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解放军胜利的原因:适合新一代人的军事历史

解放军胜利的原因:适合新一代人的军事历史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修改蹩脚的《井冈山土地法》,《兴国土地法》成为创举从上井冈山开始,军队不发饷,靠什么招兵呢?《井冈山土地法》,是毛泽东上山后第二年,于1928年制定的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完整土地法。就在文昌宫的住所里,他很快制定了一部新的《兴国土地法》。这部土地法同《井冈山土地法》相比,有一个最根本的变化,就是打破苏俄模式,不再没收一切土地,只没收地主的田地分给农民。《兴国土地法》的精神,以后推广到全国各个革命根据地。

解放军胜利的原因:适合新一代人的军事历史

修改蹩脚的《井冈山土地法》,《兴国土地法》成为创举

从上井冈山开始,军队不发饷,靠什么招兵呢?毛泽东采取了打土豪、分田地,动员翻身农民参军,解决了没有薪饷情况下的兵源问题。这样靠土地革命入伍的人,虽然没有薪饷,共产党却给了他们祖祖辈辈盼望的土地,他们要为保卫这一成果而战,这比旧军队花钱雇来的兵要勇敢得多。

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解放军首次授军衔时有1000多位身经百战的老战士被授予将军,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是土地革命时参加红军的农民。如果查一下新中国首批将军们的籍贯,人们会发现大多集中于几个“将军县”,如红安、兴国、平江、麻城金寨等县,这些县份也是登记烈士人数最多的县。

从这些将军们的籍贯中,有人还会发现一个问题并感到不解,那就是首批1000多名将军中,井冈山籍的一个也没有(2000年井冈山市同宁冈县合并后才算有了一个)。那里是毛泽东最早建立农村根据地、最早实行土地革命的地方,参加红军并坚持下来的当地人却不如后来的一些根据地。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除了井冈山当地山高人稀、处理地方武装有一些错误外,毛泽东自己后来解释了一个根本原因便是土地政策有误。1956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回顾自己探索和学习战争的过程,曾说过:“我在井冈山搞的那个土地法很蹩脚,不是一个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领袖是人不是神,正确的路线方针都要经历正反两方面的实践才能形成。毛泽东认为“在井冈山搞的那个土地法很蹩脚”,这句话正好点到了一个要害问题。能不能有效发动起群众踊跃参军参战,关键在于能不能实行彻底的土地革命政策,真正满足群众的利益。

《井冈山土地法》,是毛泽东上山后第二年,于1928年制定的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完整土地法。毛泽东在十几年后也总结过它有三点错误,曾说过:“在这以前,是没有任何经验的。这个土地法有几个错误:①没收一切土地而不是只没收地主土地。②土地所有权属政府而不是属农民。③禁止土地买卖。”

严格地讲,《井冈山土地法》是受苏俄革命时实行“土地国有”制的影响,没收地主的田地后归公,属于苏维埃政府所有,只交给农民耕种,不是分给他们当成私有财产,也不许买卖,当地农民参军参战的积极性自然就不太高。红军中出身井冈山籍的人不多,主要原因正在于此。

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从井冈山突围,于这年4月到达了江西南部兴国县。毛泽东第一次到兴国,就马上进行社会调查,并召开干部会议,再总结井冈山斗争的经验。就在文昌宫的住所里,他很快制定了一部新的《兴国土地法》。

这部土地法同《井冈山土地法》相比,有一个最根本的变化,就是打破苏俄模式,不再没收一切土地,只没收地主的田地分给农民。这等于是承认农民的土地私有。这才是真正意义的“打土豪、分田地”。农民得到了真正属于自己而不是属于公家的土地,参军、参战、保家保田的积极性就马上调动起来了。正如毛泽东当时所说的:“红军士兵都有了阶级觉悟,都有了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和武装工农等项常识,都知道是为了自己和工农阶级而作战。因此,他们能在艰苦的斗争中不出怨言。”[13]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原理,物质是第一性。马克思曾说过:“人们奋斗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相关。”[14]正是由于《兴国土地法》解决了农民的切身利益,英雄的革命老区兴国县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便永远留下它的英名。这里是当年毛泽东表扬的创造了“第一等工作”的苏区模范县,也是全国最有名的“将军县”之一。

当年红军没有军饷,然而共产党通过土地革命给农民发了一项最大的军饷,那就是农民祖祖辈辈盼望的土地。农民打了土豪,分了田地之后,战斗最坚决,只有革命到底才能有出路,红军进行的战争,在历史上也就称作土地革命战争

红一军团合影。(www.xing528.com)

毛泽东同张国焘到陕北后合影。

伴随着一曲兴国山歌,在这个仅有28万人口的县里,先后有8万人参加红军和赤卫队。毛泽东、朱德创建的红一方面军开始长征时,8万红军中有2.7万是兴国县人,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的只有2000人,等于长征每走一里路就倒下一名兴国人。

毛泽东在中央苏区。

《兴国土地法》的精神,以后推广到全国各个革命根据地。在全国第一“将军县”湖北黄安县,农民也是通过分到了土地,踊跃参加红军、赤卫队。当时的歌谣是“小小黄安,真不简单;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黄安县后来改名红安县,的确是用多少万人在土地革命中用鲜血染红。红安县参加红军的有5万人,牺牲的干部战士和群众共14万人。这个县后来出了解放军的61个将军,出了202个省军级干部,出了两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主席——董必武、李先念。

许多研究红军历史的人曾认为,看一看兴国县、红安县,就知道什么是“打土豪、分田地”这一政策的威力,就会知道土地革命有何等的坚韧性!

中央苏区时的主要领导人(中为毛泽东)。

中央苏区的青少年也组织起来建立赤少队。

旧中国的人口百分之九十在农村,谁能争取到农民,谁能有取之不尽的兵源,就能赢得战争的胜利。在中国共产党内,正是毛泽东最早明确认识到这一问题,才将“打土豪、分田地”同扩大红军、进行革命战争紧密联系起来,广大农民才踊跃参军参战,只有两三百万人口的中央苏区,就能坚持长达数年之久的抗击敌人全国政权“围剿”的战争。

毛泽东创立的《兴国土地法》,解决了养兵、训兵、带兵、用兵的全新方式,终于建立起一支虽以农民为主体,却由无产阶级领导(通过共产党)的完全新型的革命军队。此后二十多年的革命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人在既没有国家政权,军队又全无薪饷,物质条件极为困苦的情况下,取兵于农、养兵于农、寓兵于农。土地革命(抗日战争期间虽然不打土豪,改为减租减息,实际上也是变相的土地革命),农民战争,再有共产党的领导,这三者相加,也就构成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基本内容。

以农民为主体建设共产党领导的新型军队,这是前人从未遇到的新课题。在中国古代,靠号召农民起来夺取地主的财产、土地的“均贫富”式的动员,也能发动规模宏大的农民战争,建立起人数众多的农民起义军,甚至是扭转乾坤、夺取天下最强大的力量。然而这种旧式农民战争由于没有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阶级和思想的领导,只能“破”不能“立”,只要略具规模,就要仿照封建王朝军队的旧制,其斗争方向也要回复到改朝换代的老路上。一时的绚丽多彩,最终也不过是无果之花。

共产党人不同于黄巢朱元璋李自成,毛泽东所领导创建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军队区别于赤眉、绿林和太平军,恰恰在于建军中注入了先进阶级的领导和革命的民主主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主革命的灿烂之花,首先在人民军队中得以大放异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