确实貌不惊人,然而弱国对付强国最有效的办法恰恰是持久战、游击战。

国民党在八年全面抗战中打了22次较大规模的会战,共产党方面除了一个百团大战外没有打什么大仗,一些人就贬低共产党在敌后游击战场的功绩。不过若从抗战全局看,看似不起眼的游击战更能拖住日军并逐步削弱它。

看看国民党战场打的22次正规的会战,到底有几次胜仗?直至1945年春天,日军还能击溃国民党军第五战区,只有在滇缅战区处于绝对劣势且有美、英、中三军协同而例外。在解放区战场,日军却被“土八路”搞得焦头烂额无法应付。

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和广大民兵游击队以及群众抗战,仅有简陋的武器又得不到外援,在此情况下只能以游击方式在八年间同日军打了12万次小仗,毙伤日军约52万人,平均一仗不过歼日敌5人,却能积小胜为大胜。八路军、新四军在国民党丢失的2亿人口的沦陷区中建立起19块根据地,解放了1亿人口,等于收复了一半失地,这是阻止日本灭亡中国的最大障碍。

世界现代战争史证明,小国弱国要对抗大国强国,最好的办法就是打游击战、持久战。后来越南中国的榜样,用游击战法拖得美国无可奈何被迫撤走。试想,若越南或是如今的阿富汗塔利班美军打正规战,不是早就被消灭了吗?(www.xing528.com)

抗日战争的胜利,还从根本上改变了中日关系。回溯第二次大战结束前日本对中国的态度,可以概括为三阶段──从唐代到宋代,倭人对“大唐”有仰视的崇拜感;13世纪日军打败元世祖的军队后变为平视;甲午战争后变为俯视,甚至不称“中国”而代之以“支那”这种辱华之称。

抗战前的中国一直以日本为师,徒弟却总受师傅欺负,关键在于双方是“猫鼠”关系。抗战初期毛泽东写《论持久战》一文时,谈到中日关系时便形容说:“世界上只有猫和猫做朋友的事,没有猫和老鼠做朋友的事。”中国正是通过抗战打消了日本侵略者的气焰,改变了它自傲的优越感,建立起平等的“猫猫”关系,才有了战后邦交的恢复和友好交往。当然,日本经济起飞后又滋长了傲慢心态,近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它,导致其出现恐慌感,近年日本对华摩擦升级正源于此。

国际关系,其实也是人际关系的放大。人与人之间交朋友,建立正常的良好关系,前提同样是平等互利。如果一方居高临下,另一方低处仰视,不可能建立真正的良好关系,交往也不可能维系长久。

像日本这样有崇尚强者、欺凌弱者传统的国家,中国只能以强大的国防和经济力量,才能压下它借美国之势狐假虎威侵犯中国权益的气焰。有实力才能关系正常化,这也是回顾抗日战争和中日关系史的一项启示。

【注释】

[1]《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第438页。

[2]《周恩来传》,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第454页。

[3]《彭德怀自述》,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226页。

[4]《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二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22页。

[5]斯诺:《我在旧中国十三年》,三联书店,1973年,第73~74页。

[6]《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二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第66页。

[7]《白崇禧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第304页。

[8]《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第480页。

[9]日本外务省编:《日本外交年表和主要文书(1840-1945)》下卷,1969年,第614页。

[10]斯诺:《我在旧中国十三年》,三联书店,1973年,第74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